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四项关键能力 (1)

(2022·石家庄模拟)大气中凝结核能否使水汽凝结,主要取决于水汽是 否达到饱和。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蒸发,增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实际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二是通过冷却作用, 减小饱和水汽压,使其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使空气冷却的方式有多种, 下图示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其中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水汽压 为e。据此完成1~2题。
(2022·江苏选择考)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 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 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据此完成(1)~(3)题。
(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5.总体上,枯木棒分解速率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 )
A.温度 C.光照
√B.水分
D.风力
6.旱季冠层顶部枯木棒分解速率较快,可能是由于( )
A.风速大 C.湿度低
√B.光照强
D.养分少
关键能力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 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 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山体高度
C.降水 D.太阳辐射
关键能力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描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 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用规范、简洁的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等形式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方法如下:
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新考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体现。
为了真正有效落实这三个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循序渐进高中地理新考纲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包含三个层次: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ⅱ.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ⅲ.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虽然是解题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却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它要求学生通过审读题干与设问,明确试题的问题指向和解题的限制条件。
第二层次就是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题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及相关知识,从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与知识,这是决定解题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第三层次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设置的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分析和整合,灵活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完成答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地理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要求中,我认为“要求i”应该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具备了“要求i”的能力基础上,再初步培养他们“要求ii”的能力;至于“要求ⅲ”,应该是学生在高二、高三着重培养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
在高一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在“如何获取信息”以及“解读什么信息”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
如何获取信息,即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其类型包含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对高一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材料的阅读能力、图表数据的阅读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审题能力等。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正解地理试题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正解地理试题作者:陈美君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201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提供图文材料→紧扣问题的要求审题并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作出判断或组织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调用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
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必要精选试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中提高“提取、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所以,审题时要特别关注以下5个方面: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语言组织要求)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设问中已给定答题的角度)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及其变化的解读;统计图中曲线形态变化,分段对比的节点等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地理信息的类型1.根据显示方式不同,地理试题中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一)咬文嚼字(2012正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对斜阳。
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慈塑:丝凰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隋燕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00).d T。
,7脯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重要前提.本文从五冬方面谈二下获取和’j ?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f日粼】获取{解读;地理信息;途径,,。
获取和解读信息。
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说它是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试题中关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设计,其I二:二I茎茎兰二I茎::竺二l茎=::I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E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地理文字信息。
2)地理图像信息。
3)地理表格信息等,还有一类是隐性信息,如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命题者的意图或生活中的经验及相关学科的信息等等,它需要考生对材料中的显性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以及归纳判断、推理、归纳等来解决问题。
对于理解试题的意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从立意看考生应明白试题在探讨—个什么样的主题:从情境上少无目的浏览。
在鲁0解题后设问时,往往要注意—个问答题需回答几个小问题。
就拿05年第36题第一问来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需要寻找四个问题信息:试题的第一小题干日且确要求是先简述三个音l J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然后综述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但有些考生由于当太阳从地平线A地,qz线以下伊一70或自地平线以下伊一丁升至地平线的一段时间室内通常无需照明,这样一些理论上白昼时间长达19小时左右的日子,整天可以利用自然光照明,这促现象称为“白夜”o问6月22日这一天图中的①②③中哪个城市有白夜产生?考生极易遗漏的那就是题目中的标题信息:欧洲某地区。
日出肓怖日落后—段时间室内通常无需照明”这句话其实隐含着这是大气散射的原因这个信孰很多学生就是不能理解题中的信息,错误地把“白夜”等同于极昼。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取关键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使用地图、地球仪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规律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四大能力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高。
地理答题如何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系统有: 地理基本数据、
善 毒薯 誊 誊
√ ~ — /
地理・ 指 学习 导
地理基本概念 、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分布、 【 典题例析 】 地理 原理 与规律 ( 自然地理 )地 理观 念 ( 文 、 人 【 】 读世界某区域图, 例1 完成( ) 1、 地理 )地理区域特征( 、 区域地理 ) 自主学习 、 中获得的地理信息( 与所学知识有关联性 的 知 识 ) 。 自然地理部分 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地理规 律: 地球运 动规律( 自转 、 公转 )大气运动规 、 律 ( 圈环流 、 三 季风环流等 )地壳运动规律 、 ( 能量来源、 运动形式 、 结果等 )水体运动规 、 律( 水循环、 洋流等)地理环境分异规律( 、 纬 度 地 带性 、 经度 地 带性 、 直地 带 性 、 地带 垂 非 性 等 ) 。 区域地 理部 分 重点 掌握 的 区位理 论一 优越 区位的选择 : 农业 区位理论 ( 如何使土 地得 到最合理 的利用 )工业 区位 理论 ( 、 如 何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城市区位 、 图 1 理论 ( 如何体现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地域 ( )图 中甲处( 1 虚线 内 ) 的常见 地形类 结构 )交通区位理论( 、 如何合理布局交通运 型 是 ( ) 输 网 ) 。 A .山地 B .盆地 2 .调 动和 运用基 本技 能 C 高原 . D 丘陵 . 高考解题所需的基本技能有: 选择和运用 ( )有关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 2 相关学科 的基本技能解答地理问题 、 语言的 的是 ( ) 组织能力( 对问答题尤为重要 )绘图能力( 、 如 A 有世界上最发达 的混合农业 . 绘制剖面图 )计算能力( 、 如太 阳高度的计算、 B 大 牧场放 牧业 盛行 . 时间的计算等)实验能力等。 、 C 乳 肉畜牧业规模较大 . 运 用地 理 学科 的 专 项技 能 包括 : 理 坐 地 D 生产方式 比较落后 , . 迁移农业盛行 标 的判断和识别 , 不同类 型图表的判读和转 换等。 自主 学 习 中获得 的 知识 与技 能举例 : ①社会热点方面的知识 。如德班气候大会 、 俄罗斯冬运会 、 朝鲜 、 伊朗核问题 ( 结合时区 和 日界线 、 区域地 理 、 自然地理知识 ) 日全 、 食、 月全食 、 钱塘江大潮、 航天基地建设 ( 结合 宇宙知识、 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的地理区位 、 自 然环境等内容 )经济 区( 、 长三角 、 环渤海、 珠 三角 、 中部崛起 、 东北重工业基地等) 及新特 区建设 、 重大建 设工程 ( 西气 东输 、 电东 西 送、 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 、 青藏铁路 、 跨海大桥 等)十二五规划等。 自主学习中通过归纳、 、 ② 总结得到的知识与技能。 ③等值线图的判读。 ④图上距离的判断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摘要:在地理学科领域内,图像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十分丰富,为地理信息的呈现提供了优良载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当具备运用地理数据、地图等去阐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阅读地图图表的技能,以便充分运用地图,促进地理学科素养的强化,改善地理知识学习效率。
