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发展原因
华西村的经验和教训对新农村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华西村的经验和教训对新农村建设有何借鉴意义一、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华西于1961年建村。
四十多年来,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新农村。
近年来,华西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
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发展道路坎坷曲折。
七十年代初,华西村仅有667人,土地面积845亩,欠债1.5万元。
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吴仁宝团结带领华西人,投入了27万个劳动日,搬掉了984条田埂,削平了57座土墩,完成了110多万土方,把原来12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了高产稳产农田,至1972年全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粮,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办小磨坊,到七十年代创办小五金,吴仁宝又率领华西村人悄然发展起村级工业,至改革开放前,华西村已拥有固定资产100多万元,银行存款100多万元,完成了第一次资本原始积累。
1992年3月,与上钢二厂签下了合作协议,一年后上钢二厂与华西联营的申华线材厂建成投产。
从1994年起,该厂以每月2.5万吨的产量投放市场,成为华西村发展史上第一个10亿元级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吴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在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发展理念下,华西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
华西村的发展及启示

谢谢观赏
Hale Waihona Puke 吴仁宝身上的中国模式》—— 搜 狐 评论《 政 企合 一 :
华西的启示
华西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源自于他们恪守了 “三靠”:一靠坚持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作风 ;二靠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三靠依靠 了干群团结、齐心协作的合力。这当中,最为重要的 一点,就是吴仁宝老书记用其一生,为华西开辟了一 条“共富之路”,树立了一个“前行标杆”,垒起了 一座“时代丰碑”。
美国出版的《重新发现中国》一书中称:“ 华西村是中国的新加坡,吴仁宝是华西村的 李光耀。”
老书记语录:
【当干部60年】我这60年,总结起来就是,50年代“听话 ”;60年代“暗顶”;70年“拼命”;80年代“觉醒”; 90年代“警惕骄傲”;21世纪“创新。”
【两个一致】“既和上级保持一致,也和群众保持一致。 ”
华西的老书记
吴仁宝 (1928.11.17-2013.03.18)
农民企业家 、 农民教育家、华西集团(公司 )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 西村原党委书记。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共 同富裕发展道路,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首富村 。
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 国人物”
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 十七层,高98米。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 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
1999年华西村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首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7年,华西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 上缴利税超过8亿元。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小要点

与时俱进谋发展(华西村的发展道路)1、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硬道理---这是华西村对改革开放30年最为质朴的总结。
(历经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和新世纪统筹发展,逐步将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落后村庄发展成为工农商并举的现代乡村都市)。
2、创造发展机遇,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
(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华西从人均仅4分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集体统一经营为主,同时大力兴办乡镇工业,于1988年实现了年产值过亿元的目标。
1994年,华西大力度整合全村钢铁、毛纺、旅游等企业资源,组建了华西集团。
五年后,华西村A股股票在深圳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进入新世纪,华西又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走上独特的“三外之路”,即人才在国外,市场在国外,融资在国外。
除此之外,还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3、坚持以工哺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推行“联产承包”时,华西实行“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包种全村500多亩粮田。
90年代工业实力壮大后,实施以工支农、以工哺农,引导农业向高效化转型。
进入新世纪,推动农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还投资2500万元,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不断提高农副业的附加值。
)4、利用名村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涉足现代物流业,参股江苏银行,开设投资担保公司、典当行,涉足建筑装潢、房地产经营等领域,现在,全村已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1、壮大集体经济,富足村民生活。
(依托不断做大的集体经济蛋糕,华西有三条稳定渠道确保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按劳分配,工资多劳多得;按需分配,各项福利待遇人人平等,每人每年可得到3000元;按股分红,年终奖分配实行“二八开”,20%现金分配,80%转成个人股份,参加企业分红。
随着集体财富增加,村民的福利水涨船高,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华西村为什么发展快

