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器基础
(2021)第十章动力机器基础与地基基础抗震完美版PPT

(b) 墙式
(c) 框架式
实体式基础应用最广泛,通常做成刚度很大的钢筋混凝土块体; 墙式基础则由承重的纵横墙组成;
框架式基础一般用于平衡性较好的高频机器,其上弹性体系。
10.1概述
• 动力机器的动荷载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基础的振动,如设计 不当,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地基土的强度 并增加基础的沉降量,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使机器零件 易于磨损,影响其正常使用;产生噪音,严重者将影响工 人健康。
10.2振动对地基的影响及机器基础的设计步骤
• 1.振动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 • 抗剪强度降低幅度与振源的振幅、频率及振动加速度有关。
一般,振动越强烈,土的强度降低越多。
10.2振动对地基的影响及机器基础的设计步骤
• 1.振动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 • 一般,振动越强烈,土的强度降低越多。 • 砂土含水量增大,内摩擦系数的减小还要多。 • 随着土的粘聚力增加,振动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影
10.1概述
• 动力机器基础应满足下列一般构造要求(自学): • (1) 动力机器基础宜与建筑物的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土地面分开。当管
道与机器连接而产生较大振动时,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处应采用隔振措施 。 • (2) 动力机器底座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除锻锤基础外, 在机器底座下应预留厚度不小于25mm的二次灌浆层。二次灌浆层应在设备 安装就位并初调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密实,且与混凝土基础面结合。 • (3) 基组(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的总重心 与基础底面的形心宜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当不在同一竖直线上时,两者之 间的偏心距和平行偏心方向基底边长的比值η应符合如下要求: • 对汽轮机组和电机基础,η≤3%; • 对金属切削机床以外的一般机器基础,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时 ,η≤3%;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时,η≤5%。 • (4) 动力机器基础宜采用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5) 动力机器基础的钢筋一般采用HPB235、HRB335、HRB400级钢筋,不 宜采用冷轧钢筋。受冲击力较大的部位应尽量采用热轧变形钢筋,并避免 焊接接头。 • (6) 动力机器基础的底脚螺栓除了应严格按照机器安装图设置以外,还应符 合以下规定:带弯钩底脚螺栓的埋置深度不小于20d(d为螺栓直径),带锚板 底脚螺栓埋置深度不小于15d。底脚螺栓轴线距基础边缘不应小于4 d,预 留孔边距基础边缘不应小于10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预埋底脚螺栓底面下的混凝土净厚度不应小于50mm,当为预留孔时,则 孔底面下的混凝土净厚度不应小于100mm,如图10.2所示。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40-96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2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1 总则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1)活塞式压缩机;(2)汽轮机组和电机;(3)透平压缩机;(4)破碎机和磨机;(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6)热模锻压力机;(7)金属切削机床。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基组foundation set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equivalent load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wall type foundation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5 地基刚度stiffness of subsoil地基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值为施加于地基上的力(力矩)与它引起的线变位(角变位)之比。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1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是指动力机器(如电机、离心机等)等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国家有关标准的综合要求。
此类规范主要包括技术要求、用途及相关的性能要求、安全要求
和环保要求等几个基本内容。
技术要求是指设计原理及设计程序、材
料(主要是材料特性要求)、尺寸和外形,以及运转部件的刚性、强
度和压力损失要求等。
用途及性能要求主要针对动力机器的各项用途,包括空载、负载以及紧急情况等;安全要求主要包括设备振动、噪音、安全装置等;环境要求主要有热、湿、油等环境要求以及使用特殊材
料进行特殊抑震处理等。
这些规范应当根据动力机器的用途和性能要求等制定,以保证设
备的安全、可靠性和长寿命使用,以及减少重复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动力机械设计时,应设计者应当遵守该规范,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
提高质量稳定性以及维修和维护的容易性。