因此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进行了探讨,旨在全面增强学生全图意识,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材料;策略初中地理知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初中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层次,丰富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地理知识认知,但同时,地理知识由于其相对抽象性,难以被学生良好吸收,了解地图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图像材料可以将地理知识以抽象的形式具体化,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良好认知与了解。
通过图像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本土以及全球的地形地貌分布、气候情况、洋流情况、经纬度分析、资源分布等等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丰富学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以及学习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一、图像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激发了学生兴趣图像材料是通过图像的形式给学生展现知识点,并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具体化图像性的展示,对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渠道,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性。
图像的展示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对地理知识加深认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图像的形式了解到了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理形态内容,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断加深,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 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 _______℃, 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其 8 纬度差异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法是否最佳?怎样举一反三? 解法是否最佳?怎样举一反三? • 5.表达是否科学、规范? 5.表达是否科学 规范? 表达是否科学、 • 6.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是审题失误、知识缺陷、 6.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是审题失误 知识缺陷、 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是审题失误、 方法失误还是思路不对、能力欠缺? 方法失误还是思路不对、能力欠缺?怎样解决 解题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解题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通过不断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快 速、准确解题的能力。
收入 支出 蒸发、 蒸发、生产生活消耗
华北平原,3~5月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华北平原,3~5月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月雨带没有到达 补给 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多,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多,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3、图中甲阴影区是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产的 图中甲阴影区是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主干知识和技能回顾
主干知识 • 影响气温的自然因素 • 欧洲西部沿海的气候类
型、特点及成因
基本技能 • 区域定位 • 气候直方图判读
• 世界著名的海洋渔场 • 海洋渔场的成因
• 读黄河中下游棉花产区分布图,完成: 读黄河中下游棉花产区分布图,完成:
1、对本区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自然条件的叙述最 恰当的是( B 恰当的是( ) 地势平坦, A、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雨热同期有利于生长,秋季干燥, B、雨热同期有利于生长,秋季干燥,利于收摘 土壤肥沃,土壤黏性强, C、土壤肥沃,土壤黏性强,有利于棉花根系发展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棉花生长 2、我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而本地区没有分布, 我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而本地区没有分布,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D A、热量条件较差 B、降水较少 C、人口密度较大 D、中低产田面积广大 3、本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障碍因素是( D) 本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障碍因素是( 土地沙化、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 C、土壤盐碱化严重 D、洪水灾害频繁
1、求两地温差 2、两地气温差异原因分析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 京津地区急需调水, 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供给: 总量、 供给: 总量、人均拥有量 需求: 合理需求、不合理需求(利用方式 经济结构) 利用方式、 需求: 合理需求、不合理需求 利用方式、经济结构)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04文科综合卷四)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04文科综合卷四)
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地区温度____,说明其原因。 、冬季a地比同纬度地区温度____,说明其原因。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欧沿海地区增温。
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 、与a 的代号是____,并简述其原因。 的代号是____,并简述其原因。 B
• 1.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1.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 2.中心问题是什么?情景材料?怎样切入? 2.中心问题是什么 情景材料?怎样切入? 中心问题是什么? • 3.设问的角度(一般围绕中心,分层设问)? 3.设问的角度 一般围绕中心,分层设问)? 设问的角度( • 4.解题的思路?方法?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我的 4.解题的思路 方法?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解题的思路?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 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 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
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 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回答有关问题:
水 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1、目前,_____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目前,_____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2、图中乙河3月~5月份流量较少,试分析原因。 图中乙河3 ~5月份流量较少,试分析原因。 月份流量较少
有利: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较少,天气晴朗,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较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不利: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4、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流程
1、明确问题指向、限制条件和考查意图 2、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3、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4、运用学科知识,加工、处理信息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春招卷)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春招卷 年春招卷)
同纬度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 图中F 河谷地形 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都是开放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高等院校较多;市场广阔; 都是开放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高等院校较多;市场广阔; 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注重反思:解题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题后的
反思才是提高能力的关键。作如下反思:
因为a 因为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秘鲁 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海区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填注世界著名渔场的名称 说明渔场成因 秘鲁沿海的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4)分析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温差、气象灾害)、地形、水源、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温差、气象灾害)、地形、水源、土壤 )、地形
主干知识和技能回顾
主干知识 • 影响气温的自然因素 • 资源短缺原因分析层面 •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基本技能 • 两地温差的图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