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教案

第10 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能够从纪念馆、纪念碑、抗战歌曲、纪念日中发现历史信息,追溯历史,感悟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记忆。

2.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真切感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证明。

3.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英烈,树立发奋读书建设国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了解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教学难点: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

1.学生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师:你听到了些什么?听后有什么样的感受?3.师:歌曲中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微山湖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

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战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4.揭示课题: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中流砥柱(一)抗战形式1.西安事变(1)学生交流:说说你对西安事变的了解。

(2)师: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思考:什么是“兵谏”?(4)拓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十单元,讲述了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单元共分为7个课时,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夺取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在战争中树立的英雄和楷模。

二、教学目标1.掌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了解抗日战争的战略构想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3.能够描述英雄人物抗战的坚持和牺牲;4.提升学生对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国共合作背景和取得的重大成果;2.了解抗日战争打赢的关键因素。

难点描述英雄人物抗战的坚持和牺牲。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国共合作的背景和重要成果;2.抗日战争的战略构想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3.抗战英雄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课件和图片;2.示范法,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英雄事迹;3.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探究题目。

五、教学设计活动1:呈现问题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二·九运动》、《南昌起义》和《西安事变》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和重要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2:集体探究让学生自己探究抗日战争的战略构想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自组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高度智慧和无比勇气。

活动3:展示英雄事迹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形式,集体展现余英时、韦昌辉、邓发等抗战英雄的事迹和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在为祖国、为人民做的牺牲和贡献,引导孩子们树立英雄楷模,追求英雄榜样。

活动4: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抗战英雄,并进行一次深入了解,制作海报或PPT来展示其中的事迹和评价。

活动5:开展讨论通过学生制作的海报和PPT,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代表汇报,并引导全体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六、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自己的观察、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在本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解西安事变的意义
通过材料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自力更生的抗战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要拥护党,热爱党!
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为了不忘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46年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艰苦的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二、走向胜利
1、西柏坡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感受军民血肉亲情:沂蒙六姐妹
材料: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神圣事业的党派团体,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西安事变
时间、目的、人物、性质、经过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2、游击战
视频《八路军用砖头和木棍跟鬼子打游击战》
4、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2课时)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2课时)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

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间题的能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学生准备:课前查阅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勿忘国耻众志成城一、导入新课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

人民生灵涂炭,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二、学生活动一在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座雕塑叫“残历碑”,它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

观察残历碑,阅读碑上的文字,说一说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撒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九一八事变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广为传唱,播放这首歌,听一听,唱一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三、学生阅读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四、学生活动二1.思考: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2. 理解“夺取胜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3.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2.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的性质和背景;2.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意义。

教学方法:1. 图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法;2.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有关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战争所带来的人类悲剧和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什么。

二、讲授(10分钟)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主要介绍日本侵华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抗击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2. 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最终夺得全国政权的历史过程。

三、讨论(15分钟)1. 了解学生对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认识和理解;2. 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夺取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必要性,列举胜利带来的好处,如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并引导学生思考胜利的成本和代价。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引导学生认识到胜利的重要性,夺取胜利的意义和意义;3. 得出“为了国家民族的繁荣稳定,我们要团结一心,勇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对战争和夺取胜利的认识有何深化和提高,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前言这是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第10课的教案,本课时的主题是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们将在本次课程中,深入学习这两场战争的背景,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如何最终取得了胜利。

教学目标1.能够叙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以及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所做的贡献。

2.了解中国人民取得这两场战争胜利的过程。

3.理解中国在这两场战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准备1.课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讲义3.白板和马克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本次课的主题: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人民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做了哪些努力吗?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新知讲师向学生们介绍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并解释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影响的重要性。

同时,介绍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4.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介绍中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5. 情景模拟讲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不同人物,比如抗日时期的普通士兵、民间义勇军、抗日名将等等;解放时期的共产党员、解放军指挥官、普通百姓等等。

每个学生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现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所做出的贡献。

6. 总结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同时也知道了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结束语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所做出的努力。

希望大家看到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所做出来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够倍感自豪和自信。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懂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学习游击战的多种形式和大生产运动。

3.了解中国走向胜利的艰辛,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铭记抗日英雄,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4.引导学生牢记我国的百年历史,牢记在这段历史中奋勇抗战的英雄们。

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伟大作用,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伟大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

3.引导学生牢记我国的百年历史,牢记在这段历史中奋勇抗战的英雄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的中流砥柱反馈指导:1.出示西安事变的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及结果。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思考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举办一场辩论会,请同学们谈一谈今天我们是否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吃苦、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活动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抗战胜利,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图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教案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XXX、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研究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研究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查闯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的资料。

2.教师准备:讲授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授方针: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2.明白抗日战争成功的重要意义。

讲授重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明白扰日战争成功的重要意义。

活动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日军对XXX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扰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XXX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XXX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0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XXX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XXX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扰战的表现有哪些。

活动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教师讲述:扰战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

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间题的能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勿忘国耻众志成城
一、导入新课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

人民生灵涂炭,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二、学生活动一
在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座雕塑叫“残历碑”,它矗立在九一八历史
博物馆前。

观察残历碑,阅读碑上的文字,说一说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撒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九一八事变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广为传唱,播放这首歌,听一听,唱一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学生阅读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四、学生活动二
1.思考: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结合下面的文字和图片。

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2.小结: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3.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纪录片、战犯日记等还有很多。

查一查相关资料,铭记那段历史。

4.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爱国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五、学生活动三
1.在位于北京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里,有一座名为“铜墙铁壁”的離塑,你能解读出它表达的内容吗?
2.请你收集抗日英烈们的事迹,在“抗日英烈故事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3.全国人民是怎样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
4.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民众抗日的故事?把它们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5.了解了先烈们的革命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第2课时
中流砥柱走向胜利
一、课前引入
1.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日寇投降、人们欢庆抗日战争胜利图片和影视资料,
2.提出问题:这样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胜利的取得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二、查一查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史实
(1)日本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2)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威逼张。

杨执行“剿共计划"。

(4)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坡.在共产党的多次努力争取下,在西北与红军在抗日基础上实现了联合抗日。

插入视频,给出问题,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及结果。

三、了解游击战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四、了解有关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
以“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今天是否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1.分为正方和反方
2.辩论和记录
五、能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
六、了解革命圣地延安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许多爱国青年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七、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想一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
争,是中国人民扰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扰日战争是近代以未反抗外敌入侵第一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八、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

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建国,但是国民党于1946年6月悍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迎来了最终胜利。

九、了解西柏坡
西柏坡,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小山村。

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的党中央移驻此地,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还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最后的大决战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感受军民血肉亲情
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沂蒙人民奉献一切可以拿得出的东西,军民之间凝成超越血肉的亲情,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沂蒙六姐妹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们勇挑拥军支援前线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不分昼夜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运粮草、格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还为战士唱歌、摘宣传,鼓舞士气,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一、思考:为什么说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十二、学生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十三、百年屈辱,百年抗争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记住这些人民英雄们!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个理想,孕育形成了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

了解了这段历史,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英雄们?
十四、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勿忘国耻
众志成城
中流砥柱
走向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