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第八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讲解

合集下载

岩石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56页PPT

岩石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56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岩石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பைடு நூலகம்

《宝石地质基础》08 外力地质作用

《宝石地质基础》08 外力地质作用

按固结原因,分为: 压固作用、胶结作用、 重结晶作用和新矿物 生成作用等。
二、风化作用
Weathering
暴露在地表和近地表的岩石,当它们处在与形 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时,在地表O2、CO2、 H2O和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变化,最终导致 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即风化作用。 使坚硬的岩石发生变化的性质可以是机械的 (块体变化)、化学的(成分变化)。 风化作用的产物在地表营力(流水、风、冰川 等)的作用下,发生再破坏和搬运,代表了外动 力地质作用的开始。换言之,风化作用是外动力 地质作用的先导。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Exogenous and Sedimentary Rock
本章内容
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2、风化作用 3、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4、海水的地质作用 5、风的地质作用 6、冰川地质作用 7、沉积岩的特征
本节提示
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环境是常温常压。 2、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表三层圈的物质进行, 其产物与岩浆作用有本质的差别。 3、风化作用开启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序幕。 4、风化作用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的结果,外部因 素应理解其营力(性质)和类型,它们与地表气 候带息息相关,并决定其最终产物。 5、风化作用产生三种物质类型:碎屑物质、溶解 物质和难溶物质。
(2)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包括地势高度、起伏程度和坡向三方面:
地势高度影响气候。中低纬度高山区具明显的气 候分带,决定风化作用的类型和方式;
起伏程度决定了风化作用的类型和速度:
地势起伏大的山区,风化产物易迁移,难于残留, 基岩裸露,风化作用快而活跃;低缓地区,风化 产物残留或短距离搬运,形成覆盖层,使风化作 用速度降低;
指地表岩石中在H2O、O2和CO2的作用下,发生化 学成分的变化,并生成一些新矿物的过程。引起岩 石化学性质变化的主要方式有: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碳酸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2.风化作用的类型:
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3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1 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
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只是从整体或大 块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物理风化常有温差风化、冰冻作用、 层裂或卸载作用三种方式。 2.1.1 温差风化
12
第四节 搬运作用 三)搬运作用 1.定义: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除少量残留在原地外,大部分
都要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 作用。
2.搬运作用的类型: 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来进行, 又称为机械搬运;溶解物质的搬运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 进行,故称为化学搬运。
重结晶作用是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 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 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35
第六节 成岩作用
Chapter one Ends
36
第二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沉积岩:由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及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沉积作用),经成岩作用 后形成的岩石。
7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2.1 氧化作用:是指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 应形成氧化物使岩石破碎的过程,常把在地表能够发生氧化作 用的地带称为氧化带。
如黄铁矿(FeS2)在地表(氧化环境)的条件下很容易氧化成 褐铁矿(Fe2O3·nH2O):
4FeS2+14H2O+13O2→2(Fe2O3·3H2O)+8H2SO4

普通地质学-第8讲. 地质构造

普通地质学-第8讲. 地质构造

29/158
向斜
背斜
2020/5/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0/158
2020/5/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1/158
背斜
4 3 2
1
向斜 4 3 2 1
12 1 4 32 1 23 4
在风化和剥蚀后,背斜和向斜从中心到两侧出 露的岩层特征相反
3.2 褶皱要素
34/158
• 倾伏褶皱:褶 皱枢纽倾斜
剥蚀后的倾伏褶皱形 成V字型,指向倾伏 方向,最老的岩石在 褶皱中部。
A plunging anticline forms a typical V-shape pattern poin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plunge. This is an exceptionally clear example near St. George, Utah, where colorful beds form alternating ridges and valleys.
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 地壳岩石在内、外动力作 用下发生变形,形成褶皱、节理、断 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线状构 造。
•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的变形、分 析外力作用方式的专门科学。
2020/5/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158
1 层状岩石的产状
• 层状岩石:地壳上部呈层状产出的各种岩 石,如沉积岩、火山岩和副变质岩等。
在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褶皱变形,形成背斜、向斜等,主要 是发生了塑性变形;形成节理和断层等主要是发生了断裂变形。
2020/5/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33
1)下蚀作用(底蚀作用):湍急的河水以其动能冲刷谷 底岩石或河水挟带的砂石磨损和撞击谷底岩石, 使河床加深的作用。
溶蚀作 用
水力活动: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使基岩碎片 磨蚀作
松动并且移动 用
20碎21/3屑/2 和砾石
34
2021/3/2
金沙江的“V”形河谷
35
瀑布向上游方向退移现象,称为向源侵蚀。更为 普遍的向源侵蚀现象出现在河流源头及冲沟头。
钾长石
高龄石
A14[Si4O8](OH)8+nH2O → 2Al2O3.nH2O+4SiO2+4H2O
高龄石
铝土矿
2021/3/2
25
– (3)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 起的岩石的破坏过程,分生物物理风化作 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植物根的生
长对岩石进
行的生物物
理风化作用
2021/3/2
26
2021/3/2
36
2)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 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过程。侧蚀作用的结果 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2021/3/2
河流中水流的流速分布在河 谷平直段,最大速度的水流 基本位于河流中央;
在河谷弯曲段,最大速度的 水流总是位于凹岸一侧,这 是引起凹岸侧向侵蚀的根本 原因。
直接因素;

