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蜂技术方案
生产无公害蜂蜜放蜂管理莫脱节

饲养中采取连环式跟踪管理 措施 , 确保
养蜂 业 安 全 生 产 。
一
水可用 多种 方法 , 如在空巢脾 内灌满 清 浩水 , 置于巢内边侧 , 任其 自由吸吮 ; 或 用清洁棉 絮或海 绵浸水 ,盖于 副盖 之 上, 既可为蜜蜂吸吮 , 又能降低巢温 ; 也 可在巢 门口横放 饲槽喂水 , 或在蜂场 前
在天气干旱 、蜜源较少的时候 , 或 在主要蜜粉结束时 ,应留足蜜粉脾 , 每
群不少于 2 。 张 也可 以人 工 制 作 混 合饲 料 喂 养 。混 合 饲 料 制 作 方 法 : 优质 西 瓜
范 围先期 进行巡 查摸 底 ,并 作流程 记
录 。对 污 染 严 重 的 地 段 , 使 有 很 多 的 即
四 、 箱取 蜜要 适 时 适 量 开
热 天气 , 蜂箱巢 内的湿嚏 、 控温 、 稀释 蜂
粮、 喂饲幼 虫等都需 要水 , 如果 及时 满 足蜂群需 水的供 应 , 就可大大减少 蜜蜂
采 水 的 劳 累 , 利 于 延 长 寿 命 。 人 工 喂 有
及时地开箱取蜜 , 可以激励蜜蜂 多 采蜜。从生 产无 公害优质 角度来讲 , 要 选 择 好 采蜜 的时 间和 每 次 采蜜 的份 量 。 蜜 蜂夏季 的工作时 间为上 午 8点 半至 1 2点, 午 4 下 点至天黑。取蜜时间应掌 握在上 午 8 0时前较好 , ~1 因为此间取 的蜜水分少 、 浓度高。一 般情 况不在下 午和采蜜时i 司内取蜜 , 此时不但蜜水分
染或 农药污 染而导致 蜜蜂 大量 中毒死
脾子 发白,有 1 房眼 封盖来确定存 /3 蜜的 多少 。要边取蜜边固定蜂睥 , 并及 时转换蜜源放 养区域 。
果园放蜂技术的应用

3 摸 清 蜜 蜂 、 蜂 的 生 活 习 性 . 保 授 粉 效 果 壁 确 3 1 蜜蜂 . 不 耐 低 温 . 般 在 气 d 达 到 l ℃ 时 开 始 活 一 温 j
动 . 0 上 较 活 跃 . 要 以 成 龄 工 蜂 外 出访 花 采 蜜 , 2 C 主 幼
弱 工 蜂 授 粉 效 果 差 . 选 用 饲 喂 条 件 好 个 体 健 壮 活 泼 、 要 飞 翔 力 强 的 戚 龄 蜂 群 , 箱 蜂 保 持 5框 以 上 . 低 于 5 每 不 万 只 蜜 蜂 。放 蜜 蜂 要 早 开 箱 , 收 箱 . 般 早 晨 5 6点 晚 一 ~ 开 箱 . 7 8点 收 箱 . 蜂 群 以 充 足 的 活 动 时 间 . 高 晚 ~ 给 提 传 粉 效 果 . 保 证 蜂 群 完 整 归 巢 箱 一 旦 放 置 . 箱 前 井 蜂 收 不能 移 动 , 则蜂 群不 能 返箱 。 箱 附近 忌 放 异 味物 体 。 否 蜂 宜 从 蜂 箱 侧 面 或 背 面 慢 慢 靠 近 蜂 箱 . 宜 迎 着 蜂 箱 门 走 不
制 。 外 , 植 角 度 过 太 , 光 直 射 果 实 . 色 变 暗 . 至 另 主 阳 颜 甚
引 起 日灼 和 轻 微 裂 口 . 响 外 观 理 想 的 主 枝 角 度 在 0 影
~
6 。丘 陵 地 主 枝 角 度 相 对 平 坦 地 小 些 。 0.
