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了解细胞与病毒的关系,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点

教学重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方式:讲述、幻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1 细胞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目前地球上已知生物约有200万种,其中植物150万种,动物30万种,微生物20万种。有人估计地球上曾经生活过10亿种生物,包括单细胞的细菌、原生动物,多细胞的低等生物和高等动植物,这充分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但是所有生物(不包括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据计算1g小白鼠肝脏可含有3 X 108细胞,成年人机体大约含有1014个细胞。因此,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2、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元,它要不断地生长代谢、分裂分化,运动适应。细胞的这种生理机能,体现了生命活动的过程。研究表明,细胞是地球上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生命系统。比如单细胞的细菌,单细胞薄类,原生动物,它们都能与环境合协生活。

作为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细胞还具有全能性。比如,一个植物细胞可培养长成一棵植株,一个授精卵可以发育为一个新个体,动物的干细胞培养也能全部表现出生命属性。

3、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魏尔啸(Virchow)有一句最著名的话:“一切细胞来自细胞。”单细胞生物生长表现在细胞分裂,细胞一分为二。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也是从细胞分裂开始的,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大树,一只蝌蚪可以成为一只青蛙。当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无疑是有影响的。生物个体发育通常从受精卵开始,卵细胞一般较大,因卵细胞含有个体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卵细胞经授精分化可发育为生物新个体,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细胞来自于细胞的论点。

4、细胞是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据推算宇宙起源于150±30亿年前的一次突发性大爆炸,银河系起源至少在130亿年前。通过放射性同位系方法测定表明,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发生在46亿年前,根据肖伯夫测定细菌微化石得到的证据,生命起源的时间为35亿年前,这一证据包括来自澳大利来和南非两地的两组化石(一组是叠层石的块状绿褐岩石,一组是蓝绿藻细胞印迹化石),通过放射性衰变确定的年龄。近年来,莫雪斯、莫巴斯又分别通过测定西南格陵兰的亚开里亚岩石及

西格陵兰的伊苏亚岩石得出生命起源时间为38亿年前,因此生命早在38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哪时地球上已有蓝绿藻类单细胞生物云集,生物进化就是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人类的出现。近代研究认为,人类出现约在400万年前。

细胞出现是生命出现的标志。在生物进化中,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原核到真核,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从而不断发展完善,由此构成了现在欣欣向荣,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无数实验证明,任何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后,都不能实现完整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一)细胞作为生命属性的共同特征

生命属性就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4方面: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细胞进行生命活动,要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的流动。一些物质被吸收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产物或废物被排出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正如细胞在空间结构上严整有序一样,细胞的新陈代谢也是严格有序的过程,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的反应网络,如果某一代谢环节被阻断,全部过程就可能被打乱,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终结。

目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常用耗散结构来说明。在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内的能总是不断地转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能的每一次转化,总要失去一些可用的自由能,总会导致熵的增加,而熵的增加则意味着有序性的降低。所以生物必须从外界摄取自由能来保持甚至加强它的有序状态。或者说,生物从外界摄取以食物形式存在的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的转化为高熵状态后排出体外。这种不对等的交换消除了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的熵,从而使生物系统的总熵不致增加。由此可见,生物体是通过增加环境中的熵值,使环境的无序性增加来创造并维持自身的有序性的。生物的这种维持有序的特征,称为耗散结构。

2、遗传与变异

生命能繁殖,能复制出新的一代。但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不能长存的,它们通过繁殖后代而使生命维持下来,使种族得以延续。在繁殖中它们把特性体给后代。广义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遗传。遗传虽然是生命的共同特性,种瓜虽然得瓜,但同一个蔓上的瓜彼此总有点不同,种豆虽然得豆,但所得的豆也不会完全一样。它们不但彼此不同,而且和新代也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正是由于遗传与变异,才使得生物不断延续,又不断进化。

3、生命是自我组织的系统

生命具有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特点。这是非生命系统不具备的。

比如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就是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分子手性的均一性。即地球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和组成核酸的核糖都具有同一手性。这一点被

