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CT影像

合集下载

周围型肺癌CT诊断

周围型肺癌CT诊断

周围型肺癌CT诊断CT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上海200003肖湘生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误诊情况仍不少见。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肺癌的影像研究也从单纯的形态学扩展到分子生物学、细微征像的病理对照等多层次上。

但目前影像科工作中主要还是应用形态学和密度及增强。

一、扫描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研究主要还是应用CT,因为CT有着最佳的空间与对比分辨力的高度统一。

具体的应用技术有薄层扫描、HRCT、动态增强扫描、双能CT扫描、靶扫描等。

这当中我们倡导靶扫描,其含义是窄准直与小FOV相结合,技术参数:小FOV(包括纵隔和一侧肺,20~25cm),扫描层厚约为结节直径的1/3~1/2,根据结节大小而定,取2~5mm,p=1~2,重叠40%~100%,标准算法重建(使用高分辨力或称高频算法,增加了噪声,出现边缘增强效应,高估了象素信息;软组织算法正相反,低估了象素信息,只有标准算法即没有信息的增加,也没有信息的减少,接近结节的本来面目,适合密度测定)。

若FOV 小于20cm,则噪声等的增加将使分辨力不能进一步提高,甚至会降低;若FOV 太大,则分辨力下降,将失去靶的意义。

靶扫描一方面提高了分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详细的密度分析,在靶扫描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完成上述各种扫描,尤其建立时间-密度曲线,同时还可以结合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CTBA和CTPA 的研究。

缺点是覆盖范围较小,常需与常规扫描同时使用。

靶扫描与“靶重建”不同,后者在常规螺旋CT数据的基础上缩小FOV、并重叠重建,虽然图像较常规要好,但较常规螺旋CT并不增加信息,其优点是不需再扫描。

其它技术各有其特点:薄层扫描一方面提高了分辨力(高组织对比度下的空间分辨力),另一方面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增加了密度对比,明显提高钙化等的检出;HRCT则明显提高了空间分辨力,有助于细节分辨,尤其显示结节-肺界面、支气管充气征等最佳,但噪声大、放射剂量大,缺乏容积性;双能CT扫描:通常选用80kv 和120kv或更高,进行同层面扫描和密度对比,密度对比(CT值)改变越大,钙质含量越多,但Swensen等的多中心研究(2000)否定了其作用。

周围型肺癌、肺转移瘤影像

周围型肺癌、肺转移瘤影像
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一般可有原发肿瘤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影像表现
X线:典型的肺转移瘤表现为两肺多发的结节或肿块影,少数为单发球形灶,以两 肺中、下野外带较多。较大的病灶可达10cm以上,较小的为结节粟粒病灶,转移灶 境界清楚,大小不一,密度均匀,也可发生空洞或钙化(成骨肉瘤和软骨肉瘤)。 小结节及粟粒病变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上皮癌转移;多发及单 发较大结节及肿块见于肾癌、结肠癌、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淋巴道转移 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网状影及多发细小结节阴影,可见克 氏B线,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纵隔、胸膜、胸壁向肺内直接侵犯表现为原发肿 瘤邻近的肺内肿块。
血行转移的结节大小一般不均匀。 淋巴道转移需与间质性肺炎以及其他间质性疾病鉴别→间
质性肺炎、间质性疾病一般无结节。 淋巴道转移引起的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结节状增粗需
与结节病、尘肺区别。
谢谢
影像表现
棘突征:宽约6mm,长度数mm到1cm 平均6.6mm。
不等,
细毛刺 宽1-2mm,长约1-5mm 长毛刺 宽1-2mm,长约1-2mm
棘突征肺窗、纵隔窗均可见;毛刺肺窗可见,纵 隔窗消失。
棘突征:近端宽远端窄; 毛刺征:近远端相差甚微。
肿瘤发育先端的浸润性生长,是 在分叶的基础上向外先行浸润的 肿瘤组织。
PS:以分叶部分的弧度为标准: 比≤0.2为浅分叶 。
弦距与弦长之比≥0.4为深分叶; 弦距与弦长之
影像表现
指结节边缘有数量众多的线条状影,短而直,呈放射状或 毛刺状改变,为肺癌较特异性的征象。宜用肺窗观察,纵隔窗消 失。
以宽度2mm为界,分为粗毛刺和细毛刺 以毛刺突出于结节边缘长度5mm为界,分为长毛刺 和短毛刺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多样
小结
➢ 50-70岁最多见,男性>女性 ➢ 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无症状,其检出及诊断主
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 实性结节观察边缘特征、内部特征及增强特征 ➢ 亚实性结节随访:大小、实性成分 ➢ 根据肿块特征、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进行TNM
分期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4、空泡征
表现:肿瘤内小的低密度影,多为1~3 mm大小,1个或多个,边界尚清,多个 者呈蜂窝状,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多见于3cm以下的肿瘤。 病理: 系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癌细胞呈覆壁生长而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充 气状。 意义: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发生率肺泡癌>腺癌>鳞癌。
表现: 偏心、壁较厚且厚薄不均等,向内突起的部位称为壁结 节。
病理:肺癌的供血动脉来自支气管动脉。血管受压或受侵破坏 发生闭塞时,癌组织血供不足而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支气 管排出即形成空洞。
壁厚:最厚<1mm为良性; <5 mm,92%良性; > 15mm或最薄部 分 >10mm ,95%为恶性亦可有薄壁癌性空洞; 最厚部分5–15 mm , 51% 良性, 49% 恶性,故壁厚 5–15 mm 不能作为鉴别 良恶性的可靠依据
周围型肺癌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亚实性结节
病因:感染、炎症、出血或肿瘤 与肺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腺癌常表现亚实性结节 对于亚实性结节, 3月后CT随访观察病灶是否持续存在,因感染性或
炎症性病变通常在此期间消退,对于持续存在的亚实性结节可能代表 惰性生长的肺腺癌,故推荐行至少3年的系列影像学检查评估或获取组 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分类
原位癌(AIS)
微浸润性腺癌( MIA )
病理
CT表现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课件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课件