3 注 意 疏果
仓方 早 生 属 大 型 果 . 果 重 2 唔 以上 . 单 3
草莓大棚里“养”蜜蜂 大棚草莓蜜蜂放养技术 - 种养技术

草莓大棚里“养”蜜蜂大棚草莓蜜蜂放养技术-种养技术冬季大棚草莓促成栽培生产,在相对封闭环境中进行的,在无风且缺少昆虫条件下,仅靠自然授粉的大棚草莓产量低,畸形果多,尤其是12月至翌年2月大棚内气温低,湿度大,易造成草莓花授粉不良。
实验证明:在草莓大棚放养蜜蜂,利用蜜蜂为草莓授粉,可有效提高草莓产量和质量。
但大多草莓种植户对棚内蜜蜂放养技术缺乏了解,管理较粗放,造成蜜蜂蜂惰于授粉或后期蜂数不足等现象发生,现就草莓大棚里“养”蜜蜂大棚草莓蜜蜂放养技术做以下介绍。
虽然寒风嗖嗖,但在南师大泰州学院西侧,浙江籍草莓种植户余文辉的大棚内温暖如春。
一垄垄草莓地里,中间有个蜂箱,小蜜蜂从里面飞出,不时落在白色的草莓花蕊里。
“冬季种植草莓,通过大棚可以解决温度问题,让草莓出苗开花。
但百虫蛰伏,花儿无法授粉,草莓‘难产’。
”余文辉今年26岁,来泰州市种植草莓已有五六年时间。
他说,为了解决草莓授粉,于是尝试了在大棚里放养蜜蜂,草莓结得又大又红,品质较好。
但余文辉不是养蜂专家,对蜜蜂放养经验不足,10多个蜂箱全军覆没。
今年,余文辉租了46个蜂箱,一个大棚一个。
每个蜂箱租金约500元,花去2万多元。
但租蜂授粉省了他好多事,由于蜜蜂的主人有10多年的养蜂经验,放养的是中华蜂,2℃以上都可以出笼,授粉率比较高。
余文辉说,冬天大棚种草莓,全靠蜜蜂了。
本地城郊有上百亩冬草莓,余文辉率先采用租蜂授粉的方法。
目前,一个大棚日采摘量10斤上下,是往年的2到3倍。
草莓也大多了。
据了解,本地草莓上月下旬就有少量上市。
由于大棚种植成本高,冬草莓价格还会在高位徘徊一段时间。
昨天,普通草莓田头价格15元一斤,奶油草莓25元一斤。
“因为大棚里没有风,草莓无法进行传粉,我们从外地租了几箱蜜蜂,放在草莓大棚里,通过蜜蜂助力草莓进行授粉。
”12月11日,在临沭县郑山街道北沟头村草莓种植大棚里,该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社员李守持告诉笔者,草莓不授粉,就会长成畸形,不但个头不大,表面也不光滑好看,所以请蜜蜂来“帮忙”。
山西转地放蜂路线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主要 蜜源 简介
山西素有 “ 华北蜜库 ” 之称 , 刺槐 、 枣树和荆条作为
三 大 主打 蜜源 在养 蜂生 产 中发挥 着举 足 轻重 的作 用 。
一
晋南 、 晋东南近年来养蜂 的挺多 , 转地范围较 大。 般在永济 、 芮城采油菜进行春繁 , ,我省许多地方都
年 4月下 旬 至 5月 上旬 开花 , 群 均 可 产蜜 1 0 — 3 O k g , 目 前 刺槐 花期 的载蜂 量不 足 1 / 4 。
后到晋 中灵石采 山皂角 、 荆条 , 完后再 到永和 、 石楼等 地采葵花 、 荞麦准备繁殖越冬蜂群 。
三、 主要 蜜源 期蜂群 饲 养管理 要 点
集 。油菜 花期 只要 蜂群 强壮 , 流蜜 又好 , 就 可取 蜜产 浆 。 注意 事项 : 转 地 蜂群 最好 放 成 圆圈或 短排 品字 型 ,
至 8月上旬开花 ,花期 3 O 4 5 天 ,正常年景群均取蜜 3 0 ~ 4 O , 目前 全省 蜂群 在荆 花 期 的载蜂 量不 足 1 / 2 。
以上 三大 蜜 源应 用 前 景广 阔 ,除此 之 外我 省 主 要 蜜 源 还 有 油菜 、 狼牙刺 、 草木樨 、 向 日葵 、 养麦等 , 辅 助
蜜粉源植物也很丰富, 有着得天独厚的放蜂 自然条件。
二、 放 蜂路 线
蜂场之 间不宜太近 , 前后排之间应保持 5 米距离 , 及时
更 换老 王 , 不断 调整 平衡 群势 , 要保 持饲 料充 足 。 2 . 刺槐 花期 的饲 养 管理 从 油 菜场 地下 来 的蜂群 可 达 到 1 2框 足蜂 以上 , 此
供2 . 2万 吨 的荆 条 蜜生 产潜 力 。 山西 荆 条蜜 源 6月下 旬
果园增产如何做好放蜂情况

果园增产如何做好放蜂情况
虽然实践已经证明果园放置壁蜂授粉效果很好,但有的果农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过放蜂后壁蜂能正常出茧、营巢,但花期结束时发现坐果率低、坐果不均匀的情况。
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放蜂数量不够
如果授粉树配置不当,为提高坐果率而放蜂的果园每亩可放蜂150~200头,如果果园客观条件较好,则每亩放100头即可。
释放壁蜂过晚
如释放壁蜂过晚,会致使壁蜂活动时期与花期不能相遇,导致授粉不成功。
因为壁蜂茧释放后需5~7天才能出蜂完毕,所以要求放蜂时间要相应提前。
巢箱布局不合理
蜂巢放置过少或过于集中也会导致授粉效果不佳。
一般认为巢箱之间的距离以20~30米为佳,果园边缘每隔20米应再设1个小巢箱。
花前喷施农药
临近放蜂的花前喷施剧毒或有忌避作用的农药。
壁蜂大部分被毒死或驱赶,使放蜂归于失败。
