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炫目秋景话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
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的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赏析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提升练(原卷版)

虽然在当下家庭生活中,漫天飘过“小爱”“小度”,但很难产出那种兼具自主目的、情感、联想和想象力的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人工自为者或许在未来会出现。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五、(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珍视古树名木,也因为它镌刻着回忆与乡愁。福建省福州市又被称作“榕城”,以树闻名恰恰是一份传承千年的城市礼物。历史上,一名太守为缓解当地旱情而“编户植榕”。苍劲古雅的树木,不仅成了福州的象征,也内化为当地人的精神气质。不管是修地铁还是整河道,都把保护古树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在榕树下相识、欢聚,成为不少人从小到大的温馨时刻。对很多人来说,回忆童年、念及故乡时,一株有故事的古树,可能蕴藏着一份___①___的记忆。
刘醒龙《炫目秋景话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4~6 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刘醒龙知晓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本中,有太多对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绘。
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退鄂豫皖的最后一战。
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好在万般无奈中“再会”大别山。
宣化店的状况也是这样,新四军五师所有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固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处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成功为目标的成功。
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成功为目标的成功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乡村,被人了解的第一是那片土地上茫茫野外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
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种的自媒体上,注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
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
与小站对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洁,欣喜若狂。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季的意志。
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也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干净,地太平淡,全部分明是在秋风中,恰恰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理解这类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乡村,注定会被大山遮蔽。
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平安无事地设在这里,在凄风苦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平和。
一旦普天之下都平和了,这些只供潜藏的空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没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
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这样小小乡村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虚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可以示人的表情只剩下问心有愧。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老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天昏地暗,一个字也不想流露。
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内心恰恰苦不堪言。
枫檀秋景,是天下最奇异的。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精测(11)(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精测(1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有个无所顾忌毁坏风景的最可悲的事例在西部灌木蒿原野上演,那儿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要除掉灌木蒿换成绿草地。
如果有什么事业需要自然景观的历史和意义的观念去论证的话,这场运动就是了。
因为这儿的自然景观,雄辩地说明了创造这一景观的各种自然力量的相互作用。
它展现在我们眼前,像一本打开的书,我们能从这些书页中读到这片土地成为现有状态的____________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保持其完整性。
但是,书页并未被阅读。
灌木蒿地地处西部高原,位于高山底坡,数百万年前,洛基山____________,形成此地。
这地方的气候极端恶劣:冬季漫长,暴风雪自山上滚滚而下,高原上____________;夏季炎热,雨水稀少,干旱使土地深深裂开,干燥的风偷走了枝叶的湿润。
蒿在坡地和平原都能站稳脚跟,灰绿色的小叶子里保持着湿润,足以抵抗偷窃水分的干旱风。
这是自然多少个世纪的实验结果,绝非偶然,所以,西部大平原成了灌木蒿之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饱受暴风雪的洗礼。
有一群植物经过长久的试错期,一个接着一个失败,终于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适应了,高原扎根了。
B.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饱受暴风雪的洗礼。
很多植物经过长久的、一个接着一个失败的试错期,终于有一群植物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扎根了,适应了。
C.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很多植物饱受暴风雪洗礼,有一群植物经过长久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的试错期,终于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适应了,扎根了。
D.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很多植物为了高原扎根的目的,饱受暴风雪的洗礼,经过长久的试错期,一个接着一个失败,终于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适应了。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优秀5篇)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优秀5篇)《乡愁》阅读题及答案篇一《乡愁》(教学实录)执教者:南安实验中学李芳点评者:南安实验中学陈照星(课前3分钟播放佟铁鑫演唱的《乡愁》歌曲,创设氛围。
用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节课的背景音乐。
)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师:(微笑)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生:(齐声)会。
师:(微笑,亲切的俯身询问)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纷纷举手) 生1:想哭又哭不出来。
生2:酸酸的,涩涩的。
师(微笑):什么地方酸酸的,涩涩的。
生3:鼻子、心里,还有眼泪也想掉下来。
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其实老师跟你们一样,想当年老师在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
这时老师心里总是默默吟诵着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其中有两句老师特别喜欢,至今还记忆犹新。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呢?生(急切齐声):有。
师: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阵的懂惯;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生纷纷找出资料竞先举手) 生:余光中,1928年出生,祖籍泉州永春,著名的诗人、学者。
师:介绍得很好。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搜集的。
(播放多媒体,余光中的介绍,年幼时与母亲的合影、晚年的照片及主要代表作)。
2019中考经典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试题(含答案)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一】清凉山的声音(15分)①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近南京清凉山的。