华西村为什么发展快华西村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
几十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从本村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格局,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既得如此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有一个为民谋利的带头人华西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一个全新的、为人所震惊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吴仁宝的贡献的确是无可否认的。
而吴仁宝以他全新的思维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有效地将全体村民凝聚起来,将村里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而这种发展思维和领导效果,就是体现在村民们荣辱与共、协作共进中,体现在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务实发展理念中。
当初在极度困难时期,华西村和别的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举国农村都还在人民公社的体制下,苦苦煎熬缺吃少穿的日子时,吴仁宝已经认识到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带领群众从那个石磨开始了工业,在全国的农村,当时不具备这样条件的村庄恐怕很少。
更多的村庄为具备这样的条件感到满足甚或修修补补得以利用时,吴仁宝则瞅准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钢磨、打铁场等,当他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开办五金厂时,其实就注定了华西村必将有当时非凡的发展成就!因为这样将大家的利益有效地得到捆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全体村民的共同追求发展的目标,一致维护发展的利益,享受发展的成果。
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最宝贵的亮点华西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村民之间的差异没有贫富,只是富裕程度的不同而已。吴仁宝强调:富裕起来的华西村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近年来吴仁宝与华西村干部成功规划了两大“共同富裕”工程:一是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把致富的火种撒向中西部地区。华西村先后出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培训县、镇、村干部1万多人,开辟了一条民间智力扶贫的新路子。1996年起出资在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经过几年努力,“宁夏华西村”和“黑龙江华西村”建设均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实施了“扩村计划”。将周围16个村庄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数千户周边村民迁入新建的别墅和公寓,1500多人的小华西扩大为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
华西村简介及其发展历史

华西村简介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
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
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
目前,村民家家住4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到1000万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
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
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
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
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
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
华西村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
这样,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华西村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华西村的历史2008年10月28日13:26 证券日报华西村的历史——“奠基”四十多年之前,华西村寂寂无名,跟江南大多数村庄一样,河浜纵横,土地高低不平。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 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现已形成钢铁、纺织、 旅游三大产业,拥有固定资产62.77多亿元,八家上市公司, 1000多个产品,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村都是富裕户, 资产最少100多万元,最多1000多万元。全村实行农村养老、 医疗保障和免费教育、口粮补贴、职工送股等制度措施,实现 “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 促勤劳,小康步步高”。通过“一分五统”,又把周边16个村
纳入大华西,实现共同发展,还建立了2个省外华西村。
选举的方式全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委书记。不仅如此,在华西
村,从村长到厂长,都由村民直接参与投票选举。
决 策 的 民 主
华西的事情,要全体老百姓说了才算。华西村每周要召开全体 村民大会,每天都开关键人碰头会。村民们说:“因为我们的 会是分析会、决策会。会议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提出问题; 二是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效率很高。村党委副书记 瞿全兴说:“我们几乎每天晚上开会,讨论怎样才能使华西科 学发展,这不像一些国家的议会吗?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我讲、 你讲、他也讲,然后定决策,这不是民主吗?其实,会议不在 多少,关键是能否产生效益,发挥作用。”
在村党委领导下,村民委员会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 律,结合华西村的实际,经过民主讨论,多次修订,制 定了《华西村村规民约》。《华西村村规民约》规定了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甚 至细化到爱护花草树木之类的小事。由村民大会和职工 大会通过,以决议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把分散的人凝聚 成一个和谐团结的群体,人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 我管理,自我约束。在华西村不是吴仁宝说了算,而是 法律和民主说了算。
华西村

实践调查报告:华西村华西村,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以农业、农村文化、科技、旅游工作成就,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个“样板村”。
华西村,确实有很好的村风村貌,这是我对华西村的第一印象,当然优良经济状态也是必然的。
初步参观了一下,总觉得有些名过其实了。
然而,深入了解以后发现,虽然身在华西村,华西村的建筑、树木、人民尽收眼底的时候,却怀疑自己看到的并不是华西村的全部。
基本情况: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全村原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
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华西村村民家家住400—600多平方米的别墅,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村民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
华西村积累与分配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
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
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
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
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
江苏华西集团是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参观考察江苏华西村所得到的启示