总之,在动力机械设计制造中,设计规范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以及设备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1.引言动力机器是一种将能源转化为机械能量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
2.意图和目的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旨在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和高效能量转化。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器的性能和效率。
3.设计要素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要素:3.1.能源转换系统:能源转换系统是动力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将能源转化为机械能量。
常见的能源转换系统包括燃油发动机、电动机和风力发电机等。
3.2.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用于将能量从能源转换系统传递到机械装置。
传动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高效率,以确保能量转化的稳定和顺畅。
3.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动力机器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度灵活性和精确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3.4.冷却系统:动力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系统用于散热,保持机器的正常工作温度。
冷却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散热效果,以防止机器过热而损坏。
4.设计方法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4.1.经验法: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实践,设计出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的动力机器。
经验法可以快速得到满足基本要求的设计方案。
4.2.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动力机器进行模拟和优化。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机器的性能和寿命,并进行参数调整,以获得最佳设计方案。
4.3.可靠性设计法:采用可靠性设计原理,提高动力机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靠性设计法可以通过增强结构强度、减少故障点和引入冗余设计等措施,提高机器的工作可靠性。
5.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5.1.功率需求: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动力机器的功率大小。
功率需求直接关系到机器的能源消耗和性能表现。
5.2.空间限制:根据实际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出符合空间限制的动力机器。
合理布置机器的结构和部件,确保机器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正常运转。
5.3.安全因素:考虑机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动力机器基础的静力计算

关键词 : 动力机器基础 , 组, 机 重心 , 地基承载 力
中 图 分 类 号 : U4 1 T 3 文献标识码 : A
=
动力 机 器 基 础 的 结 构 形 式 应 根 据 工 艺 需 要 并 结 合 技 术 经 济
效果 而定 , 主要形式有 : 大块式 、 墙式 、 构架式 。其他还 有薄壳 式 、
P一 = W /nh + M / z 七
2 2 2 3 2 4
m ∑ ≤12 ( 。 l/ x .a×Q 桩基)
其中, 为机器 、 w 基础 和 基础 上 的填 土总 重量 ; 为基 础底 F
面积 ; ~ 分 别 为 地 基 平 均 压 应 力 和 最 大 压 应 力 ; P 分 别 P, P,
3 8 1 3 1 5 1 6
坐 标
005 7 5 6 7 6. 8 —3 3 1 5
×z
3 4 05 l2 7. 4 3 28 4 69 6 6 5 一l 6 1 8 2 8 6 4.
Y坐 标
—0. 5 4 0 —48 5 7 20 . 20 .
×j ,
—1 3 2 8 .4 0 —3 4 7 6 3 .6 ¨2 8 12 8 1
P= W / ^ n ≤ ×Q( 基 ) 桩 。 偏 心受压时 :
p = W / + M ~ F / + M l / l
1 7
1 8 l 9 2 0 2 l
5 . 64
动 力 机 器 基 础 的 静 力 计 算
夏 显 德
摘 要: 结合动力机器 基础 的不 同形 式 , 动力机器 基础静力 计算 中地基 承载力验 算、 就 机组 重心核算和基础 局部构件 的
承 载 力 验 算 作 了探 讨 , 提 出设 计 时 应 注 意 的 问题 , 并 以达 到 指 导 实 践 的 目的 。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搜索当前位置: 首页 >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数字中国全站搜索: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时间: 2003-12-29 10:40:4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试行)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试行日期:1 9 8 1 年 2 月 1 日关于颁发《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79)建发设字第606号(79)一机设联字第1498号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的要求,由第一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一年二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范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负责。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文通知,由我部第一设计院会同化工部、原水电阅、冶金部、建材部、六机部所属勘测、设计、科研、工厂及高等院校等二十六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施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和科学实验中的经验。