肿瘤组织可侵犯胸膜, 导致胸膜凹陷征等表 现。
肿瘤多位于肺实质周 边,呈圆形或类圆形, 可单发或多发。
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周围型肺癌可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咳嗽、咳
痰、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状。
肿瘤侵犯胸膜可引起胸痛,侵犯 骨骼可引起骨痛。
晚期周围型肺癌可出现呼吸困难、 气促、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结核球
结核球通常呈圆形或椭圆 形,边缘光滑,密度较高, 有时中心可出现干酪样坏 死。
错构瘤
错构瘤通常较小,边缘光 滑锐利,密度不均匀,有 时可见脂肪密度区域。
04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 值与限度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
确定肿瘤位置和大小
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在肺部的位置, 以及肿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诊断。
03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周围型肺癌的基本CT表现
结节或肿块
在肺实质周围出现结节或肿块 ,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晰。
支气管阻塞
由于肿瘤压迫支气管,导致支 气管狭窄或阻塞,引起阻塞性 肺炎或肺不张。
胸膜侵犯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增厚 或胸腔积液。
淋巴结转移
肿瘤转移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 ,导致淋巴结肿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周围型肺癌的CT分型
磨砂璃型
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形似磨砂 玻璃。
空洞型
肿瘤内部出现空洞,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 气液平面。
实体型
肿瘤内部密度较高,边缘相对清晰,形似实 心肿块。
钙化型
肿瘤内部出现钙化灶,形态大小不一,有时 呈簇状分布。
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精品文档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精品文档

分叶征
肿瘤边缘部分的瘤细胞生长率不一致,瘤内纤 维组织增生收缩或不同生长方向受支气管、 血管阻挡所致,也可由多个致密结节融合而 成
毛刺征
形成基础:①病灶周围的小 叶间隔水肿;②病灶外围的 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气 管周围有癌性或炎性浸润; ③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 气管阻塞或伴阻塞后扩张, 这些结构向肿瘤排列形成毛 刺--表现为瘤周放射状排列 的细短小刺。 细短密----粗长疏
(左上肺叶)中分化腺癌(腺泡样型和乳头状型为 主),侵及周围肺组织,紧邻胸膜。
腺癌
周围型腺癌
磨玻璃+结节
鉴别诊断




结核球:3cm以下,边缘光滑,可有长毛刺和尖角,周围常 可见到卫星病灶,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瘤灶一般轻 度强化,包膜可呈环形强化 肺炎性假瘤:一般位于下肺叶外围,圆形或椭圆形,边界 光滑,增强可有或无明显强化。 肺肉瘤:单发,发生于肺外围,体积较大,多呈分叶,边 界光滑,少见毛糙或毛刺,可有大片坏死,淋巴结转移少 且出现晚。 转移瘤:多发,棉花团样 肺内良性肿瘤(如错构瘤):单发,圆形,边界光滑,典 型者见爆米花样钙化,无强化。
M72-右上叶小结节,分叶、毛刺,强化显著,快进慢出
纵隔淋巴结转移

