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族服饰概述
苗族民族服饰特点苗族服饰介绍

苗族民族服饰特点苗族服饰介绍苗族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苗族当地的歌舞文化十分的出众,当地的民族服饰也十分的著名。
那么关于苗族的服饰,有哪些的特点,有哪些的特色,这些你都知道吗?接下来就让小编一起来中国服饰文化中了解看看吧!苗族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三种:一是衣服、胸围镶边用的锦边,苗语称为"耕"。
二是锦带,宽2至3厘米,用作裤带、袋带、背带等,青年男女恋爱时,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织的锦带赠送给情哥。
三是锦幅,苗语称为"伦"。
锦幅多用作背面、背带兜等。
蜡染,也是苗族着名的传统工艺。
苗族染的图案是苗族妇女的天才创作,是她们现实生活的反映,代表着她们的美好心愿和对生活的追求。
在苗家看来,蜡染艺术是美的象征,也是爱的表示,不仅自己要发扬,而且乐意传授给别人。
蜡染艺术漂洋过海,传到国外,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芦笙,是苗、瑶、侗民族最主要的传统乐器,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
苗族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都要吹芦笙,伴以舞蹈,规模庞大,气势磅礴,并因此而闻名于各民族。
民风民俗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
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
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
新年来临,全家守岁。
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
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
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小结:苗族服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镶边,还有锦边,还有一种就是锦边。
当地人的蜡染技术十分出名,这种技术远扬海外。
苗族服饰工艺介绍PPT

苗族服饰工艺
介绍PPT
探究苗族服饰特点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
Presenter name
服饰简介与特点
Agenda
制作工艺与技艺 服饰与文化传承
现代创新与保护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
01.服饰简介与特点
苗族服饰
3
苗族服饰起源
苗族服饰背景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苗族服饰的 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苗族的祖先曾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山区 和草原上,以狩猎、捕鱼、采集为生。 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苗族人民的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雕刻
通过银板、纸模、刻刀等 工具进行雕刻
4 光亮处理
进行抛光、镀金、镀银等 处理,使银饰更加美观
10
03.服饰与文化传承
苗族服饰作用
11
服饰与民族文化
苗族服饰的文化意义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 文化内涵,还能够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服饰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但它始终保持着 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6
Thank You
苗族刺绣技艺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图案独特。苗族 刺绣的图案主要以自然界的花草、鸟兽、虫鱼等为主题,同时 也包括一些传统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
苗族刺绣的线条非常细腻,每一针都是精心细致地刺绣而成, 使得刺绣品的质感非常好,观赏性极强。
9
银饰制作
1 选材
挑选适合的银料
银饰制作流程
2 打造
采用锤打、拉丝等方式制 作银件
苗族服饰知识

苗族服饰知识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苗族支系——施洞苗族最华丽的苗族,以刺绣精美和银饰多而著名。
刺绣是苗族史诗图案等,做工精细。
头戴龙凤银冠很有特色,中间镶有圆镜。
施洞苗族女子的典型服饰,上装为交领上衣,下装为百褶裙,系腰围。
上装以青土布为料,采用特色的破线绣和平绣针法绣制而成。
图案的花纹,多取材于民族传说和日常生活的各种物象,具有表意和识别支系的重要作用。
2⃣️苗族支系——长裙苗族银窠高耸项围圈,花帕红绳正斗妍。
八尺布裙遮不住,一双赤脚似飞仙。
——清代佚名。
苗族银饰的品种样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苗寨姑娘一身银饰盛装,饰品可达半人高,部件多可达数百件。
凤冠也叫银帽,苗族的凤冠吸收了步摇的长处,凤冠上装饰的银花、凤鸟、蝴蝶等都作了颤枝处理,随戴帽人的举动,帽上银饰轻摇,整顶银帽似被注入了生命一般。
银角银角耸立,造型简朴美观,线条明快,古韵十足。
脱胎于水牛角,银角在苗人的头饰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毕竟苗人眼中水牛不仅象征财富还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3⃣️苗族支系——锦鸡苗族锦鸡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属于亚族群,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中跳锦鸡舞而得名,聚居在贵州东南部。
他们的祖先来自古邦楚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远祖系蚩尤。
锦鸡苗族的少女和妇女艳如锦鸡,风情万种,其中着穿的百褶裙较短,只有五到七寸之间,长不过膝,勉强盖住臀部,春光迷人,神秘美丽。
4⃣️苗族支系——黄平苗族黄平支系分布于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凯里周边部分村寨。
衣饰称为“谷陇式”,上衣装饰近似色数纱绣,刺绣面积大,花纹繁复,周身缝缀银饰花片和缀角,下配百褶裙,搭配前后后围腰。
苗族服装的介绍

