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案

夸父逐日教案夸父逐日教案夸父逐日教案1[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易理解,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编写神话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2、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品读神话《夸父逐日》(一)读1、师配乐朗读2、生自由朗读3、展示朗读4、在朗读过程中,你有没有不太理解的字、词、句?请同学解答。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6、复述神话师: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桥梁,走过这座桥,你能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吗?三、分析人物形象1、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逐日这一举动褒贬不一,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一个形象?2、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
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
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四、编写神话1、夸父逐日的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的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神话人物征服自然的神力。
时间车轮的飞弛速度不亚于夸父逐日的大步伐,一转眼人类已步入二十二世纪,人们一边在宋祖英《越过越好》的歌声中载歌载舞,一边又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愁眉不展。
你知道有哪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吗?2、人类心中永恒而伟大的神啊,你怎么就忍心让女娲辛辛苦苦造出的人类生活在灾难之中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呼唤心中的神来解救这灾难重生的人类。
老师下水:愚公植树话说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之后,精疲力竭,昏头睡去,这一睡就睡了九九八千一百年,“神舟五号”发射卫星的巨响惊醒了他,他揉揉眼,伸伸胳膊,啊,本该绿树成荫的地球怎么一眨眼就涌现出那么刺眼的树墩,而且黄沙漫天,狂风怒吼,遍地荒芜,他身感肩上任务之紧迫,一个绿化地球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开来,于是,他召来了子子孙孙九九八十一人,挑水植树,历尽苦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球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片片的绿荫,愚公的举动再次感动了树神柏杨,他站在半空中,大手一挥,“哗”地一声巨响,只见地球上无数苍翠挺拔的大树应运而生,地球变得生气勃勃。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3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3篇)夸父追日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熟读《两小儿辩日》;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盘盂(yú)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沧凉(cāng) 决(jué)2、解释下列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去人近(距离)探汤(热水)多知(通智,智慧)不能决(判断)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此独以跛之故(因为)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认为)4、翻译下列句子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把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
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0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0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
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逐走、欲、河、道”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了解神话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会辨析文言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正确翻译理解课文。
2、反复朗读,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熟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教学方法】:本课时拟采用如下教法:1、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讨论探究法。
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然导入,我来猜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二、经典神话,我诵读1、听配乐朗诵,注意生字读音和句中停顿2、跟读课文3、全班齐读4、同桌交流,译读课文,学生展示翻译结果学生可能提出的理解障碍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
(1)疑难字词:逐走:赛跑河:黄河欲:想要大泽:大湖邓林:桃林(2)词语省略现象:(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5、根据译文,背出原文。
6、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画面栩栩如生,你认为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日?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林三、神话精髓,我探究1、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它与课本在叙述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你更欣赏哪一种?2、教师示例:扩写“化为邓林”,学生分组扩写其他画面。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5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5篇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篇一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2、扩写神话,体会夸父的形象;3、了解神话的特点,探究本文的主题。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夸父形象。
探究本文主题。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1课时一、导入大家有没有听过夸父追日的故事?给大家讲讲你听过的故事。
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夸父逐日这篇神话,看看课文和你所知道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二、文学常识1、你觉得神话有什么特点?归纳:(1)远古时期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2)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想象的形式来表现。
2、《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有《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等三、朗读释义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
对读错字、断句进行点评。
2、字词释义逐走走:跑(几欲先走)入日欲:想要(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于:(1)说明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原因等,一般解释为在、到、从、向等,比如于舅家见之(2)一般放在形容词后面,解释为比、胜过,比如贤于材人远矣。
河:特定表示黄河古今异义北:向北(代到句子中体会)名词用作状语,说明方向大泽:大湖道:在路上名词用作状语,说明处所弃:丢弃3、朗读,带着字词意思朗读,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4、前后座合作尝试翻译。
5、再读理解,全面感知。
四、探究、扩写神话1、文章意思我们刚刚理解了,但是这篇神话内容相当简短,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文中没有提到呢?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夸父为什么逐日?夸父为什么能喝这么多水?为什么手杖要化为桃林?2、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但是文中没提到,自己尽管发挥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故事,选择一处情节,写一个片断,一组一个片段。
3、学生自由读一读。
这一个小组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为什么逐日?(追求光明、权威、探索自然奥秘,也是古代人名追求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板书)夸父是个什么形象?(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高大(具体))(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为什么能喝那么多水?(生想象)(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15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15篇)《夸父追日》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师: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生: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师:刚才有同学提到夸父逐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夸父逐日》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把书打开。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其余同学跟读)师:我发现有的同学读得不是很熟练,下面给大家2分钟再练读。