在编制过程中,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其中一些主要问题,还进行了题讨论,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六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的基本规定、活塞式压缩机、汽轮机组和电机、破碎机和磨机、锻锤、落锤、水爆清砂池、金属切削机床等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
在试行本规范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并抄送我部设计总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2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1 总则 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 (1)活塞式压缩机; (2)汽轮机组和电机; (3)透平压缩机; (4)破碎机和磨机; (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 (6)热模锻压力机; (7)金属切削机床。
本规范不适用于楼层上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 2.1.1 基组 foundation set 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 equivalent load 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 wall type foundation 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最新东南大学-基础工程-第十章-动力机器基础简介

分析地基中波的传播,由解析法和数值法(如有限元法)
可以求出基础与半空间接触面上的动应力。利用动力平衡
条件,可以写出刚体(或基础)的运动方程,从而确定基
础的振动状态。理想弹性半空间(匀质、各向同性的弹性
半无限体)理论所需的地基参数是土的泊松比μ、剪切模
量G及质量密度ρ。
15
10.3.2 地基动力特性参数
10
10.2.2 振动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
由于地基土在动荷作用下抗剪强度有所降低,并出现 附加沉降,因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予以折减。
pk f fa
p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
静压力值;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动力折减系数,见《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
➢旋转运动的机器
如电机(电动机、电动发电机等)、汽轮
机组(汽轮发电机、气轮压缩机等)及风
机等。气轮机组的特征一般是工作频率高、
平衡性能好和振幅小。
2
2.间歇性作用或冲 击作用的机器
➢锻锤、落锤(碎铁用 设备)等属于间歇性作 用或冲击作用的机器, 其特点是冲击力大且无 节奏。
3
※机器基础的结构类型
0
12 3
4
5
6
7
加速度比α/g
(b)
0.8
0.7
10
102
103
104
最大加速度(gal)
(c) 9
振动作用下土的压密
❖ 在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沉降比只有静 荷载作用时的沉降要大,因为在前一种 情况下将产生振动附加沉降。
❖ 但在法向压力作用下,只有当振动加速 度大于某临界值(通常为0.2g~0.3g) 时才出现振动附加沉降,其值随振动加 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机器基础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机器的型号、转速、规格、重量、重心位置及轮廓尺寸等;
(2)机器的功率及传动方式
(3)机器底座的轮廓尺寸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的位置和尺寸图;
(4)地脚螺栓、预埋件的尺寸和位置以及二次灌浆层的厚度等;
(5)基础的平面位置;
(6)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测及水文地质资料;
将上式代入公式(1-34)可求得常数C和D。
代入式(1-36)得
汽轮机组基础3%
其它机器基础(金属切削机床除外)
当[R]≤15t/m23%
[R]>15t/m25%
为了求出基组总重心的位置,机器制造部门应提出机器及设备的重量及重心位置。
3.强度和抗裂性计算
大块式机器基础,一般不验算混凝土的强度,但重量大而底座支承面积小的机器,应验算支承处的混凝土基础表面的压应力,对于200号混凝土,其压应力不得大于30kg/cm2;100号混凝土,其压应力不得大于20kg/cm2.
大块式基础的抗裂性是由构造钢筋来保证的,具体规定详见有关各章。构架式、墙式和壳体基础的强度和抗裂性,可按一般结构规范和本手册有关规定进行验算。
动力计算
机器基础的动力计算,主要是计算基础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反应,也即计算基础各种振型的自振频率、振幅等。
大块式机器基础的振动,在空间具有六个自由度,见图1-4,包括沿ox、oy、oz三根轴的位移和绕这三根轴的转角。当机组重心和基础底面形心可以认为在一条铅垂线上时,也即符合本章静力计算中关于机组偏心限值的规定时,基组振动可分解为互相独立的三种振动:
Ix、Iy-基础x向、y向底面的惯性矩(力矩方向)
aR-地基土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其值如下:
汽轮机组和电机及压力机基础αR=0.8
锻锤基础
锻锤、落锤附近的柱子基础
其它机器基础αR=1.0
βh为土的动沉降影响系数:一类土取1.0;二类土取1.3;三类土取2.0;四类土取3.0。当为桩基时,βh按桩尖土的类别选用,地基土的类别见第5章表5-3.