称为当今生物学界研究生命起源的谜中之谜。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氨基酸有L型和D型两种异构体,但组成蛋白质的几乎都是L型的;天然糖有D糖,也有L糖,但构成RNA和DNA 中的核糖全都是D糖。这一特性称为分子手性的均一性。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留心观察,也会发现一些与手性有关的现象,比如牵牛花的藤总是向右转着往上长,又如,我们人类四肢具有左右对称结构,但是绝大多数人心脏在中央左侧,肝脏在右侧。在功能上,右手相对于左手的优势是一种普遍现象,与种族和文化无关。

这种左旋、右旋分子特性是生命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所以生命即分散又收敛,既复杂又简单,人们确信,生物界中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任何迄今设计出的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机更为精巧。

(二)细胞必定具备的物质结构

1、细胞膜

细胞膜的出现是生物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贝尔纳在莫斯科大学作学术报告,结束时向奥巴林(前苏联研究生命起源的著名学者)提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先有蛋白,还是先有核酸,50年来,学者们已研究、争论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事实上,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并非十分重要,生命存在是因为有这样一层膜,使它与周围环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构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胞内环境,并通过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换。

2、遗传系统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RNA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比如流感病毒,蛋白质外壳包裹有RNA,RNA是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20世纪80年代,有不少学者通过试验证明RNA 起源最早,比DNA蛋白质起源均早,推测认为,原始上遗传信息大分子就是RNA,它既能作为转译蛋白质的信使,又能作为传种接代的遗传物质。但是朊病毒的发现,特别是1996年英国的疯牛病暴发,又使这一问题变得的叵塑迷离。疯牛病的病原体为朊病毒,它是一种能浸染动物,并在宿各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蛋白质。

3、核糖体

核糖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之内,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每个细胞的核糖体数量在105~108。

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小的细胞,直径只有0.1μm ,支原体具有核糖体结构,因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生产的场所,没有它蛋白质将无法合成。

4、酶系统

无论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具有酶系统。酶是细胞中促进生化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现已发现的酶约有2000种之多。它们分别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催化细胞生化代谢过程中各

种不同的化学反应。没有酶的存在,生命代谢就不能进行。

§2.2 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一、病毒的基本知识

1、病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到目前为止,生物界对病毒还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生物。从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首次发现病毒开始,仅仅100多年的时间,人类已发现了1000多种病毒,通过对这些病毒的观察研究,分离提纯,测定分析,学者们一致认为病毒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征。

1)个体极小

能通过细菌滤器,大多数病毒都较细菌小,细菌的大小用μm表示,病毒用nm表示,因此要观察细菌必须借助于显微镜,细菌中最常见的是杆菌,杆菌的平均长度为2х0.5μm,一个杆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放大1600倍,看到的不过逗点大小。病毒比细菌小十至几十倍。因此观察病毒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

2)专性寄生

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它们不能脱离寄主细胞而生存,只有在活体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一旦离开寄主细胞,就会失去生命特征。

3)没有细胞结构

没有细胞结构是病毒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大多数病毒是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大分子复合体,没有细胞结构,是非细胞生物。

4)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一种病毒不是含有DNA,就是含有RNA,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同时含有二类核酸的病毒。

2、病毒的基本形态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病毒粒子(指成熟的具有侵袭力的病毒颗粒)主要有这样几种基本形态:

球状、砖状、弹状(一般人、动物病毒);

柱状、丝状(一般植物病毒)

蝌蚪状(细菌病毒)

此外,在宿小细胞内,有些病毒还可以形成一种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小体——包涵体。

包涵体——指寄生细胞经病毒感染形成的一种蛋白质结晶体。一般为园形、卵园形、多角形,其内含有1-几个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由于包涵体的大小、形状、存在部位各有不同,因此利用这一点可进行病毒的快速鉴别和辅助性诊断。据此一些包涵体还给予了特殊的名

称,如天花病毒的包涵体,叫顾氏小体;狂犬病毒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

3、病毒的化学组成

经测定发现,大多数病毒是由蛋白质及核酸组成的。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病毒粒子外壳,或作为病毒侵染和增殖过程中的酶类,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一般含量在40~90%。

病毒的核酸分为两种,DNA或RNA。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含DNA的病毒称为DNA病毒,含RNA的病毒称为RNA病毒。在结构上DNA或RNA病毒,又分别包括单链(ss-)和双链(ds-)。从浸染性看,病毒核酸又可分为正链(+)和负链(-) ,正链核酸具有侵染性。

