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脾肾阳虚的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的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的辨证论治
七、脾肾阳虚包括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之具有肾阳虚证象者;其他如肝硬变腹水、肾病综合征等亦大多属于此证。

主证: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肢冷便溏,腰寒畏冷,甚则黎鸣即泻(五更泻),浮肿或腹水。

舌苔白,脉细尺弱。

治法:温补脾肾。

药物:
1.温脾阳:炮姜、干姜、肉豆蔻、小茴香。

2.温肾阳:附子、肉桂、补骨脂、胡芦芭、益智仁等。

3.随证加药:腰寒怕冷用肉桂,再重者加附子;久泻脱肛加赤石脂、黄芪、升麻;水肿加茯苓、车前子,有腹水加大腹皮、胡芦。

方例:水肿可用《伤寒论》之真武汤(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合《伤寒论》之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裁。

腹泻用《和剂局方》之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合《内科摘要》之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减。

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分析作者:章金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3期【摘要】目的分析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116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用药前后的结肠镜检积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脓血便、腹泻、腹痛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20±0.21)、(2.10±0.76)、(1.55±0.5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0.43)、(3.24±1.14)、(2.45±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用药前的结肠镜检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用药后结肠镜检积分均明显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结肠镜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0, P=0.0312<0.05)。

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可保障确切疗效,促进患者疾病缓解,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加味附子理中汤;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DOI:10.14163/ki.11-5547/r.2019.03.075溃疡性结肠炎诱发因素众多,且目前还未有可以治愈的用药方案。

临床常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疾病缓解有效率,是治疗的基本原則[1]。

我国中医参与此病的诊治,尤其是健脾、益气类中药对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治疗获得了广泛认可。

本文分析了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16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3则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3则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3则作者:李茁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2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2.71摘要附子理中汤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证。

本文分别分析呃逆证、胃脘痛证、泄泻证患者各1例,均给予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患者病情均好转。

关键词附子理中汤;呃逆证;胃脘痛证;泄泻证3 cases of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djustedLi ZhuoShuiluo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uanglang County,Gansu 744600AbstractThe effects of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re removing cold and tonifying qi spleen.It can treat spleen and stomach cold syndrome and spleen kidney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This paper respectively analyzes 1 case of patient with hiccup syndrome,epigastric pain syndrome,diarrhea syndrome.The patients are all given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djusted treatment.The patients are all improved.Key wordsFu Zi Li Zhong decoction;Hiccup syndrome;Epigastric pain syndrome;Diarrhea syndrome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中药附子是很常见的,这类药物对疾病治疗很有用。

那么附子理中汤的功效是什么呢?附子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小编一一为您介绍。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1、有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的功效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如血少加当归(一钱),同煎服。

2、有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的功效处方: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3、有治疮疡,脾胃虚寒的功效处方:茯苓2钱,白芍药2钱,附子2钱,人参2钱,白术4钱。

用法用量:水煎服。

4、有治泄泻,肚腹疼痛,四肢厥冷的功效处方:白术1钱5分,干姜8分,人参2钱,白茯苓(去皮)3钱,砂仁1钱,厚朴(姜汁炒)8分,苍术1钱5分(米泔浸,炒),熟附子8分,甘草(炙)8分。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5、有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的功效。

附子理中汤加减:主症:久病不愈,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便中夹杂有黏液,泻后则安,形寒肢冷,面色眺白,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处方:熟附子9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补骨脂15g,肉豆蔻6g,五味子,吴茱萸3g,厚朴10g,山药30g,干姜6g,砂仁6g,黄柏炭9g,陈皮10g,甘草6g。

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脉微欲绝。

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绝。

临床往往兼阳气脱,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这时仅回阳,对元气虚脱没有针对性,所以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补火助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元阳、肾阳。

用于阳虚证。

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药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本文将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的治疗原理1.1 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古代名方,由附子、干姜、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结肠炎属于中焦寒湿之症,附子理中汤正是以温中散寒的功效来缓解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

1.2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名方中的名方,由茯苓、白术、半夏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化痰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是慢性结肠炎的常见病理机制,逍遥散正是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的功效来改善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

