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嵩明民歌的艺术特征
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民歌中的比兴手法1. 嘿,你知道民歌里的比兴手法有多奇妙吗?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盒子。
比兴啊,那可是民歌的一大特色。
比如说“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里先提到“东方红,太阳升”,用太阳的升起引出后面伟大的人物,就像给主角登场搭了个超闪亮的舞台,一下子就把那种崇敬和热爱的情感带出来了。
2. 民歌中的比兴呀,真的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呢!我就想啊,这比兴就像是做菜时的调料,少了它,民歌就没那么有味道了。
你听“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月亮出来这个景象就像一把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思念阿哥的情感大门,多妙啊。
3. 哟,你可别小瞧民歌里的比兴手法。
它就像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秘密通道。
像“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槐树望郎来。
”先说起那高山上的槐树,这槐树就像是一个无声的信号,告诉我们姑娘正在槐树这儿眼巴巴地盼着郎来呢,这情感通过这个比兴就传达得那么真切。
4. 民歌里的比兴手法,那可是相当有魅力的哟。
你想象一下,它就像画家画画时的底色。
就拿“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来说,用樱桃好吃但树难栽来引出做事情不下苦功就不会成功的道理,这就像给我们画了一幅生动的劝勉图。
5. 哎呀,民歌中的比兴简直绝了!它就像一个会讲故事的小精灵。
“河里青蛙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
甜蜜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
”青蛙从水田游到河里的这个画面,就巧妙地引出了爱情在心里的滋生,这创意简直了!6. 你了解民歌的比兴手法不?这可像一种神奇的情感纽带呢。
就像“石榴开花叶叶青,哥哥爱我嘴甜心。
”石榴开花叶叶青这个景象,就像是哥哥爱我的一种映照,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甜蜜的爱意,好像看到了那对幸福的人儿呢。
7. 哇塞,民歌里的比兴真的是个宝藏啊!它就如同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
像“蓝花花那个蓝花花,蓝格盈盈的彩。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先描述蓝花花的美丽,就像点亮了一盏灯,然后引出对蓝花花这个人的喜爱,真的是很有感染力。
民间音乐的特征论文

民间音乐的特征民间音乐是指被广泛流传并且由普通民众创作、演奏的音乐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的特征,但通常具有以下共性特点。
1. 基于口传传承民间音乐往往不是通过书面记录来保存和传播的,而是靠口耳相传,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
这种口传传承方式使得民间音乐保持了较为纯粹的形态和风格,让其具有历史传承的含义与文化生命力。
2. 突出情感表达民间音乐是普通人表达情感和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手段,传递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出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
这也是民间音乐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之一。
3. 根植于地方文化民间音乐通常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根植于地方文化和传统之中。
因此,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在曲调、节奏、乐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和民众生活轨迹。
4. 强调群体性民间音乐往往是由普通群众通过协作演奏完成的,它强调了协同互助和群体参与的重要价值。
而且相对于高雅音乐和商业音乐,民间音乐所产生的意义和感受是在群体中共享和传递的,更具有社交性和团体性。
5. 多样的体裁和形式民间音乐具有多样化的体裁和演奏形式,如民歌、山歌、说唱、川剧、布依族竹笛、伊斯兰教古兰经朗诵等等。
虽然这些形式风格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明显的音乐特质,如旋律朴实、调式自由、节奏自由等等。
6. 反映社会变化民间音乐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形式,往往反映出人民生活、政治情势、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变化。
因此,民间音乐常常被用来记录历史事件、歌颂英雄人物、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和表达人民的心声。
7. 以实用为主导民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主要以实用为主导,即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目的。
这种实用性体现在人民对生活娱乐的需求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反映了对生命的实际诉求和社会的现实决策。
这也是民间音乐能够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多重特征的音乐形式。
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与地方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通过长久的口耳相传而保留下来。
云南山歌唱法

云南山歌唱法
云南山歌唱法是一种独特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云南的山区地区广泛