原先,清凉山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一个区域的名号,当我走进清凉山、走向它的一草一木,我却听到了一种声响,这样的声响缠绕着我的脚步,使我无法轻松地游走。
②清凉山实在算不了什么山,海拔65米的高度远不及现在的高楼,但正是这毫不起眼的高度,却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长度。
这长度的一端远远连接着三国,连接着一代枭雄曹操的浑厚声响:“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年,孙权就是在这里临水筑墙,硬生生地将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曹操,挡在了石头城外,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只能徒然长叹。
那声响撞击着坚如磐石的岩壁,在水天中回旋,也回旋在宋人辛弃疾的词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
如果说曹操喊出的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强音,辛弃疾应和的则是时无英雄的无奈和叹惋。
③走在清凉山上,那些散落在泥土深处、隐匿在岩石缝隙间的声音碎片,总是明晰地震动着耳膜。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潮水拍打着刘禹锡《石头城》的声响,粘连着越过女墙的月影,不时在清凉山传响。
不知当年的唐后主李煜在此建避暑行宫,是否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也许,他只是一味地陶醉于花光月影下,浸沉在艳词丽句中,乃至忽略了飞逸的云霞、东逝的流水。
直至身陷囹圄,一国君主颜面扫地时,他才恍然悟觉: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已在东风的吹拂中,成为无法再现的往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问天地,他问自己,可是天地不语,他自己也无言以对。
然而,这样的“问”却淤积在清凉山的台阶上,踏上那一级级台阶,它便融进你的足音,传入心里,产生重重的回响。
④沧海桑田,东流江水的声响已远远消失在清凉山之外,似乎只有“南唐古井”伸出的破裂头颅还在与后人对视,讲述着属于南唐的旧事。
这样的旧事,明末清初的诗人、画家戴贤一定听说过。
《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二、现代诗阅读。
(42分)(一)乡愁(15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7、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3分)A。
急速、悲壮 B. 欢快、幸福 C. 缓慢、忧伤 D。
轻柔、平淡8、全诗是采用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4分)答:9、作者在《乡愁》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乡愁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0、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4分)答:答案:7、C8、采用时间顺序,以情感为线索.9、用了四个具体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写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10、统一,即结构的相对匀称。
全诗四小节,节与节之间比较整齐,每节之间的句子相对和谐对称;变化,即长短句,诗句字数进行变化调节,所以在整体的匀称中又有参差错落之感.。
2023最新-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优秀5篇】

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优秀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篇一[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诗歌赏析能力的训练二:课时安排1、课时:一节课2、课型:比较·品味课三:预习要求1: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2: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通读,了解诗歌大意1:结合对预习的检查,让学生通读本诗教师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大意,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3:教师点拨:两首同题“乡愁”诗,真是一种愁情两首歌。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旋律,吟咏着同一个主题——这就是思乡情意,别乡愁绪,道尽游子怀恋故土情。
教学板块之二:练读,品味诗歌的意蕴1:全班活动,教师指导两诗的朗读技巧教师指导:要把一首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情的渗透、节奏的明晰,在对诗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发之于声,见诸于音。
(依据图表,进行朗读练习)2:同学朗读练习,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诗的意蕴教学板块之三:诵读,用声音表现诗歌的情感1:个人读,同学品评优劣得失2:分组读,全班齐读,共同感受诗歌的意蕴教学板块之四:比较赏析,获得丰富的感受1:比较两诗,加深理解先用图表事例,要求学生讨论作答。
(大屏幕显示)教师进一步简明分析1.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二):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三):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一层层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
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
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
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
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
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
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
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
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
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
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
与小站
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
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没过多
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
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
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
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
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
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
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
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
如此光怪陆离,就
该有对策应运而生。
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
金岭成
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
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说的是求知。
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
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
这样的行走,需要
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
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
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
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
走在金
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貎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
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
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
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
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
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
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
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