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第九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PCB设计制作PPT课件

29
初学者设计时需掌握的基本原则是:
1. 板面允许的情况下,导线尽量粗一些。 2. 导线与导线之间的间距不要过近。 3. 导线与焊盘的间距不得过近。 4. 板面允许的情况下,焊盘尽量大一些。
30
(三)常见错误
① 可挽回性错误
多余连接——切断 丢失连线——导线连接
② 不可挽回性错误
IC引脚顺序错误 元件安装方向、外形尺寸、引脚方向错误。
34
送厂家加工印制板的工艺要求:
1. 板材厚度 板材的平整度 2. 印制板实际尺寸 3. 阻焊 4. 丝印 5. 镀铅锡 镀金 6. 通孔测试(针床测试、非针测试) 7. 厂家测试报告等
35
训练、大赛、科研需要手工制作印制板,请 到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电子实习基地, 使 用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设备。
转印机
高速视频台转
高速组合台转
36
特点:
快捷————30分钟,立等可取 廉价————0.01~0.05元/ cm2 优质————手工操作,专业水平 精密————线宽≥0.2mm
37
谢谢
38
16
3. 确认元器件安装方式
① 表面贴装 ② 通孔插装
17
4. 阅读分析原理图
① 线路中是否有高压、大电流、高频电路,
对于元器件之间、线与线之间通常耐压200V/mm; 印制板上的铜箔线载流量,一般可按1A/mm估算; 高频电路需注意电磁兼容性设计以避免产生干扰。
18
4. 阅读分析原理图
② 找出干扰源
热压铜箔(厚度35μm)
单面板
基板(材料、厚度有多种规格)
13
热压铜箔(厚度35μm) 双面板
基板(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有多种规格)
初学者设计时需掌握的基本原则是:
1. 板面允许的情况下,导线尽量粗一些。 2. 导线与导线之间的间距不要过近。 3. 导线与焊盘的间距不得过近。 4. 板面允许的情况下,焊盘尽量大一些。
30
(三)常见错误
① 可挽回性错误
多余连接——切断 丢失连线——导线连接
② 不可挽回性错误
IC引脚顺序错误 元件安装方向、外形尺寸、引脚方向错误。
34
送厂家加工印制板的工艺要求:
1. 板材厚度 板材的平整度 2. 印制板实际尺寸 3. 阻焊 4. 丝印 5. 镀铅锡 镀金 6. 通孔测试(针床测试、非针测试) 7. 厂家测试报告等
35
训练、大赛、科研需要手工制作印制板,请 到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电子实习基地, 使 用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设备。
转印机
高速视频台转
高速组合台转
36
特点:
快捷————30分钟,立等可取 廉价————0.01~0.05元/ cm2 优质————手工操作,专业水平 精密————线宽≥0.2mm
37
谢谢
38
16
3. 确认元器件安装方式
① 表面贴装 ② 通孔插装
17
4. 阅读分析原理图
① 线路中是否有高压、大电流、高频电路,
对于元器件之间、线与线之间通常耐压200V/mm; 印制板上的铜箔线载流量,一般可按1A/mm估算; 高频电路需注意电磁兼容性设计以避免产生干扰。
18
4. 阅读分析原理图
② 找出干扰源
热压铜箔(厚度35μm)
单面板
基板(材料、厚度有多种规格)
13
热压铜箔(厚度35μm) 双面板
基板(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有多种规格)
PCB设计基础知识(PPT76页)

(2)单层、双层和多层印刷电路版
单层PCB上只有一面有铜模,只能在该面布线; 双层PCB的正反两面都可以进行布线和放置元件; 多层PCB除了正反两面之外,还有中间层(实际布线层)
和电源层及接地层。
单层和双层PCB比较常用,多层PCB用在VLSIC 的装配上,例如微机的主板。生成多层板时,先将 组成各个分层的单面板按设计要求生成出来,再将 各个分层的单面板压合在一起,然后打孔及孔金属 化,通过金属化孔将各层连接起来。
3. 丝印层 Overlay, Top Overlay 在印 PC制B上在放元置件元面件上库的中一的种元不件导时电,的其图管形脚;的有封时装
形状焊会接自面动上放也到可丝印印丝上印。层,如即果B在otPtCoBm的O两ve面rl放ay置 元件主,要需用要于将绘两制个器丝件印外层形都轮打廓开和。符元号件,序标号注必元须件 标注的在安丝装印位层置,否(绝则缘可白能色引涂起料不)必要的电气连接。
1. 保证电路的电气性能 考虑分布电容,磁场耦合等因素。
2. 便于实际元件的安放、焊接及整机调试和检查 需要调测的有关元件和测试点,在布局时