>1.5cm 融合 强化明显,可环样强化 坏死:绝对低密度 鉴别:


淋巴瘤:弥漫时张力大,全身性,无原发灶 结核:环样强化,相对低密度,融合少 结节病:不坏死,肺门对称,无原发灶
男 48岁 体 检发现右肺 占位
对比增强特征性100%,特
性76.9%)
﹤20HU 提示良性 20+5HU 慎重 ﹥60HU 良性结节 时间-密度曲线:肺癌-快速上升,缓慢下降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CT表现:
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 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 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 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增强显示肿块略有强化,密度不均,强化程度明 显低于邻近的增强后明显。
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明显的对比。
2.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管壁 轻度增厚或明显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 梗阻。
3.管外型:癌瘤穿过支气管外膜,在支气管壁 外形成肿块,支气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肺癌生长方式示意图
[临床表现]
1、咳嗽:以刺激性干咳多见。 2、血痰:多为血丝痰,间断性,也可咯血。 3、胸痛:一般较轻。 4、发热:热度多不高,为癌组织坏死、毒
⑧双原发肺癌少见。同时发生的双 原发者更为少见。可以同型,亦 可不同型。
周围型肺癌CT表现模式图
分叶状、 棘状突起、 凹脐征、 短毛刺、 小泡征、 癌性空洞、 胸膜凹陷征等。
CT表现:
1、孤立性结节及肿块:
素吸收所致。
[临床表现]
5、转移症状:
转移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 如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颈静脉怒 张;喉返神经受侵导致声带麻痹、声音 嘶哑;颅内转移出现恶心、头痛、呕吐 等颅内高压症状等。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
(1)间接征象—支气管阻塞征象
• 阻塞性肺气肿 • 阻塞性肺炎 • 阻塞性肺不张
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张。 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门区肿块。 右上叶肺癌出现典型横“S”征。
当右上肺支气管肿瘤伴右上肺不张时,不张的右上肺下 缘形成横行的“S”形,外侧为不张向上收缩的水平裂, 内侧弧形向下的为肿瘤的下缘
右上叶肺不张横“S”征象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病理基础、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病理基础、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多边征、浅分叶征、深分叶征
结节聚合CT征
结节聚合征是指肿瘤由多个大小不一结节或结块,聚积堆砌排列而成,通常分三种类型: Ⅰ桑椹样结构:由数个或10个以上类园形结节聚 合而成; Ⅱ葫芦样结构:由多个椭园状结块堆积(砌)排列 而成; 状如宝塔,尖端指向肺门 Ⅲ串珠样结构:由多个小类园形结节,呈球状、串珠样排列而成。
1-9.中心闲置征 该征是对弥漫型肺泡癌的一个征象的描述: 实变病灶中央圆形正常或轻度气肿区.
1-10.假(性)空洞征
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又一重要征象. 肺窗上表现为均匀的薄壁或厚壁空洞影,直径1-2cm不等,空洞内可见分隔,结节边缘仍可见空泡征、毛刺征等(真性空洞是由于肿瘤快速生长,血供不足,导致肿瘤中心坏死所形成的)。BAC 的非破坏性生长常不破坏受累肺血供,因而很少发生坏死,也就不易形成真性空洞。较合理的解释是:在终末细支气管水平发生活瓣样阻塞。这也可以更好的解释其内部的分隔,即为增厚的细支气管壁。
当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结节时,血管常狭窄.堵塞.截断等.文献认为其中以肺静脉包被(肺静脉包被征)意义最大,提示肺癌机会增加. CT血管影征最初被认为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异性征象(特异性92.3%);而最近这一观点受到怀疑,这可能与缺少明确标准有关; CT血管影征见于良性和恶性肺疾病,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炎、肺水肿、中心性肺癌导致的阻塞性肺炎、淋巴瘤及消化道肿瘤肺转移;但在其它病变中实变密度多接近胸壁肌肉;
1-8. CT肿瘤微血管征
