《荷马史诗》读书报告解读

合集下载

《荷马史诗》读后感(7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7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7篇)《荷马史诗》读后感篇一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

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

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20--年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

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

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

《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

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

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

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读完《荷马史诗》,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彩情节所深深吸引。

《荷马史诗》以其壮丽的史诗叙事方式展现了古希腊文化的独特魅力。

史诗中所描绘的英雄形象和壮丽场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辉煌。

《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各异。

无论是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还是机智聪慧的奥德修斯,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

《荷马史诗》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史诗中所强调的勇气、智慧、忠诚等美德,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同时,史诗中所描绘的战争和暴力场景,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重要性。

读完《荷马史诗》,我不仅对古希腊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史诗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将对我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读后感心得体会

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读后感心得体会

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读后感心得体会《荷马史诗》,对人性的描写,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是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读了这本书,大家有何感想?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荷马史诗最新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看。

荷马史诗读后感【1】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古中国到古埃及,从古印度到古巴比伦都有他们各自的文学经典:《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红楼梦》《安徒生童话》……我最喜欢的是《荷马史诗》,在这个寒假中,我把它读完了。

《荷马史诗》分为两部分:伊利亚特涸奥德赛。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奥赛德”。

这一部分讲的是奥德修斯和他的士兵们因为风暴,所以和大部队分开了。

而在路上,他的士兵因为惹怒了太阳神阿波罗而被卷进风暴失踪了。

而奥德修斯因为刚开始得罪了海神波塞冬,所以回家的路十分艰辛。

终于,他历尽艰辛回到家乡,将那些背叛自己的人杀了,和自己的妻子佩涅和儿子特勒团聚了。

《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让我们领悟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

正所谓“十年寒窗中状元”。

咱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状元,可他们那一个不是苦读出来的?他们经历了十年的艰苦奋斗,只为了科举的那一天中状元。

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得到回报。

通过读《荷马史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通过自己汗水浇灌过的果实,才是真正的丰收,才是真正的喜悦!荷马史诗读后感【2】《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

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

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

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杰作,它以其宏伟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

读完这部史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荷马对人性、命运和战争的深刻思考,也对古希腊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之间的激烈战斗。

史诗中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但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阿喀琉斯的傲慢和赫克托尔的英勇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而在战争中无辜的牺牲和家庭的破碎也让人深感悲哀。

除了战争的描写,史诗中还融入了古希腊神话和宗教的元素,让史诗更加丰富和深刻。

神话中的神祇和英雄形象丰富了史诗的故事情节,也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神祇的崇拜和敬畏。

史诗中对命运和宿命的思考也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人的命运是否真的被注定,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改变?史诗中的叙事风格也是其吸引人的地方,荷马以其华丽的文笔和生动的描写,将古希腊的历史和传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和战争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战场之上,感受到了当时的英雄气概和战争的残酷。

通过阅读《荷马史诗》,我对古希腊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命运和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史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希腊人的勇敢和智慧,也让我对古希腊文学有了更深的兴趣。

总的来说,《荷马史诗》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人性、命运和战争有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史诗,我收获了很多,也对古希腊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兴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史诗,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读完荷马史诗后,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沉思。

史诗中描绘了古代希腊的英雄与神祇之间的战争和冒险,展现了人类的勇气、智慧和毅力。

通过史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荣耀,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智慧,对生活和命运有更深刻的思考。

史诗中的角色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困境、挣扎和决心。

荷马史诗还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真实情感,如爱、恨、嫉妒、骄傲等,使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阅读荷马史诗,我也意识到了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含义,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史诗中的智慧和启示也让我受益匪浅,帮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读完荷马史诗让我感到充实、震撼和启发,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经历,更加热爱和珍惜古代文学作品,继续追求知识和智慧。

《荷马史诗全集》读后感

《荷马史诗全集》读后感

《荷马史诗全集》读后感《荷马史诗全集》是一部集合了荷马两部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品。

这两部史诗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在古希腊时代广为流传,也在后世深深影响了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

在阅读《荷马史诗全集》的过程中,我被荷马所展现的史诗风采深深吸引。

《伊利亚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之间的激烈战斗,展现了勇气、荣誉、友谊等人性的复杂情感。