由图1-6(b)得块体运动方程:
(1-19)
以 , 代入上式得
(1-20)
式(1-20)为齐次方程,设其解为 ,代入式(1-20)得:
(1-21)
(1-22)
解上式得 (1-23)
上述解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主要是取决于根号一项是实数、虚数还是零。
情况1 ,则公式(1-23)的两个根 都是实根和负值,公式(1-20)的解为:
1.单自由度体系
(1)无阻尼的自由振动:计算模型见图1-5,振动块体的质量为m,弹簧假定为无质量,其刚度为K,处于平衡状态时,如图1-5b,弹簧反力为 。当在时间t=0时,给以一初始位移z0或初速度或两者兼有,则物块开始运动,于某一瞬间,取块体的自由体,如图1-5(c)实线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动运平衡方程为:
(7)当基础需要进行振动设计时,尚应取得机器的动负荷载(及扰力)值、作用位置和机器的质量惯性矩等资料。
1.1.5.动力计算体系
机器基础的动力计算有两种体系
质量-弹簧-阻尼器体系假定基础为有质量的刚体地基为无质量的弹簧,并起阻尼器作用
弹性半空间体系假定刚性基础置于理想弹性半空间题的表面,及假定地基土为均匀的的、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体。
整理后得
以 和 代入上式得:
(1-34)
上式得解与有阻尼的自由振动的解相似,也有三种情况。
情况1 ,则公式(1-34)的解为:
(1-35a)
情况2 ,则公式(1-34)的解为:
(1-35b
情况3 ,则公式(1-34)的解为:
(1-35c)
上述三种情况的解中,后两项为强迫振动的幅值,而前两项为有阻尼的自由振动的幅值,它将随时间衰减为零,因此,前两项称为暂态振动,而后两项称为稳态振动,暂态振动对强迫振动体系只在振动刚开始时有些影响,故可忽略不计,只需计算稳态振动的解,也即
2.往复式机器的扰力
内燃机、蒸汽机、活塞式泵和压缩机以及其它曲柄连杆机器,都属往复式机器,运转时产生往复扰力。曲柄连杆机构使旋转运动变为往复运动,见图1-2.其中包括一个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一个长度为ι0的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于b点,另一端与半径为r0的曲柄连接于a点。曲柄以圆频率ω绕o点旋转,当活塞销b点沿气缸做直线运动时,曲柄销a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形,此时,曲柄销a点在z方向的加速度为:
P、Pmax-作用于一根桩上的载荷和最大载荷
R-经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nh-桩数
Q-单桩垂直向容许承载力
Mx、My-作用于基础底面的x向、y向力矩
、 -由通过基础底面形心的轴至x向、y向的基础边缘的距离,或由桩群重心轴线至最外一排桩的中心的距离(力矩方向)
xix、xiy-桩基在x向、y向第i根桩中心至桩台底形心的距离(力矩方向)
阻尼比D值,可用对数递减量求得,取图1-7(c)中的二个相邻峰值之比,则:
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并令其等于δ,则:
(3)有阻尼的强迫振动在质量-弹簧-阻尼器的质量块中心上,作用一竖向周期性扰力 ,这种扰力是由旋转式机器的不平衡惯性力或活塞机活塞的惯性力等产生的,其计算模型见图1-8.
