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现状

合集下载

艾滋病的全球流行状况

艾滋病的全球流行状况

艾滋病的全球流行状况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

本文将对艾滋病的全球流行状况进行介绍。

一、全球流行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首次被发现以来,其感染范围逐渐扩大,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3800万,其中近九成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一些地区的艾滋病疫情尤为严重。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约占全球感染人数的70%。

此外,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感染人数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性传播:性行为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多次性伴侣等)是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2.血液传播: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注射毒品使用、输血或血制品感染、医疗操作不当等途径。

3.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妊娠、分娩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婴儿。

三、防控措施防控艾滋病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艾滋病防范意识和行为变化。

2.安全措施:推广安全性行为知识,鼓励使用安全套,降低性传播风险;加强血液安全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3.艾滋病筛查:加强艾滋病病毒的筛查,早期发现感染者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阻断病毒传播链。

4.禁毒宣传:加强对非法毒品的宣传教育,减少毒品滥用行为与艾滋病的关联。

5.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歧视和偏见。

四、全球合作艾滋病的防控任重道远,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

1.国际组织合作: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各国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自 1985 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特点。

在流行状况方面,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较为严重。

截至目前,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不断增加。

性传播成为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其中,异性性传播占比较大,而同性性传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男男同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率增长较为明显。

在年龄分布上,艾滋病感染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有青壮年人群,老年人群和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感染人数也有所增加。

老年人群感染艾滋病,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而青年学生群体感染,则与性观念的逐渐开放、缺乏正确的性教育等因素有关。

在地域分布上,艾滋病疫情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及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艾滋病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同时,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宣传教育覆盖不够全面等。

从流行特点来看,艾滋病的流行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是艾滋病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一些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在流动人口中时有发生。

二是艾滋病的流行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性。

在某些特定的群体中,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等,艾滋病感染率较高。

这些群体往往由于自身行为的特殊性和社会歧视等原因,难以获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服务。

三是艾滋病的流行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如对性话题的避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的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策略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策略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传播途 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极大的 危害,因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艾滋病流行现 状及预防策略。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据统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已超过100万,成为全球艾滋病疫情较 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广泛,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性传播成 为最主要传播途径。此外,我国艾滋病病毒传播还呈现出农村地区发病率上升、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感染者老龄化等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尽管全球在减少艾滋病感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感染人数仍在持续增加。新感染HIV的人数每年约为230万,且大多数感染发生 在非洲、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
2、青年人感染比例高:在许多国家,青年人(15-49岁)的艾滋病感染率已 超过10%。这一现象主要与性传播途径的广泛使用、不良的性行为习惯以及缺乏 预防意识有关。
5、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水平。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全球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严峻,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控制传播途径、提高生活 质量、加强监测与防控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 艾滋病的传播和扩散。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 作中来,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社会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 艾滋病防治工作
1、发病趋势:虽然在许多国家艾滋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但一些干预措施 的有效实施已经使得部分地区的发病率开始稳定或下降。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它就像是一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时刻准备着侵袭我们的身体。

那么,艾滋病在我国到底流行状况如何呢?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方面的知识,让大家对艾滋病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说说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据了解,自1985年发现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速度一直很快。

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我国已有超过100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而且,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途径也非常多样化,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可以说,艾滋病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艾滋病在我国有哪些特点呢?艾滋病的感染人群非常广泛。

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

尤其是一些边缘人群,如吸毒人员、性工作者等,他们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化。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物品和液体。

艾滋病的治疗和管理还存在很多困难。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是这些药物的价格昂贵,很多患者无法承受。

而且,艾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面临很多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等问题。

那么,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防艾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防艾意识。

我们还要关注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艾滋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抗击艾滋病,保卫我们的家园!。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艾滋病已不再是仅限于城市中出现的危害性疾病。

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一直备受关注。

一、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据报道,中国目前农村地区的艾滋病发病率要高于城市地区。

其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注射毒品和母婴传播。

而农村地区由于文化程度差,对性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对艾滋病的防护措施也缺乏知晓。

此外,目前农村地区艾滋病的感染人群主要为农村劳务人员、流动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夫妇以及毒品滥用人员等。

他们一般有着贫困、低文化和从事高危行业的特点,因此更容易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二、防控策略针对农村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种比较可行的方法:1.建立全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视、广播、宣传栏等手段向农村地区的居民推广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同时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2.落实艾滋病检测:针对农村地区的重点人群,如农村劳务人员和流动人口等,可以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人员的管理和跟踪。

