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参考框架与坐标系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

如何理解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

如何理解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大地测量是一种用来测量和描述地球表面形状和大小的科学方法。

在大地测量中,坐标参考框架被用来确定地点和地物的三维位置。

这个框架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方式来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任何地点,使得测量结果能够被准确地记录和比较。

1. 什么是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的系统。

它基于一个共同的基准点和坐标系统,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地球上其他点的位置。

这个框架可以被用来描述地球上的任何地点,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在大地测量中,坐标参考框架通常由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组成。

水平方向上的坐标参考框架被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描述了地球表面上点的经度和纬度。

垂直方向上的坐标参考框架被称为大地垂直面,它描述了地球表面上点的高度。

2. 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的作用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在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式来描述地球上的地点,并为测量结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系统,使得不同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被用来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

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坐标参考框架相关联,可以实现数据的空间查询和分析。

这种方式使得地理信息在地图制作、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被用来确定地点的位置和高度。

土地测量帮助测量和划定土地的边界,工程测量则用于测量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的位置和高度。

通过使用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可以实现测量结果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3. 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的确定确定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通常需要进行大地测量和数据处理。

在大地测量中,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来测量和记录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和高度。

采集到的测量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经度、纬度和高度的数值。

然后,这些数值可以与国际标准的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进行比较和转换。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建 立与使用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心推广应用项目组
成英燕
2011年12月17日
内容
一、 CGCS2000系已有成果 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及CGCS2000框架 三、不同ITRF框架到CGCS2000的转换 四、 CORS站转换到CGCS2000 五、坐标转换软件 六、全国1:1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幅改正量计算及其使用 七、 CGCS2000下城市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八、城市平面坐标系统的实现和维持
2000国家大地坐标与ITRF框架坐标转换
IERS96 推荐 NNR-NUVEL1A板块运动模型
ITRF框架转换关系及速度场转换
框架转换步骤 框架转换关系建立(不同框架之间) 进行板块运动改正(不同历元间) 进行框架点坐标计算
框架转换关系
从ITRF2000转换到以前框架的转换参数与速率(历元1998. 0)
转换参数 T1(cm) T2(cm) T3(cm)
S
ppb
R1
.001"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CGCS2000骨架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速度精度为1 mm/a
三维地心坐标精度约为3 cm
平面点位精度:一、二等±0.11m, 三、四等内符精度为±0.07m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图1:三网平差点位分布图
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
长周期因素包括: 板块运动引起的点位变化,主要沿水平 方向; 地壳构造形变引起的点位变化;
-0.2
0.1
-1.8
0.08
0.000 0.000 0.000
框架转换关系建立
确定基准变化引起的站点位移
P(t) P(t0) P (t t0)

地球参考系与参考框架课件

地球参考系与参考框架课件

中国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
方法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和数据处理,结合 天文测量和重力测量等多种手段,建立中国地球参 考框架。
过程
收集和处理大量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确定中国范围内的地球坐标和地球动力学参数,形 成中国地球参考框架。
中国地球参考框架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球参考框架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为各种地理信 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统一的坐标和参数 。
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
中国地球参考框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也具有广 泛应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城市计划与建设
在城市计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需要使用中国地球参考 框架提供的地理坐标和参数,以确保各项工作的精度和准 确性。
科学研究
在地球科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领域,中国地球参考框架 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促进了相关学 科的发展。
建立国际地球参考框架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先 进的算法,以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应用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是全球导航卫星系 统(GNSS)的基础,用于定位和导 航。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还应用于地球科学 、气象学、地震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统一的参考 系统和数据基础。
它也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 参考,用于地图制作、地理信息分析 和可视化。
04
地球参考系与导航定位
Chapter
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导航定位系统的概念
导航定位系统是一种能够确定物体位置、速度和姿态的系统,广泛 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领域。
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
导航定位系统通常由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 分组成。

(完整word版)参考系坐标系及转换

(完整word版)参考系坐标系及转换

1 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和卫星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天球直角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天球球面坐标系坐标系地球直角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地球大地坐标系常用的天球坐标系:天球赤道坐标系、天球地平坐标系和天文坐标系。

