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40个必记高频考点

精心整理※考点1※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精心整理※考点4※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 怀庆牛山一一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一一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一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一一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一、概念题: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什么?〈<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新修本草>〉2、咸味的药物大多具有哪两方面特点?能软,能下。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3、药性升浮的中药,药味怎样?药性?4、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哪三个方面?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5、十八反中,半夏反什么?<乌头> 人参反什么?<藜芦>6、半夏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可去除毒性香附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炮制过止痛力增强7、枸杞子属于什么药类,药用部位是什么? (属于补阴药),(部位是果实) 枸杞子的根皮亦可入药,名为什么,<地骨皮> 属于什么药类? <清虚热药>8、一般认为川牛膝偏于什么?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 怀牛膝偏于什么?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9、四气是指什么?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11、菊花的三个品种作用各有偏重,其中黄菊花偏于什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白菊花偏于什么?野菊花偏于什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2、中药的七情指什么?1>单行 2>相须 3>相使 4>相畏5>相杀 6>相恶 7>相反13、止血药分为几类? 1>凉血止血药 2>化瘀止血药 3>收敛止血药 4>温经止血药>14、白芍,属于什么药类,<属于补血药>其功效偏于什么?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芍,属于什么药类,其功效偏于什么?二、是非判断:1、薤白和瓜蒌均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错>2、旋覆花有绒毛,易刺激咽喉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包煎。
<对>3、莱服子有降气化痰之功,常用于肺肾不足咳嗽痰多之证。
<对>4、人参、白术、党参、茯苓、薏苡仁都有健脾的功效。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不同类型的中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 植物药:种类繁多,有效成分丰富, 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 动物药:生物活性强,疗效显著,但 资源有限 • 矿物药:药效稳定,但副作用较大, 使用需谨慎
• 季节性采收:根据药物的生长周期和药用部位,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行采收 • 产地采收:根据药物的产地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产地进行采收 • 药用部位采收:根据药物的药用部位和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收
03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药理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活性,包 括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 鉴别方法包括形态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 • 鉴别技巧包括观察药物的形态、纹理、颜色、气味等
中药的采收与储存
中药储存是保持药物品质、延长药效的关键环节
• 储存方法包括干燥、冷藏、密封、避光等 • 储存技巧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防止药物的变质和失效
中药采收是获取药物原料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中药养生与保健的常用方法
• 中药养生与保健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膏方养生: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当的中药制成膏方 进行保健 • 茶饮养生:将中药与茶叶一起泡茶饮用,具有调理身体、预防 疾病的作用 -药膳养生:将中药与食物一起烹饪,具有滋养 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 • 洗浴养生:将中药制成洗浴用品,具有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 作用
中药中毒的处理应根据中毒程度、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 一般性中毒:采取对症治疗,如解毒、排毒、保肝等 • 严重中毒: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第一篇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新修本草〕二、多项选择题3、《新修本草》的特色有〔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唐代〕〔图文对照〕。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一、单项选择题1、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多为〔辛温〕。
2、甘味药的作用是〔补益、缓急〕。
能补、能缓、能和〔和中、调和药性〕3、归经学说的理论依据是〔脏腑、经络学说〕。
4、药物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
5、所谓平性药主要指〔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6、属苦味药的作用是〔通泄、降泄〕。
能泄、能燥〔燥湿〕、能坚阴〔泻火存阴〕7、具有利水渗湿成效的药物大多具有〔淡味〕。
8、具有沉降趋向的是〔平肝药〕。
9、五味之中,具有泻火作用的药味是〔苦味〕。
10、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软坚泻下〕。
泻下通便11、具有清热燥湿成效的药物大多具有〔苦味〕。
12、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辛味〕。
能散、能行〔发散,行气,活血〕13、中药归经指的是〔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药物作用的定位14、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成效,能治失眠,心悸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心经〕。
15、麻黄能发汗平喘,用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等病症,一般就说该药〔归肺经〕16、柴胡能疏肝解郁,用以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肝经〕。
17、白术能补气健脾,用以治疗食少便溏,脘腹胀满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脾经〕.二、多项选择题18、苦燥药主治的症候是〔寒湿证〕〔湿热证〕。
、19、涩性表示的药物作用是〔止泻〕〔固精〕。
收敛固涩第三章中药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当二药配伍使用,产生毒性,称之为〔相反〕。
2、大黄配芒硝,属于“七情”中〔相须〕。
3、人参与五灵脂一起使用属于〔相反〕。
注:不是相畏。
4、甘草与以下药物一起使用属于十八反“内容的是〔海藻〕藻戟芫遂具战草5、中药配伍中的相畏指的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降低〕。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NO. 品名功效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7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2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4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5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中药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

中药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
- 中药功效:包括润肠通便、安胎、透疹等。
例如决明子、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紫苏、砂仁具有行气安胎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安胎的功效。
- 中药用量:包括巴豆、牛黄、马钱子、朱砂等药物的用量范围。
例如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 中药用法:包括后下、先煎、包煎等。
例如薄荷、生大黄、砂仁等药物需要后下;生牡蛎、生石膏等药物需要先煎。
- 特殊疗效的药物:包括夏枯草、威灵仙、木瓜等。
例如夏枯草能治疗目珠疼痛;威灵仙能治疗诸骨鲠喉。
中药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需了解更多中药专业知识,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

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
1. 中药物质基础:熟地、桂枝、黄芪等天然药材的形态、性状、性味等特征,以及其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
2. 中药药理学: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与作用,掌握中药对各种疾病的防治作用和适应症,以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3. 中药制剂学:中药在制剂中的配置、制作和作用,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等剂型的制备技术。
4. 中药品质评价:中药材和制剂品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包括质量控制,如有效成分、杂质检测和质量规范。
5. 中药药事管理:中药药房的管理和操作,包括中药存储、采购、销售和药品配方的处理。
6. 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如中药分类的选择、剂量和常见病证的辨认。
7. 中药药物学:中药的药物代谢机制及药效评价,包括药效强度、药效持久度等。
8. 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制作及配方设计,包括方剂选择、方剂部位、炮制、配伍等。
9. 中药病理学: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用于指导中药治
疗的选择和应用。
10. 中药古籍论著:中医方剂典籍的内容及阐述,领会中医的理论精髓和治疗原则。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和分类2. 中药的性味归经3.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4. 中药鉴别与质量控制二、中药方剂学1. 中药方剂的概念与分类2.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运用3. 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4. 中药方剂的配伍禁忌三、中药药理学1. 中药的药效与药理作用2.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3. 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四、中药炮制学1. 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方法2. 中药的炮制工具与器皿使用3. 中药炮制中的技巧与要点五、中药与现代医学1. 中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2.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3. 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前景六、中药行业发展与规范1. 中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2. 中药行业的规范与管理3. 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七、中药药师职业素养1. 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2. 中药药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3. 中药药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规划八、中药临床应用1.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2. 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方剂与配伍3.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应用九、中药安全与合理用药1.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2.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用法用量3.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防范措施十、中药药物搭配1. 中药与中药的搭配原则2. 中药与食物、饮料的搭配禁忌3. 中药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与配伍禁忌十一、中药与中医理论1. 中药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2. 中药与中医诊断与治疗3. 中药对中医理论的丰富与补充中药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在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具备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了中药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希望中药师们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