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ppt1

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ppt1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 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简述政权建立、扩张历程?
622 年,穆罕 默德于麦地那 建立政权
实现统一
7世纪中期 大规模扩张
8世相
枢密院 财政部
协助哈里发 掌管令状与 负责收
统管政务 文告

《古兰经》 阿拉伯数字
《一千零一夜》 麦加大清真寺
•拜占庭帝国:保鲜 •阿拉伯帝国:桥梁
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p pt1
二、奥斯曼帝国
1、简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历程1
古代越南
越南春节年货市场
一方面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 国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 文学上,连君主也是汉文文学的忠实粉丝, 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p pt1
越南的古装剧
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p pt1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梁书·扶桑国传》
12世纪
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17世纪
德川幕府 闭关锁国
2、古代朝鲜
时间
社会发展
4 世纪 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
7 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 世纪初 建立高丽王朝 14 世纪末 改国号为朝鲜
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 十道,实行科举考试; 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
16 世纪末 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文本化侵上略,传播中国儒家经典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课件(统编版)1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课件(统编版)1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6.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 只通行 于一定 的地域 ,它不 是独立 于民族 语之外 的另一 种语言 ,而只 是局部 地区使 用的语 言。根 据性质 ,方言 可分地 域方言 和社会 方言, 地域方 言是语 言因地 域方面 的差别 而形成 的变体 ,是全 民语言 的不同 地域上 的分支 ,是语 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 域上的 反映。

7.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 为所在 职业、 阶层、 年龄、 性别、 文化教 养等方 面的社 会差异 而形成 不同的 社会变 体。

8.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 际的工 具。英 国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说过:“ 语言是 思想的 外衣。 ”除了 交际工 具,语 言同时 也是文 化的载 体。在 岁月与 文明的 浸泡下 ,方言 承载着 浓郁的 地方文 化特色 ,能够 满足本 地区社 会交际 的需要 。
2、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 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 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 税。
3、经济文Leabharlann 地位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 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完美版1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完美版1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3、帝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1)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 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 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 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 责收支。(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 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 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境 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城市之一。
4、古代朝鲜
4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与百济 和新罗为邻。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 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 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 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 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 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 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3)幕府时代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 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 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 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 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 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人民收为 国有、变为公地公民。
• 2.大化改心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 将天下共田班给公民。
• 3.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 4.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 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 5. 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

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教学PPT1

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教学PPT1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 (1)地理位置 (2)气候条件 a 半岛内陆:热带沙漠气候, 难以耕作。 b 西、南部(红海沿岸平原 和山地):亚热带地中海气 候。 c 汉志地区:绿洲交错,水 草丰盛,宜于放牧(贝都因 人) d 也门地区: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4、帝国的文化
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 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 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 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 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 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 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优秀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优秀课件

跨过今黑海海峡 向欧洲进军,逐 渐征服巴尔干和 东南欧部分地区
1453年
16世纪后期
奥攻灭将 占亡斯君 君拜曼士 士占土坦坦庭耳丁丁帝其堡堡国人改,,先分非欧后地三征区洲服,的西建大亚立帝和起国北地非跨部亚 为伊斯坦布尔, 定位帝国首都
奥斯曼一世 (Osman I,1258—约1326年)
二、帝国的统治 1、政治领域:
◎拉齐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 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是外科串线 法的发明者,著有《天花与麻疹》 《医学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
三、阿拉伯文化
(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 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 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
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受到一定影响。
经济: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农民和工商业者承 担各种苛捐杂税;帝国政府控制欧亚商路,东西方贸易受影响。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比较项
内容
地理位置 都是发端于西亚的亚洲国家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文字、书法、服饰、钱币、建筑、 茶道、音乐......
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
唐 长安
日本 奈良 日本·唐招提寺
• 平假名:由汉字草书演变而成。 • 片假名:由汉字楷书的偏旁演变而成。 • 真 名: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日本的“和同开珎”
唐朝的“开元通宝”
一、中古时期的印度(南亚次大陆)
1、笈多帝国(约320-540) (2)印度教的兴起: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精品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精品课件