而《奥德赛》则讲述了奥德修斯在归途中的艰辛经历,展现了毅力、智慧、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

荷马通过这两部史诗,向读者展示了古希腊人对英雄、命运、人性等问题的思考,让人感受到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

另外,荷马在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使史诗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古代英雄的伟大和悲剧,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荷马的史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古代英雄一同经历种种挑战和考验。

通过阅读《荷马史诗全集》,我深刻体会到文学的力量和价值。

史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不仅可以反映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荷马的史诗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启发意义。

通过阅读史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认识到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命运,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荷马史诗全集》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文学经典。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希腊文明的辉煌和悲壮,也启迪了后世文人对人性、命运、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史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和智慧,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荷马史诗全集》,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领悟人生的真谛,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注入新的力量和智慧。

《荷马史诗》读后感(通用10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通用10篇)

《荷马史诗》〔通用10篇〕《荷马史诗》〔通用10篇〕《荷马史诗》篇1神话一直都是孩子们的向往,在看《荷马史诗》以后,我更加是这么认为。

美国有一部非常大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影片的内容就是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书和电影的细节也有差异,书是偏向于描写希腊的神,而电影是表述人的,可是这两者又是那么严密地联络着,不能缺其一。

特洛伊一战到底是真是假,一直都是世界之谜,可如今已在土耳其挖掘到特洛伊的遗址,这多少也有点证据证明特洛伊曾经辉煌得存在。

这场战争充满了希腊特有的神话色彩,这是如此,使人感觉到这场战争的盛况是如此空前绝后。

正所谓乱世造英雄,这场战争无正义可言,外表说是有世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引起,实际上还是权利在做崇。

帕里斯听神的指示,爱上了希腊国王弟弟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

于是希腊就借此正式攻打特洛伊,在两军对峙的时候,希腊国王就很直接的告诉了他弟弟,别傻了,我不是为你的女人而来的,我要的是更大的权利。

战争就是如此莫明其妙地开场了。

赫克托尔是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最优秀的战士,他的父亲称他为“天下最好的儿子。

赫克托尔有一条原那么:敬重神明,忠于妻子,保护祖国。

然而赫克托尔被逼上这场战争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爱他的弟弟,他要保卫他任性的弟弟的爱情。

当希腊大军列大特洛伊城外时,赫克托尔毫不犹豫地应战了。

作为父亲,他是那么深情地告诉还抱着一个小宝宝的妻子:“我也想看着我们的孩子长大,然后有许多的姑娘追求他。

”无论是哪一方面,赫克托尔都堪称伟大,包括他最大的敌人阿喀琉斯也同样是如此认为。

阿喀琉斯是全希腊最好的战士,他刀枪不入,骁勇善战,唯一的致命伤是脚踝,这是神话的魅力。

他似乎天生就是属于战争的了,他热爱战争,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手。

他的母亲是神,预言阿喀琉斯假设是参加这场战争就必然会死亡是相连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荣誉,他不甘于平凡,在希腊的神话中,它是最勇猛的战神。

荷马史诗 精彩读后感3篇(每篇800字)

荷马史诗 精彩读后感3篇(每篇800字)

《荷马史诗》读后感一读完荷马史诗——那磅礴如同海浪的《伊利亚特》和充满奇遇的《奥德赛》,我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远航。

这两部史诗如同两座古老的灯塔,照亮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也让我在高中的学海中探寻到智慧的宝藏。

《伊利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悲壮与英雄的悲情,而《奥德赛》则讲述了英雄奥德修斯漫长的回归之旅。

在这两部作品中,我看到了勇气、智慧、忠诚和爱情,并学会了在生活的重重困境中寻找道路,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荷马以宏大的叙事和生动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和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像亚历山大的英勇和赫克托耳的忠诚,无不让我感到心潮澎湃。

然而,更令我深思的是他们在荣誉与命运中的挣扎,每一位英雄都有他们的软肋与苦恼,这些人性的细节使得史诗远不止于壮丽的歌赞,它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展现。