3.严格控制注射毒品:对于毒品滥用人员,应严格打击毒品市场,同时加强对打击后的毒瘾者进行戒毒和康复治疗的力度。

4. 引导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接受援助:对受到艾滋病影响的人群,应加强对他们的援助与帮助,让他们恢复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5.增强一线医生的识别能力:医生是防控艾滋病的重要力量之一,应该加强他们在艾滋病识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和诊断病例。

6.建立保障体系:针对农村居民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过程中的经济困难,可以引入不同的贫困扶助政策,建立完善的惠民保障体系,让居民能够愿意就医,也能够承受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艾滋病的发病率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控制毒品滥用,落实检测制度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联合作用,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饱受社会关注的艾滋病。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自从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1. 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态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38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其中约有2400万人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

尽管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疫情有所缓解,但仍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 不同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2.1 非洲地区非洲是艾滋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约有3800万人在非洲感染了HIV病毒,占全球感染人数的60%以上。

尤其是南部非洲地区,艾滋病疫情更为严重,例如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家。

艾滋病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削弱了劳动力,增加了医疗资源负担。

2.2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逐年增加。

其中,印度的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亚洲地区的挑战主要包括预防知识普及、医疗资源不足以及社会偏见和歧视等问题。

2.3 欧美地区相比之下,欧美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轻。

在欧洲,东欧国家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为严重,例如俄罗斯。

在美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感染人数逐渐增加,尤其是巴西。

而在北美地区,艾滋病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3. 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3.1 健康危害艾滋病使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患上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

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和接受抗病毒治疗,病情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流行不仅给个体的健康带来威胁,也给社会的整体健康和稳定带来挑战。

3.2 社会经济影响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而治疗费用十分昂贵。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也备受关注,了解其流行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从流行状况来看,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早期,艾滋病的传播相对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高危人群中,如吸毒者、有偿供血者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艾滋病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报告病例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虽然新增感染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多样等因素,艾滋病的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在传播途径方面,我国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经血传播曾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通过不安全的采血和输血行为。

但随着医疗监管的加强和无偿献血的推广,经血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如今,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尤其是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艾滋病的流行人群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性工作者等,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比例也有所增加。

青年学生、老年人等群体的艾滋病感染问题日益凸显。

青年学生由于性观念的开放、性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交网络的普及,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而老年人的艾滋病感染,一方面与老年群体的性需求被忽视、缺乏正确的性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老年人的不安全性行为有关。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例如,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诊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才被发现和诊断,这给治疗和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艾滋病的社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感染者的就医和生活,也给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阻碍。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特点。

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上世纪 80 年代,艾滋病传入我国。

最初,艾滋病的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归国人员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滋病的流行态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报告病例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已经相当庞大。

而且,艾滋病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局部地区逐渐蔓延至全国各个省份。

在艾滋病感染者中,性传播成为了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其中,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较高,同性性传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此外,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二、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1、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在地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丰富等因素,艾滋病的感染人数相对较多。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形势也较为严峻。

2、人群分布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性工作者等,艾滋病的感染人群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青年学生、老年人群体中的感染人数有所增加。

青年学生由于性观念的开放和性知识的缺乏,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而老年人则可能因为缺乏正确的性健康意识,在一些不正规的场所发生高危行为。

3、性别差异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感染者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异性性传播中,女性更容易受到感染。

4、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交叉感染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同时还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如梅毒、乙肝等。