应尽量安排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3. 整洁、清晰,尽量减少PCB的面积。 导线尽可能短。因导线存在电阻、电容和电感。
3.1.5 PCB的布局设计
PCB走线的基本原则:
安装位置等;
➟手工调整 ➟存盘及打印输出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
——新建PCB文件(方法一)
挂接器件库
挂接器件库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
——新建PCB文件(方法二)
3.3 PCB自动放布置局有关和制信布作号及线层中-的参顶层数To设p和置底
装配信息,如层尺B寸ot内tom部主电要源用和于接放地置层元
单层PCB上只有一面有铜模,只能在该面布线; 双层PCB的正反两面都可以进行布线和放置元件; 多层PCB除了正反两面之外,还有中间层(实际布线层)
和电源层及接地层。
单层和双层PCB比较常用,多层PCB用在VLSIC 的装配上,例如微机的主板。生成多层板时,先将 组成各个分层的单面板按设计要求生成出来,再将 各个分层的单面板压合在一起,然后打孔及孔金属 化,通过金属化孔将各层连接起来。
3. 丝印层 Overlay, Top Overlay 在印 PC制B上在放元置件元面件上库的中一的种元不件导时电,的其图管形脚;的有封时装
形状焊会接自面动上放也到可丝印印丝上印。层,如即果B在otPtCoBm的O两ve面rl放ay置 元件主,要需用要于将绘两制个器丝件印外层形都轮打廓开和。符元号件,序标号注必元须件 标注的在安丝装印位层置,否(绝则缘可白能色引涂起料不)必要的电气连接。
1. 保证电路的电气性能 考虑分布电容,磁场耦合等因素。
2. 便于实际元件的安放、焊接及整机调试和检查 需要调测的有关元件和测试点,在布局时
应尽量安排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3. 整洁、清晰,尽量减少PCB的面积。 导线尽可能短。因导线存在电阻、电容和电感。
3.1.5 PCB的布局设计
PCB走线的基本原则:
安装位置等;
➟手工调整 ➟存盘及打印输出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
——新建PCB文件(方法一)
挂接器件库
挂接器件库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
——新建PCB文件(方法二)
3.3 PCB自动放布置局有关和制信布作号及线层中-的参顶层数To设p和置底
装配信息,如层尺B寸ot内tom部主电要源用和于接放地置层元
PCB设计基础知识(PPT76页)

6. 集成运放: 原理图用名OP-07, 741, 常用封装为 DIP8
NE5534等
7. 电源稳压器:
78系列: 7805, 7806, 7809, 7812, 7815, 7818 79系列: 7905, 7906, 7909, 7912, 7915, 7918
两种封装形式:
8. 石英晶体: 原理图名称XTAL1… 封装名 XTAL1
(2)单层、双层和多层印刷电路版
单层PCB上只有一面有铜模,只能在该面布线; 双层PCB的正反两面都可以进行布线和放置元件; 多层PCB除了正反两面之外,还有中间层(实际布线层)
和电源层及接地层。
单层和双层PCB比较常用,多层PCB用在VLSIC 的装配上,例如微机的主板。生成多层板时,先将 组成各个分层的单面板按设计要求生成出来,再将 各个分层的单面板压合在一起,然后打孔及孔金属 化,通过金属化孔将各层连接起来。
安装位置等;
➟手工调整 ➟存盘及打印输出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
——新建PCB文件(方法一)
挂接器件库
挂接器件库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
——新建PCB文件(方法二)
3.3 PCB自动放布置局有关和制信布作号及线层中-的参顶层数To设p和置底
装配信息,如层尺B寸ot内tom部主电要源用和于接放地置层元
3. 丝印层 Overlay, Top Overlay 在印 PC制B上在放元置件元面件上库的中一的种元不件导时电,的其图管形脚;的有封时装
形状焊会接自面动上放也到可丝印印丝上印。层,如即果B在otPtCoBm的O两ve面rl放ay置 元件主,要需用要于将绘两制个器丝件印外层形都轮打廓开和。符元号件,序标号注必元须件 标注的在安丝装印位层置,否(绝则缘可白能色引涂起料不)必要的电气连接。
PCB设计与工艺规范培训课件(PPT 96张)

主要内容
PCBA制造工艺 PCB基板板材要求 PCB布局要求 PCB走线要求 电源和地线(层)设计 PCB字符、丝印及相关层(Layer)规定 PCB拼版要求 PCB工艺边设计 贴片器件标准化的要求 波峰焊的标准化要求 自动插件(AI)要求 手插件标准化要求 ICT测试点设计要求
