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复发性口腔溃疡六型辨证治疗中药方

合集下载

复发性口腔溃疡六型辨证治疗中药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六型辨证治疗中药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王惟恒【病因病机】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

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

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

【治疗方法】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

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为主;若患者年老体弱,或女子血虚之体,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参考文献:《口腔诊断病理学》】1.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

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甘草梢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口腔溃疡怎样中医中药调治

口腔溃疡怎样中医中药调治

2023.6养生保健•问诊《老友》专家门诊:我老伴患口腔溃疡五六年,发病时口腔隐隐疼痛,头也痛,而且痰多,呈线条状。

她口腔各部位都出现过溃疡,反复不断。

她到医院治疗,用了桂林西瓜霜、康复新液等药,均未见明显疗效。

请问:口腔溃疡应怎样中医中药调治?吉安市伍××伍××同志:口腔溃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包括局部创伤、食物刺激、药物影响、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等。

系统性疾病、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异常等也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口腔溃疡常见症状为内唇、舌头、口腔内侧等部位出现溃疡点。

部分溃疡点剧烈疼痛,患者会出现低热、乏力、烦躁、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因为人身体中有火。

中医讲的上火有两种,一种是实火,一种是虚火。

一般情况下,过量进食油炸、烧烤、辛辣的食物引起的上火就是实火。

实火的发生比较快,症状明显。

虚火多由连续熬夜、负面情绪多、劳累、压力过大等引起。

虚火的发生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发病较缓慢。

临床上,口腔溃疡主要有六型,调治需要辨证处理。

脾胃伏火型宜清热泻火,凉血通便。

中药方剂用凉膈散、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

心火上炎型宜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中药方剂用导赤散、泻心汤、小蓟饮等加减。

肝郁蕴热型宜清肝、泻火、理血、凉血。

中药方剂拟用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等加减。

阴虚火旺型宜滋阴泻热。

中药方剂用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甘露饮等加减。

脾虚湿固型宜健脾化湿。

中药方剂用健脾祛湿汤、五苓散、平胃散等加减。

气血两虚型宜气血双补。

中药方剂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另外,部分患者口腔糜烂延及咽喉痛,治疗宜用少阴甘桔汤加减。

外用药可选择西瓜霜喷剂、西瓜霜清咽含片、锡类散、青黛散、冰硼散等。

日常生活要注意细节,预防口腔溃疡。

要保持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

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生活规律不熬夜,保持大便畅通。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方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方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方心脾积热处方:生地、麦冬各15克,连翘10克,栀子9克,黄芩6克,大黄、薄荷、甘草、淡竹叶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局部溃疡而加冰硼散喷敷。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属心脾积热型。

症见口腔溃烂、凹陷,呈点片状,灼热疼痛,讲话进食更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数。

专家点评:多因过食辛辣食品及嗜酒、长期营养不良、饮食结构单纯、食欲不振、生活不规律和慢性感染等所致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邪,热盛化火,火盛上炎口腔,热腐肌膜则溃烂、凹陷,呈点片状,灼热疼痛,讲话进食更甚。

或因口腔不洁、咬伤,毒邪乘虚而入而发病。

阴虚火旺处方:熟地20克,白芍、当归、知母、丹皮各15克,黄精10克,川芎、黄柏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局部溃疡面敷以该方中药粉剂。

功效主治:滋阴养血,清降虚火。

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型。

症见患者口腔溃疡点少,呈灰白或暗红色,舌质红、无津,脉细数。

心火亢盛临床表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溃疡周围黏膜红赤,灼热,疼痛明显,口干心烦,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竹叶通草绿豆粥配方:淡竹叶10克,通草诬克,甘草1.5克,绿豆30克,粳米150克。

制法:将淡竹叶、通草、甘草剁碎装入纱布袋,与绿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钟,以文火煮制成粥。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敛疮。