一些较复杂的病毒,如痘类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的被膜中还含有脂类和多糖。

4、病毒的基本结构

根据结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二大类:裸露病毒及被膜病毒

分析表明,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为衣壳粒,每个衣壳粒是由1-6条同种多肽分子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许多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地排列成球状、杆状或蝌蚪状,可构成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衣壳中的包含着病毒的核酸,衣壳与核酸合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的衣壳是裸露的,这种病毒称为裸露病毒,而有些病毒的核衣壳体外还包有一层被膜(囊膜、包膜、封套),这层被膜是由脂类和多糖组成的,这种病毒称为被膜病毒。

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使病毒粒子出现了三种基本结构:

1)螺旋对称

具有螺旋对称的病毒多数是单链RNA病毒,一般呈棒状或杆状,整个衣壳好比一支中空的柱子,表面由许多衣壳粒以螺旋方式一个紧挨一个构成,中间嵌有核酸。典型代表TMV:全长300nm,直径15nm,2130个衣壳粒,130个螺旋。

2)立方体对称

有些病毒粒子经高分辨率电镜观察发现,它们是一个立方对称的多面体。这种多面体一般为20面体,所有立方体,都具有20个面,30条边和12个顶角。

3)复合对称

具有复合对称的病毒,既包括螺旋对称,又包括立方体对称,故称复合对称。例如E.coli T系偶数噬菌体(T2、T4、T6),就具有这种典型的复合对称结构,T系偶数噬菌体的整个外形呈蝌蚪状,其头部由一个二十面体构成,尾部为一柱形的螺旋对称结构。

二、病毒的增殖

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基本相似,一般都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及释放几个阶段。

1、吸附

吸附是病毒感染的必要前提,病毒吸附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2、侵入

侵入方式主要有:胞饮、被膜融合、注射及伤口侵入

3、生物合成

包括病毒的核酸复制及蛋白质合成

4、装配

将病毒的核酸及蛋白质组装成病毒粒子

5、释放

病毒释放的方式有两种:出芽、烈解

三、病毒的分类与种类

根据目前国际上新的病毒分类系统——1982年第四个病毒分类方案,主要是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单双链、有无囊膜三大特征,分为七大类。

(1)双链DNA有囊膜;

(2)双链DNA无囊膜;

(3)单链DNA无囊膜;

(4)双链RNA有囊膜;

(5)双链RNA无囊膜;

(6)单链RNA有囊膜;

(7)单链RNA无囊膜。

尽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提出了上述系统,但是人们习惯上仍按宿主不同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微生物病毒。

1.动物病毒

是一类寄生于人或动物细胞内的病毒,分为DNA与RNA两种,它们是多种传染病的病源,已发现700多种,估计目前人类严重的传染病有80%是由该类病毒引起的,诸如流感、肝炎、麻疹、狂犬病、腮腺炎、流脑、疱疹,以及近些年在非州出现的汉塔病和埃博拉出血热,都是人类常见的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这些病毒性疾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流行广。以乙型肝炎为例,据统计全世界乙肝携带者2亿多人,我国有1.2亿,这当中约有1/4的人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病,更为严重的是携带乙肝的母亲中,约有40%的人可将病毒直接传染给婴儿,我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30多亿元。对此国家十分重视,1991年研制成功了乙肝疫苗,近些年又制成甲肝疫苗,其免疫率可达95%以上。人们发现有些病毒病如麻疹、天花、腮腺炎等可通过接种疫苗方法来预防,但有些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目前尚无法预防,因为这些病毒变异太快,如我国每年都流行流感,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各不相同。

2.植物病毒、微生物病毒

植物病毒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300多种,无论栽培植物,还是野生植物均发现了严重的病毒病,在种子植物中以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的植物受害最重。比如水稻黄矮病、烟

草花叶病、番茄丛矮病、马铃薯退化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毒多含单链RNA,它们的侵染专一性不强,例如TMV可侵染十几个科的200多种植物,并表现出不同症状:有的引起花叶、黄化、红化,有的使植株丛簇、畸形,还有的形成枯斑、坏死等。昆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除动植物病毒外,人们在细菌、放线菌、真菌中也发现病毒。细菌病毒称为噬菌体,寄生于细菌细胞中,有蝌蚪状、球状和丝状三种,由于它们的寄生可导致细菌细胞的溶解。真菌病毒首先是在双孢菇中发现的,以后在牛肝菌、香菇、酿酒酵母等也发现了病毒,这些病毒一般呈颗粒状,含有双链RNA。