4.指名读。
5.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__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时间人物神话故事根据板书:什么时候谁发生的怎样的神话故事呢?这篇课文讲述了很久以前有个叫夸父的巨人因喜欢光明而追逐太阳最后变成一座大山的神化故事。
指名试说,教师指导。
师:你说得真好,你再说一遍给其他同学听,好吗?师:就像这样说,同桌之间再练习说一说主要内容。
练后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内容1、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么有意思的神话故事,我们应当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谁来试试?(1)指读第一自然段(2)师:你读得不错,可是老师觉得你没有把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读出来。
请看大屏幕,谁能读出夸父那种追求光明的决心。
(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4)你读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读得真不错,就像这样读,看谁读得最好,谁来接着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2-4自然段(2)根据学生朗读指导:“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读出快的感觉)“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3.夸父追到了太阳吗?谁来接着读?4.第二天早上夸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5.刚才我们分段朗读了课文,现在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6.你读得真棒!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觉得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4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的名字叫夸父。
他在地上一坐,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不得了,脑袋碰着天上的云彩了。
他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跑起来,飞鸟也追不上他。
他看见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下山,心里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得到光明,那该多好啊!对,我一定要追上太阳,把它搬到地上来。
夸父开始追赶太阳,跑得快极了。
眼睛一眨,就跑了一千多里路。
他跑呀,跑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
红彤彤的太阳就在眼前了。
夸父多高兴啊,真想一把抱住它。
可是太阳像个火球,呼呼呼地喷着火焰,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
他转身跑到黄河旁边,弯下身子,一口气就把黄河的水喝光了;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
他喝了那么多的水,还是很渴。
他想起了北京有一个像大海一样的大湖,他赶快向北方跑去。
他越跑越慢了,惭惭地停下来,身子晃了晃,像山一样倒下来,轰隆一声,把大地都震动了。
夸父渴死了。
夸父的手杖掉在地上,一会儿就生了根,再一会儿发了芽,抽出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
后来,这地方就长出了一棵又一棵桃树,结的桃子又多又大,一咬一包甜蜜的汁。
这是夸父留给像他一样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后代的。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思路:注重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说心语”的教学思路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意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能当堂成诵。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题,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准确背诵文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神话。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精卫填海的故事还记得吗?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女娃造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二、展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翻译、背诵课文2.积累重点词语3.理解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三、检查预习:1.什么是神话?2.请介绍一下《山海经》。
四、整体感知: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节奏,并找出下列字的读音。
夸父()逐走()河、渭()杖()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找学生逐一翻译课文。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饮于河、渭: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
(生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
如“饮于河、渭”即“于河、渭饮”)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9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9篇)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特点】1、《夸父追日》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课文。
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神话。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2、《夸父追日》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其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情节,如:深受学生的喜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夸父形象。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呈四大板块,介绍神话,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自悟,品读课文;拓展延伸,感悟神话。
一、介绍神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偷吃仙丹,飞上月球,给人们带来了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盘古开天地:这是我们学习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分清了天和地,造福了后人。
后羿射日:传说后羿力大无比,有雄心壮志射下了九个太阳,是力量的象征。
女娲补天:传说女娲用五彩石补上天上的窟窿,给人们带来了安宁的生活。
2、你们喜欢这些故事吗?师引:神话故事有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往往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板书:中国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3、出示《夸父追日》的图片,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夸父追日》4、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能自主、独立地学习,当然老师也会帮助你们的。
有信心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题,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2、学生自由读文章。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3、交流画好的句子:(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还要解释“颓然”)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默读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和语言的运用。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和学生交流自己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了解夸父追求光明、不畏艰难的精神。
3、并以练笔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来领悟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通过找出和理解描写神奇的语句,来感悟神话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们的神奇想象力与征服自然、试图了解自然的可贵品质。
了解夸父追日所蕴含的追求光明的精神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来领悟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们的神奇想象力与征服自然、试图了解自然的可贵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同学们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对,这就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看,他是谁?(小哪吒)这是谁?(葫芦娃)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话故事是古代的人们因为无法征服自然,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