在天球坐标系中,天体的空间位置可用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天球球面坐标系两种方式来描述.1 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地球质心O为坐标原点,Z轴指向天球北极,X轴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OZ 平面,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则在此坐标系下,空间点的位置由坐标(X,Y,Z)来描述.春分点:当太阳在地球的黄道上由天球南半球进入北半球,黄道与赤道的交点)2 天球球面坐标系的定义地球质心O为坐标原点,春分点轴与天轴(天轴:地球自转的轴)所在平面为天球经度(赤经)测量基准-—基准子午面,赤道为天球纬度测量基准而建立球面坐标.空间点的位置在天球坐标系下的表述为(r,α,δ)。

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天球球面坐标系的关系可用图2—1表示:岁差和章动的影响岁差:地球实际上不是一个理想的球体,地球自转轴方向不再保持不变,这使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的西移,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中称为岁差。

章动:在日月引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瞬时北天极将绕瞬时平北天极旋转,大致呈椭圆,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地球体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因而,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极移。

地球的自转轴不仅受日、月引力作用而使其在空间变化,而且还受地球内部质量不均匀影响在地球内部运动。

前者导致岁差和章动,后者导致极移。

协议天球坐标系:为了建立一个与惯性坐标系统相接近的坐标系,人们通常选择某一时刻,作为标准历元,并将此刻地球的瞬时自转轴(指向北极)和地心至瞬时春分点的方向,经过瞬时的岁差和章动改正后,分别作为X轴和Z轴的指向,由此建立的坐标系称为协议天球坐标系.3 地球坐标系地球直角坐标系和地球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其中: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可作无限个法截面,其中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称为卯酉圈。

GPS7

GPS7

站心坐标系
• 站心直角坐标系 -原点位于P0; -U轴与过P0点的参考椭球面的法线重合,方向向上; -N轴垂直于U轴,指向参考椭球的短半轴; -E轴垂直于U轴和N轴,最终形成左手系; -在站心直角坐标系下点的N、E、U坐标为该点在三 个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
站心坐标系
• 站心极坐标系 -NP0E平面为基准面; -极点位于P0;
布尔沙模型在进行全球或较大范围的基准转换时较 为常用,但旋转参数与平移参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采用莫洛金斯基模型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因为其旋转 中心可以人为选定.当网的规模不大时,可以选取网 中任意一个点,当网的规模较大时,可选取网的重心, 然后以该点为固定旋转点进行旋转.


8.5 常用地球参照系和参考框架

8.4.2 莫洛金斯基模型
概述
-莫洛金斯基模型(Molodensky) -模型共用了7个参数(不过定义与布尔沙模型有所不 同)

三个平移参数;


三个旋转参数(也被称为3个欧拉角);
1个尺度参数
莫洛金斯基模型
转换模型
莫洛金斯基模型
转换模型
8.4.3 几点说明

两种模型的转换结果是等价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是有所差异.
-定义:用在一个给定维数的空间中,相对一个参照 系来确定点的位臵的一组数。
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 -定义:是一种在给定维数的空间中用坐标来表示
点的方法,它是测量参照系的核心数学元素。 -类型: 笛卡儿坐标系和曲线坐标系
位臵基准和坐标参照系
基准(Datum) -定义:一组用于描述其他量的量。 位臵基准 -定义:用于描述空间位臵的基准。在测量定位中, 被用做基准的量通常是作为测量或计算基础的点、 线或面。如: • 用于定义天体参照系的天球、赤道面、黄道面、 春分点; • 用于定义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及其定位和定向; • 用于定义高程参照系的大地水准面。

测量学中的坐标系和他们之间相互转换

测量学中的坐标系和他们之间相互转换

二、研究对象二地球表面地物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空间位置要用坐标表示,所以研究坐标系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非常重要。

下面是相关坐标系分类及相互转换: 1、天球坐标系首先了解什么是天球:以地球质心为中心以无穷大为半径的假想球体。

天球 天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在描述人造卫星等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是很方便,他是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原点的,分为球面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

球面:原点O 到空间点P 距离r 为第一参数,OP 与OZ 夹角θ为第二参数,面OPZ 和面OZX 夹角α为第三参数。

直角:用右手定则定义,通常X 轴指向赤道与初始子午线的交点。

相互转换:⎪⎪⎩⎪⎪⎨⎧+==++=)/arctan()/arctan(22222Y X Z X Y Z Y X r βα 2、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在描述地面点的位置是非常有用, 是通过一个辅助面(参考椭球)定义的, 分为大地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

