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从《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

从《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

从《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作者:于玲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8期文章试图以分析《荷马史诗》对海伦和裴奈罗佩的细致描写为切入点,揭示荷马时代的双重妇女观念,并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角度探求妇女双重地位的原因。

一、荷马女性的命运《荷马史诗》中重点描写的女性多是不同程度的身份高贵者,她们的生活状况基本可以代表荷马时代上层女性的生存状况。

海伦和裴奈罗佩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女主角,作者对她们的细致描写为我们呈现了荷马时代的妇女观念。

(一)海伦——“女人中的姣娘”一直以来,海伦都被认为是“红颜祸水”的典型代表。

她的美丽造就了她和特洛伊的不幸。

特洛伊战争因海伦而起,特洛伊城亦因海伦而毁灭。

十年的战争使交战双方疲惫不堪,厌战的双方将士已习惯把战争过错归咎于帕里斯对海伦的抢夺。

但希腊人却对海伦持同情态度。

在他们看来,海伦是被迫随帕里斯离开斯巴达的,诸神才应为整个战争负责。

希腊人对海伦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尊重源于其高贵、美丽和聪慧。

首先高贵的出身——身为宙斯的女儿同时又受阿佛罗狄忒的保护——使海伦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敬重和理解。

帕里斯坚信海伦是神明的赠礼,明确警告赫克托尔:“你不要拿黄金的美神赠我的礼物责怪我。

切不可蔑视神明的厚礼,那是他们亲自赠予,一个人想得也不一定能得到”。

另外,在对海伦的描写中,作者常会用“神样”、“出身高贵”等词来形容,这也足以说明海伦的身份地位。

美丽是海伦的又一资本。

帕里斯正是由于迷恋海伦的美貌,才会冒着城邦被毁的危险执意抢走海伦;希腊联军攻入特洛伊城后,美丽使海伦幸免于难……倾城倾国的美丽对海伦而言是把双刃剑,既使她因一炬烽火英雄逐鹿而面临红颜祸水的指责,却又使她在兵戈扰攘祸乱相仍中仍能独善其身。

但海伦的魅力又不仅仅只在于高贵和美丽,她的聪慧同样耀眼。

海伦有着超出一般女子的深明大义,她更理解荣耀对英雄的重要性。

在哀悼赫克托尔时,她的哀歌道出了赫克托尔的伟大之处,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可以说,海伦是为赫克托尔荣誉而歌的第一人。

4.2.24.2.2海伦人物形象分析

4.2.24.2.2海伦人物形象分析
特洛伊木马
一、神话故事中海伦的形象 3.无辜的海伦
那故事并不是真的, 你没有走上装好桨位的船, 也没有到特洛伊的城堡
——斯忒西科洛斯
二、悲剧《海伦》中的形象 1.美貌的斯巴达王后
但愿我能像一幅肖像,可以抹去了 ——261行
别的女儿因为美丽而得到幸福, 我却因为美丽而得到毁灭。
——304-305行
一、神话故事中海伦的形象 1.美貌 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无可抱怨。”
——《伊利亚特》
一、神话故事中海伦的形象 2.“红颜祸水”、坏女人,谴责与同情并存
她的美貌引发了为期十年的特 洛伊战争,最终特洛伊城被毁灭, 大量的希腊将士丧生,活着的也是 受尽了苦难,所以,她是坏女人, 是典型的红颜祸水。
在传统神话史诗中,海伦听任于命运的摆布。但在悲剧中,海伦是一个有 理性有自主选择有智慧的女性。如果说她离开丈夫来到埃及是天神安排的结果, 那么来到埃及后她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如拒绝国王的特奥克吕墨诺斯的求婚,到前 国王普罗透斯的坟墓前乞援等等都是她理性自主的选择,她以行动捍卫她道德婚 姻和尊严。海伦的智慧充分体现在她与墨涅拉奥斯离开埃及前的这一情节中。
二、悲剧《海伦》中的形象 2.海伦是无辜的
延达瑞奥斯那可怜的女儿, 无故担着那恶名,其实她是无辜的。
——614-615行
二、悲剧《海伦》中的形象 3.忠贞不渝的海伦
欧里庇得斯在悲剧《海伦》中塑造了一个对婚姻忠诚,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海 伦形象,这个形象和观众认知的传统的海伦形象有着巨大的反差。
二、悲剧《海伦》中的形象 4.理性智慧的海伦
二、悲剧《海伦》中的形象 1.美貌的斯巴达王后
但愿我能像一幅肖像,可以抹去了 ——261行
别的女儿因为美丽而得到幸福, 我却因为美丽而得到毁灭。

