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及解析word版本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及解析word版本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及解析word版本

小柳树和小枣树

沙河中心小学潘晓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比较,理解小柳树和小枣树的长处和短处,能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

1.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深刻内容。

2.体会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树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图片)

它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那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一些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并指导学生读亲切一些。(我们跟两位朋友打招呼的时候应该亲切一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课文朗读,随机正音

指名读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示范补充:

老师来概括一下,请同学们用心听。课文主要写了春天,小柳树觉得自己长得好看,就嘲笑小枣树,而秋天,小枣树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什么也没结,可小枣树并没有因此而嘲笑小柳树,还说了小柳树的许多优点。大家看,这样是不是就概括得完整一些,简练一些了。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直观感受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的不同。

图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自读课文,了解不同

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把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自己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共三组)

3、想象朗读,体会样子的不同

(1)第一组句子:

为什么说小柳树长得很好看?(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小柳树的样子。

指名朗读:谁能把自己想象的样子读出来?

(指导:腰读得应再细一些,树枝再绿一些)

为什么说小枣树长得一点都不好看?

重点指导读出“弯弯曲曲”的样子。

把整组句子齐读一遍,读出不同。

(2)第二和第三组句子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用刚才的方法,想象着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样子,把它们的不同特点读出来。

学生自己练读。

同位合作展示朗读(一人读小柳树,一人读小枣树),并指导评价。

(3)整体读:

和小枣树相比,小柳树长得怎么样?(板书:漂亮)这么漂亮的小柳树你喜欢不喜欢,好让我们把描写小柳树的句子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4、表演朗读,体会性格的不同。

(1)同学们读得真美,看着旁边并不漂亮的小枣树,小柳树又是这么说,怎么做的呢?

(2)“得意”什么意思?从小柳树的这些表现中你觉得它怎么样?(板书:骄傲、没礼貌)

(3)想象一下,小柳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想象它当时的表情、动作,如下巴抬得高高的,歪着头,叉着腰,斜着眼看。)

指名上台表演读,并进行评价。

创设情境,教师来当小枣树,让学生来表演小柳树。

(4)集体表演: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把小柳树的这些表现表演着读出来。现在大家都变成了小柳树,骄傲的小柳树,把头昂一昂,下巴抬一抬,骄傲点,再骄傲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8自然段)

日子一天天过去,秋天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

你观察到什么?人们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们认真读5——8自然段,看看小柳树和小枣树又有什么表现?

3、当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己什么也没结时,它是怎么想的?

4、如果你是小枣树,以前小柳树总是嘲笑你,现在你神气了,你会怎么说它?

5、而小枣树是怎么说的?(重点学习小枣树的话)

“温和”什么意思?齐读一遍小柳树的话,读出温和的语气。

从这些话中,你感觉到小枣树怎么样?(引导学生感受小枣树的宽容大度,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练习读6、7自然段,读出小柳树的担心、后悔,小枣树温和、宽容大度。

学生自己练读。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

7、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怎么样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四、总结提升,体会寓意。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课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刚学过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解身边的同学,来找找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请同学帮忙找一找你自己身上的缺点。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解析】

一、本次听评课研讨主题的确立:

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选编引入的大多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没什么过多需要讲解的地方。所以,课堂中可以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受到教育和启发。所以,本学期,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把这一点作为了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今天讲的这节课中,我也重点体现了这一点。

二、课堂教学设计解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受到教育和启发。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究了市单元整体课例备课,但有些训练项目不太适合,而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筛选、补充和修改,在课堂中加以落实。

因为本课课文较长,作为观摩研讨课,为了呈现阅读教学的完整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省去了识字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堂伊始,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图片导入新课,“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把学生引入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让学生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