苗族服装的介绍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服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服装以华丽多彩、独具特色而闻名。
男性苗族服装主要包括长衫、马褂、袍子等。
长衫是苗族男子的主要日常装束,通常由丝绸或染色棉布制成。
长衫的领口、袖口、下摆等处都会绣上精美的花纹,色彩鲜艳夺目。
马褂则是苗族男子的正装,常常用于重要的场合,如婚礼、节日等。
马褂的款式独特,胸前常常绣有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袍子是苗族男性的一种特殊服饰,通常用于丧葬场合,象征着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而苗族女性的服装则更为华丽多姿。
苗族女子的主要服装是长衫、蓬蓬裙和对襟袄。
长衫是苗族女性的日常装束,和男性的长衫相似,但更加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蓬蓬裙是苗族女子的重要特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绣花而闻名。
蓬蓬裙由若干层裙摆构成,每一层都有精美的刺绣,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对襟袄是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常常搭配蓬蓬裙一起穿着。
对襟袄的面料多为丝绸,上面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纹,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除了上述主要服饰,苗族还有一些特殊的服饰和饰品。
例如,苗族男女都喜欢戴银饰,银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苗族人民热爱和追求美的体现。
苗族女性喜欢戴银项链、银耳环、银手镯等,这些银饰通常都非常精巧,用银丝编织而成,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觉。
此外,苗族女性还喜欢戴花冠,花冠上常常插满了鲜花、丝绸和珠子,给人一种华丽而浪漫的感觉。
苗族服装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华丽多彩的外表,更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
苗族人民通过服装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通过服装来展示他们的美丽和自信。
苗族服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以及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苗族服装的流传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苗族文化,也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苗族服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多彩的外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文化习俗及服饰的简介

• 云贵型
云贵的大花苗族主要分布在 云南的昭通、楚雄、彝良, 贵州六盘水、威宁、织金、 普定、镇宁、紫云等地。 大 花苗族主要麻布做衣服,他 们远古的服装都是自己种植 麻,自己织布,自己做衣服 。大花苗族的服装主要明显 的有梯形方块图案,目前分 布较多的在云南的彝良县, 贵州威宁等地。贵州六盘水 的水城县有两个大花苗族寨 子,分别是石板沟大花苗族 自然寨和冉家麻窝大花苗族 寨。这里都保留着很好的苗 族服饰,比较传统。更特别 的是大花苗族都是信仰基督 教。是基督教改变了大花苗 族的命运。所以他们都信仰
• 此外,在台湾,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 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
,嫁好尪(wāng)”、“偷挽菜,嫁好婿”,希
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 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四月八
• 苗族四月八是苗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亚 努节"。每逢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 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 。人们在一起吹笙、跳舞、唱山歌、荡秋 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子等,人山人 海,场面极为壮观。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 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 食的生活。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 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于四月初八光荣牺 牲。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 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 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偷菜节
•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 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 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 ,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 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 ,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全国各地的苗族服饰文化简述