3.亚病毒

1)类病毒

是一类具有感染力的单链RNA分子。类病毒与病毒相似特征是:严格寄生,活细胞内繁殖,不同的是结构更简单,仅是一条RNA分子,大约99%的病毒都为ss-RNA闭合环状结构。例如PSTV,是一个由359个氨基酸组成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总长50~70nm,这条独立的RNA分子,能侵染茄科、笕科、菊科等11个科的138种植物细胞,造成病害。目前人类已发现20多种类病毒,如PSTV,甘桔裂皮类病毒,葎草矮生类病毒,椰子死亡类病毒等等。类病毒分子量约100KDa,比病毒小10倍,病毒侵染人体可产生抗体,制备抗血清,类病毒没有抗原性,不产生抗体。

2)拟病毒

是一类包裹在辅助病毒粒子中,类似于类病毒的单链RNA分子,拟病毒的侵染对象不是高等动植物,而是辅助病毒,目前发现的不过十种,如绒毛烟斑驳病毒,苜蓿暂时性条斑病毒等。

3)朊病毒

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蛋白质,其分子较类病毒小,只有2.7~3.0х10KDa,采用电镜观察发现朊病毒呈杆状颗粒,直径25nm,长100~200nm,这种杆状颗粒一般不单独存在,常呈丛状排列。

§2.3 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一、支原体

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最简单的生物细胞。至今已发现180多种。支原体具备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1)具有典型的细胞膜、环状双链DNA及一定数量的核糖体;(2)二分裂或出芽方式繁殖;(3)可在体外培养,菌落极小,呈“油煎蛋”状,最大菌落直径0.6mm,菌落中央厚而色深,边缘薄而透明;(4)个体很小,直径0.1~0.3μm;(5)没有细胞壁,同一培养中,形态多样。由于没有细胞壁,支原体的细胞柔软,在同一培养中,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丝状、环状及分枝状。

支原体大多为腐生型,极少数可引起人及动植物病等,如传染性牛胸膜肺炎是由蕈状支原体引起的;无乳支原体可引起绵羊、山羊缺乳症;关节支原体、溶神经支原体可引起鼠关节炎和鼠旋转病,近年来还发现它可引起植物病害,如翠菊黄化病、枣疯病等。

二、细菌

1.细菌的形态

细菌是一种在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原核细胞。细菌有三种基本形状: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根据这些形态,又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个体很小,大多数球菌直径在0.5~1.0μm;杆菌一般长1~5μm,宽0.5~1.0μm,细菌的大小可通过一套专门的测量尺——微生物测微尺来测量。

2.细胞的核区与DNA复制

细菌的核比较原始,无核膜、核仁,故称为核区或细菌染色体。研究发现核区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环状双链DNA分子,例如E.coli的DNA双链长达1.1~1.4mm,是菌体长度的1000倍,可以想象这样长的DNA链,在不到1μm3的核区空间内,一定是以十分精巧的空间构建盘绕在细胞内。一般每个细菌胞内只有一个核区,当细胞快速生长时,由于DNA复制次数与细胞分裂次数不同步,一个胞内可同时出现2个甚至4个核区。

细菌DNA复制,遵循环状DNA分子双向复制的原则,首先在复制点形成一个复制“泡”,随之沿着环的两个方向进行复制,泡逐渐扩大,形成像希腊字母“θ”的形状,故环状DNA的双向复制模式称为θ模型,最后由一个DNA环复制为两个子环。

许多细菌胞质中还存在着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质粒,质粒能携带2~200个基因,可进行自我复制。研究较多的有F因子(大肠杆菌性质粒)、R因子(抗药性质粒)、Col因子(大肠杆菌素质粒)。质粒DNA在遗传工程中很重要,它可作为基因的载体,带着某一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使其产生新的遗传特性。