Ø <2cm肺癌的肿瘤外带微血管多显示为强化的血管丛,呈放射状走行。 Ø >2cm肺癌的肿瘤外带微血管多显示为较紊乱的血管网环绕肿块。 “此微血管成像征”是肿瘤细胞内部的血管生成因子形成的,与“CT血管成像征”和“血管集束征”不属同一来源,是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又一较特异的CT征象。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CT影像学表现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CT影像学表现
14 22
吉林 医学 2 1年 3= l 9 00 .第3 卷第 期 1 1
早期周 围型+ l 癌C 影像学表现 Jl  ̄l T i i
房爱华,董云侠 ( 安徽 省淮北市中医院影像 中心 ,安徽 淮北 2 5 0 ) 3 0 0
【 要】 的: 摘 目 探讨周围型dN癌的c 影像学表现 。 , T 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症状肺癌4例,对其c 影像学进行回顾 O T
阻断;支气管仲入瘤体内,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 ,管腔不规则狭
2 结果
21 临床 表现 l4 例 患者 中 山l例 患者 因有千 咳 并胸 背痈 就诊 . 0 2 窄 ;肿瘤 .挤 支气管 呈 “ 抱球 ”状 。 摊 手 由于 直径 ≤3c m的肺癌 体 积较 小 及 生长 期较 短 , 中心 的 坏
江 医学,07 l1: . 2 0, () 3 3 5 【】 3 王学 廷, 为领, 国强 . 围型小肺 癌C 诊断 进展 [ . 用医 药 浠 嫠 周 T J实 J
杂志 . 0 ,35: 5 2 62 () 2 . 0 6
法 简使 ,密度 分辨 率高 ,而HR T 细小病 变 示较 普通C Ⅱ清 C对 T三
征和空气支气管征也是肿瘤的可靠征像,多见于腺癌或细支气管
肺 泡 痈
活检 穿刺病 理证 实 。主 要症 状 :千 咳 1例 。咳 嗽伴 胸痫 8 ,伴 2 例
低热2 例,无明显症状查体发现8 例。
1 方法 :采用GE . 2 公司l t ed i s e 四排螺 旋C 机检查 ,所有病 例 p T 采用仰 卧位 ,常规 肺C 扫 描 ,层 厚 l T Omm,层距 1 m。病灶 或 Om
可疑层而 加做薄层 2 m T ~5m C 扫描 或H C 扫 描 ,扫 捕范 围从 肺 R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病理基础为①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②未闭合的或扩张 的小支气管;③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腔隙;④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 未封闭肺泡腔及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⑤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 后形成。此征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腺癌,也可见于鳞癌。有时,空 泡内因有粘液,脱落的肿瘤细胞等成分的存在,可使其CT值增高,近似 水样密度。在肺窗上呈现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影,在纵隔窗上呈现小泡 状透亮影。
2-2. 棘突征(棘状突起征、伪足征、示指 征、锯齿征、尖角征、桃尖征)..........21楼
2-3. 毛刺征(放射冠、索条征、模糊征、 充血征、毛刺间含气征)........24楼
2-4. 边界模糊征(绒毛模糊征)........26 楼
2-5. 广基征........27楼
1 内部征像
1-1.磨玻璃征(磨砂玻璃征、晕征): 病灶内可见血管影的结节定义为磨玻璃密度(整个瘤结节或
支气管征的表现多种多样,下面每组图片均附有说明. 支气管征可见于肺癌,肺炎性病变或淋巴瘤.但以肺癌较多 见,常与空泡征同时存在,与一般急性炎症空气支气管造影征相 鉴别(有图).
该征需与炎性支气管征鉴别
1-5 粘液栓征: 支气管阻塞后所致
1-6. 碎石路征
碎石路征可见于多种疾病.在周围型肺癌诊 断时无特异性. 下面是一例肺炎型肺泡癌病人高分辨扫 描所见碎石路征.
1-7. CT血管影征(CT血管造影征 血管包埋征 肺 静脉包被征)
被用来描述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是肿瘤沿肺泡壁生 长侵润尚未完全破坏肺泡间隔,但使肺泡壁增厚或邻近肺泡内有 分泌物,部分肺泡内仍有含气,形成肺炎型改变,增强时可见在病 变中穿行的血流强化,称CT血管造影征,多见于肺泡癌. 当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结节时,血管常狭窄.堵塞.截断等. 文献认为其中以肺静脉包被(肺静脉包被征)意义最大,提示肺癌 机会增加. CT血管影征最初被认为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异性征象(特异 性92.3%);而最近这一观点受到怀疑,这可能与缺少明确标 准有关; CT血管影征见于良性和恶性肺疾病,包括:细支气管肺泡 癌、肺炎、肺水肿、中心性肺癌导致的阻塞性肺炎、淋巴瘤及 消化道肿瘤肺转移;但在其它病变中实变密度多接近胸壁肌肉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病理基础、 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大汇集
1、
内部征象
1-1.
磨玻璃征(磨砂玻璃征、晕征)--------------2