这种交叉感染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给艾滋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17853
0.7
43303
5.1 43298
1.2
767
12.1 767
2.0
26
0.0 26
0.0
61950
4.6 61944
1.1
.
15
1995-2010年国家级暗娼哨点. 中暗娼使用安全套比例
16
项目地区暗娼安全套使用与性病患病率(%)
(2007)
高档FSW 中档FSW 低档FSW
疫情估计
传播途径 新发(4.53万) 人数(万) 构成
异性传播
2.63
5注射吸毒传 播
0.42
母婴传播
0.02
32.2% 9.2% 0.4%
病例报告
通过同性和异性传播的新发感染人数比2011年估计数略有增加,吸毒途径人数有所减少。
.
12
低档暗娼HIV感染率高于中、高档暗娼
HIV抗体阳性率
20-3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52%; 20-4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0%80%
20
.
20
浴池MSM与整体MSM艾滋病感染率比较
2.008年61城市MSM人群防治试点调2查1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p发现率54%
按照UNAIDS和 WHO推荐的方 法估算,2011 年底,估计中
国现有 HIV/AIDS者存 活者约78万、 2012年底80万、 2013年底81万
.
4
➢ 2011/13年疫情估计结果
单位(万) 2011年
存活感染者人数
78 (62~94)
新发感染人数
4.8 (4.1~5.4)
死亡人数
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2010年11月23日发布 全球艾滋病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底,全球累计感 染HIV/AIDS 6680万人,存活 HIV/AIDS 3330万例,其中, 2009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260万例,每天新发感染 7200人。每分钟新发感染5人。
–全球艾滋病大流行的发展势头 已基本遏制。
• 艾滋病流行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加 大贫富差距。
• 造成大批致孤儿童。
– 孤儿不仅失去亲人的关爱和照顾, 其基本的居住、饮食、健康和教育 的权利受到严重影响。
• 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降低。
• 国家安全潜在着严重的威胁。
.
2
流行分期
流行前期 未发现本地HIV感染者
低流行期 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均低于5%
0.00%
图10.2004-2010年MSM近6个月性行为监测结果
坚持使 用安全 套的比 例未明 显升高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最近一次性关系
安全套使用率
80.0
73.4
82.9
(%)
STI(%)
9.8
15.5
21.5
.
17
男男同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快速增加
18
.
18
成都市MSM 艾滋病流行趋势
16.3 %
.
19
资料来源: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2012年新发现MSM人群HIV感染者年 龄
分布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
+ 艾滋病发病人数明显上升,全死因死亡人数增加
+ 经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传播增加明显
.
10
艾滋病疫情(存活感染者人数)增幅放缓
估计的新发感染人数多于死亡人数,存活感染者人 数上升速度趋缓,病例发现比例达到54%
.
11
性接触是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疫情估计新发感染主要来自性传播,经性途径比2011年略有增加。
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已达5%, 中流行期
总人群的HIV感染率低于1%
高流行期
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持续高 于5%,疫情波及地区广泛,总人群的HIV感染 率达到或超过1%
.
3
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2002
中国艾滋病流行概况
p截至2013年 12月31日,全 国累计报告存 活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和病人 436817例,死 亡136274例。
2.8 (2.5~3.1)
2013年
81 (64~97)
4.5 (4.2~4.9)
3.0 (2.7~3.4)
.
5
Ø 病例报告人数
截至2013年底,现存活HIV/AIDS 43.7万例(其中, HIV 26.3万例,AIDS 17.4万例);报告死亡13.6万例。
2013年,新发现HIV 6.34万例,AIDS 2.66万例,既往 HIV 本年转化为AIDS 1.57万例。
.
6
➢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
.
90.8%
7
➢ 新发现病例性别&年龄构成
1.7% 7.8%
5.8% 18.3%
8.4% 25.7%
.
8
➢哨点监测人群HIV抗体阳性率
.
9
➢ 流行特征
+ 全国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人群 流行严重;
+ HIV/AIDS人数增幅放缓,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 低水平但不同人群中新发感染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低档暗娼
暗娼人群
+ 2012年暗娼哨点监测平均感染率为0.30%,其中, 低档暗娼HIV感染率为0.60%,显著高于中、高档暗 娼(分别为0.20%和0.10%)。
.
13
低档暗娼的比例与HIV感染率
源. 自:2012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
14
高年龄组暗娼感染率更高
项目
年龄(岁) 15~24 25~49 50~ 不详 小计
HIV 检测数 阳性率(%)
17853 0.3 43299 0.7
766 3.7 26 3.8 61944 0.6
梅毒
HCV
检测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率(%)
17854
–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 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均呈下降 趋势。
30.1 Million HIV-Infected Adults World Wide: 56% are Women
.
1
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是
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斯威士兰:孕妇平均 HIV感染率从1992年4% 上升到2002年的39%。
博茨瓦纳:城市中2529岁年龄组产前孕妇 HIV感染率达55.6%,成 人感染率40%。
南非:2014年全人口 HIV感染率已达12%。
• 造成年轻劳动力损失,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
• 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卫生资源大量 消耗。
– 某些非洲国家,与艾滋病相关的医 疗费用占了国家卫生预算的1/2至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