块体自由体如图1-8(b)所示,其运动平衡方程式为:
(1)沿oz轴的竖向振动
(2)在xoz和yoz平面内的水平回转偶合振动;
(3)绕oz轴的扭转振动。
这三种振动可以分别计算,然后再相应选加。
冲击作用下的大块式基础的动力计算,属自由振动计算,如锻锤基础的振动,一般是在给定初速度下的竖向自由振动,而机械压力机基础的振动,则是在给定初位移下的自由振动,下面各节介绍有关计算和分析体系振动的反应特性的基础理论,这是以后各章节中进行动力计算和分析所必需的基本工具。
即 或
式中
式(1-11)的解为
上二式中的常数A和B,由初始条件确定,当t=0并只给以一初始位移z0时,代入(1-12、1-13)式得A=0,B=z0,再代入式(1-12)得振动方程:
(1-14)
当t=0时,只给一初速度 ,代入式(1-11、1-12)得 ,B=0,再代入式(1-12)得振动方程:
当t=0时,同时给以一初位移z0和初速度V0,则代入(1-12、1-13)得 ,B=z0,再代入式(1-12)得振动方程:
当t=0,若z=z0,代入式(1-27)得A=z0
当t=0,若 ,代入式(1-28)得
将A和B代入式(1-27)得:
式中
(1-30)
公式(1-29)的时间-位移曲线,见图1-7(c)中的实线部分衰减率是决定于体系的阻尼系数C与临界阻尼系数C0之比值,该比值为阻尼比D,因此:
1.1.1.基础型式
机器基础的结构型式,应根据工艺需要并结合技术经济效果而定,主要型式有:
(1)大块式;
(2)墙式;
(3)构架式。
见图1-1.其它还有薄壳式、箱式和地沟式等型式。
1.1.2.动载荷
在设计机器基础时,首先要确定作用于基础上的动载荷,也即机器的扰力,按本手册适用范围内的机器扰力有以下几种类型:
(1-24)
因为 都是负值,振幅z将随时间按指数递减,如图1-7(a)或1-7(b)所示,块体可能有一次通过z=0位置,这要由初始条件决定,这说明体系不会产生振动,这种情况叫做过阻尼状态。
情况2 则公式(1-23)的两个根 相等,公式(1-20)的解为:
此时,和情况1相似,体系也不产生振动,这种状况相应于从振动过渡到不振动的临界状况,故可称为临界阻尼装他,因此,临界阻尼系数 。
1.旋转式机器的扰力风机、透平压缩机、电动机、发电机和调相机等,均属旋转式机器,运行时产生简谐振动载荷,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P0为常数或为旋转圆频率ω的函数,即
式中me-偏心质量
e-从旋转中心至旋转质量重心之间的距离,即偏心距;
ω-机器的圆频率
从理论上讲,旋转式机器的转动质量是可以平衡的,因此,在旋转时不会产生不平衡的扰力,但实际做不到,总有不平衡扰力存在,其大小是由机器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等因素决定,即安装时的偏差、使用中的损坏、腐蚀或转动部件的磨损、部件装配不紧密,和主轴本身偏心等等都会影响不平衡扰力值。如果旋转式机器因上述原因引起扰力过大而导致基础振动超过限值时,则有效的补救办法就是整修机器已减少其不平衡扰力。
活塞销b点在z方向的加速度为
连杆的质量可以分别集中在曲柄销a点和活塞销b点,于是在z方向的总扰力值为
在y方向的扰力为:
式中ma-旋转部分的质量
Mb-往复运动部分的质量
3.脉冲载荷(冲击载荷)
冲压机、锻锤、落锤等工作时,均产生脉冲载荷,这类振动属于单脉冲振动,即欠一个脉冲的影响消失之后才开始后一个脉冲。为了计算受冲击载荷的基础反应,必须获得冲击力和时间的数据或冲击能量、冲击速度等数据。其中冲击力和时间额数据,一般只能由大量实测资料统计而得。
(1)应保证机器本身的正常运转
(2)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的能量,通过土传播,对邻近人员、仪器、设备和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因此,在设计动力机器基础时,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a)确定动力载荷;
b)选择设计振动允许极限,也即振动设计标准;
c)恰当的选择基础-土体系的计算模式和动力参数;
d)根据机器的特性和对各种重要参数的分析,提出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上述各种类型的振动载荷的具体计算方法,分别见本手册有关各章
1.1.3.设计标准
机器基础振动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就是基础的振动超过所有规定的极限,这种限制一般是由着振动速度或加速度来表示。对于稳态振动,也可由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允许最大位移(振幅)来表示。本手册有关各章节,应用现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允许振动值,主要是满足机器本身的正常运转,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另行合理的确定基础的允许振动值,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具有强烈振动的机器,其基础振动值即使大大低于规定的限值,而仍对邻近人员、设备、仪器或建筑物等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则可在总图上选择合理位置或采取减振措施。在振动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机器的振动影响,具体措施见本章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