3.细菌的细胞结构

1)基本结构

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中体、细胞核及核糖体、内含物。

细菌的细胞膜为典型的生物膜,是由双层磷脂及蛋白质构成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膜,膜厚约8~10nm,细胞膜是细菌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的功能多样,除具有选择性地吸收营养、排出废物、分泌运输蛋白外,还参与能量产生及细胞壁的合成,因为膜上存在有电子传递系统及其酶类和合成细胞壁的有关酶类,故此细菌的细胞膜具有相当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及高尔基的部分功能。

中膜体,又称中体、间体,它是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一般认为与细胞分裂有关,分裂时,通常先形成中膜体,再形成隔壁,最后细胞核物质一分为二。

包裹在细胞最外面的是细胞壁,它坚韧略具弹性,细菌细胞壁最重要的成分是肽聚糖,肽聚糖是由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胞壁酸及少数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

2)特殊结构

主要有荚膜、鞭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为水、多糖或多肽。如肺炎球菌III 型的荚膜为葡萄糖和葡萄糖酸聚合物;炭疽杆菌的荚膜为D-谷氨酸聚合的多肽,。荚膜主要起保护作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防止噬菌体侵袭的作用,例如具荚膜的S型肺炎球菌毒力强,但失去荚膜后(变为R型的)致病力降低,很容易被机体白细胞吞噬。另外,当菌体缺乏营养时,荚膜还可作为炭源、能源被利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的鞭毛很细,直径在10~20nm之间,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真正的鞭毛,但是采用特殊的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常用的是Leifson染色法。该法的要点是用碱性品红染色,以鞣酸作媒染剂,媒染剂可促使染料分子附着在鞭毛上加粗,便于观察。细菌的鞭毛不仅很细,而且很长,一般都超过菌体几倍至几十倍,最长可达70μm。鞭毛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芽孢是细菌在一定生活周期中形成的一种内生孢子,对不良环境中有较强的抗性。芽孢不是繁殖器官,而是菌体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芽孢有较强的抗性,可以抗干旱、抗紫外线以及各种有毒物质,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沸水中可存活1hr;被伤风芽孢杆菌芽孢可存活3 hr;肉毒梭菌的芽孢可忍受6hr,即使在180℃的干热中,仍可存活10分钟。所以这些芽孢杆菌常可引起肉类罐头的食物中毒。

三、蓝藻

蓝藻又称蓝绿藻、蓝细菌,它能进行与高等植物类似的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化,作用机制与光合细菌也不相同。

在自然界,蓝藻的分布极广,一般生长在土壤、岩石或树皮上,它们经常成片地生长,许多种类在池塘、湖泊、海水、温泉中也常见到。

蓝藻的形态差异较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细胞直径可从一般细菌大小(0.5~1.0μm)到70μm,这样大的细胞在原核生物中非常少见,但多数细胞宽度在3~10μm。生活中他们常以单细胞个体或群体存在,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很大的群体,比如微囊藻,鱼腥藻在夏秋雨季,常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四、古核细胞——古细菌

古核细胞,就是古细菌,从进化上看,细菌可分为真细菌和原细菌二大类,真细菌即一般的细菌,原细菌即古细菌。

古细菌——是一类生长在极端特殊(如高温或高盐)环境中的细菌。

最早发现的古细菌是甲烷菌,后又发现了盐细菌、亲热酸菌、热支原体等100多种。这些细菌往往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极端环境下。例如,嗜盐细菌生活在死海、盐湖中,其含盐量达25~30%;亲热酸菌如硫化叶菌生活在高温酸性环境,可在PH 1~3,85℃的含硫温泉中将元素硫转变成硫酸,而甲烷菌(沼气产生菌),必须生活在严格厌氧条件下。20世纪70

年代有人在太平洋深海热泉的高温海水中还发现了耐高温高压细菌,这种细菌可在300~400℃正常生存。

研究表明古细菌没有核膜,DNA也为一环状结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它们归属于原核生物,但是这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们与真细菌有着显著不同。

(1)首先它们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真细菌都含有肽聚糖。

(2)DNA中含有重复序列及内含子,真细菌不含重复序列及内含子。

(3)细胞膜中脂类与任何生物都不相同。

(4)核糖体其及蛋白质介于真核细胞与真细菌之间。

根据对核糖体5S rRNA序列的分析(1986年霍斯曼等人)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与真细菌差距甚远。说明古细菌比真细菌更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