阅读《奥德赛》,我尤其被主人公奥德修斯的智慧和坚韧所吸引。

海上的风波、西西弗斯岛、食人族……这些艰险,成为了高中生涯中的隐喻,教会我在面对诸如考试、人际关系等问题时,要像奥德修斯一样,保持冷静思考,用智慧破局。

正所谓,“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

”在考验和逆境中,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展现的坚强意志和对家园的思念,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古代的力量。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苦难曲折,只要心中有方向,有坚持,就能找到归乡的路。

荷马史诗还让我思考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当代社会虽无硝烟,但各类战场依旧存在。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要如何抉择,如何行走,这些古老的史诗为我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勇气。

在繁忙的高中生活中,这两部史诗成为了我难得的心灵慰藉。

它们不仅深化了我对古希腊文化的认知,更开启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在课业和未来规划的双重压力下,荷马史诗如同古老的巨匠,用他那博大精深的智慧,提醒我:人生如海,只有经历风浪,才能到达彼岸。

于我,荷马史诗不仅是文学的丰碑,更是一种生活的指南针,它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寻找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去完成自己的史诗般的壮丽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刘明轩(2015级人文科学试验班10120152202610)一、书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奥德赛》二、作者(古希腊)荷马著,赵越、刘晓菲译三、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四、页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541页、《荷马史诗·奥德赛》:392页五、内容概要《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中第十年里的五十一天的事情,本书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由于阿开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而被特洛伊人击退,在连连溃败后阿基琉斯因为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的战死而出战,击退特洛伊人的进攻并杀死赫克托尔,最终以其父亲赎取赫克托尔尸体并举行葬礼结束。

《奥德赛》则描写了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以及奥德修斯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后父子联手惩治求婚人并最终使伊萨卡获得和平昌盛。

两部史诗在内容上既是各自独立的,也是互有关联的。

六、读后心得与报告《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文学史上的传世经典之作,其中的生动情节以及反映的社会状况等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自己对本书的看法1:(一)作品之文学性在我看来,《荷马史诗》的文学性有以下几个特点:1.书中的语言表述极具文学性。

一方面体现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上,作者十分善于描写风、浪、田野、山脉等的自然景观,如在《伊利亚特》中有“在迫降的南风的推动下,涌起来对着突出的峭壁冲击,这些突兀的岩石,躲不过卷起的涛峰,而各种风向的大风有对它们兴波助浪”、“因为我带在身边的这东西,像清风一样无用”等语句,我认为这跟荷马本人是一个盲人有关,他通过感觉对风、浪的把握达到了运用娴熟的地步,同时,我认为《奥德赛》中对于奥德修斯回家途中海上的种种场景,如山脉、峭壁等的大量描写绝非仅凭盲人的想象可以得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证明荷马史诗却非荷马一人所作,或者荷马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身居地中海周边的岛屿,有着对生活环境强烈的体会,海洋、山脉、狭小的平原,都在书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作者的表现手法上,荷马应该十分擅长运用比喻。

在书中,作者常把勇士比作狮子,而把弱者比作羊和鹿,也喜欢把英雄比作大树,而英雄的战死则比作大树的倾倒,如“他砰然倒地,像一棵屹立山顶上的树,被铜斧砍倒,柔嫩的枝叶四处飘散”,将风的声势比作众人的呼吼和大部队的厮杀,将特洛伊人对墨奈劳斯和墨里俄奈斯的追击比作猎狗追击受伤的野猪,等等众多的比喻,使得《荷马史诗》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让我不得不佩服以为盲人是如何写出如此生动激烈的文字的,同时也使得史诗不仅是单纯地罗列事件,更成为了文学作品之经典。

同时,两本书都以荷马向缪斯女神祈求英雄的故事为开端,也反映了叙事史诗的行吟模式吧。

2.全书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技巧都处理得非常巧妙。

首先,《荷马史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程式化词语2。

其中一个就是大量的修饰词,如阿特柔斯之子、民众的国王阿伽门农,神一样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这些仅对于古希腊英雄的称谓在我看来有些类似中国人对于皇帝的谥号,体现了对英雄的尊敬和对荣誉的重视)等等,这也许是作为一个行吟盲诗人的特点吧,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史诗的语言更加恢弘,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叙事诗。