流传。
这种唱法注重自然、纯粹和直接,没有繁琐的技巧和修饰。
云
南山歌唱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云南山歌唱法的调式多样,丰富多彩。
山歌的调式有很多种类,包括高亢激越的调子和优美抒情的调子。
这种丰富的调式给予演唱者
更多的表达空间,能够更好地展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其次,云南山歌唱法的歌词质朴真挚。
歌词通常以自然、山水、生活
为主题,反映了云南山区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
歌词用简单的语言
表达深厚的情感,真实地呈现了生活的苦乐与人们的情感体验。
再次,云南山歌唱法的节奏独特。
山歌的节奏多以民间舞蹈的步伐为
基础,富有动感和韵律感。
演唱时,演唱者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进行灵活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演唱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云南山歌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与共鸣。
演唱时,演唱者会让嗓
音自然发出,不刻意去追求矫揉造作的效果。
同时,演唱者会注重共
鸣的效果,通过声音的回响和共鸣使歌曲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总之,云南山歌唱法以其独特的调式、质朴的歌词、特殊的节奏和自
然的声音成为了云南山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它既是传承和展示云
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人们沟通情感、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浅谈嵩明花灯歌舞的艺术特色

浅谈嵩明花灯歌舞的艺术特色
巴莹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
【年(卷),期】2014(000)015
【摘要】云南的花灯歌舞在云南许多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地区广为流传,它受到广
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并且有不少的学者把这种来源于民间的歌舞称之为“小调戏”。
“小调戏”是在民族花灯歌舞的原本面貌上渐渐形成的戏曲剧种,它是云南省地区的戏曲剧种之一。
在历史上人类较早开始这种戏曲剧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嵩明片区,所以这让嵩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花灯,是嵩明最为流行的地方文化,是云南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
花灯音乐主要以戏曲曲调为主。
【总页数】2页(P337-337,338)
【作者】巴莹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嵩明花灯歌舞的艺术特色
2.歌舞交融铸精品——花灯歌舞《走罗平》演出
感悟3.浅谈普洱花灯歌舞中采茶歌的艺术特点——以《倒采茶》与《状元采茶》为例4.浅谈云南花灯歌舞的编导艺术5.从云南花灯周看花灯歌舞的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
云南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艺术特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本文将对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风格特点和艺术内涵。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首先表现在音乐的风格和形式上。
云南民族音乐以多样性著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彝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著称,而哈尼族音乐则以其朴实和质朴的风格闻名。
在形式上,云南民族音乐多采用民歌、舞曲等形式,同时也融合了戏曲、器乐等元素,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声音特色上。
云南地处南方,气候湿热,这种气候环境对民族音乐的声音特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云南民族音乐的声音清亮、柔和,富有弹性和穿透力,这与云南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民族文化习俗密切相关。
哈尼族的竹笛演奏,以其悠扬清脆的声音特色著称,彝族的竹筒鼓则以其低沉有力的声音特色而闻名。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内涵上。
云南民族音乐注重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其表演形式多以歌舞、器乐等形式呈现。
云南民族音乐的艺术内涵丰富多彩,其歌词多取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元。
哈尼族的《米拉之歌》、白族的《三月三龙王庙嘎达舞》等,都是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作品。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上。
云南民族音乐注重情感的真挚和表达的细腻,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著称。