为了保护帮助果树授粉的壁蜂和其他昆虫,提高坐果率,不论是否放蜂,开花前7~10天到谢花都尽量不要喷施农药;该文出自39蜂疗网。
放蜂防螟须注意

81备 土 : 土 以河 泥 土 和 粘 土 较 好 , 覆 土 前 挖 掉 表层 约 2 e 然 后 . 覆 在 0 m,
取 土 ,打 碎 放 在 阳 光 下 晒 几 天 , 过 筛 ,筛 过 的土 粗 细 土 约 为 豌 豆 大 小 , 按
10 2 棚 为 单 位 需 备2 , 右 的土 。 0 m菇 m左
72 天 内棚 内温 度 不 高 , 不 用 通 风 , 天 后 把 纸 取 掉 。 .三 就 三
1 亿k 1上 。 且 降 低 玉米 商 品 等 级 . 响 出 口创 . 2 g  ̄ . 而 影 汇 , 了有 效 地 控 制 玉 米 螟 危 害 , 市从 19 年进 为 我 90 行 利 用 松 毛 虫 赤 眼 蜂 防 治 玉 米 螟 示 范 工 作 .9 1 19 年 大 面 积推 广 , 2 0 年 已 坚 持 推 广 1 年 , N 07 8 累计 放 蜂 面 积2 2 .万 亩 , 均 卵块 寄 生 率6 . % , 38 5 平 96 8 防治 效 果 6 . % , 回 粮 食损 失率 76% 。虫 口夺粮 93 97 5 挽 . 8 .
8 在 覆 土前 用O2 g 硫 磷 对 水 充 分 混 匀 , 用 轻 喷 、 喷 法 , 在 料 . 4 .k 辛 采 细 喷
的 表 面
1利 用 赤 眼蜂 防治 玉 米 螟特 点 . 11科 学 环 保 , 全性 好 . 安
赤 眼 蜂 是 一 种 卵 寄 生 蜂 ,它 可 以将 玉 米 螟 在
卵 期 进 行 破 坏 , 到 以蜂 治螟 的 目的 , 一 种 生 物 达 是
防 治 方 法 。 眼蜂 本 身 没 有 毒性 , 赤 不会 造 成 环 境 污
染 , 米 籽 粒 中 没有 有 害 物 质 残 留 , 人 、 安 全 。 玉 对 畜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应用技术和案例赤眼蜂是小蜂总科(Chalcidoidea)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
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
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天敌昆虫,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取得了了显著效果。
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已经成功进行工厂化生产,目前生产赤眼蜂的厂家有10多家,成为目前防治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一、释放赤眼蜂的主要技术要点天敌昆虫的增强释放,是在害虫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有计划地释放适当数量的饲养的昆虫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的作用,从而限制害虫种群的发展。
在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时,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除必须释放活力强的赤眼蜂外,还必须做到:①放蜂期与害虫发生期相一致,即蜂、卵相遇;②使放蜂量适应于害虫的发生数量,在释放前正确估算每批赤眼蜂的母蜂数量,预计实际的释放量;③调查自然界当时的赤眼蜂种群数量;④在正确掌握赤眼蜂飞翔扩散能力的基础上,综合上述情况制订出田间释放赤眼蜂的方案。
赤眼蜂的田间增强释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必须根据柞蚕和赤眼蜂的发育生物学和田间生态学原理,赤眼蜂在田间的扩散。
分布规律、田间种群动态及害虫的发生规律等,来确定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释放次数、释放点和释放量。
以做到适期放蜂,按时羽化出蜂,使释放后的赤眼蜂和害虫卵期相遇机率达90%以上,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赤眼蜂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应用的成功案例赤眼蜂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最成功的是在哎玉米上防治玉米螟,在吉林玉米生产带: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品系,田间寄生率60-75%;在北京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寄生率60%左右;在河北:玉米螟赤眼蜂,田间寄生率80%以上。
