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一)

合集下载

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的功绩

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的功绩

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的功绩苏轼,这位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巨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

他的诗词文章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而他的黄州、惠州、儋州三段经历,尤为值得一提,这其中的故事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1. 黄州的艰难岁月1.1 从荣光到流放话说,苏轼在黄州的日子可是跌宕起伏。

他原本在朝中风光无限,官运亨通,谁知道政治风云突变,他被贬到黄州,真是晴天霹雳。

黄州这地方,远离繁华,四面环山,环境可谓颇为艰苦。

不过,苏轼可不是什么容易被打倒的人,尽管处境困顿,他还是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

1.2 艰难中的创作在黄州,苏轼的日子虽苦,但他并没有让自己沉沦。

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比如那首《赤壁赋》。

那段时间,苏轼不仅享受到了自然风光,还在困境中深刻地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他用笔触记录下这些思考,让人读来,仿佛能看到他那时的心境。

这种精神,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2. 惠州的风花雪月2.1 惠州的平静岁月从黄州离开后,苏轼被贬到惠州,这儿环境稍好一些,风景也美丽不少。

在惠州,苏轼的生活条件相比黄州改善了不少。

他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那时候,苏轼在惠州的日子过得相当悠闲,他常常在湖边散步,享受那种宁静的生活。

2.2 惠州的文学创作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苏轼继续他的文学创作。

他写了不少优美的诗词,比如《湖上》和《惠州山中作》。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无限感慨。

惠州的生活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他的诗词因此也更加充满了诗意。

3. 儋州的最后岁月3.1 儋州的日常生活接下来,苏轼又被贬到儋州。

儋州地处偏远,虽然环境更艰苦一些,但苏轼依旧不改风采。

他在儋州的日子过得相当充实,他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笔墨,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追寻知识和真理。

3.2 儋州的贡献在儋州,苏轼不仅继续创作,还在当地积极推广农业和水利建设。

他把自己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传授给当地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苏轼在儋州的贡献,可以说是他那段流亡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苏东坡在黄州的千秋功业

苏东坡在黄州的千秋功业

苏东坡在黄州的千秋功业范文娟摘要:苏东坡在被贬黄州之后,所处所思所想和之前大为不同。

在被贬黄州的四年之中,苏东坡的政治理想破灭,生活困苦。

但是这些经历带给了苏东坡精神方面的成长,为其人生带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间段,苏东坡的诗文创作和禅学思想精彩绝伦,对古今中外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于是,本文以其诗文和禅学思想对古代日本的影响为例,对苏东坡在黄州的千秋工业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苏东坡;黄州;诗文;禅学思想;古代日本苏东坡经过贬谪之后,面对着黄州的困苦生活及其政治理想的毁灭,其所信奉的儒学思想并不能为其带来解答和心理安慰,于是苏东坡转而寻求佛学的帮助,它在安国寺内的禅学活动及其觉悟,都使其诗文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苏东坡的诗文自中世纪便传入了日本,这也使得其禅学思想在日本广为流传,对古代日本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一、苏东坡在黄州的禅修活动(一)苏东坡禅学思想在黄州诞生的主要原因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这时候他所过的生活和之前完全不同,也是这一段生活,彻底颠覆了苏东坡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

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观,苏东坡开始向佛学寻求帮助,将自己各种行为都融入到佛学活动之中,修禅成为了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的主要修身活动。

这也使得苏东坡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所以说,被贬黄州的时期是苏东坡最困苦,最艰难的时期,也使其精神得到最领悟、最升华的时期。

也因为这样,他在东坡耕种的时候将自己命为东坡居士,自此,苏轼变为苏东坡,苏东坡的禅学文化也在黄州诞生了[1]。

(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禅修活动概述安国寺是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经常出入的场所,也是其禅修活动的重要场所,安国寺和苏东坡关系密切,二者相互提升。

《黄州安国寺记》是苏东坡别离黄州的时候安国寺僧首继连和尚请苏东坡所作,可见苏东坡和安国寺的关系之深。

在《黄州安国寺记》中苏东坡说明了自己在安国寺内修行的原因和目的,也记载了安国寺的严丽,僧首继连和尚的高尚品德等,这些都说明了苏东坡对安国寺及其僧首继连和尚的推崇。

苏轼在密州的政绩

苏轼在密州的政绩

苏轼在密州的政绩
苏轼在密州的政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在密州期间,苏轼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利。

他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开仓放粮,并将州衙官吏的口粮匀出一部分,为断粮的饥民解燃眉之急。