其次,书中还有许多重复的场景描写,如当“那有着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女神呈现时”、作者对于战争前的描写、对于宴会场景的描写、对于死亡的描写(作者常用一股黑雾笼罩死者的身体)同样也是程式化的语句。

其次,《荷马史诗》的叙述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很有特点。

史诗诗人也应着意于一个完整划一、有起始、中段和结尾的故事,而不应像历史那样编排事件3。

以《伊利亚特》为例,作者从阿基琉斯2陈中梅:《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的愤怒讲起,完整地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在最后一年发生的事情,同时荷马没有单纯地像历史课本一样叙述,而是充满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

以同样阿基琉斯的愤怒为线索到最和与阿伽门农的和解,在天神的意志下如何与特洛伊人对战,同时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有倔强为荣誉而战且又强大的阿基琉斯、有让人读起来愤怒的阿伽门农、有婧善谋略又英勇善战的奥德修斯等等,使得在我读完后这些人物形象依然历历在目,而且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又十分符合他的性格特点,以奥德修斯为例,他在战场上有:“懦夫!贪生怕死的窝囊废,在战场和公民大会上都一无是处!”在面对多年未见的妻子时有:“你呀真怪,为什么如此着急要我现在就对你讲述?好吧,我决不隐瞒,这边对你通报。

”荷马将人物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且有充满了立体感。

同时,史诗的摹仿通过叙述进行,因而有可能描述许多同时发生的事情——若能编排得体,此类事情可以增加诗的分量4。

以《奥德赛》为例,史诗采取了中途倒叙的方法,描写了两条不同的线索,在本书一开始先写天神恩准奥德修斯返家,又描写了家中求婚人的纠缠不休,其子特勒马科斯外出寻父,随后插入奥德修斯对返程经历的回忆,最后两条线索即父子相遇共同惩治求婚人,结局美满,整本书在读的时候情节环环相扣,过程令人期待,故事性十分之强,读到最后不仅令读者大为感叹作者思路的精妙以及悬念设置之巧。

其实不光是结构安排,荷马在叙述时的角度也非常巧妙。

诗人应尽量少以自己的身份讲话,因为这不是摹仿者的行为5。

例如,在《奥德赛》中描写其回家时的经历是以奥德修斯的口吻叙述的,这样以第一人称的讲述使得故事更加真实,仿佛我们在与奥德修斯共同经历途中的磨难、伙伴的丧生以及与家人团圆的感动,读起来十分生动。

而且荷马在写作时多地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是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同样,在《奥德赛》中父子联手共同惩治求婚人的描写安排也十分之妙。

当我们读完之后会发现其实紧靠他们四人之力加上雅典娜的帮助完全可以战胜求婚人,但是作者并没有在奥德修斯回家之后便直接除掉求婚人,而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从拜访牧猪人到隐姓埋名化为乞丐打探情况,到父子相认共同设计,这远比直接惩处要精彩曲折得多,也增加了史诗的故事性、可读性,这也便是《荷马史诗》最终家喻户晓的原因之一吧。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译者:陈中梅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68页。

(二)从《荷马史诗》窥见古希腊之社会历史背景《荷马史诗》可谓是古希腊社会的百科全书,在阅读过程中加以所学知识我大致发现了以下几个现象:1.战争起因:史诗描述的为迈锡尼文明时期(20—12cent,BC)希腊联军前往小亚细亚同特洛伊进行的一场战争,关于战争的起源,书中说因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骗走了阿卡开亚人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为由,卡开亚人讨伐特洛伊。

而从史书中可以看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掠夺特洛伊的财富,摆脱本土各邦的社会危机,虽然最后取得胜利,但以迈锡尼为首的联军元气大伤,从此迈锡尼文明也走向衰亡6。

我想这也便是荷马的叙事史诗同史书之间的差别了吧。

2.时代的差异与反映:众所周知,荷马是生活在荷马时代(11—9cent,BC)的作家,而特洛伊战争发生的年代则为迈锡尼文明时期,前后存在着时间差,这也使得在书中的一些对于社会现状的描写存在分歧。