平均防治效果达75%以上。
释放赤眼蜂关键点:1)放蜂期防治对象为玉米螟。
要求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采样调查越冬幼虫,并系统调查它的发育进度,记录当时的气候情况,参照过去发生及为害的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然后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发生期预测,据此制订玉米田释放赤眼蜂的技术方案,使得赤眼蜂田间的释放时间更符合玉米螟卵的发生期。
赤眼蜂蜂卡释放方法

赤眼蜂蜂卡释放方法
1.释放数量和次数:每亩玉米田放蜂量1.5~2万头,分两次释放。
2.放蜂时间和方法: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就是玉米螟成虫的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时间(6月25日~7月10日),间隔5~7天为第二次放蜂时间。
释放点的设置: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
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20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个放蜂垅向里走20步(13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20步(13米)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40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释放位置:将蜂卡卵面朝下放入茎秆与叶片夹岔处,高度为玉米植株一半。
3.释放蜂卡注意事项
搞好虫情预报,确保蜂卵相遇。
按技术规程放蜂,确保放蜂质量。
干燥、高温地区,应选择傍晚时放蜂
潮湿地区应在上午放蜂避开风雨天气。
要及时投放蜂卡,取卡当日必须放到田内
遇大雨时不能下地放蜂卡,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马上放蜂。
应大面积统一放蜂,连年放蜂,提高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方案
利用赤眼蜂统防玉米螟,必须采取“六统一”的方法,各乡镇以屯为单位组成放蜂队,经技术培训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放蜂。
1、放蜂时期:于玉米螟产卵初期至产卵盛期人工释放赤眼蜂,做到蜂卵相遇,保证防效。
根据玉米螟化蛹羽化进度调查,确定放蜂期为7月10日—7月17日。
2、放蜂次数:采取二次放蜂技术,玉米螟化蛹率达10%,后推2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10天后第二次放蜂)。
3、放蜂数量:每亩地总放蜂量为15000头,二次放蜂,每次每亩地放蜂量为7500头。
4、放蜂点数:每亩地每次两个放蜂点,每次每点放蜂量3750头,控制面积333平方米。
5、放蜂方法:
⑴撕蜂卡:按放蜂数量把大张蜂卡沿蜂卡纸空白处的裁卡线撕成小块,每粒柞蚕卵约可出蜂80-100头,每亩地每次两块小蜂卡。
⑵定放蜂点:每亩地每次设两个放蜂点。
自上风头开始,从边垄计算第9垄为第一放蜂垄,此后每隔17垄(即第18垄)为一条放蜂垄,在放蜂垄上从地头向里走14米为第一放蜂点,此后每隔28米为一个放蜂点,以此类推。
⑶放蜂:在放蜂点上,选一生长健状的玉米植株的中上部叶片,沿主脉撕成两半至叶片中部,取无主脉的一半叶片,将蜂卡放在叶片背面,卵粒朝下,叶片向下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订牢。
6、注意事项:
⑴放蜂队员领到蜂卡后要在当日的上午放到田间,不可久存。
万一遇大雨不能放蜂,选择阴凉通风的仓库,把蜂卡分散放置,暂时保存,天晴后立即补放。
⑵切忌将蜂卡放回冷柜或冰箱等过低温的地方保存,避免造成赤眼蜂大量死亡,严禁蜂卡在阳光下暴晒,禁止蜂卡与化学试剂、农药、化肥等有刺激性物质接触。
⑶卷蜂卡时,玉米叶片不可卷得过紧,以免影响出蜂,更不可随意夹在玉米的叶腋上或放置在地面。
⑷撕蜂卡时掉下的卵粒,要收集起来,用胶水粘到白纸上,继续使用,避免减少放蜂量。
⑸固定蜂卡时不能使用大头针或牙签,避免收获时扎伤采收人员或秸秆做饲料时扎伤牛胃。
⑹赤眼蜂在田间主动飞行寻找玉米螟卵寄生,放蜂队员要严格按技术方案进行放蜂,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放蜂点数和蜂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