用法:早晚分食。

莲心栀子甘草茶配方:莲子心3克,栀子9克,甘草6克。

制法:以上诸物加入开水浸泡。

功效:清心泻火。

用法:每天1剂,代茶频饮,可连用3剂。

地芩竹叶饮配方:生地15克,黄芩9克,淡竹叶15克,白糖适量。

制法:前三味加水煎取汤汁,调入白糖。

功效:清心泻火。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用,或代茶频饮。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溃疡可以是一种病名,更是一种症状。

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溃疡,除了最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还有口腔结核、口腔鳞癌、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多形红斑、白塞病、克隆氏病等。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排脓生新,对于日轻夜重、舌质紫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疗效显著。

使用时把少许云南白药涂在溃疡创面上,闭口10~15 min,用药后1 h内最好不要漱口和吃东西,早晚各用药1次,一般用药3次左右即可好转,轻者可以痊愈。

云南白药和六味地黄丸一样,各大药店、诊所均可以买到,使用起来也方便易懂。

需要说明的是,孕妇不可以使用。

用药期间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酸冷、鱼类、蚕豆等。

(5)丹参:丹参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和抑菌的功效,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上也有一定作用。

可以用煎服的方法治疗,也可以口服丹参片,效果均良好。

(6)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养血,清热补心安神,对于心肾不足、虚心上炎造成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早晚服用,一般1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痊愈。

(7)其他:中成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除了以上较为常见的选择以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总苷等治疗,效果均良好。

还可以用锡类散、冰硼散或喉风散等进行外敷,或喷洒于溃疡面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是中医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疗法可以疏导全身的经络,调理机体脏腑功能,帮助机体气血通畅。

针灸疗法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上,同样是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而施以取穴治疗。

主穴一般为承浆穴、颊车穴、地仓穴、合谷穴、足三里和三阴交。

根据不同的溃疡区域,如果是舌部溃疡,可以加金津、玉液、廉泉,如果是唇和两颊的溃疡面,要加上迎香和内庭。

如果在施以针灸的同时,辅以局部或者整体用,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相比之下,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简单有效、易于操作、治疗较为安全、副作用也比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人体有很多穴位,针灸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价值极大。

茶叶疗法茶叶是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食材。

对于茶叶的认识,大部分人停留在其是一种饮品上。

但其实生活中常见的茶叶也是一种中药。

在唐代的《本草拾遗》上就有说道:“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中医治疗嘴巴里面白色的溃烂的方法

中医治疗嘴巴里面白色的溃烂的方法
用筷子蘸蜂蜜,一滴涂于口腔溃疡处,能在2小时内见效。最好是晚睡前涂于患处,含在口中,早晨起床能疼痛减轻许多。一日数次,效果更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治疗嘴巴里面白色的溃烂的方法
1、中医疗法: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1)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可取莲子芯6克,藕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3―5日。
板栗
板栗里含有核黄素,有利于口腔溃疡愈合。此外,板栗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尤其适合天气干燥的霜降节气,后食用。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中成药解决嘴上的痛!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中成药解决嘴上的痛!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中成药解决嘴上的痛!小编导读反复性口腔溃疡是很多人心里的一道坎,每当家人朋友外出聚餐,桌上的美味,但凡有点儿刺激性的,都不敢动筷子,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疼痛与美食同时摆在眼前,那种感觉简直生无可恋!口腔溃疡一旦长出,无论是冷热温凉,还是酸辣苦甜,吃到嘴里的感觉都是痛!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怎么办?中成药解决嘴上的痛!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多为外感风、燥、火等外邪,及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辛辣、嗜饮醇酒、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内因所致。

本病的病机为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病位在口,与心、脾、胃、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

其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火邪循经上犯于口,故治疗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为主,兼以调和阴阳、调理脏腑。