彝族的《哀歌》以其深情、悲痛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而纳西族的《玛尼卡》则以其温柔、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云南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也十分独特,其音乐风格多变,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给人以欢快愉悦之感。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音乐的风格和形式、声音特色、表演形式和艺术内涵、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关键字】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内容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也包括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各民族的唱法在风格、演唱特点上也各有区别,民族声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各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语言、民歌音调特点,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发声方法(俗称用嗓方法)。
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歌手的演唱风格,要求老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族风格用嗓方法演唱风格云南省地处富饶美丽的边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民歌,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是一个汇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聚宝盆。
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百花园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丰富的民族元素也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演唱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高亢明亮的真声唱法;2.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假声唱法; 3.表现力强、感情丰富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相比较,戏曲、曲艺、民歌都是以真假声演唱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一种演唱方法,现已成为中国主流民族声乐流派的代表。
而云南少数民族唱法,在不脱离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下面笔者着重把这26年来在教学实践与教研交流中所掌握的几种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方法一一介绍。
一、云南省红河北岸江内彝族“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白话)的演唱1.江内彝族因与汉族杂居,有些曲式结构受到汉族民歌的许多影响。
最有特点的用嗓方法就是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技巧,要求歌者在演唱整首歌中,真假声转换要娴熟自如,不能让观众听到换声时出现的一点瑕疵,真假声的交替要天衣无缝。
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在长期的传承中早就自成一种套曲模式,有特定的演唱技巧,歌词格式具体到哪一腔唱几个字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唱时用汉语演唱。
民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民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2)一、民歌的演唱形式的概念 (2)二、民歌的艺术特征的概念 (3)三、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分析 (3)3.1 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的概述 (3)3.1.1歌曲创作背景 (3)3.1.2 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4)3.1.3 独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4)3.1.4 领唱、齐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5)四、与歌曲《走西口》演唱形式的对比 (5)4.1 歌曲《走西口》的演唱形式的概述 (5)4.1.1 民歌《走西口》——广为流传的《走西口》 (5)4.1.2 二人台版本——唱腔最为悲凉最能引起共鸣的《走西口》 (6)4.1.3 信天游版本——无奈中透着苍凉失落里夹着苦涩的《走西口》 (6)4.1.4 京剧版本——作为国粹使其上升一个艺术高度的《走西口》 (6)五、结论 (7)六、参考文献 (8)七、后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文学和音乐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
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体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中, 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唱千年而不衰。
民歌闪耀着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 炽热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
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独具迷人的魅力。
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诚的流露和表白。