1.3 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敷贴药物来达到调整气血、祛湿化痰的目的。

针对慢性结肠炎,通过在脾经、胃经相关穴位敷贴,可以促进脾胃气机的运行,加速湿浊的排出。

2.1 选择适宜的患者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湿内停型的慢性结肠炎患者。

临床上对具体患者的辨证施治非常重要,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2.2 配伍用药在治疗过程中,首先使用附子理中汤来温中散寒,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再使用逍遥散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改善消化功能不好、大便稀溏等症状。

在配伍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配。

2.3 穴位敷贴选择脾经、胃经相关的穴位进行敷贴,如中脘、关元、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在进行穴位敷贴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固定方法,确保药性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

2.4 疗程及辅助治疗一般来说,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长期进行,疗程一般为1-2个月。

可以辅以中药熏洗、针灸等治疗方法,以增强疗效。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很多患者开始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

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是中医中药中常用的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剂,而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固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包括附子、干姜、茯苓、生姜等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附子理中汤可通过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肠道功能,从而减轻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逍遥散三、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敷贴中药,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加快康复。

四、疗效分析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患者服用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后,往往能够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

而结合穴位敷贴,可以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均为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结合穴位敷贴治疗,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道,还可以通过穴位刺激调节气血,调和脾胃功能,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不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理中汤又称温胃理中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附子、干姜、大枣、人参、甘草等药物组成。

其主要功效是温胃理中,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胃理中的功效附子理中汤最显著的功效就是温胃理中,对于胃寒胃冷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有较好的疗效。

胃寒胃冷是指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吸收功能差,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消化不良、大便溏泻等症状。

附子理中汤中的附子和干姜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温暖胃脘,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不良引起的症状。

二、调理脾胃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的运行。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气血的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附子理中汤能够滋补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调理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补益气血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中的人参和干姜具有温补脾胃、益气生血的功效。

人参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人体抵抗力,对于调养气血不足的人群有很好的作用。

干姜具有暖胃、理气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气血的运行能力。

附子理中汤中的甘草有温中和胃、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气血,使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供养。

四、抗炎止痛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中的附子和干姜具有温热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流量,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附子理中汤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且能够调理脾胃,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以上是附子理中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附子理中汤具有温胃理中、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抗炎止痛等多种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附子理中汤属于温热的药方,适用于寒凉体质、胃寒胃冷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的人,对于阴虚体质、肝胃火旺等其他体质的人不适用。

张仲景附子理中-脾肾阳虚

张仲景附子理中-脾肾阳虚

张仲景附子理中-脾肾阳虚把医圣张仲景的妙方拿出来借花献佛,这个方子是张仲景专门为脾肾阳虚的人量身定做的,汉朝的老百姓就在用,现在还在用,可见它的效果不同寻常。

它就是附子理中汤,中成药叫做附子理中丸,方子简约但不简单: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理中汤,理中汤,调理中焦温暖脾胃的一碗好汤。

这个中说的就是中焦脾胃。

原来的方子是没有附子的,就是理中汤,后来张仲景一想,有的人肾阳虚咋办?加点附子吧,于是就成了调理脾肾阳虚的附子理中汤。

这个方子包含了好多张仲景的经典方子:附子与人参就是参附汤,回阳救逆,起死回生;附子与白术就是术附汤,温脾健脾的;附子与甘草一起就是附子甘草汤,治疗各种风湿病基础方子;附子、干姜、甘草就是大名鼎鼎的四逆汤,专门治疗严重的四肢厥冷的,扶阳派火神派最常用的方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就是著名的理中汤,如果加上茯苓,去掉干姜,就是如雷贯耳的四君子汤啊。

之所以叫附子理中汤,不用说,附子就是这个方子的绝对君药。

寒湿,寒湿,寒湿调理的重点在于驱寒,驱寒用什么,用的就是附子。

说到附子,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估计是有毒。

是的,影视剧经常这么演,某某怀孕了,给她吃点附子,让她堕胎,心比附子还毒。

不过,不用怕,正是附子有毒,才可以治疗大病、重病,它的毒是上天赐予的与众不同的大热之毒,大热就治大寒。

何况,现在用的附子都是炮制过的,很安全了,去掉了毒性,留下了药性。

附子大热,补一身阳气,尤其是补肾阳,补阳第一药,驱寒第一药。

附子驱寒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它很灵活,特别善于走窜,不像某些温阳的药,只能驱身体某一个部份的寒,比如独活就善于驱下肢的寒,羌活善于驱头面部的寒,独独这个附子驱一身的寒。