他亲自出马,带领农民用火烧、深埋等方法铲除蝗害,并动用部分仓米奖励捕蝗有功人员。

2. 地方任职,成绩卓著:由于苏轼性情耿直,不懂尔虞我诈,难容于朝廷,多次被贬地方任职。

然而,他在地方上却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

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他在这些地方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总的来说,苏轼在密州的政绩表现出他是一位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论文关键词】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文学创作;精神境界【论文摘要】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

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他的仕途变化中,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顶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黄州是他思想发生隶变之地,从此,他借助于佛老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最终集儒道择三家思想于一身,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旷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而这种思想境界,使他面对更险恶的被贬之地惠州、儋州,却能与民同甘共苦。

这才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他留给后人精神上的最珍贵财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

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

〞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

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有知杭州、颖州以及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政任上,为什么他独把在这三处的贬居看得如此重要呢?因为十几年的贬滴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贬滴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顶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成全了苏轼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谢恩奏章上写到:“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这让一个御史台挑出毛病,又在他的诗文中寻章摘句,弹劫他蔑视朝廷甚至有不臣之心。

他被押解人狱。

被贬后仍乐观的诗人的论据

被贬后仍乐观的诗人的论据

被贬后仍乐观的诗人的论据
被贬后仍能保持乐观的诗人,可以举出苏轼(苏东坡)的例子。

以下是他的经历和乐观态度的体现:
1. 被贬黄州:苏轼在政治上曾经遭遇过挫折,被贬到黄州。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困难击垮。

在黄州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2. 美食家:苏轼在黄州期间,曾自创“东坡肉”,这道菜后来成为了中国的名菜之一。

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乐趣。

3. 文学成就:苏轼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入洞察。

4. 人生态度:苏轼的人生态度非常积极向上。

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在被贬后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种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因此,通过苏轼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贬后仍能保持乐观的诗人是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创造出卓越的文学成就的。

苏轼经历磨难成功的事例

苏轼经历磨难成功的事例

苏轼经历磨难成功的事例
一、乌台诗案。

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一一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

三、一贬再贬的苏轼。

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

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苏轼三次被贬的经历和成就

苏轼三次被贬的经历和成就

苏轼三次被贬的经历和成就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凭借其才华横溢的文章受到后人钦佩,被誉为“文章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苏轼一生三次被贬,并以此为责任,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就了卓越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第一次贬官是在1125年,当时他被任命为赤壁令,但后来他被贬为荆州刺史,因为他没有按照朝廷要求行事,而是支持贵族,所以他被贬了。

苏轼的第二次贬官是在1133年,他当时被任命为安徽太守,但由于他没有按照朝廷的安排,而是支持贵族,所以他又被贬了。

苏轼的第三次贬官是在1140年,他当时被任命为浙江太守,但他不仅没有按照朝廷的安排,而且还发表了《游春词》,指责皇帝失管,所以又被贬了。

虽然苏轼三次被贬官,但他依然勇往直前,在贬官期间他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被誉为“文章王”。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以及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

苏轼的诗歌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被誉为“宋诗经典”,并被称为“诗经的晚期经典”。

他的散文作品有《赤壁赋》、《江城子》、《洞仙歌》等,被誉为“宋代散文经典”。

此外,他还创作了《游春词》、《答韦检社论》等文艺评论作品,被誉为“宋代文艺评论经典”。

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有《楷书》、《行书》、《隶书》等,其中《楷书》被誉为“宋代楷书经典”。

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作有《观云图》、《秋夜图》等,他的画作被誉为“宋代水墨画经典”。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在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书法、绘画等方面有所突出,而且他的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也都被誉为“宋代经典”,令人称道。

苏轼的三次贬官经历,使他在文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绝世精品,令人敬仰。

浅论苏轼居儋功业

浅论苏轼居儋功业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马威运城学院2015年6月毕业论文题目:浅论苏轼居儋功业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马威指导教师:杨庆节运城学院2015年6月浅论苏轼居儋功业摘要:苏轼于宋绍圣四年四月贬谪儋州。

在居儋的三年期间,他关心民生疾苦、办学授徒,开创儋琼科举及第之先河,改变了儋州自汉武帝元鼎六年设置郡,汉魏六朝至唐及五代以来,文化从没有得到发展的现状;苦心劝农,改变陋习,移风易俗,惠及广大黎民百姓,与儋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挥笔颂儋州,为世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撇开苏轼来谈儋州文化,这座儋耳古郡势必会黯然失色,苏轼已成为了撬动儋州文化发展的一个支点。