特洛伊的海伦究竟有多美

特洛伊的海伦究竟有多美

特洛伊的海伦究竟有多美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Helen),是古代西方世界公认的大美女。

她的美我们没亲眼见过,也没有画像或雕塑传世,只在荷马(Homer)的史诗和其它神话传说中留传。

那么海伦究竟有多美呢?说实话,Robert Fitzgerald注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THE ILIAD,Oxford Uni. Press,1974),当初买来主要就想一睹海伦原汁原味的芳容,但开始却有点失望。

荷马说特洛伊战争因她而起,但全篇史诗中提到海伦的地方总共才15处,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描写,而且提到她的地方,只比爱神阿芙诺蒂特(Aphrodite)的多了一处,也没有写太阳神Apollo和智慧女神Athena的地方更多一些。

失望之余,对海伦的美也更多了一分好奇。

史诗中描写海伦的主要有三处:第一处,Iris( Paris的妹妹,海伦的小姑子)告诉海伦两军阵前对峙,Menelaus(海伦的前夫)要求和Paris个人之间用长矛决斗,谁赢了谁就娶海伦回家。

于是海伦披上银色面纱,登上特洛伊的城墙去观战。

这时,特洛伊的将领们窃窃私语:Watching Helen as she climbed thestairin undertones they said to oneanother:‘We cannot rage ather, it is nowonderthatTrojans and Achaeans wonder armsshould for so long have borne the pains ofwarfor one like this.’‘Unearthliness, A Goddess the woman is tolook at.’‘Ah, butstill, still, even so,being allthat she is, let her go in the shipsand take her scourge from our children.’这些话,既有感慨,也有埋怨,希望她带着财产早点离开特洛伊的。

意象·海伦

意象·海伦

意象·海伦——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十八次2017.10.18主讲:颜浩(西山)录音整理:刘辰悦各位晚上好。

咱们今天讲的是海伦,在阿尼玛系列里边第二种类型或者说第二阶段。

我所说的海伦指的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的海伦,古希腊传说,为了她打了一场特洛伊战争的海伦。

她是阿尼玛系列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或原型意象。

荣格派将海伦作为阿尼玛第二阶段的原型意象,这个阶段对应人们年轻多梦的时节。

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这个阶段都是梦想满满,少年人胸怀面对这个世界的雄心壮志,少女们情窦初开,这个阶段就开始了,然后可能要延续到成年早期,渐渐地尘埃落定,男婚女嫁,然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几乎每一个男孩(青少年)都会关注那些青春貌美的女生或女教师,班花、校花,电影明星等等。

有的孩子还很极端,比如说有的人开始热烈的追逐,夸张地献花送吻,什么九百九十九多玫瑰之类的,唯恐别人不知道,引起很多男生的起哄、反感和敌意,或者让心仪的女孩十分尴尬恼怒,拂袖而去。

当然在有些民族文化里面这种现象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说可能在墨西哥,年轻人开始追逐女孩子的时候,会请一支乐队到女孩子的窗户下去演奏,这已经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被接受下来,是真诚和浪漫的表现。

但也可以看到,有些年轻男孩子在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追逐自己心爱的人时,另有些男孩却在深深地压抑自己的愿望,尽量保持与美女的距离,甚至故意表示对美女的轻视鄙夷不屑。

其实这两种情形中,他们可能都害怕在与阿尼玛的关系里失去自己,在意识上缺乏觉察但内心深知真实的自己身心还没有发育健全和完善,很容易沦陷在爱情里。

对于他们来说,海伦可能是致命的情人,对上一眼都会让人休克。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海伦是天神宙斯和勒达王后所生的女孩,勒达是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

宙斯醉心于勒达的美貌,趁她在河中洗澡的时候,就化身为天鹅与她性交。

因此勒达怀孕,生下美人海伦,这样说海伦就属于半神了,一半的血缘来自于神,一半的血缘来自于凡人。

奥德修纪海伦侧面描写

奥德修纪海伦侧面描写

奥德修纪海伦侧面描写奥德修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也是《奥德赛》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在哪部著作中奥德修的形象都是很丰满的,展现出了智勇双全的高大形象,当然也可以说其是诡计多端,但是正是这样的多智多谋才使得奥德修最终得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下面就做一下奥德修人物形象分析。