全国各地的苗族服饰文化简述苗族服饰,是典型的女性文化瑰宝,苗族女性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载体。
同时,苗族服饰又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
但都保持一种苗族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女性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
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后汉书·南蛮传》)的传统。
服饰用料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要以地域而定,分为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种。
黔东南苗族服饰:流传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和都匀、荔波、三都、兴仁、安顺,广西融水、三江等区域。
上衣有大领对襟或右衽半身。
百褶裙长短不一,佩戴各式围腰和绑腿。
发髻也有较大差异。
总体上黔东南苗族服饰有30多种款式。
黔中南苗族服饰:主要有贵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安顺、平塘、罗甸,云南的丘北、文山、麻栗和广西隆林等地。
其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衣裙或蜡染。
大领对襟开,百褶裙,包头帕或头巾,髻发。
黔中南苗族服饰有5种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饰:主要在川南、黔西、黔西北和滇东北、桂西北以及云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
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饰色彩较浅,蜡染工艺普遍。
服饰和发型多种多样。
湘西苗族服饰: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松桃、四川秀山、酉阳、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有多彩头帕和变型式样,服饰亦有8种。
海南苗族服饰:由于海南苗族受当地黎族服饰的影响,苗女穿右偏襟长及膝部的长衫,仅一扣,无领,蜡染短裙,以黑、红色为主,花纹较少,束发,包一绣图案花纹的头巾,外面再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帕,套上一条红带子垂在背后,显出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非常不同。
苗族服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简介苗族是中国传统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又体现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族服饰的特点吧。
一、苗族男装1.上衣:苗族男子的传统上衣被称为"坎龙",这种上衣的特点是宽肩窄袖,并且较为宽松,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棉布和麻布。
坎龙上衣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式的,一种是叉襟式的。
叉襟式坎龙上衣两侧分叉,穿着方便,很多苗族男子都喜欢这种样式。
2.下装:苗族男子的传统下装被称为"长裤",使用的材料和坎龙一样,通常是棉布和麻布。
长裤的特点是口袋比较多,裤脚也比较宽松,方便行走。
另外,苗族男子还喜欢单腿绑带或两腿绑带等装饰品。
3.配饰:苗族男子喜欢佩戴一些银饰,如银耳环、银脚镯、银项链等。
这些银饰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银耳环代表爱情和忠诚,银脚镯则代表健康和长寿等等。
二、苗族女装1.上衣: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被称为"襸衣",这种上衣通常是长袍式的,使用的材料也是棉布和麻布。
襸衣的特点是开襟或斜襟,领口、袖口和底部都有色彩鲜艳的绣花装饰,有的还有流苏或挂珠等饰品。
2.下装:苗族女子的传统下装被称为"笠裙",这种下装以蓝色、黑色、青色为主色调,上面还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往往是花鸟、虫鱼等,极具民族特色。
笠裙的特点是紧身、较短,可以秀出苗族女子的纤细腰肢和筷子腿。
3.配饰:苗族女子最爱佩戴的就是银饰了。
传统的银饰品种类很多,有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等。
有些银饰还用龙、虎、鹰等动物形象来表现,寓意着力量、自由等。
此外,苗族女子还爱戴发簪、头巾等装饰品。
三、苗族儿童装苗族儿童服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男孩子穿的一般是短衫、束腰裤或短裤等,有的还有玉佩或银饰的点缀;女孩子则穿着小襸衣、裤裙、笠帽等,同样也会佩戴一些银饰,如小耳环、项链等。
少数民族服饰-苗族