PCB字符、丝印及相关层规定
接线端子(比如插座、排线、程序烧录座等), 需用合适大小字符标示出电源、地及其它相关功 能名,以便于软硬件调试及产品测试。 PCB上同类型插座两个或以上如有不同颜色,需 标示出相应颜色英文或汉字字符,以方便生产及 产品组装。
PCB字符、丝印及相关层规定
PCB设计中相关层(Layer)规定: Mechanical1(机械1层)规定为板框外形层,用 于除开孔焊盘、过孔开孔外的所有PCB的开孔或 开槽及板框确定,PCB的板框尺寸标注也可放于 此层;Mechanical2、3(机械2、3层)用于辅助 定位,比如按键、LED灯等对位置有要求的器件 ;Mechanical4(机械4层)用于铜箔开破锡槽; Keep-Out Layer为禁止布线层,用于禁止区域内 走线或敷铜,严禁用于PCB板框外形。Drill Drawing为钻孔图形标注层,用于输出PDF文件 时用图形标注各钻孔孔径,孔径图形标注( .Legend)需放置在板框外合理位置,使其输出 PDF文件时孔径信息不被拼板板框层覆盖。
PCBA制造工艺
THT和SMT工艺 THT:通孔插装技术(Through Hole Technology) SMT: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SMT典型工艺 波峰焊工艺 回流焊工艺
SMT典型工艺
锡膏印刷 目前多采用模板印刷方式 点胶 适用于波峰焊的SMD器件、双面回流焊的大重 量器件 对于standoff较大的元件,可能造成掉件。 贴片工艺 基板处理系统:传送基板,定位 贴片头:真空拾放元件 供料系统 元件对中系统
《PCB板设计》课件

电源线与地线布线
电源线设计
根据电路的功耗和电压需求,合理规 划电源线的宽度和布局,确保电源供 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地线设计
地线是PCB板的重要参考平面,应合 理规划地线的布局和连接方式,降低 电磁干扰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失真。
信号线布线
信号分类
根据信号的特性和重要性,将信号线 分为高速信号、低速信号和模拟信号 等,以便采取不同的布线策略。
要点一
总结词
防震设计是提高PCB板抗机械冲击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 可能受到机械震动或冲击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在PCB板的关键元件和结构处增加防震垫、加强PCB 板的结构强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小机械震动对PCB板的 影响。此外,还可以采用特殊的封装方式和材料来提高 PCB板的抗冲击能力。
电源和接地线宽
根据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 线宽,以满足电源和接地 的需求。
电源和接地层设置
多层PCB板应设置专门的 电源和接地层,以减小层 间干扰和节约空间。
信号线布局
信号线分类
信号线可分为高速信号线、低速信号线和模拟信号线等,应根据 不同类型的信号线采取不同的布局策略。
信号线走向
信号线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以减小信号损失和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信号完整性考虑
在布线过程中,应考虑信号的反射、 串扰、时序等因素,采取措施减小这 些影响,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差分信号布线
差分信号的特点
差分信号是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通过在PCB 板上合理布线,可以减小电磁干扰和共模噪声的影响。
布线要点
在差分信号线的布线过程中,应保持线宽、间距等参数一致 ,避免交叉和锐角转弯,同时采用对称的布局方式,以提高 信号的传输质量。
《PCB设计讲义》PPT课件

Die 0.12mm
尺寸/厚度
面积
24+2m
m
676sqmm
1.4mm
22
15mm 1.42mm 225sqmm
12mm 144sqmm 1.0mm
9.0mm 81sqmm
0.9mm
8.0mm 0.4mm
64sqmm
第十二页,共116页。
No Image
截面图
术语
No Image
小外形晶体管 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由*.apr定义D代码)
如果X&Y坐标与前一点坐标值一样,则不需定义
X2413Y2286D02* D02,激光不打开,只是从前一位置移到当前位置 X2540Y2386D01* D01,激光打开,且从前一位置工作到现在的位置
