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带选型、计算资料

同步带选型、计算资料
同步带选型、计算资料

同步带有梯形齿同步带和圆弧齿同步带两大类,设计也分为梯形齿同步带设计和圆弧齿同步带两种。

一、下面是圆弧齿同步带设计方法:

原始设计资料

1 原动机和工作机类型;

2 每天运转时间;

3 需传递的名义功率P;

4 小带轮转速n1;

5 大带轮转速n2;

6 初定中心距a0;

7 对传动空间的特殊要求。

设计步骤

1 确定设计功率Pd Pd = KAP kW (1)

式中:KA——工作情况系数,见表2。【表2 工作情况系数KA】

2 选择带型

按n1 和Pd,由图1 选择带型。【参考同步带选型网页】

3 计算传动比i

i = n1 / n2 (2)

4 确定带轮直径

4.1 确定带轮齿数Z1、Z2

小带轮齿数按Z1≥Zmin 原则确定,Zmin见表3 【参考带轮最小齿数网页】圆弧齿同步带传动小带轮最少齿数zmin

可得。

【查看各种同步带轮参数计算公式】

5选择带的节线长度LP和确定实际中心距a。

5. 1 计算带的初定节线长度L0

L0=2a0+1.57(d2+d1)+ (d2 –d1)2 /4a0 mm (3)

式中:a0——初定中心距,mm,由设计任务给定。

5. 2 选择带的标准节线长度LP

LP根据L0从同步带现有模具表中查询【3M同步带5M同步带8M同步带14M同步带】

5. 3确定实际中心距a

中心距近似计算公式为:

(4)

M=4LP–6.28(d2+d1)mm (5)

中心距精确计算公式见同步带节线长计算【参考同步带节线长计算网页】

6 确定中心距调整下限I和调整上限S

中心距范围为:(a—I)~(a+S)mm。I和S值见表4。

表4 中心距安装量I 和调整量S

7 确定带长系数

KL带长系数KL由表5查取。

表5 带长系数K L

0.85 0.95

8 确定啮合齿数系数KZ啮

啮合齿数Zm由式(6)计算:Zm =ent(0.5–(d2 ?d1 )/6a )

Z1 (6)

啮合齿数系数KZ 由式(7)确定:

Zm≥6,KZ=1

Zm<6,KZ=1–0.2(6–Zm) (7)

9 确定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各带型的最小宽度推荐用基本额定功率P0

圆弧齿3M同步带基准带宽6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圆弧齿5M同步带基准带宽9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圆弧齿8M同步带基准带宽20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圆弧齿14M同步带基准带宽40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圆弧齿20M同步带基准带宽115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

10 带的额定功率Pr

带的额定功率按式(3)计算: Pr=KLKZKWP0 kW (8)

式中:KW—带宽系数

KW=( bs/ bs0 )1.14 (9)

11 确定带和带轮的宽度

按Pd≤Pr 原则选择带的宽度bs,则

(10)

式中:b s0 见下表

bs0 6 9 20 40 115 按计算结果选择相对应的常见宽度【同步带常见宽度表】,

并确定带轮的齿面宽度及总宽度。【同步带轮齿面宽度尺寸表】

12 计算压轴力Q

压轴力Q 示意图见图2。

图2 带传动的压轴力

图3 矢量相加修正系数

(16)

f = t/64 mm (17)

图4 带安装时的挠度

施加表12 规定的安装力G(见图4),调整中心距,使其挠度f 与计算值一致。

表12安装力G

安装力 G

带型、带长、带宽。带的标记代号;带轮型号、大小带轮的齿数、节径、外径、宽度。带轮的标记代号;带传动实际中心距及其安装调整值;带传动的压轴力;带的安装力和挠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