H 为大地高,一般GPS 测量用,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大地纬度B 为空间点P 的椭球法面与面OXY 夹角,大地经度L 为ZOX 与ZOP 夹角,大地高程H 为P 点沿法线到椭球面距离直角坐标系:椭球几何中心与直角坐标系原点重合,短半轴与Z 轴重合,其他符合右手定则。

相互转换:黄赤交角23°27′X YZ oP春分点黄道 天球赤道 起始子午面L B PH[]⎪⎩⎪⎨⎧+=+=-=+-=L B H N X L B H N Y B e a N B H e N Z cos cos )(sin cos )(e ,2sin 21/ sin )21(为第一扁率卯酉全曲率半径,其中3、惯性坐标系(CIS )与协议天球坐标系① 惯性坐标系(CIS ):在空间不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② 协议天球坐标系:以某一约定时刻t0作为参考历元,把该时刻对应的瞬时自转轴经岁差和章动改正后作为Z 轴,以对应的春分点为X 轴的指向点,以XOZ 的垂直方向为Y 轴方向建立的天球坐标系。

地球参考框架与坐标系2

地球参考框架与坐标系2

极位置和赤经原点

Location of the poles and the origin of right ascensions of the FK5 and that of the celestial pole and equinox at J2000.0 with respect to the ICRS.
Celestial Intermediate Pole 2
• CIP在ITRS中的运动由IERS通过适当的天文大地观测 和包括高频变化的模型提供。而CEP不顾及周日和高 频变化。 • 目前,严格的地球模型已经考虑周日、半周日项,在 Δψ sinε0 和Δε项上,振幅达到~15μas。新决议 里已考虑周期小于2天的章动。 • 顺周日章动与顺、逆极运动中长期(13 d ~ 3300 d)变化 有关。 • 顺半周日章动与顺周日极运动变化有关。
t 1 s = − [ X (t )Y (t ) − X (t0 )Y (t0 )] + ∫ X (t )Y (t )dt t0 2
⎛1 − aX 2 − aXY ⎜ PN (t ) = ⎜ − aXY 1 − aY 2 ⎜ −X −Y ⎝
⎞ ⎟ ⎟i R3 ( s ) −a( X 2 + Y 2 ) ⎟ ⎠ X Y
新系统介绍
• ICRS是完全独立于地球的自转和运动,是基于河 外射电源位置的动态系统。给定的恒星有基本固 定的ICRS坐标,所具有的变化仅仅是恒星本身在 空间的运动。 • ICRS不依赖于地球自转的极和黄道的极,原点坐 标接近于J2000平春分点的位置。与DE200提供 的动力学春分点有78mas的偏差,DE405提供的 新星历的春分点有小于1mas的不确定性。
极运动Polar Motion

浅谈大地基准及坐标参考系

浅谈大地基准及坐标参考系

浅谈大地基准及坐标参考系刘平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昌中南一路50号 430071摘要: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7月1日启用我国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本文针对与坐标参照系相关的部分知识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大地基准;坐标参考系;坐标参考框架。

1 引言近年来一些国家或地区都对本国或本地区大地基准进行了更新和现代化。

特别是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在更新和完善各自的大地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非地心大地坐标系。

我国也不例外,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7月1日,启用我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CGCS2000。

)。

并向社会公布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定义及其相关椭球参数。

这是我国首次开始公开推广使用地心坐标系。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导航与定位大地基准进入现代化时代。

2 大地基准及坐标参考系2.1 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静止而不流动的水面上的每一个水分子各自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重力位相同时这些水分子便不流动而成静止状态,从而形成一个重力位等位面(即静止水面),这个静止的水面就称为水准面。

显然水准面有无数个。

而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与平均静止海水面最为接近的重力等位面。

大地水准面同地球表面形状十分接近,又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所以把大地水准面作为地球形状的研究对象。

大地测量学中所研究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理由是:大地水准面与占地球面积71%的平均海水面最为密合。