实火多清热泻火,生肌疗疮;虚火宜滋阴降火,生津敛疮;肝郁者疏肝,脾虚者健脾,湿盛者化湿。

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分证论治见表1。

表1 口腔溃疡分证论治1.脾胃伏火证溃疡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相互融合,基底平坦,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周边轻度水肿高起,溃疡周围充血面大而明显,灼热疼痛,以青壮年多见。

可伴有面红口热,口渴口臭,唇红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舌苔黄或厚腻,脉实有力。

辨证要点:溃疡起病快,疼痛剧烈,数目多,口渴口臭,尿黄短赤,便秘,舌质偏红,舌苔黄或厚腻,脉实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通便。

中成药:清胃黄连丸、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口腔溃疡散、青黛散、双料喉风散(表2)。

表2 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可选用的中成药2.心火上炎证溃疡面积较小,可发生多个,多在舌尖、舌前部或舌侧缘发生,色红而痛。

可伴有口热,口渴,心悸,心烦性急,小便短赤涩痛,夜寐不安,舌尖红,舌苔薄黄,脉实略数。

辨证要点:溃疡面积较小,多在舌尖,心悸心烦性急,小便短赤涩痛,夜寐不安,舌尖红,舌苔薄黄,脉实略数。

治法:清心降火,凉血通便。

中成药:导赤丸、牛黄解毒丸、口腔溃疡散、青黛散、珍黛散(表3)。

表3 口腔溃疡心火上炎证可选用的中成药3.肝郁蕴热证多见于女性,伴情志不舒,常由情绪改变或月经周期而发作或加重。

复发性口腔溃疡六型辨证治疗中药方知识讲解

复发性口腔溃疡六型辨证治疗中药方知识讲解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王惟恒【病因病机】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

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

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

【治疗方法】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

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为主;若患者年老体弱,或女子血虚之体,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参考文献:《口腔诊断病理学》】1.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

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甘草梢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中医偏方可治疗口腔溃疡

中医偏方可治疗口腔溃疡

中医偏方可治疗口腔溃疡一、中药处方:绿豆、白矾、硼砂、青黛、冰片。

将绿豆、白矾、硼砂装入一个蚕茧内,用镊子夹住,置香油灯上燃烧,以蚕茧焦黑、白矾开花为度,然后再掺入少量之青黛、冰片,共研极细末,储瓶内备用。

使用方法:用上药吹撒患处,每日3~4次。

治疗效果:通过上诉药方牛牛治疗两天之后,溃疡面明显缩小,疼痛减轻。

继续治疗2天时间,口腔溃疡便痊愈了。

二、食疗治愈1、取生萝卜2只,鲜藕一段洗净捣烂榨汁去渣,用汁含漱,每日3次,连用4天可见效。

2、将维生素C研成粉末状,若系小溃疡,仅需取少许敷于患处即可;若溃疡面较大,则要先轻轻刮除溃疡面渗出物,然后再敷药粉。

每日用药2~3次。

3、清洁口腔后,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暂不饮食。

15分钟左右后,可喝水咽下蜂蜜,再继续涂拭,一天可重复涂拭数遍,以加快愈合。

4、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即可痊愈。

5、将维生素B2研为细粉状,用适量香油调匀,做成稀糊状,涂于溃疡表面,每日4~6次。

一般连用2~3天,口腔溃疡可获愈。

6、将大蒜表皮撕掉,取包裹蒜瓣的透明薄膜,敷在口腔溃疡处。

7、用针刺破维生素E胶丸,将药液挤出涂于口腔溃疡处,保留1分钟,每日用药4次,于饭后及睡觉前用,一般3天可愈。

三、口腔溃疡可吃这些水果来治疗青苹果青涩的青苹果也来凑热闹。

你可别看他颜色青涩,味道酸得掉牙,但是论起维生素的含量,青苹果完爆很多水果。

而酸爽的味道,更能促进我们唾液的分泌,对口腔溃疡引起的嘴巴干涩发苦有很好的疗效。

西瓜患了口腔溃疡后,我们的嘴巴吃不得比较硬的东西,柔软多汁的西瓜无非是最好的选择。

将西瓜含在嘴里,西瓜里面富含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都有利于我们的病情。

但是要注意的是,西瓜虽然对我们的口腔溃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也不推荐多吃,因为西瓜富含维生素,吃多了反而会容易上火,加重我们的病情。

