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历史学各专业研究生的院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哲学系中国哲学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哲学系招生总数49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34人。
应试生复试权重为40%。
招生专业及人数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6010102中国哲学 6010103外国哲学7010104逻辑学 3010105伦理学 4010106美学 5010107宗教学8010108科学技术哲学7071200科学技术史 3哲学系中国哲学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哲学系招生总数49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34人。
应试生复试权重为40%。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 (010102) 人数:6研究方向01.中国哲学史02.中国现代哲学考试科目考试科目③西方哲学史一包括现代部分,考试科目④中国哲学史包括现代部分。
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203日任选一门3 630西方哲学史一4 859中国哲学史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简介北京大学1914 年建立中国哲学门,是本学科历史发展的起点。
近代以来,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在本学科任教,对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冯友兰、汤用彤、张岱年到朱伯崑、汤一介、楼宇烈、许抗生,以至现有其他研究人员,学科的研究群体日益壮大,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本学科在1988 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 年继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目前,中国哲学教研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学术中心,也是国内高校中接受外国及港澳台留学进修人员的重要基地。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道家与道教;中国佛教;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儒家;近现代中国哲学。
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较全,研究人员分布较广,研究力量多而较强,研究方法的特色是资料文献和义理分析并重,学风比较严谨。
研究成果在国际和海外的影响较大。
在国内学术界,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历史资料与逻辑分析兼长的“ 北大学派” 。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整体实力具有优势,学术传统源远流长。
现任教研室主任陈来教授。
历史学类专业及主要院校简析(1)

历史学类专业及主要院校简析一、专业与就业1.专业简析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历史学类专业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6 个专业。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是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和弄清历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相关史实的原委、作用和影响,并力图发现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
关于历史学专业的考生应具备的素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吴义雄教授指出,学好历史学必须要有博学之思、敬畏之心。
博学之思是指学生必须了解天文、地理、文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知识,只有以上学科作为基础,才能在学历史学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敬畏之心是指对历史上人物与故事必须“理解之同情”,切不可以今日之标准来随意臧否古人的得失。
学历史的人要善于独立思考,仰望历史的星空,胸怀人文情怀,治学严谨,积极利用各类图书资源和数据库资源,重新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目前,拥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
拥有历史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其他历史学专业较好的院校有: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2、就业分析目前,很多人都把历史学看成是冷门专业,认为就业前景冷淡。
其实也不尽然,该专业学生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的知识,就业时只要不期望过高,就业并不比其他专业差。
近年来“历史热”却在升温,从《万历十五年》到《明朝那些事儿》《新宋》,从严格的史料考证到“细说”“穿越”,有关历史的书籍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分析资料-复习方法-育明考博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考博指导与分析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博资讯(一)考试科目及各方向导师:1.060300世界史研究方向01: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
导师是易宁。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100%)。
(2)2247西方史学理论(100%)。
(3)3396西方史学史(100%)。
研究方向02:中外古史比较研究。
导师是蒋重跃。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100%)。
(2)2255世界上古史(100%)。
(3)3714中国古典文献(《左传》)(100%)。
研究方向03:世界上古史。
导师是杨共乐。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或1102俄语(100%)。
(2)2255世界上古史(100%)。
(3)3720古希腊罗马史(100%)。
研究方向04:西欧中古史。
导师是侯树栋。
研究方向05:西欧中古史(含前近代基督教史)。
导师是刘林海。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或1105德语(100%)。
(2)2005西欧中古史(含近代早期)(100%)。
(3)3720古希腊罗马史(100%)。
研究方向06:英国史(含英帝国与英联邦史)。
导师是郭家宏。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100%)。
(2)2051世界近现代史(含当代史)(100%)。
(3)3018英国史(100%)。
研究方向07:俄国史(含苏联时期)。
导师是张建华。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或1102俄语(100%)。
(2)2051世界近现代史(含当代史)(100%)。
(3)3024俄国史(含苏联时期)(100%)。
研究方向08:德国近现代史。
导师是孙立新。
考试的科目:(1)1101英语或1105德语(100%)。
(2)2051世界近现代史(含当代史)(100%)。
(3)3089德国近现代史(100%)。
(二)复试分数线:1.复试原则与分数线:此分数线是各专业的最低复试/录取分数要求。
只适用于报考普通博士生、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不适用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
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
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
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
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
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
2012年9月,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
2016年4月,被列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2月,成为部省合建高校。
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21年1月,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贵州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
学校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服务地方特色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
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
研究生培养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一、招生专业与类别贵州大学202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种类型,招生专业类别(领域)详见附件《贵州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至3年,学习方式分两种,分别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二、招生计划贵州大学2023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800余名,包含公开招考计划、推免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北京大学博士招生简章2023年级

北京大学博士招生简章2023年级一、招生专业与人数北京大学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5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6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
具体招生专业及院系计划招生人数见《北京大学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各专业的招生方式由院系自定,招生人数包含在院系“计划招生数”中。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具体信息见各院系网站。
二、学习方式与学习年限1.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各专业、方向的学习方式详见《北京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获得学士学位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士、博士两个学习阶段基本年限不低于5年。
招生院系(或项目)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三、“直博”报考办法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一)申请人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
(二)报名我校每年9月上旬发布年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申请人可以依据“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及院系具体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申请流程大致为:1.北大研招网报名申请人须在报考院系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北大研招网报名,并在报考院系有关工作通知要求的截止时间前完成所有申请事项。
2.申请材料寄送申请人在院系规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将全部申请材料(统一使用A4纸)装入自备的信封,直接寄(送)达所报考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各院系具体联系方式见北大研招网联系信息栏目),逾期不再受理。
申请材料一经收到,不予退还。
3.教育部推免系统报名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
延安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延安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计划我校2023年拟招生计划1308人(暂按学校2022年招生计划95%执行,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2023年下达计划为准)。