参观考察江苏华西村所得到的启示前言华西村是一个素有名气的村庄,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
该村在改革开放40年后,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良好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社会管理和民主协商的民主决策制度、保护自然、环境友好、社区团课和文化多元的先进村庄。
本文将基于笔者对江苏华西村的参观考察及观察所得,就其所呈现的现象和特点,得出以下启示。
一、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靠近南京市的村庄,华西村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源。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华西村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环保意识,确保生态环境绿色、晴朗和可持续。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华西村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植树造林、建设蓝色生态公园、禁止砍伐森林等,加强自然保护,才有了今天的美丽景色。
华西村的做法提醒着我们,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社区自治与基层民主治理并重华西村十分重视社区自治。
他们注重村民的参与和决策,将自己与村民深度融合,组建了多个协作机构、普及民主知识、开展朝阳新村微信公众号、加强社区教育、社会服务和文化活动。
并且,在华西村,不仅村民有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力,而且决策的内容也相对广泛。
这样,可以让村民更好地了解村庄的状况,更好地参与村庄的发展,同时打造互动和谐社区,促进基层民主治理、社会协调发展,可见,这也是华西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品牌农产品作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的代表,华西村将现代农业发展视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并以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为己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华西村独特的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华西村发展之因
12小教特教1235050005 芦道地
众所周知,华西村是我国的首富村。
但为什么偏偏是华西村成为我国的首富村,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村落呢?我从网络上搜罗了许久,终于对华西村为什么会成为我国首富村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它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华西村逐渐开始重视教育问题。
从华西村由过去的小学生就是文化人到现在的村民86%都是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准就不难看出,且华西村还培养了英语、日语、德语等6门语言的人才。
而且华西村的学校是12年连读的,包含了小中高的学习,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
此外,他们那学生上学村里还给补助。
也正是这些促教育的措施为华西村输送了大批人才,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二是华西村的产品向高精方向发展,且其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多样化。
华西村于1977年主要的产业还是手工业,而如今他们却大量引进高端设备,打造名牌产业,抢占了大量的国内市场,当然我认为这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分不开,这也是他们抓住机遇的一个重要表现。
此外由于当地产品质量好,商家的信用也好,使当地的一些产品成为了“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三公认”(用户公认、专家公认、主管部门公认)产品,这也打响了华西村的名气,为华西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机遇。
三是华西村有优秀的带头人——吴仁宝,他以全新的思维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有效的凝聚民心,充分的利用资源,将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此外,吴仁宝还有超前及敏锐的意识,能准确的把握住时机,大力发展本村的经济。
如当全国人民都还在人民公社体质下苦熬日子时,吴仁宝就已经意识到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立即带领群众开始发展了工业;而当国内其他村子开始发展工业时,他则瞅准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即以村民入股的方式开办五金厂。
我认为吴仁宝这种方式的领导对华西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华西村如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华西村做到了用人尽其才。
华西村的发展一靠经济,二靠人才。
他们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
他们相信这么一句话“用人少疑,疑人少用;小材大用,基本有用;大材小用,基本没用;外才我用,关键在用”。
所以在华西村,只要你有能力,那么就不用怕找不到工作,而且是适合你的工作。
我想,人尽其才,这也是华西村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足够的积极去投入工作中,为华西村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认为华西村的发展与他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有关。
华西村讲究全村的村民入股进行作业,这在早期就为他们进行工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让他们不用为搞生产、缺资本发愁。
此外,由于是全村入股,生产所得大家都有,所以人们会对工作投入足够的积极性(这也与华西村村民的个人素养有关),为华西村经济的发展做了铺垫。
当然这些仅仅只是我所查找到及个人认为的观点,或许并不是十分全面与正确,但我相信这些因素的作用也一定是不可忽视的。
而且由于我对华西村的发展史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对他的一些机遇也不甚了解,所以仅仅只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