由于古细菌所栖息的环境和地球发生的早期有相似之处,如高温、缺氧等,同时由于它们在生化组成及生化代谢上的特征,人们认为它们可能代表古老的细菌,它们保持了古老的形态,很早就和其他细菌——真细菌分手了,所以生物界有人主张将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划出,成为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并列的一类。

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内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进化年代35~38亿年前12~15亿年前

细胞种类0.2%99.8%

细胞大小2~3um 20~30um

细胞核不完整,无核膜、核仁完整,有核膜、核仁

遗传系统

①DNA含量少,几千个基因多,几万个基因

②DNA特点环状、裸露线状、不裸露

不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③DNA复制周期性无有

④基因组数 1n 1n、2n

⑤基因特点单一序列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⑥基因表达调控

以操纵子方式调控以多层次调控

调控过程快捷调控过程繁杂

转录、翻译同时同地进行转录翻译非同时同地进行

转录翻译的蛋白质很少进行转录翻译的蛋白质RNA均需

进行

化学加工修饰化学加工修饰核外遗传物质质粒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可自我复制可自我复制内膜系统不发达发达

线粒体、叶绿体无有

高尔基体、溶酶体

核糖体70S 80S

骨架系统未发现普遍存在

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二分裂、出芽繁殖运动器官鞭毛、纤毛鞭毛、纤毛、伪足等

营养多数异养,部分寄生各类营养均有,比例相当

少数自养

抗生素反应一般阳性一般阴性

(作用在)70S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

细胞壁叶绿体核糖体

新版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01)生物综合 (801)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目为:

1.《生理学》第八版朱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 3.《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版陈誉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词,对于做题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英语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进入第二个月开始刷真题,单词接触的量可以减少,但是对于生疏词应该进行重点的记忆,一天过1个list(75个单词)。一定记住的有两点:①背单词不需要死记单词的拼写!②多余的方法无用,音标法加上常用的词根词缀就能搞

(完整版)医院感染基本知识试题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 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4、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 5、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100张病床以上、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 的医院,医院感染率应分别低于7%,8%,10%;一类切口部位感染率分别低于1%, 0.5%,0.5%。 6、医院感染漏报率应低于20%,医院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力争控制在65%以下。 7、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 上岗。 8、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保护性隔离病房、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 病房的环境类别为Ⅱ类,其空气细菌总数为≤200CFU/M3,其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为5CFU/CM2,其医务人员手细菌数5CFU/CM2,并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9、预防手术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1小时,如手术时间超过4 小时,可再加用一次,手术后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 10、提倡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应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住院病人 有样可采送检率力争达到60%以上。 11、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卫医发〔2003〕287号),文献印发给各省、直辖市卫生局、环境保护局……,请遵照执行。 12、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应当建立、 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性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我院具体管理科室总务科;责任人总务科指派专人,监督检查科室院感办。 13、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其医疗废物种类可分为五类(1)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 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并依次注明每一种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容器标记及颜色(1)“感染性废物”黄色(2)“病理性废物”黄色(3)“锐器”黄色(4)“药物性废物”褐色(5)“化学性废物”黄色。 14、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

中考初中生物全部基本知识汇总

中考初中生物全部基本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石花是生物,机器人和石钟乳不是生物。 第二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①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②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③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生物的归类方法:①按形态结构归类: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等。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环境能影响生物。蚯蚓可以疏松土壤,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取平均值或随机取样目

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6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书写要求:①起点是生产者(植物) ②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③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④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能量和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的生物,有毒物质越少,数量和能量越多。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 2生物圈是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森

最新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1、什么就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与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与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 (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 8、什么就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就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就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节青春期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读: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 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 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 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 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 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 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 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

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

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最详细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一)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 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輕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薛、蕨类和种子輕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数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琪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门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 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白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医学生对于考研到底知道多少,以后要面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 不要天真的以为西医综合只考生理,生化,内外科