第三十七页,共116页。
Gerber文件格式
No Image
RS-274D—
Polyimide / 石英 Quartz Bismaleimide Triazine (BT)
BT /Glass 氧化铝 石英 (Quartz)
6.5
3.5
4.4~5.2
2.1
2.2~2.6
3.0
3.2~3.6 2.8~3.4
3.2
3.5~3.8
4.0~4.6
PCB 设计文件的组成
No Image
电原理图
电原理图是用以表述电气工作原理与功能的示意 图,是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依据。要求电原理 图必须在CAD平台上进行设计。CAD平台限定使
用公司所规定的软件。以利于对CAD文件及资源的
统一管理。
第三十二页,共116页。
PCB设计文件的组成
尺寸/厚度
面积
24+2m
m
676sqmm
1.4mm
22
15mm 1.42mm 225sqmm
12mm 144sqmm 1.0mm
9.0mm 81sqmm
0.9mm
8.0mm 0.4mm
64sqmm
第十二页,共116页。
No Image
截面图
术语
No Image
小外形晶体管 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由*.apr定义D代码)
如果X&Y坐标与前一点坐标值一样,则不需定义
X2413Y2286D02* D02,激光不打开,只是从前一位置移到当前位置 X2540Y2386D01* D01,激光打开,且从前一位置工作到现在的位置
第三十七页,共116页。
Gerber文件格式
No Image
RS-274D—
Polyimide / 石英 Quartz Bismaleimide Triazine (BT)
BT /Glass 氧化铝 石英 (Quartz)
6.5
3.5
4.4~5.2
2.1
2.2~2.6
3.0
3.2~3.6 2.8~3.4
3.2
3.5~3.8
4.0~4.6
PCB 设计文件的组成
No Image
电原理图
电原理图是用以表述电气工作原理与功能的示意 图,是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依据。要求电原理 图必须在CAD平台上进行设计。CAD平台限定使
用公司所规定的软件。以利于对CAD文件及资源的
统一管理。
第三十二页,共116页。
PCB设计文件的组成
《PCB板设计》课件

PCB元件的布局
介绍PCB元件布局的关键原则和 技巧,如电磁兼容性、热管理 和机械强度等。
PCB元件的位和布局 设计
讨论PCB元件在板上的位置和布 局,如靠近输入和输出引脚、 信号分组和地孔方案等。
PCB的设计规则和约束
1
PCB的设计规则
介绍PCB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间距、走线宽度和最小孔径等。
分享实际项目中遇到的PCB设计 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 经验。
展望未来PCB板设计的趋势 和发展
探讨未来PCB板设计的趋势,如 高速信号、灵活电路和碳基材料 等。
《PCB板设计》PPT课件
# PCB板设计 PPT课件 大纲 ## 介绍PCB板设计 - 什么是PCB板设计 - PCB板设计的基础知识 - PCB板设计的应用场景
PCB板设计的工具和环境
PCB设计软件
介绍常用的PCB设计软件, 如Altium Designer、Eagle、 PADS等,并推荐适合不同项 目的软件选择。
分享PCB设计中的一些标准和良好的设计习惯,以确保PCB的质量和可靠性。
3 PCB的质量控制和测试
探讨PCB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测试方法,如AOI、ICT和总结PCB板设计在电子产品 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
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 解决方案
PCB设计流程
探讨PCB设计的一般流程, 包括原理图设计、布局设计、 布线设计和生成Gerber文件 等。
PCB设计人员需要具备 的技能
分析PCB设计人员需要具备 的技能和能力,如电路设计、 机械设计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等。
PCB的布局和设计
PCB的布局技巧
介绍PCB布局的关键技巧,如分 区布局、信号完整性和EMC设计 考虑等。
PCB设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共 76张)

用于显示焊盘便内实孔体对准,
用于显示
用于显示实体一般开一个即可
过孔的内孔
之间的连接线
用于显示违反布线