大地水准面具有水准面的一切特性。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球体(简称大地体)。

2.2 旋转椭球及参考椭球由于地球吸引力的大小与地球内部的质量有关,而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又不均匀,这引起地球表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即铅垂线方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因而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一个有微小起伏的,十分复杂和不规则的曲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球坐标系:赤经赤道坐标系
• 基圈:天球赤道圈 • 主圈:过春分点的时圈 • 主点:春分点 • 坐标:赤纬 :从赤道起算沿时圈至天体的大圆 弧,范围0~90。 • 赤经:春分点沿赤道逆时针至赤道圈与过天体 时圈交点的大圆弧。数值范围:0~360 或 0h ~ 24h
天球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天球坐标系:地平坐标系
• 基圈:天球地平圈 • 主圈:子午圈 • 主点:两圈交点N • 坐标:方位角A(地平经度):从北点N沿地平圈 顺时针转至过天体的垂直圈与地平圈交点的大圆 弧,范围0~360。 • 高度角 h :(地平纬度):从地平圈起算沿垂直 圈至天体的大圆弧,范围0~90。 • 天 顶 距 z : 从 天 顶沿垂直圈至天体的大圆弧。 h+z=90
• 基圈:天球黄道圈 • 主圈:黄极二分点圈 • 主点:春分点 • 坐标:黄纬:0~90 • 黄经l:0~360
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 利用球面三角正弦公式和边的余弦公式得: • 1).由 , 计算 , l 的公式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24 18 10 ~ 10 • 目前人类认识时间的水平为 秒
• 例:天体的年龄可达100多亿年,人类有文字记 载的历史有数千年,某些基本粒子的寿命只有 10 24 秒。
度量时间的运动
• 选择一种连续的、均匀的物质运动量度时间, 这种运动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 1.必须是连续的周期性运动。 • 2.运动的周期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 • 3.这种周期运动必须可复现,即可观测的。 • 目前选择的物质运动有: • 1.地球的自转:世界时系统。 • 2.地球的公转:历书时、力学时系统。 • 3 .原子内部电子跃迁时的电磁波震荡:原子 时系统。
sin z cos z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0 1
岁差元素示意图
岁差矩阵
A R3 (90 z A ) R1 ( A ) R3 (90 A ) R3 ( z A ) R2 ( A ) R3 ( A )
岁差元素和岁差矩阵
• 岁差计算公式:
A 2306.2181T 0.30188T 2 0.017988T 3
恒星时系统
• 参考点:春分点 • 恒星时的定义: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上子 午圈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恒星日。 • 1 个恒星日 = 24个恒星时 • 1 个恒星时 = 60个恒星分 • 1 个恒星分 = 60个恒星秒
真太阳时系统
• 参考点:真太阳视面中心 • 真太阳日的定义:真太阳视面中心连续两次经 过某地上子午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做一个真 太阳日,简称真时或视时。 • 1 个真太阳日 = 24个真太阳时 • 1 个真太阳时 = 60个真太阳分 • 1 个真太阳分 = 60个真太阳秒
岁差的定义
• 岁差:春分点在天球上的位置西移。 • 产生的原因:太阳、月亮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引力 作用。行星对岁差也有小的影响,使地球自转轴向天 球的南、北极运动。 • 岁差可分为日月岁差和行星岁差。 • 春分点每年西移50.27秒,旋转一周约需25,800 年。 • 在外力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 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其 周期运动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在 天球上的运动。
章动
• 白道的升交点沿黄道向西运动,约18.6年绕行一 周,因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有同一周期的 变化。.在天球上,表现为天极(真天极)在绕黄极 运动的同时,还绕其平均位置(平天极)作周期为 18.6年的运动。同样,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 具有周期性的变化。 • 章动分交角章动和黄经章动。
章动元素示意图
天球坐标系:时角赤道坐标系
• 基圈:天球赤道圈 • 主圈:子午圈 • 主点:上赤道点Q • 坐标:赤纬 :从赤道起算沿时圈至天体的大圆 弧。范围0~90 • 极距p:从天北极沿时圈至天体的大圆弧。 +p=90 • 时角 t :从上赤道点 Q 沿赤道圈顺时针至过天体 b 的时圈与赤道圈的交点的大圆弧。
岁差运动示意图
平天极、真天极、黄道、赤道
0 1 R1 ( x ) 0 cos x 0 sin x
cos y 0 R sin x ( ) y 2 0 sin y cos x