桃子桃子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不仅仅能促进我们口腔的愈合,还能达到去死皮,促进细胞生长的神奇效果,所以也有延缓衰老的美容功效,在口腔溃疡时吃一些桃子,可谓是一箭双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
欧阳光明(2021.03.07)
王惟恒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

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

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

【治疗方法】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

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为主;若患者年老体弱,或女子血虚之体,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
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参考文献:《口腔诊断病理学》】1.外感时毒型
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

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甘草梢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胃积热型
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方药:泻脾散加减。

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莲子心6克、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方药:肾气丸加减。

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脾胃虚弱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
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脾肺),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肝胆)升麻-发表透疹,解毒,升阳举陷,(肺.脾.胃.大肠);藿香-化湿,解暑,止呕,(脾胃肺))5.心肾阴虚型
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6克、黄柏9克、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血虚阴亏型
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补充:
阴虚火旺型
溃疡反复发作,表面呈灰黄色,有轻微的烧灼痛,边缘略微隆起,有红晕,同时伴有口干、头晕耳鸣、手脚心热、腰酸腿软、记性差等症状。

口腔溃疡中的阴虚火旺对症中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玉女煎等。

除了服药外,最好的育阴方法当然是健康的起居生活,因过度劳累、夜眠、思虑过多心力消耗都是损伤阴份的。

可见《内经》:「不妄作劳」确是育阴养生的重点。

阴虚火旺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以用熟地归芪汤治疗。

1、药物组成:熟地15g 女贞子10g 山药10g 丹皮l0g 生黄芪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牛膝10g 山茱萸10g 茯苓l0g
兼心脾积热者加炒山栀、川连、淡竹叶;
兼中焦虚寒者加党参、白术、干姜;
兼肾阳虚者加肉桂、补骨脂、仙茅;
兼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女贞子-滋阴清热,补肝明目,山药-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生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淤通经,引血下行,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此外还有生津止渴,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干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2、制剂用法:上方加水煎至3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4周为1疗程。

3、适应病证:口腔溃疡,肝肾阴虚,虚火挟瘀型。

证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

4、病案举隅:王某,女,53岁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余,每年发作10余次。

诊见舌尖及两颊粘膜多处溃疡,疼痛剧烈,伴头昏、腰酸乏力,舌质暗红有瘀斑,脉沉细。

诊断为口腔溃疡,证属肝肾阴虚,虚火挟瘀。

治以滋养肾阴、活血散瘀。

用上方连服4剂后,部分小溃疡开始愈合,疼痛缓解,又原方继服6剂,口腔溃疡痊愈。

为巩固疗效,原方再服5剂,随访半年未发。

5、治疗机理:《圣济总录·口齿门)谓:“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故作疮也。

”本病初起在心脾,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其病变在肾。

或因心脾积热,热盛伤阴,久病及肾;或因治疗时滥施苦寒泻火之品,攻伐太过,耗气伤阴,则虚火愈炽;
或因酒色劳损,素体肝肾亏虚。

故本病虽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但主要以肾虚为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气机失畅,气滞血瘀为基本,故治以滋补肾阴为主,佐以活血散瘀以促进血液循环。

方中熟地、山茱萸、女贞子、山药、丹皮、茯苓滋补肾阴,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加黄芪益气托毒,敛疮生肌活血;加当归、牛膝、川芎以养血活血散瘀,引火下行。

该方功在滋补肾阴、活血散瘀、敛疮生肌。

瘀阻脉络药方
处方:郁金15克,鸡血藤12克,浙贝母15克,半枝莲10克,红花10克,地榆炭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