1-2.
空泡征(裂隙征、小泡征、小空泡征、气腔充盈
或肺泡气像)--------3楼
1-3.
蜂房征 (蜂窝征、网格征)-------4楼
1-4.
支气管征(小管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
1-4:支气管征(小管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细支 气管充气征、病理性支气管像、阳性支气管征、支气管充气 征、支气管气像、支气管管 征、支气管截断征):
是由瘤组织在细支气管与肺泡表面呈伏壁式生长而不充盈管 腔,管腔通畅。表现为长、短不一的管状分支状低密度影。 可以呈细条状(直径≤1mm)的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 相邻的层面上,病理上也可以为扩张的细支气管。其发生率 也较高,约占33.3%.在影像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因此名称 也较多.
结节之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模糊的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 纹理,病灶境界仍较清晰)。其病理基础是受累增厚的肺泡内 充满粘蛋白或其它渗液。常见于早期周围型鳞癌、小细胞癌、 中低分化腺癌,特别是高分化腺癌。
鉴别:磨玻璃密度阴影可见于肺实质和肺间质性病变,是气 腔或气腔壁的炎性细胞浸润,本身无特异性。过敏性肺泡炎和 剥脱性间质性肺炎可表现为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影;肺泡蛋白 沉着症,类脂质肺炎,结节病,卡氏囊虫性肺炎表现为全小叶 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闭塞性毛细支 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表现为边缘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
当数个肺泡破裂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小腔时,我们称其为“裂隙”。 有人亦认为这种裂隙是微支气管阻塞性扩张或肿瘤内碳末沉积(其密度 低于肿瘤组织)所形成。我把它也归于此征。
1-3:蜂房征(蜂窝征、网格征):
病变内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腔,大小不一.为圆 形与卵圆形的低密度影(接近空气). 病理上为癌细 胞沿肺泡壁生长,未封闭肺泡腔,腔内遗留粘液使 其扩张。此征仅见于肺泡癌.若多个小泡聚集,其 大小比较一致,小泡很微细时称蜂窝征.当病变呈 现细网格状改变时,则称网格征
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支气管像、阳性支气管征、支气管充气
征、支气管气像、支气管管征、支气管截断征)---------5楼
1-5.
支气管粘液征-------101楼
1-6.
碎石路征----------11楼
1-7.
血管影征(CT血管造影征、血管包埋征、肺静脉
包被征)-------12楼
1-8.
微血管征------------13楼
肺癌结节出现环行磨玻璃密度的边缘时,为肿瘤的生长先端 沿肺胞壁伏壁生长,与含气的肺胞腔形成磨玻璃密度,或合并 出血及渗出。特别是当病灶较大时侵犯周围血管,引起病灶周 围少量出血,此时表现为环绕病灶周围环形的磨玻璃密度影。 有人称之为“晕征”。
1-2.空泡征(裂隙征、小泡征、小空泡征、 气腔充盈或肺泡气像):
1-9.
中心闲置征---------14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0.
假(性)空洞征-------15楼
1-11.
空洞(癌性空洞)-------16楼
1-12.
灶状坏死----------17楼
1-13.
钙化----------18楼
2、 边缘征象(界面征:结节—肺界面)
2-1. 分叶征(深分叶征、浅分叶征、多边征、 波浪征、小结节堆征、结节融合征、结节聚合CT 征).....19楼
指结节内的小灶性透光区,约数毫米直径,是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 及,癌细胞呈覆壁生长而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完整充气状态(部分也可能 为充气支气管的轴位相)。主要见于早期直径小于3cm肺癌,病理类型 方面以肺泡癌多见,此征对于诊断恶性病变有意义。是早期周围型肺癌 的重要征象。常见于瘤体的中央,少数可在边缘,呈点状低密度影,多 为1~3mm。一个或多个,边界清。(其在肿块内的部位对鉴别结核有 帮助,后者空泡常在肿块内侧),注意与空洞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