奥德修人物侧面形象分析一:奥德修首先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在特洛伊战争中奥德修通过自己的智谋得以存活下来,并且最终献出了木马计,使得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终于以希腊盟军的胜利而结束,所以说奥德修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这一点相信任何人都是不会否认的,而且这种智勇双全在《奥德赛》中更是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

奥德修人物侧面形象分析二:奥德修还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人。

奥德修在回国的途中经历了种种困厄,但是这些困厄始终不能打磨掉奥德修回归自己的家乡的心愿,奥德修在海上漂泊了十年之久才最终回到了家乡,如果不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人我想很可能就会在中途放弃了,也可能被回家的困难吓住,放弃回归了。

奥德修人物侧面形象分析三:奥德修还是一个坚贞不渝的人。

奥德修在回归的途中遇到的不仅仅有困厄,而且还有诱惑,奥德修在途中遇到了女神的青睐,女神主动逼迫奥德修与其欢合,如果不是一个对自己的妻儿,对自己的家乡忠贞不渝的人可能就会在半路上与女神相约百年了。

奥德修的故事奥德修是古希腊神话中智勇双全的英雄,对于奥德修来说其智谋要远远的高于他的英勇,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奥德修一直都是依靠着自己的智谋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的,奥德修不仅仅在特洛伊战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带着赫赫战功回到了家乡,并且重登王位,可以说奥德修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下面讲一个奥德修的故事。

奥德修不愿意受到征召前去参加特洛伊战争,所以当希腊人扎到奥德修让其参加特洛伊战争的时候奥德修佯装已经发疯,在田地里耕地,并且将盐播种到地里,但是奥德修的这一疯狂举动瞒得过别人却没有瞒过同样具有高超的智慧的帕拉墨得斯,帕拉墨得斯把包在襁褓里的忒勒玛科斯抱来放在奥德修要犁耕的垅沟中,于是奥德修只好停下来。

爱情与自由:荷马史诗

爱情与自由:荷马史诗

爱情与自由: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情感描写。

在荷马史诗中,爱情与自由是两个重要的主题,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史诗中的精彩故事。

一、爱情的力量在荷马史诗中,爱情被描绘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伊利亚特》中的帕里斯和海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帕里斯是特洛伊的王子,海伦是斯巴达的王后,两人因为相互爱慕而私奔,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他们的爱情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希腊世界的历史进程。

爱情使得帕里斯勇敢地面对战争的艰难,使得海伦为了爱情而放弃了自己的王后地位。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个人的幸福,更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挑战。

二、自由的追求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都追求着自由,他们不愿受到任何束缚,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奥德修斯是伊萨卡岛的国王,他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面对着各种诱惑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功地回到了家园。

奥德修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追求自由,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爱情与自由的关系在荷马史诗中,爱情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爱情是自由的源泉,自由是爱情的归宿。

爱情使得人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追求自己的自由。

自由使得人们能够真正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情和自由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荷马史诗中的精彩故事。

四、荷马史诗的启示荷马史诗中的爱情与自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爱情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无论是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还是奥德修斯对家园的爱情,都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

其次,自由是每个人的追求,只有追求自由,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爱情与自由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荷马史诗中的爱情与自由是两个重要的主题,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史诗中的精彩故事。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在《荷马史诗》中,海伦是作为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出现的。

倾国倾城的海伦是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

就是这张面庞让千条舰船出征,使特洛伊无顶的塔楼化为灰烬。

这就是荷马史诗中对海伦的定义。

为什么说海伦是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我们先来看《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的描写:《伊利昂记》中,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详细的描述。

为了得到“最美的女神”称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先后向特洛伊王子巴里斯献殷勤。

最后,巴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爱神作为报答,帮他拐跑了最美的女人——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

海伦便成为了导火线。

究其根由,原因肯定不是在于海伦给人拐跑,而在于国王们的贪念。

特洛伊当时已经相当富饶,希腊联军是打着海伦被拐骗致使国家名誉受损的旗号。

实质却是为了霸占特洛伊的财富。

于是,战争一触即发。

海伦其实是作为一名无辜者,却成为了千古罪人。

中国古人常说,师出有名。

海伦便作为“师出”的一个借口,不管这借口慌不慌唐。

从我们现代爱情婚姻的角度来看,她属于背叛者,她是自愿跟巴里斯出走的,她的离去,不但导致墨涅拉尔斯家庭的不完整,还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但是在古希腊时期,无所谓正不正义,无所谓忠不忠一,当时的开放程度并不比现在差多少,你喜欢上了谁,就可以跟谁在一起,没今天的伦理关系那么繁杂。