(1)在社会关系上,《荷马史诗》所描述的是一种许多部落的联盟,参与作战的有阿开亚人、阿尔戈斯人、达奈人等等,而荷马时代所处的仍是父系氏族公社末期阶段,并不是迈锡尼文明的君主制,在战争中,民众的国王阿伽门农和阿基琉斯经常发生争吵,国王并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国王与臣下的关系并不很大,如诗中阿基琉斯说:“阿特柔斯之子,贪婪的君主,宽宏大量的阿开亚人怎能再付你一份战利品?……啊哈!你这个无耻的人!你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此乃勇士同国王的对话,国王是一个军事首领,并没有专制的权力。

在《奥德赛》同时也反映出了这一点,当奥德修斯外出作战多年不归,求婚者竟公然向他的妻子求婚,此时奥德修斯是伊萨卡城邦的管辖者,而且也可以看出当时希腊不同地区都卷入了这场战斗。

在战争前,阿开亚人通常会召集士兵开会,在《伊利亚特》第二卷中,阿伽门农在做了一个梦后便召集长发的阿开亚人开会,做战前动员,使得士兵们无不热血沸腾,人们在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如《伊利亚特》中描写:“塞耳西忒斯对着阿伽门农恶语相向:‘阿特柔斯之子,你还想要什么?或缺少什么?……要不然,阿特柔斯之子,那天就是你的末日!’”,这就如同是荷马时代的战前民众会,有部落全体成年男子(全体战士)参加,虽然这里体现了对英雄反抗后遭受压迫,但仍能体现出荷马时代的风貌。

当然,书中也反映出了奴隶制的存在。

在奥德修斯家中,有为他牧猪的欧迈俄斯,有为他牧牛的菲洛提奥斯,有忠心耿耿的保姆欧鲁克蕾娅,还有许多男仆和女仆,他们都是奥德修斯的奴隶,为其效忠,当然其中不乏背叛他的与求婚者在一边的女仆。

(2)《荷马史诗》在社会生活方面也有一定的表现。

一方面是关于城市建筑与布局的描写,如在《伊利亚特》中对普里阿摩斯宫殿的描写:“宏伟的宫殿由光滑的石头建造,中间是深广的庭院,两侧是石头柱廊。

”等等还有很多类似的描写,都可以看出荷马对迈锡尼时期的建筑描写仅停留在大体的外表阶段,而因为荷马时代的倒退,作者已无法想象出真正的迈锡尼时期宫殿的富丽堂皇与细节处的精细工艺。

而且在《奥德赛》中也可以大致看出当时城邦的格局:王者(奥德修斯)的宫殿居于中心,在其周围是大体的城市轮廓,而再周边则是田庄及农村,在书中城市和庄园的分界是很明显的,无论是牧猪人的田庄还是奥德修斯之父莱尔忒斯的庄园都在城市之外。

而在城邦之中则融合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这也不妨是荷马时代的城邦特点之一吧。

另一方面体现在荷马时代的生产力发展上,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铁器的使用。

在《伊利亚特》中有许多对于铁器的描写:“接着,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又搬出一大块生铁,强壮的厄提昂生前把它当做铁饼投掷。

”等等这些描写都反映了荷马时代铁器的使用,而冶铁术的发明和人工锻造的铁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小亚北部和亚美尼亚山区一带,当是政是赫梯王国的统治区域7。

赫梯灭亡后冶铁技术才首先在小亚得以传播,大概在公元前10—9世纪在希腊广泛使用,因而对于铁器的描写是属于荷马时代的特征,并非是迈锡尼时代。

同时,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农业、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描写。

比如当赫法伊斯托斯为阿基琉斯铸造新铠甲的盾面时,有描写到:“他还铸上一片温暖富饶的田野,肥沃的土地,收过三遍耕犁的良田,众多的犁手正在来回翻犁……那里的农人们,正挥舞着锋利的镰刀,忙于收获庄稼,割下的麦子倒落在地……”,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不仅反映出荷马对农民生活的体验之熟悉,还反映了荷马时代的社会风貌。

铁器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当时的人们已经发明了犁来耕作,还有运用稻草人等技术,种植着大麦、葡萄等的作物,使得史诗更加贴近生活,真可谓“艺术源于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