医学生对于考研到底知道多少,以后要面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不要天真的以为西医综合只考生理,生化,内外科和病理五门),总结了一些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留着备用 这些是总结的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希望对以后考研有用。a首先是研究生考试与职业医师考试的区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生理学:由系统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2.生物化学:由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3.病理学:由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4.内科学: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 5.外科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眼科学、眼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1.生理学;2.生物化学;3.内科学;4.外科学;5.妇产科学;6.儿科学;7.神经病学;8.诊断学。两个考试科目不同,重点不同,但内外科仍是重点考察科目。b考研-心理准备不容忽视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3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c西医综合复习的几个要点1、往年大纲变化解读西医综合包括六门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每年的考试大纲不会变动很大的,可能只是微调一些,比如加入一些往年没有考过的内容。但是重点知识点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所以之间可以先参考往年大纲进行复习,等新的大纲出来以后再去对比一下,添加或是删除了那些内容。2、复习方向点拨对于医学生考研来说,政治是三科中比较简单的,只要是认真看书,考60分以上是不难的。而英语呢,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一些,如果你的英语很好,恭喜你,英语就会省一些力气了。往年,有些同学虽然总成绩不低,但是就是因为英语没有过线,结果很遗憾的没有考上。这两门保证过线就好,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不过最终能够获得高分,往往取决于西医综合,总分300分。所以西医综合是必须要下功夫的,争取高分。如果你的英语一般,对政治也没有任何概念,那么也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计划,跟着这份复习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入复试绝对没有问题。英语首先是单词,单词必须学好,这样做阅读的时候才不会有理解上的障碍,其次就是做题的技巧,英语阅读文章选自国外,但是题目是中国老师出的,因此它的设置时要从中国人的思想角度来考虑的。英语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不能中断,培养的是语感。因为短期之内靠突击提高英语分数很难。政治要仔细看书,把基础理论看好,这样选择题就解决了,对于简答题,需要看一下辅导班老师讲的重点,简答题是需要时间来背诵和理解。西医综合由于内容很多,很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需要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d优化医学考研效果的关键复习方法在决定医学考研之后,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复习门路,变得无所适从。为了能够让大家避免这种困境,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 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最基本元素: C C、 H、 O、N、 大量元素P、 S、基本元素: C、 H、 O、 N K、Ca、 Mg 主要元素: C、H 、O、 N、 P、S 必需元素 微量元素Fe、 Mn 、 B、 Zn、Cu 、 Mo 等 化学元素 无害元素Al 、 Si 等 非必需元素 有害元素Pb、Hg 等 1.2 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1.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1.4 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水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①构成化合物( Fe、 Mg ) 无机盐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单糖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糖类二糖 C、H、O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多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肪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脂质磷脂(类脂)C、H、O、N、P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 Vit.D ) 固醇C、H、O ④保护和保温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 ②调节代谢(激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Fe、Cu 、P、Mo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DNA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核酸C、H、O、N、P ②控制生物性状 RNA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 1.5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 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 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 x,蛋白 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x m n??????????????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y ma18 x ????????????????② 或者y r a 18 x ????????????????③ 3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 ( plasma membrane ):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 biomembrane ):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 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 ;AQPs) :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 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 浓度梯度来驱动。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和胞吐作用( exocytosis )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胞吐作用:包含内容物的囊泡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由相关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 分子生成ATP 的过程。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耦联,ADP 被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 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囊状,在ER 膜的外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 光面内质网:ER 膜上无颗粒(核糖体) ,ER 的成分不是扁囊,而常为小管小囊,它们连接成网,广泛存在于能合成类固醇的细胞中。 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 残体:又称后溶酶体( post-lysosome ),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可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除线粒体和植物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这一过程称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 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翻译后转运: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成为基质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共翻译转运: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链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转运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细胞信号转导: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 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PLC-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新课标生物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主要由C、H、O、N 4 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 元素,有的也含有微 量的Fe、Cu、Mn、I、Zn 等元素。 (2)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表示方法(右图): 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3)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CO— 拓展: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肽来说,肽键数=氨基酸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 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5)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6)核酸的元素组成有C、H、O、N 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7)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8)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R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NA 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RNA 中只含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9)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拓展: ①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RNA 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③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④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的RNA 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 ⑤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DNA。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0)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有C、H、O。 (11)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12)糖类的主要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3)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果糖,特有的二糖是麦芽糖、蔗糖,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动物细胞所特有的二糖是乳糖,特有的多糖是糖元。 (14)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 和N。 (15)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6)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17)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18)因为等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所以说脂肪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