0 sin y cos z 1 0 R3 ( z ) sin z 0 cos y 0
章动
•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方向作周期性的变化,同 样,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和方向也作周期性的变 化,所以,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的大小 和方向也作周期性的变化。 • 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在1748年分析了20年 (1727~1747)的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另 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章动。 • 原因:1月地距离的变化 • 2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
Z A 2306.2181T 1 .09468T 2 0.018203T 3
A 2304.3109T 0.42665T 2 0.041833T 3
• T为儒略世纪数 • 岁差矩阵
JD ( t ) 2451545 . 0 T 36525
A R3 (90 z A ) R1 ( A ) R3 (90 A ) R3 ( z A ) R2 ( A ) R3 ( A )
地球参考框架与坐标系0 基础知识
陈 义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E-mail: chenyi@
地球和天球
天球及其性质
• 天球:为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引入的一个假想 圆球,它以空间任意点为中心,无穷大为半径。 具有如下几何性质: • 1.通过球心的平面,在天球上截出一个大圆,并 将天球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 2.通过球面上不在同一直径上的任意两点只能作 一个大圆。 • 3.两个大圆必定相交,且交点是同一直径的两个 端点。
天球上的主要圈点
• 1.天顶和天底 • 2.天球地平面和天球地平圈 • 3.天轴和天极 • 4.天球赤道面和天球赤道 • 5.天球子午面和天球子午圈 • 6.垂直面、垂直圈、卯酉圈 • 7.时圈、六时圈 • 8.黄道面、黄道、黄极 • 9.黄经圈、二分圈、二至圈
地理坐标系
• (一)、地理坐标系 • 基圈:地球赤道圈 • 主圈:过格林尼治子午圈 • 主点:两圈交点 • 坐标:经度:东经0—180,西经0—-180 • 纬度:南纬0—-90,北纬0—90
• 极移:地球的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即地 球的自转轴在地球内部绕地球质量中心的摆动, 使得地球北极在地球表面不断的移动,称为极 移。 • 1842年发现纬度变化 • 1765年,欧拉在假定地球是刚体的前提下,最 先从力学上预言极移的存在,极移周期为305 天。
极移2
• 极移引起的纬度变化:同一经圈的纬度变化相 同,相差180度的两经圈的纬度变化量相同,但 符号相反。 • 1885年发现纬度周年变化 • 1888年,德国屈斯特纳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发 现极移。 • 1891年,美国张德勒指出极移有两个主要成 分:一个是近14个月的周期(张德勒周期),另一 个是周年周期。前者是非刚体地球的自由摆动, 后者是大气作用的受迫摆动。
cos cos cos l cos • 2).由 , l 计算 ,
的公式
sin cos sin sin cos sinl
cos cos l cos cos
时间:时间间隔与时刻
• 时间: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判别事 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运动的快慢程度。 • 时间间隔:是指客观物质运动两个不同状态之间 所经过的时间历程。 • 时刻:是指客观物质在某种运动状态的瞬间与时 间坐标轴的原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平太阳时系统
• 平太阳满足下列条件: • 1 .周年运动的轨道在赤道上,周期等于真太阳 周年视运动的周期 • 2.在赤道上所作的周年视运动的速度是均匀 的,它等于真太阳在一年中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 参考点:平太阳 • 平太阳日的定义:平太阳视面中心连续两次经过 某地下子午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做一个平太阳 日。 • 1 个平太阳日 = 24个平太阳时 • 1 个平太阳时 = 60个平太阳分 • 1 个平太阳分 = 60个平太阳秒
极移3
• 极移产生的机制: • 外部原因:日月引力,大气和海洋的作用。 • 内部原因:地球内部结构的各种理论模型。 • 极移研究与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地 质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 极移改正对测站的纬度、经度,以及方位角有 影响。 • 极移轨迹复杂,幅度不大,不超过0.5。
章动元素和章动矩阵
B R1 (( A ))R ( ( 3 )R 1 A)
A 232621. 448 46. 8150T 0. 00059T 2 0. 001813T 3
ai sin( e j E j )
i 1 j 1 106 5
bi cos( e j E j )
i 1 j 1
106
5
1 B cos A sin A
cos A 1
sin A 1
其中εA为黄赤交角,Δε为交角章动,Δψ为黄经章动。
极移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