对固体地球而言,大气、水和生物是促使地
球表层岩石,土壤发生变化的环境介质;

对人类及各种建筑(构)物而言,大气、水
、生物及地球表层的岩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及建
筑(构〕物使用寿命的环境介质。
2021/3/2
4
2·1·1·1 大气圈的重要地质意义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描述岩石的颜色,常用复合名称描述,有时加以深浅
字样,如紫红色、蓝灰色、深紫色、浅灰色等。凡是复合 颜色,前面的是次要颜色,后面的是主要颜色。
现在油田上描述颜色时用数字代替:
0
1
2 紫 色
3 褐 色
4 黄 色
5 绿 色
6 蓝 色
7 灰 色
8 黑 色
9 10 棕 色 杂 色
白 红 色 色
+和-代表深和浅。 如:-57就是浅绿灰色。
沉积方式及沉积物: 1、机械沉积-碎屑沉积物:受重力的影响。重的物质搬运 距离近并先沉积,反之。 2、化学沉积(物):受化学反应的控制。在真溶液中,难 溶的物质先沉淀,反之;胶体质点沉积是通过中和作用或水 蒸发作用。 3、生物沉积(物):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5、固结(成岩)作用 ——自然界的各种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1)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1.内因:沉积物的原始成分和结构。 2.外因:压力、温度、水和水溶液中的物质以及微
四、沉积岩的构造
构造是指碎屑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后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 作用形成的。
(一)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 于沉积物表面(层面)方向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 构造。是与岩浆岩、变质岩区别的重要标志。
层没有限定的厚度,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可自 数毫米至数十米,但通常是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按厚 度可划分为: 块状层(>lm)、 厚层(1.0~0.5m)、 中层(0.5~0.1m)、 薄层(0.1~0.01m)、 微细层或页状层(<0.01m)。 说明:层可以根据它在成分和结构上的不连续性 与上下邻层区分开。
常见的层理构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1. 引言外力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力量,可以改变地貌形态、改变岩石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

沉积岩是由在地壳表面进行持续沉积和压实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理解为什么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外力地质作用的来源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自然力量。

风力可以将沉积物搬运和沉积;水力可以通过河流、海浪以及洪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并形成新的沉积层;冰力主要通过冰川的形成和流动来改变地表形态,同时也可以将岩屑和沉积物堆积起来。

3. 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能够改变沉积物的运移路径和聚积地点。

河流的水力作用可以将岩石破碎并将沉积物搬运到下游的洪积平原上,形成河道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可以改变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深度。

风力作用可以将沙粒搬运到遥远的地方,形成风成沉积岩;积雪在冰川的作用下压实形成冰缝,随后再行搬运沉积的物质,最终形成冰缝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还可以改变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改变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

海浪的作用可以将碎屑物搬运到海滩上,并根据其大小和密度分选成不同层次的沉积物,最终形成沙岩。

4. 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存在内在的联系。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沉积和压实形成的。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不断叠加、压实和固结的过程,外力地质作用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外力地质作用可以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沉积物进行分选和分层,最终形成不同种类的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的变化可以导致沉积环境的改变,从而对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5.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作用通过改变沉积物的运移路径和聚积地点,以及改变沉积环境和深度,最终影响沉积岩的形成。

《外力地质作用》课件

《外力地质作用》课件

02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
01
02
03
物理风化
由温度变化和机械破坏引 起的风化,如岩石的热胀 冷缩、冰劈作用等。
化学风化
通过水、氧气、二氧化碳 等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岩石成分改变。
生物风化
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 如植物根劈作用、生物腐 蚀等。
侵蚀作用
水力侵蚀
水流对地表岩石的冲刷和 磨蚀。
风力侵蚀
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的吹 蚀和搬运。
冰川侵蚀
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 石的刨刮和磨蚀。
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
水流将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 搬运到其他地方。
风力搬运
风力将地表碎屑物质搬运到其他地 方,形成沙丘等地貌。
冰川搬运
冰川将刨刮的岩石物质在冰川内部 搬运,形成冰碛地貌。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水流速度减慢时,搬运的碎屑物 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等地貌
04
外力地质作用的实例分析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结词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受到风力、水力等多种外力地质作用的 影响。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的形成始于中更新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地貌不断 演化。风力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而流水侵蚀则形成了沟壑地貌。黄土高原 的演化还受到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响地貌演化
外力地质作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地表形态进行改造
土壤形成
01
外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参与了土壤的形
成。
土壤类型多样
02
外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如黄土、黑土、红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