有些寒湿特别狡猾,潜藏在我们身体的死角,比如骨头缝隙之间,很难找到它,这个附子就能够大显身手,把这些寒湿搜刮出来。

正因为如此,张仲景治疗风湿病都离不开附子。

附子炖排骨汤喝,附子熬上一晚上,十多个小时,完全没有毒了,治疗风湿病效果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方剂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结论: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的慢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关。

关键词附子理中汤慢性结肠炎脾肾阳虚疗效观察
慢性结肠炎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结肠的功能紊乱和炎性变化为主的一类肠道疾病。

通常临床的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下坠、肠鸣及大便有黏液或脓血等,具有病势缠绵、大便干稀交替和容易发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话,给患者造成极大地痛苦。

且多数患者因消化道功能的紊乱而造成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出现贫血、乏力、衰弱和消瘦等情况,严重患者经常有肠道大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更甚者会有癌变的可能[1]。

然而目前的治疗多以止泻、止痛和消炎等方法为主,其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反复,治标而不治本。

以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7~67岁,平均372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所有的病例都符合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即:①反复出现腹泻、腹胀、
腹痛和下坠等症状;②发病时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多,且稀薄而不易成形或呈水样,大便带黏液、难消化物和脓血等;③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轻、中度充血,血管的纹理不清,肠腔内有时可见透明状黏液;④排除肠道对的器质性病变和胃肠手术史、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的干扰;⑤经中医诊断有久泻不愈、腹隐痛喜按、黏明腹泻、泻后则安、泻下黏液或脓血、肢冷畏寒、遇寒则甚、脉沉细和舌淡苔白等症状。

治疗方法:辨证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渗湿止泻为治则,给予患者口服中药附子汤,组方:炮附子10g,人参10g,白术10g,炮姜10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饮食规律,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忌生冷辛辣。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恢复正常,同时腹泻、腹胀、腹痛、下坠、纳差、乏力、舌淡苔白及肢冷畏寒等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大便的次数和性状明显好转,临床的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③无效:治疗2周后,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善不明显,其他症状也无明显改善。

结果
30例患者中,17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7%。

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其在治疗前排便次数224±108次,用附子理中汤治疗2周后,其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至154±105次,黏稠度改
变846%,肢冷畏寒改善923%,舌淡苔白改善692%。

讨论
慢性结肠炎以慢性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为特征,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等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寒、湿、热诸邪外袭及饮食不节,常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

血瘀则化脓、气滞则腹痛,湿胜则泻泄。

病位虽在大肠,但临床常因腹泻久作,迁延难愈,久泄无火,以致脾肾阳虚。

人参、附子两味中药皆有益气温阳、健脾补肾之功效,并能够治疗各种阳虚型疾病,附子理中汤对脾肾阳虚型患者具有增强体质、改善原发病的治疗效果等作用。

盛成和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久泻型慢性结肠炎[2],治疗效果突出,杨爱莉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五更泻也取得较好的疗效[3],尝试把附子理中汤运用到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上,并结合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发现附子理中汤不但可以显著改善胃肠道的症状和功能恢复,而且还能调节全身的阳虚。

现代医学通常将慢性结肠炎定义为肠道发生的炎性病变,但还未发现该病的发病机制,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慢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局部的免疫功能紊乱,甚至在一些患者的血清中还有抗结肠黏膜抗体的存在,因此推测该病可能与细胞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有关[4,5]。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附子都具有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和改善体质等作用。

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1 贺志光,刘德傅,等.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
2 盛成和.附子理中汤治疗久泻型慢性结肠炎30例[j].光明中医,2009,12(24):2276.
3 杨爱莉.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132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8):77-78.
4 尹玲.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8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71-72.
5 刘洪元.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体会[j].中医药学报,2008,36(1):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