规则的信息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参数设置
对于单面板,需打开: 底层Bottom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 顶层丝印层Top SilkscreenLayer,
对对于于双多面面板板,,需需打打开开:: 顶顶层层TToopp LLaayyeerr,, 底底层层BBoottttoomm LLaayyeerr,, 顶顶层层丝丝印印层层TToopp SSiillkkssccrreeeenn LLaayyeerr,, 禁止布线B层oKtteoempOSuiltkLsacyreer n Layer 如禁果止要布在线两层面Ke布ep置O元utL件ay,er需, 打开 在信B号o层tto需m打S开ilks顶cr层ee、n 底La层ye和r 一些中间层
4. 二极管: 原理图用名 DIODE(普通管) DIODE SCHOTTKY(肖特基二极管) DIODE TUNNEL(隧道二极管) ZENER1~3(稳压二极管) 管脚封装名 DIODE 小功率
大功率
5. 三极管: 原理图用名BJT有NPN和PNP JFET N, JFET P, MOSFET N, MOSFET P 管脚封装名:TO-18至TO-220
3. 大面积地线应设计成网状
4.双面版布线要求
5.地线的处理
导线设计示例
导线设计示例
3.2 常用元件封装介绍
1.电阻器 2.电容器 3.电位器 4. 二极管 5. 三极管 6. 集成运放 7. 电源稳压器 8. 石英晶体 9. 连接器
1.电阻: 原理图用名:RES1和RE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路的布线规范
一、PCB板布线概述
在PCB设计中,布线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 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 在整个 PCB 中,布线的设 计过程最长、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PCB 布线方式有两 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
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 走线的弯曲次数、
为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与输入、输出相连的元件 应当放在靠近输入、输出接插件或连接器的附近。
3. 防止电磁干扰的布局考虑原则
对电磁场辐射较强的元件,以及对电磁场感应比较 灵敏的元件,应该加大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或加以 屏蔽,元器件放置的方向应与相邻的印制导线交叉。
尽量避免高低电压器件相互混杂,强弱信号的器件
元件放置的方向和位置:同类型的元件应该在横
向或纵向方向一致;同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
要在横向或纵向方向一致,具有相同结构的电路
尽可能采用对称布局。ppt精选
3
去耦电容的放置:集成电路的去耦电容应尽量靠芯 片的电源引脚,使之与电源和地线之间形成的回路 最短,旁路电容应均匀分布在集成电路周围。
电源供电考虑:使用同一个电源的元件应该尽可能 放置在一起,以便于电源的分割和布线。
PCB板的最佳形状是矩形,当板面尺寸大于 200×150mm时要考虑使用机械边框加固。
要在PCB板上留足固定支架、定位螺孔和连接插座 的位置,便于安装。
ppt精选
印制电路 板布局样图
9
印制电路 板布局样图
ppt精选
10
三、PCB板布局的检查和评审
印制板尺寸是否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能否符合 PCB 制造 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
留边考虑:位于边远的器件,一般离板边缘至少2个 板材的厚度。
留空考虑:双列直插器件的相互距离要大于2毫米, BGA器件与相邻元件的距离大于5毫米,贴片小元件 的相互距离要大于0.7毫米,贴片元件焊盘外侧与相 邻通孔焊盘外侧的距离要大于2毫米,压接元件周围 5毫米不可以放置直插元件。
元件分布:均匀、疏密一致、重心平衡。
导通孔的数目、步进的数目等布线规则可以预先设定。
布线过程一般先进行探索式布线路径,快速地把短线连通, 然后进行迷宫式布线,先把要布的连线进行全局的布线路径 优化,可以根据需要断开已布的线, 并试着重新再布线,以 改进总体效果。
PCB 板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要想很好