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的故事。
看老师写课题。
好,谁来读读课题?围绕着夸父追日,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问的好,很有价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仔细观察第一行字,你发现了什么?渊,河、泽、海(溪流、河、湖、海)指名读后两行。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词语会读了,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的对不对,还要边听边想,看看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想了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4、与《山海经》古文进行比较。
同学们,你们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哪本书里吗?《山海经》(板书)这是一本写地理方面的书,写了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样,还记载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
书里边仅用寥寥几十个字就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出来了!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出示原文。
(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谁来读读试试?(指读2)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然后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夸父与太阳相逐而跑,进入了太阳的光轮。
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
还没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
被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大家理解的很不错。
和古文比较起来,你觉得我们的课文写的怎么样?(神奇、生动)(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追日”的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夸父。
2、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1)夸父追日的过程。
你们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夸父追日的过程)夸父是怎样追赶太阳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里。
(2、3、4自然段都是在些夸父是怎样追赶太阳的。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夸父追日的过程吗?(神奇)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夸父追日过程中你认为最神奇的地方勾出来,说说怎么神奇?①“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指名读。
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最神奇呢?抓住“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
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夸父,你为什么跑的这么快,这么急?(因为太阳要落山了)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铭记着这样一个目标,——“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追日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与坎坷,但这都不能阻止夸父追日的步伐,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一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一路上,我们仿佛听到——一路上,我们仿佛感受到——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宏大志向)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②“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
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霎时,时间非常的短,大河之大,喝水之多,喝干之快,体会夸父的渴和神话的神奇。
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夸父还“神”在哪儿?③“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这是,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指名读。
理解“颓然”。
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
我们来看看字典上对颓然是怎么理解的。
(形容败兴的样子)是不是理解颓然的意思了(失望)?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这个词。
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指名读。
如果你是夸父,你在遗憾什么,你在叹息什么呢?(指答)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把夸父抛手杖的动作读活了,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你读懂了夸父)奋力一抛,他不仅抛出的是手杖,还抛出了什么?(更是自己的信心与希望。
)夸父虽然倒下了,但是对光明的向往仍是那么强烈。
是呀,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一路追逐的光明正在离我远去,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夸父的心声。
“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心想_______,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多生练习说话。
(2)夸父追日的结果。
精疲力竭的夸父虽然倒地长眠了,但他的追日之路却并没有停止。
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这个神奇的变化,正是夸父追日之路的继续,让我们看看夸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听老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你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眼前出现画了吗?什么样的桃林?(大片,鲜果累累,枝叶茂密)那就把我们的感受带到这句话中,通过你的读让这片神奇的桃林呈现在我们面前。
生自读。
谁来读读这句话。
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眼前要出画,而且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
师随课件配乐范读。
夸父留下的仅仅是那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吗?他留给人们的是什么?(顽强不屈,不强不息的精神板书)那一大片桃林是夸父追日之路的延续,那里有夸父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的精神。
这片神奇的桃林啊当我们一路走来,口渴难耐时——当我们疲惫不堪,放慢追逐光明的脚步时——夸父追日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夸父追日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因为——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谁来读读?这句诗什么意思?(他的遗迹留在了桃林,身后功绩垂千古。
)说不好没关系,让我们用我们的读来表达陶渊明对夸父的赞美,后来人也都这样赞颂夸父——三、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1、孩子们,学了这篇神话,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夸父你是一个_______的人,你让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_。
”2、板书,回归整体。
是呀,夸父为了追求光明,去追赶太阳。
他有宏大的志向,他有无以伦比的决心与勇气。
追日的路上,任何困难都不能停止他追赶的步伐。
他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他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一)练笔。
这是一篇神奇的神话故事,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前进。
这也是一篇有争议的神话故事,历史上对夸父追日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出示:“夸父不量力——《列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赞同吗?你是怎么看的?好,现在我们就把读完这篇神话后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好吗?学生练笔。
(不同人的感受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关于夸父的问题,我们回去以后还可以继续搜集一些资料来讲一讲,还可以回去以后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你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象。
神话故事是古代的人们因为无法征服自然,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
我们读神话故事既要感受神话的大胆想象和神奇魅力,还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品读,读出自己对于神话人物的独特感悟。
相信你们既会从中受到心灵的洗涤,更能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板书设计:夸父追日宏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