对比强烈
苗族服饰在色彩搭配上常采用对比鲜 明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橙等,使 整个服饰显得更加醒目。
苗族服饰的图案与纹样
图案丰富
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多种多样,包 括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等, 每种图案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纹样精美
苗族服饰上的纹样通常采用刺绣、 蜡染、编织等多种工艺,制作精细、 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01
在保持传统苗族服饰独特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
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款式。
拓展应用领域
02
将苗族服饰的应用领域从传统的节庆、婚嫁等扩展到日常生活、
时尚产业等领域。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苗族服饰的传
承与发展,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寓意深远
苗族服饰上的图案与纹样不仅是美 的表现,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生 命和宇宙的认识。
苗族服饰的材料与工艺
材料天然
苗族服饰常用的材料有麻、棉、丝等天然纤维,这些材料 不仅舒适透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工艺独特
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如蜡染、刺绣、编织等, 这些工艺在苗族地区传承了数千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年轻一代缺乏兴趣
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影响下,年轻一代对传统苗 族服饰的兴趣逐渐减少,传承者老龄化现象严重。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目前对苗族服饰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缺乏有效 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以及系统的保护计划。
苗族服饰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苗族服饰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给予其法律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姑娘的头饰,发辫中掺入 白布,拧在一起,盘绕两鬓。
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和广西 壮族自治区。苗族分支众多,居住分散,服饰丰富多 样,因性别、年龄各异,有常装、盛装之分。其服饰 的主要特征是镶绣、织补、蜡染工艺精湛,银饰丰富, 崇尚黑、白、红、黄、蓝等颜色。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 色彩艳丽。《后汉书·南蛮 传》中就有五溪(五溪: 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 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 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 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 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 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 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 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 最。
山 县 大 塘 苗 族 盛 装
20-30
上,
,下
类厘着
台江县施洞苗族姑娘盛装 该服装色彩华丽,银饰丰富堆砌,在苗族服饰中最具
有典型性。当地女青年只有在节日和结婚时才穿戴这种盛 装,银饰最多者达20多斤。在“姐妹节”(农历3月15日男 女交友节日)上,所有未婚女青年在踩鼓场上翩翩起舞展 示自己,吸引男 青年的眼球。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
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雷
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摺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
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妇女盛装银
饰繁多。
3-5
似米 雷
松 鸡 造 型 。
50
, 后 片 长 厘 米 、 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 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 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妇女上身 一般穿窄袖、大领、下身穿百 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 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 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 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 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 许精致银饰衬托。
刺尤苗 绣。族 图大姑 案襟娘 ,交的 下领雄 着,衣 百领, 褶后为 裙倾了 。。纪
以黔(贵州)东型苗族服饰最具特点。
湘西型: 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
女性服饰一般是穿着“色彩斑斓布”,上身穿青或蓝色 绣花衣,下着红色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蓝色花帕,脚 踩船形花鞋,配以各种银饰,称为“青苗”或“红苗”。 到清末民初,红苗地区的男装基本消失,女装也逐渐 “满服”化,没有了过去的红色褶裙。在今天湘西的永 顺、龙山等北半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 在凤凰、花垣、泸溪、吉首等南半县的苗族服饰,尤其 是苗族女性服饰尚具特色。
袖念 、苗 肩族 、祖 领先 有蚩
苗族百褶裙,图案花 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 锦、蜡染、挑花装饰。衣 裙颜色以红、蓝、黄、白、 黑为主,服饰用料则以居 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 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 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褶皱—— 三宅一生的最爱
苗族百褶裙一般为苗族的 节日盛装,裙面多以绣花、挑 花、镶花等技艺,用彩色丝线 绣制而成,苗族的刺绣工艺在 百摺裙上得以完美体现。
剑河县久仰苗族男青年服装 头缠大盘式头巾,窄袖上衣,下穿大宽裤。至今流行
在贵州少数民族中。
川黔滇 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色调较浅,花饰不 多,银饰亦少。黔西 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 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 形同斗笠。
紫云县百花苗族女服 简洁的白色上衣,配
榕江县滚仲苗族女装 对襟长袖短衣,蜡染
中裙,前系刺绣围腰,后 系白色羽毛飘带裙。袖、 肩、背、衣摆及围腰四周 配以刺绣装饰,图案造型 呈对称,以红色调为主, 配以少量嫩绿色,镶以金 饰线,色彩斑斓绚丽,纹 样鲜明醒目,显得十分热 烈。
榕江县八吉苗族女装 后摆配刺绣图案,
摺裙为前后两片,套脚 笼。
纳雍县白兴苗族蜡染女装 头结巨型发髻,造型奇异。上穿对襟衣,前短至腰、
后长到臀部,用挑花、蜡染方式将纹饰绘满全身,后背及 下摆以彩色蜡染访挑花纹样,风格及纹饰与挑花十分接近, 绘制精细。下着百摺中裙,扎白布绑腿,黑、白灰色调分 明,造型端庄。
黄平县谷陇苗族姑娘盛装 大襟交领无扣上衣,
工艺独特的紫红亮布,衣 背绣大面积挑花图案,纹 样精美,刺绣花边百摺长 裙,摺纹细密,工整均匀, 是百摺裙工艺的精品。
毕节市阴底苗族女盛装 头饰独特,插木梳缠假发如扇形高耸。穿对襟大袖长
摆衣,襟长如带,穿着时将前襟交叉于腰后,似汉带直裙。 外套披肩。衣袖、衣背有挑花、布贴装饰图案,下着蜡染 布绣装饰 摺长裙。
大方县瓢井苗 族女装
上衣外罩 大袖半臂长摆 (或短摆)衣, 与唐代仕女 “半臂”服装 造型接近,颇 有唐韵。
以蜡染、挑花、布贴等工 艺技法制作的红色挑花摺 裙,显得热烈明亮。该裙 工艺精细,数百枚彩色小 布块与布条在挑花、蜡染 间交错镶嵌,组成不同的 几何型图案,精致耐看。
紫云自治县新驰村苗族
滇东北乌蒙小花苗
黔中南 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
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以挑花 为主,兼用蜡染。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 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
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 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 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 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 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服饰分类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
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三种。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按照地域可分为湘西型、黔(贵州)
东型、川黔滇(云南)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和 若干款。
这一区域的苗族服 饰以高大的头帕最引人 注目。多用蓝布白格, 或有蜡染图案的花帕包 头,称为梅花帕。头帕 层层相叠、高高耸立, 有如峨冠,若遇到严寒, 还常常加包短帕一截, 长三米多,由额头一直 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 在里面。为了生活方便 很少着裙,多以同上衣 同色长裤为下装。
黔东型:
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贵州花溪苗族
海南 海南苗族妇女头顶束发,包扎一块绣有图案的方巾,上身 穿无领、右开襟、长及膝的长衣,腰间绑一条布带,下穿 腊染短裙。男子穿无领右襟上衣,下穿长裤。苗族男女服 饰均以湛蓝为主色,服饰有着极强 的民族特色,织绣工艺讲究,花纹 丰富,色彩艳丽,点腊染是海南苗 族织绣特有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