专业目录中各学院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二、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并在2023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录取后在入学前须退出原培养单位学籍。
(五)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还须满足以下条件:1.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含教育管理)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应往届毕业生,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人员,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学科教学(语文)领域只接收中国语言文学类相关专业[代码为0501]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学科教学(英语)领域只接收英语类相关专业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2024年各大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年各大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本2024年XX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本)一、学校简介XX大学位于中国XX市,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的双一流高等学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招生专业与计划1. 博士研究生:2024年度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若干名,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一级学科。
2. 硕士研究生: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XXX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YYY名,涉及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类别。
三、报名条件1. 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关于学历、学位及报考专业相关要求;2. 身心健康,品德良好;3. 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4. 对于申请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需有两位专家推荐,并在拟报考领域内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或具有突出的科研潜力。
四、报名流程与时限1. 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一般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
2.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按照教育部和我校的要求完成报名信息的确认,包括提交资格审查材料等,具体时间和方式以官方通知为准。
五、考试安排1. 初试:所有考生均需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根据报考专业而定,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X日-12月Y日。
2. 复试: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等,具体安排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由各学院发布。
六、录取原则1. 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结果、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业务素质审核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 我校将对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十个工作日。
七、联系方式八、重要提示以上内容仅为参考模板,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发布的正式《2024年XX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了解详细的专业目录、报名条件、考试科目以及录取办法等相关信息。
广东医科大学

中国广东省境内公办高校
01 历史沿革
03 学术研究 05 所获荣誉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文化传统
广东医科大学(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 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 予单位,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高校。
所获荣誉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守“面向基层兴医强医,培育英才守护健康”的责任担当,形成了面向基层 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鲜明的特色,获得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得到张德江、胡春 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充分肯定,称赞学校是“基层医 生的‘摇篮’”。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 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级 特色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
省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攀峰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优势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神经病学(特色重点学科)
截至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芬兰、波兰、日本、马来西亚 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类交流合作。先后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 热带医学联盟、中芬应用型科学大学联合会,师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跃度逐年提高,先后获得欧盟 “伊拉谟斯+”高校能力建设及教师交流项目。学校于2010年起招收港澳台学生,2019年起招收本硕博层次来华 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 (10212)黑龙江大学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1117)扬州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70)安徽师范大学 (10373)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福建: (10394)福建师范大学 (10414)江西师范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46)曲阜师范大学河南: (10475)河南大学 (10476)河南师范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湖南: (10542)湖南师范大学广东: (10574)华南师范大学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陕西: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052)中央民族大学 (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 (10055)南开大学山西: (10108)山西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0284)南京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20)徐州师范大学浙江: (10335)浙江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08)景德镇陶瓷学院 (10414)江西师范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1066)烟台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75)河南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湖南: (10533)中南大学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56)西南民族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91)云南民族大学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山西: (10108)山西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吉林: (10200)东北师范大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浙江: (10335)浙江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14)江西师范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23)中国海洋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6)西北师范大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河北: (10075)河北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 (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0319)南京师范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70)安徽师范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14)江西师范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10446)曲阜师范大学 (10451)鲁东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75)河南大学 (10476)河南师范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10512)湖北大学 (10524)中南民族大学湖南: (10542)湖南师范大学广东: (10559)暨南大学 (10574)华南师范大学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38)西华师范大学 (10656)西南民族大学贵州: (10663)贵州师范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91)云南民族大学陕西: (10697)西北大学陕西: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 (10736)西北师范大学 (10742)西北民族大学青海: (10748)青海民族学院新疆: (10755)新疆大学060105 专门史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11)北京工商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032)北京语言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11417)北京联合大学(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河北: (10075)河北大学山西: (10108)山西大学 (10118)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 (10127)内蒙古科技大学 (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11258)大连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184)延边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10201)北华大学(10203)吉林师范大学 (10205)长春师范学院黑龙江: (10212)黑龙江大学 (8780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10272)上海财经大学 (10280)上海大学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0284)南京大学 (10285)苏州大学 (10307)南京农业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10320)徐州师范大学 (10332)苏州科技学院浙江: (10335)浙江大学 (10345)浙江师范大学 (10346)杭州师范大学 (10353)浙江工商大学(10351)温州大学 (11646)宁波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70)安徽师范大学 (10378)安徽财经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85)华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03)南昌大学 (10408)景德镇陶瓷学院 (10414)江西师范大学(10418)赣南师范学院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10446)曲阜师范大学 (10447)聊城大学(10451)鲁东大学 (11065)青岛大学 (11066)烟台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64)河南科技大学 (10465)中原工学院 (10475)河南大学(10476)河南师范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10489)长江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10512)湖北大学 (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524)中南民族大学(8870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10530)湘潭大学 (10531)吉首大学 (10533)中南大学 (10534)湖南科技大学(10542)湖南师范大学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0574)华南师范大学 (11078)广州大学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 (10608)广西民族大学海南: (11658)海南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10636)四川师范大学 (10638)西华师范大学(10656)西南民族大学 (8910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10657)贵州大学 (10663)贵州师范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91)云南民族大学西藏: (10695)西藏民族学院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 (10736)西北师范大学 (10742)西北民族大学青海: (10746)青海师范大学 (10748)青海民族学院宁夏: (10749)宁夏大学 (11407)北方民族大学新疆: (10755)新疆大学060106 中国古代史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052)中央民族大学 (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河北: (10075)河北大学 (10094)河北师范大学山西: (10108)山西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10167)渤海大学 (11258)大连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10203)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 (10212)黑龙江大学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 (10280)上海大学(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0284)南京大学 (10285)苏州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20)徐州师范大学(11117)扬州大学浙江: (10335)浙江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70)安徽师范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03)南昌大学 (10414)江西师范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10446)曲阜师范大学 (10447)聊城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75)河南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10512)湖北大学 (10524)中南民族大学湖南: (10530)湘潭大学 (10542)湖南师范大学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0574)华南师范大学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36)四川师范大学贵州: (10657)贵州大学 (10663)贵州师范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81)云南师范大学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 (10736)西北师范大学青海: (10746)青海师范大学宁夏: (10749)宁夏大学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052)中央民族大学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80000)中共中央党校(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河北: (10075)河北大学 (10094)河北师范大学山西: (10108)山西大学 (10118)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 (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10203)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 (10232)齐齐哈尔大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10255)东华大学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10280)上海大学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0284)南京大学 (10285)苏州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20)徐州师范大学(11117)扬州大学浙江: (10335)浙江大学 (10346)杭州师范大学 (11646)宁波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70)安徽师范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14)江西师范大学 (10421)江西财经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10446)曲阜师范大学 (10447)聊城大学(10451)鲁东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75)河南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497)武汉理工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10512)湖北大学(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 (10530)湘潭大学 (10533)中南大学 (10534)湖南科技大学 (10542)湖南师范大学(9000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0574)华南师范大学 (8890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36)四川师范大学 (10638)西华师范大学贵州: (10663)贵州师范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81)云南师范大学 (10691)云南民族大学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 (10719)延安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 (10736)西北师范大学新疆: (10755)新疆大学060108 世界史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052)中央民族大学 (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河北: (10075)河北大学 (10094)河北师范大学山西: (10108)山西大学 (10118)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 (10136)内蒙古民族大学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10167)渤海大学 (11258)大连大学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184)延边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10201)北华大学黑龙江: (10212)黑龙江大学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 (8780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 (10280)上海大学(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 (10284)南京大学 (10285)苏州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20)徐州师范大学(10332)苏州科技学院浙江: (10335)浙江大学 (10345)浙江师范大学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70)安徽师范大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江西: (10414)江西师范大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10446)曲阜师范大学 (10447)聊城大学(10451)鲁东大学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75)河南大学 (10476)河南师范大学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10512)湖北大学湖南: (10530)湘潭大学 (10534)湖南科技大学 (10542)湖南师范大学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0574)华南师范大学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重庆: (10635)西南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学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36)四川师范大学 (10638)西华师范大学贵州: (10663)贵州师范大学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81)云南师范大学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甘肃: (10730)兰州大学 (10736)西北师范大学新疆: (10762)新疆师范大学招生机构自设专业:0601 历史学北京: (10002)中国人民大学060120 当代中国史(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060121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060122 夏商周考古060123 中国现代化史060124 中外关系史060125 中国当代史(10028)首都师范大学060120 全球史060121 国际关系史天津: (10055)南开大学060121 环境史吉林: (10200)东北师范大学060120 亚洲文化研究060121 东北民族民俗学上海: (10246)复旦大学060120 文物学(10269)华东师范大学060120 历史社会学(060120 历史社会学)福建: (10384)厦门大学060120 海洋史学山东: (10422)山东大学060120 中外关系史湖北: (10486)武汉大学060120 中国文化史060121 中国经济史060122 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060123 地区国别史(10511)华中师范大学060120 国际关系史060121 经济-社会史060122 区域文化史广东: (10558)中山大学060122 文化遗产云南: (10673)云南大学060120 社会史陕西: (10697)西北大学060120 文物保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