地掌握它,还需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去自已体会, 才能得
到其中的真谛。
ppt精选
12
二、布线规则
1. 常用的基本布线方法
直接布线:先把最关键的导线布放好,然后把其它 次要的导线绕过这些布线布放好,通常利用元件跨 越导线来提高布线率,布线不通时可以通过顶层断 路线来解决,适用于单面板。
X—Y坐标布线:在PCB板的一面的所有导线都与 水平边缘线平行,而相邻的一面上的所有导线都与 前一面的导线正交,两面导线的连通通过金属化过 孔实现,适用于双面板和多层板。
ppt精选
4
PCB板上元件贴片的受限区域(双面PCB )
ppt精选
5
2. 按照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通常按照信号的传递过程逐一安排各功能电路单元 的位置,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器件为中心,围绕 它进行布局,减小和缩短元器件的引线和连接。
元件的布局应该便于信号的传递,使信号尽可能保 持一致的方向。多数情况下,信号的传递方向安排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 需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插入设备是否方便? 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离? 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 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 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 插头、插座等与机械设计是否矛盾?
第九讲 PCB设计规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PCB板布局规范 第二节 PCB板布线规范
大作业
ppt精选
1
第一节 PCB板布局规范
一、PCB板布局概述
在PCB板设计中,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布
局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布线的效果,因此可以这 样认为,合理的布局是 PCB 设计成功的第一步。
布局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布局,另一
种是自动布局,一般是在自动布局的基础上用交互
式布局进行调整,使其成为便于布线的最佳布局。
在布局完成后,还可对设计文件及有关信息进行返 回标注于原理图,使得 PCB板中的有关信息与原理
图相一致,以便在今后的建档、更改设计能同步起 来, 同时对模拟的有关信息进行更新,使得能对电 路的电气性能及功能进行板级验证。
交错布局。
ppt精选
6
对于产生磁场的元件,如变压器、扬声器、电感等, 布局时应注意减少磁力线对印刷导线的切割,相邻 元件的磁场方向应相互垂直,减少彼此之间的耦合。
对干扰源进行屏蔽,屏蔽罩应良好接地。
在高频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件之间分布参数的影 响。
工作电流大的器件,一般在布局时靠近电源的输入 端,应与小电流电路分开,并加上去耦电容。
双面放置元件时,底层不放置发热元件。
5. 提高机械强度的布局考虑原则 要注意整个PCB的重心平衡与稳定,重而大的元件 尽量放置在靠近固定端的位置,并降低重心,以提 高机械强度和耐震、耐冲击能力,减少PCB板的负 荷和变形。
重15克以上的元器件,不能只靠焊盘来固定,应使 用支架或卡子等辅助固定装置。
为了便于缩小体积或提高机械强度,可设置辅助底 板,将一些笨重的元件pp牢t精选固地安装在辅助板上。 8
ppt精选
2
二、PCB板布局规则
1.元件放置基本原则
布局顺序: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精后粗大, 先密后疏。
元件放置层:元件摆放均应该放置在顶层,只有 在特定情况小,才把部分高度有限、发热量小的 贴片电阻、电容、IC等放置在底层。
元件放置位置:元件应该放置在栅格上,相互平 行或垂直,元件排列要求整齐、美观、紧凑,输 入和输入元件尽可能远离。
4.抑制热干扰的布局考虑原则
对于发热的元件,应该安排在有利于散热的位置, 一般在PCB的边缘,必要时可以单独设置散热器或 小风扇,以降低温度,减少对相邻元件的影响。
ppt精选
77
一些功耗大的集成块、大或中功率管、大功率电阻 等元件,要放置在容易散热的位置,并与其它元件 隔开一定的距离。
热敏元件应紧贴被测元件并远离高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