4、经济繁荣
西 东

5、文化繁荣
A.吸收融合: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文学《一千零一夜》)
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 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 部之多。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4.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到欧洲,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
B 桥梁的是( )
A.土耳其人
B.阿拉伯人
C.西班牙人
D.印度人
5.“征服....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
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
A 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巨人”( )
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
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 政治 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 文化 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1、背景
点击添加文本
◎地理:三洲五海之地,气候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宗教:多个氏族部落,信仰多神教。 ◎特点:矛盾多,原始法律,血债必用血偿还。
争夺水源和牧场,战争多。
2、形成过程
6世纪
多部落, 多混战, 多神崇拜
7世纪
622年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天赐沃土下的辉煌与倔强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3)奥斯曼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随着其兴起,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 岛的大部分基督教地区逐渐为穆斯林所取代,伊斯兰教得到传播。
(4)奥斯曼土耳其人建国后,打着反基督教徒的旗号,发动一系列战争, 所到之处推行封建制度,16 世纪达到鼎盛,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军 事封建帝国。
主题二 中华文明对东亚的影响
宗教
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03_印_度_教__得到统治阶级支 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建立:11 世纪,04__突_厥_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 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状况
2.日本 (1)初步发展 07_秦_汉__之际,中国移民把 08__冶_铁_、09_水_稻__种植技术带到 日本。 (2)大化改新 ①背景: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大化改新:10__6_46___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年号“11 _大_化__”,史称“大化改新”。改革模仿建立了 12__中_央_集_权_国家。 (3)幕府制
③幕府统治特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 18_名_义_上的中央政府称 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 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 和兵役等义务。
④危机:17 世纪,19_德_川_幕府面对世界变局,以 20_锁_国_加强统 治,抵御外来影响。
化,认识这一 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时 期 世 界 各 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 区 域 文 明 的 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 多元面貌。 幕府政治的原因。
精梳理 • 通时空观念
一 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1)兴起 ①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01_伊_斯_兰_教_。 ②02_62_2 _年,穆罕默德迁居 03_麦_地_那__,建立政权。到他去世时, 阿拉伯半岛 04_基_本_统_一_。 (2)扩张 7 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到 05_8世_纪___中期建立起地跨 06 亚_非_欧_三_洲_的大帝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 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 融 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 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材料一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向外 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 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 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 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 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 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一)阿拉伯帝国
3、结合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 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 从亚中运国来运的来红的宝瓷石器;、从丝非绸洲和东麝部西大西班香运西临牙洋;来从的印象度牙运、来金黑的粉海北与香;接里料从海 ;波从斯中运亚来中东国细香接唐朝 水和蔬菜,城里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 城里也有类似的专卖阿拉伯商品的市场。
导入新课
核心素养
家国 情怀
唯物 史观
史料 实证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历史 解释
时空 观念
教材整合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伊斯兰国家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 东南亚古国 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一、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 阿拉伯帝国 ❖ 奥斯曼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笈多王朝控制着孟加拉和西印度 沿海港口,对东南亚及中国的贸易主 要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印 度商人经马六甲海峡到达过中国的广 州进行贸易。
学习聚焦: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二)奥斯曼帝国
学生分组研读
1、探究奥斯曼帝国是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
1.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 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 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 巨大。
印度·泰姬陵
清真寺
阿拉伯帝国: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带着真神安拉的启示 沙漠之子从荒漠中走出 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 圣战的旗帜下他们不断征服
他们的疆土堪比宏伟罗马 他们的文化并肩于辉煌希腊 战火硝烟 大厦终在内外交困中倾覆 唯有些信仰伊斯兰教的 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 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 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 合,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 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 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 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 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 商业秩序和环境 ,推动了新航路的
开辟。
(二)奥斯曼帝国:从三洲霸主到西亚病夫
2、思考题: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能够战胜 具有千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并在16世纪成为横跨亚、 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越南的古装剧
(一)南海丝路上的古国:
2、古代印度
结合图文史料.提取有效信息: 古代印度是怎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汲取中国“文化因子”?
中国史籍对印度的最早记载见 诸《史记·大宛传》,唐朝初年, 统一改称为天竺。如《汉书》“从 东南天竺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 市”。
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 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所以形象的 称谓:震旦。如《佛说灌顶经》卷 六载:“阎浮界内有震旦国。”
天阙即朝堂,又曰天房,盖造物设 之以作万方朝向者也。
---(清)刘智《天方典礼》
穆罕默德的确实是一位智慧者、能 言善辩者,他以《古兰经》的绝文, 战胜了一般知识分子,以宝剑战胜了 一般敌人,以往、现在、将来。
——(德)歌德
麦加大清真寺克尔白古庙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 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 巨 人.
二、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东南亚古国
(一)南海丝路上的古国:印度 越南 (二)东海丝路上的古国:日本 朝鲜
(一)南海丝路上的古国:
1、古代越南
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 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 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 学的忠实粉丝,开始)笈多帝国
(2)德里苏丹国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 帝国,经历了约一百余年的政治统一 和社会安定时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 制,经济富庶、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 为中心,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手 工业的进步表现在炼铁、棉纺织业和 造船上。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另外, 在梵文文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 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食”,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访唐的记载。
——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一)阿拉伯帝国
中国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等
棉花、 食糖等
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欧 洲
印度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吸取亚非古 国文明的营养, 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 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大规模 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 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 菲利普 希叙提利亚《巴阿格达拉伯通史》
西南 埃
东南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尼罗国河下唐游朝及 兴盛之际。75印1度年河,
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麦地唐那 军虽败, 但阿拉伯军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整南个西包半征岛 , 两国遣使交好,互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