它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共同的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发表时间:2012-05-29T16:28:29.89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3月(上)供稿作者:黄清浩[导读]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黄清浩(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河南郑州 450003)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一、民族音乐的概念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
民族音乐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 music”。
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
笔者认为,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
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
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二、民族音乐表达内容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捕食野兽的快乐,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事实,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封建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 坝子 的民歌高亢 有力 ,旋律 起伏较
大 ;白邑坝 子的 民歌 旋律平稳 ,欢快活 泼 ;牧羊 坝子的 民歌旋律优 美 ,婉转 动 听 。这些 各具演 唱风格 的民歌 ,构成 嵩
明 民族 民 间 传统 艺术 的重 要 组 成 部 份 。
两边 栽 起 龙 摆尾 ,
中 间 留路 等 妹 来 。
县 境 内 的嵩 明 坝 子 、白 邑 坝 子 、牧 羊 坝 子 ,不 仅 民歌 数 量 多 ,且 演 唱 风 格 各 异 。
共 产 党 是 亲 爹娘 。 歌 词 具 有 强 烈 的 时 代 感 和 鲜 明 的 阶
表达对 自由美好生活和清洁爱情 的追求 ,
进而 以歌 为媒 ,私订 终身 。如流传 于嵩
映 此 时 此地 的人 民生 活 ,是 各 个 历 史
么 ,反 对什么 ,爱什么 ,恨 什么 ,毫 不
隐讳 ,一针见血。
时代的真实写照 。如流传在嵩 明坝子的 :
场景的展现 。 “ 芦笙调”音乐节奏稍慢 , 每分钟7 5 .  ̄ 1 ,旋律 委婉 、哀 怨 ,表 现出
一
上 不采用 书面采谱 的传 承方式 ,而 主要 靠 口传心授 的方式 ,在 民间广 为流传 和
级性 ,诉说 了昔 日的苦 难 ,赞扬 了今天 的幸福 。又 如流传 于上述 同一 地区的 民 歌 《 石榴 开花 叶子青》 。 石榴 花开叶子青 ,
有 囡莫嫁 河 湾村 ;
半夜三更涨大水,
明坝子 的 《 要学蜡烛一条心》 。
嵩明 下 来 小 新街 ,
连 路 采 花 连路 栽 ,
的芦 笙就是苗 家人的文字 。但易 门苗族 的 “ 芦 笙调 ”中也有欢快 的 ,如 : “ 笛
子 调 ” 曲 调 较 明快 、活 泼 ,表 现 出 一 种
的心声 ,是人们精 神生活 中必不可 少的
寄托 和 “ 食粮 ” 。随着社 会 的变 革 和发
展 , 民 众 在 相 传 的 老 民歌 音 调 基 础 上 总 要 重 新 添 词 ,创 作 出 反 映 当 时 社 会 题 材 的 新 民 歌 。如 :易 门县 专 业 人 士 加 工 创
热烈 、欢乐 的情绪 ,表达 出苗族 人 民对
新生活的热爱。 易 门 民间 音 乐 历 经 几 百 年 的 发 展 变 迁 ,之 所 以能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发 展 中基 本
的民间风 格。 ■
作 的县歌
泉水》 ,舞蹈音乐 《 冒儿尖 哥 哥》 等一 大
尖 冒儿圆》 ( ( 喜丧= 》
锥 帮 纳底 过 一 生。
间 的真心 实意 、脚 踏实 地 、光 明磊 落 、 不随风飘 摆 的爱情 观 。又 如流传 于牧 羊 坝子的 妹》 。见谱例1 :
避
‘
体 可分为时代性 民歌 、乡村情歌 、乡间
儿歌 、家 乡名胜歌等等。
1 肘 代 性 民歌
歌词反 映了 旧时代 的嵩 明,在封建 阶级统治下 ,人 民饱 尝旱涝灾 害 ,过着
石榴花 开叶子青 ,
小姝 爱哥 格 真 心 ,
全 家老 小 动 哭 声 。
莫 学 河 边风 摆 柳 , 要 学蜡 烛一 条 心 。 朴 实 而 率 真 的 语 言 ,表 达 了 男 女 之
石榴开花叶子青 ,
■嵩明民歌 的题材
嵩 明的 民歌 ,根据演 唱的 内容 ,大
有 囡莫 嫁 积 德 村 ; 有 儿难 把 媳 妇 讨 ,
悲 惨 的生 活 。这 既 是 劳 动 人 民对 当时 环 境 的真 实 写 照 , 也 是 那 个 时 代 的 一 面镜 子。 “ 民歌无 本句 句真 ” ,人 民拥 护 什
妹
——~
●土 ■
.
植根 于人 民生 活中的这类 民歌 ,具 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 ,能真实而深刻地反
发 展 ,正是 因为它 总是 伴随着 人 民群 众
批歌 曲和舞蹈 音乐 。民间歌舞 音乐 是烘
托形 体语言 的音乐艺术 ,它 也直接 地表
种压抑 、痛苦 的情 绪 ,传 说千变 万化
现 了各地 区 、各 民族 的文化 传统 、生活
习俗 、民族风俗 、地方特色和精神 面貌。 在 民间歌 舞搬上舞 台后 ,它 的音 乐色彩 和层次更 加完善 了 ,但仍 然传 承着特定
汉 族 数 量 最 多 ,是 嵩 明人 口的 主要 成 份 。
如今个个喜洋洋。
社 会 主 义 无 限好 。
男女青年 为了表达爱慕 之情 ,用相互对 唱的形式 ,倾 诉彼此 的情感 。通过对 歌
他们在 长期 的生 产实践 中 ,不仅创造 了 丰 富的物质财 富 ,而且创 造了大量 的精 神财 富 。仅就 民歌而言 ,其 内容 丰富多 彩 ,不愧为嵩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 明珠 。
浅议嵩明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杨 斯 玮 ( 云 南 文 化 艺术 职 业 学 院 )
嵩 明这 片 富饶 的土地 上 ,居 住着
《 昔 日穷人 泪汪汪
昔 日穷人 泪 汪 汪 ,
2 . 乡间情歌
人们 在 山间薅 锄 、田间栽种 时节 ,
I J一汉 、回 、彝 、苗 四种 民族 ,其 中 ,
一 A 名 2 ; , 2 0 1 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