研究苏轼居儋功业,有助于充分认识到如何开发蕴藏深厚的旅游文化和教育文化资源,对提升儋州的文化等级,推动儋州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苏轼;儋州文化;居儋功业A Study on Su Shi’s Achievements in DanzhouAbstract: Su Shi was degraded in the April fourth year of Shaosheng age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in Danzhou, he concerned about the weal and woe of the massed and carried on education. He changed the current poor situation which from The Six Dynasties to The Tang Dynasties and the Five Dynasties. He took great pains in persuading peopl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changing existing bad habits and customs. Many people had benefited from his measures at that time. He established a profound friendship with people in Danzhou. Sushi written a lot of poetic masterpieces through the ages for later generations to praise Danzhou.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f talk about the culture in Danzhou without Suhi’s merits,this ancient country is bound to be overshadowed.Sushi became a fulcrum to the culture in Danzhou. From resear ching Sushi’s exploits, we can make a full realization about how to explore the rich tourism culture and education culture resources in Danzhou.This also can make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hancing the cultural level and construction for Danzhou.Key words:Sushi;culture in Danzhou;Sushi’s achievements in Danzhou目录引言--------------------------------------------------------------1 一、重视教育------------------------------------------------------2 (一)办学授徒----------------------------------------------------3 (二)文教昌盛----------------------------------------------------4 二、劝农改习俗---------------------------------------------------5 (一)改变陋习----------------------------------------------------6 (二)移风易俗----------------------------------------------------7 三、文学成就------------------------------------------------------8 (一)诗歌成就----------------------------------------------------9 (二)散文成就----------------------------------------------------9 结语-------------------------------------------------------------11 主要参考文献-----------------------------------------------------12 致谢-------------------------------------------------------------13引言苏轼①,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一)
【论文关键词】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文学创作;精神境界
【论文摘要】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

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他的仕途变化中,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黄州是他思想发生隶变之地,从此,他借助于佛老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最终集儒道择三家思想于一身,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旷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而这种思想境界,使他面对更险恶的被贬之地惠州、儋州,却能与民同甘共苦。

这才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他留给后人精神上的最宝贵财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

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

”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

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有知杭州、颖州以及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政任上,为什么他独把在这三处的贬居看得如此重要呢?因为十几年的贬滴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贬滴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成全了苏轼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谢恩奏章上写到:“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这让一个御史台挑出毛病,又在他的诗文中寻章摘句,弹劫他蔑视朝廷甚至有不臣之心。

他被押解人狱。

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诗中抒发对新政的不满,激怒新党。

苏轼因此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初被贬滴至湖北黄州,直至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初调离,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两个月。

苏轼被贬黄州作团终副使,其实身受监督管制,并不十分自由。

这种灾难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和孤独,曾使他“魂飞汤火命如鸡”。

平日借居定惠院,只是“闭门谢客对妻子”,而且不敢饮酒多言,“醉里狂言醒可怕”。

原本一腔报国热情,准备大展宏图,却落得贬官流放黄州。

然而,黄州的贬滴生活不仅造就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而且使苏轼从思想上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此期创作的词作有近100首,占其整个一生词作总数的四分之一(词作总数360余首);诗作《梅花二首》、《寒食雨二首》、《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等,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散文《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他思想上的隶变可以从他的创作中看出印迹。

从他初到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苏轼这种孤寂心境和孤傲的人格理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那孤寂清高的孤鸿就是他的化身,这种无人能省的精神上的极度孤寂让豪情万丈的苏轼归于沉静,“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

政治上陷人绝境,心理上饱受摧残,生活上困窘不堪促使他思索。

儒家人世思想让他陷人困境,使他开始吸纳佛老思想作为自己在逆境中的处世哲学,困境中的不断省思,使他终于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苏轼是不肯服老服输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院溪纱》)最能体现他此时心境变化的是词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料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已然能吟啸迎风雨,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胸怀,如此壮志豪情,又如此超然不羁,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实,苏轼的这种精神一直是有儒家积极人世的理念支撑着的,即使是他刚从狱中走出,初到黄州时,也未曾放下过这个理念:“吾挤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

……虽怀坎懊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福祸得丧,付与造物。

”这几句话掷地有声,至今读来仍振聋发馈,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逐臣犯官竟能怀如此忠义之心,足能得见苏轼人格的伟大。

一场大的灾难,一次心底最深刻的自我剖析,让苏轼成熟了,正如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的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