只是,作为一国之后,远不如平常人那么简单决定自己的归属罢了。

因此,她的出走,便成为了战争的借口。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像是任人摆布支配的工具,随波逐流,甘心受命运的摆布。

在史诗中有一节提到,当巴里斯和海伦回到特洛伊,希腊联军也到达了。

普利阿莫斯问海伦是否自愿跟随巴里斯来特洛伊,海伦说她是违心地被抢劫而来,却由衷地喜欢巴里斯,她自愿成为巴里斯的妻子。

她含着泪扑倒在王后的脚下,希望不要赶她出去。

这就表现了海伦对自己命运的反抗,有理性的一面。

论《荷马史诗》的女性形象

论《荷马史诗》的女性形象

论《荷马史诗》的女性形象《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它包含了两部史诗作品《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古希腊社会里,男性主导的世界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然而在《荷马史诗》中,女性形象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既是叙事的主角,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力量。

本文将就《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窥见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社会角色的演变。

《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极大的鲜明性格。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刻画为美丽、善良和贞洁的代表。

在《荷马史诗》中,女性形象却多样且丰富。

在《伊里亚特》中,希腊战争的导火索海伦女王以美貌著称,她不仅是斯巴达国王的妻子,也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爱人。

由于她的美艳,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成为了整个史诗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海伦女王的形象既有着美貌和高贵的一面,同时也暴露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她的形象并不是单纯的美好或邪恶,而是复杂多变的。

在《奥德赛》中,宙斯之女雅典娜是史诗中另一个极为突出的女性形象。

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在整个史诗中扮演了推动剧情发展和保护奥德赛之子提勒玛科斯的角色。

她的形象既具备女性的柔美,同时也拥有男性的坚毅和果敢。

她在史诗中的表现既不是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形象,也不是大胆到与男性对抗,而是呈现了一种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而这种丰富和多元的女性形象正是《荷马史诗》的一大特点。

《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古希腊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地位低下且缺乏话语权。

然而在《荷马史诗》中,女性形象却具有了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她们不再仅仅是男性角色的陪衬,而是成为了推动史诗情节发展的关键力量。

她们有自己的心思和情感,有自己的追求和愿望。

《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命运,而是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决策。

在《伊里亚特》中,海伦女王被描绘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虽然她的美丽是导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然而她并不甘于被男性角色所左右和操控,而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是作为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出现的。

倾国倾城的海伦是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

就是这张面庞让千条舰船出征,使特洛伊无顶的塔楼化为灰烬。

这就是荷马史诗中对海伦的定义。

为什么说海伦是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我们先来看《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的描写:《伊利昂记》中,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详细的描述。

为了得到“最美的女神”称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先后向特洛伊王子巴里斯献殷勤。

最后,巴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爱神作为报答,帮他拐跑了最美的女人——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

海伦便成为了导火线。

究其根由,原因肯定不是在于海伦给人拐跑,而在于国王们的贪念。

特洛伊当时已经相当富饶,希腊联军是打着海伦被拐骗致使国家名誉受损的旗号。

实质却是为了霸占特洛伊的财富。

于是,战争一触即发。

海伦其实是作为一名无辜者,却成为了千古罪人。

中国古人常说,师出有名。

海伦便作为“师出”的一个借口,不管这借口慌不慌唐。

从我们现代爱情婚姻的角度来看,她属于背叛者,她是自愿跟巴里斯出走的,她的离去,不但导致墨涅拉尔斯家庭的不完整,还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但是在古希腊时期,无所谓正不正义,无所谓忠不忠一,当时的开放程度并不比现在差多少,你喜欢上了谁,就可以跟谁在一起,没今天的伦理关系那么繁杂。

只是,作为一国之后,远不如平常人那么简单决定自己的归属罢了。

因此,她的出走,便成为了战争的借口。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像是任人摆布支配的工具,随波逐流,甘心受命运的摆布。

在史诗中有一节提到,当巴里斯和海伦回到特洛伊,希腊联军也到达了。

普利阿莫斯问海伦是否自愿跟随巴里斯来特洛伊,海伦说她是违心地被抢劫而来,却由衷地喜欢巴里斯,她自愿成为巴里斯的妻子。

她含着泪扑倒在王后的脚下,希望不要赶她出去。

这就表现了海伦对自己命运的反抗,有理性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