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分解与组成
最新2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讲义ppt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一、 学习常识提示 (一)王朔的生平: 出生1958年(大体上与“朦胧诗人”和“先锋作
家”属于同时代人),北京人。1976年中学毕业后, 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 1978年开始创作。
(二)王朔的创作: 他的《空中小姐》(1984)、《浮出海面》、《一半是火 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1986)等早期作品都是以自 己在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写过一些言情、侦探类 的小说。 后来的《顽主》(1987)、《千万别把我当人》、《动物 凶猛》(1991)、《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1999) 等小说则形成特有的风格,写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戏、颓废为 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以戏谑、反讽 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他的人物 所宣称的“我是痞子我怕谁”和他自己所宣称的“我是码字的”, 既是他自己的宣言,也成为了当时一部分青年的精神象征。后 出版有《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和《王朔自选集》 (华艺出版社,1998)等。
王朔的作品曾风靡一时,但评论界却分歧很大。这就是在 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有名的“王朔现象”。
由于我平时不喜欢王朔的作品,对他的生平和创作道路也 缺乏研究,知之不多,希望我们电大的老师有人在这方面有所 作为,给我们以帮助。
关于王朔的作品,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阅读《顽主》和《动
二、学习重点提示 (一) 小重点: 1. 王朔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要内容。 王朔小说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多多少 少都带有一种“痞子”的特性,用我们教材上的话来说,就是“ 大院”里的一些缺少父母管教、在城市里到处游荡的年轻人。 用作者自己的命名,就是“顽主”:“厚颜无耻的闲人”。他们 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由自在”,自觉地与现存的社会秩序作 对,或者说有意识地用“失范”的行为挑衅既定的原则。 王朔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用“调侃”的“痞子语言”来描述 些痞子们的生活。而他们的生活特点,又可以用一个“轻与重” 来概括: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轻轻松松地活着”,他们的确也 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的“轻”,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最 后得到的却是生活失重后的焦虑和孤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的分解和组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2的分解和组成》含反思大班教案《2的分解和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2的分解和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1、演示教具:两朵花2、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1)教师(出示两朵花):“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漂亮花,如果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愿意怎么分?”(2)幼儿自主操作。
2、基本部分(1)教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写出分解式教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教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教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
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教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
(由上往下写)如图:2 2∕\↓∕\↑1 1 1 1(3)演示合的过程:教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教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4)记录和的过程:教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大班数学2的组成、分解教案

大班数学2的组成、分解教案大班数学2的组成、分解教案1设计背景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爱好,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
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究“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爱好,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
2、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究“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培育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技能。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1、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爱好,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
2、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究“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预备1、演示教具:两朵花2、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1)老师(出示两朵花):“今日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美丽花,假如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情愿怎么分?”(2)幼儿自主操作。
2、基本部分(1)老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写出分解式老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老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老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
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老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
(由上往下写)如图:2 2∕↓∕↑1 1 1 1(3)演示合的过程:老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老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4)记录和的过程:老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3、幼儿操作:(1)小伙伴们拿2支蜡笔和2个瓶盖,自己动手试一试,并用卡片记录。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的分解:将一个数分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
2. 2的组成:用两个数相加得到2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2的分解与组成。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2的分解与组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
2. 讲解:讲解2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所有将2分解成两个因数相乘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4. 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找到的2的分解方法,并解释原因。
5. 总结:总结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他数分解与组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的分解与组成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找寻生活中的实例,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2的分解与组成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2的分解与组成。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2的分解与组成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2的分解与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的分解:将整数2拆分成两个数的和。
2. 2的组成:找出所有可以组成整数2的两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2的组成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2的分解与组成。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2的组成规律。
3.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物教具:如小球、小卡片等。
2. 教学PPT或黑板。
3. 练习题库。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如拿出两个小球,提问:“这两个小球可以组成一个什么数呢?”引导学生回答“2”。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组成2吗?”从而引出2的分解与组成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2的分解与组成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所有可以组成2的两个数。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与错误的原因。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2的分解与组成的规律。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你能找到其他数的分解与组成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用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找出所有可以组成5的两个数。
2. 请用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你有3个苹果,你想吃2个,请问你可以怎么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2的分解与组成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组成规律的掌握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拆分和组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2. 能够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2的分解与组成的原理。
2. 能够灵活运用2的分解与组成解决不同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数字卡片。
3. 练习题或实践活动材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数字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2可以怎样分解和组成。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2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解释2可以拆分成1和1,也可以组合成2个1。
3.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教学卡片或数字卡片,展示2的分解与组成的不同实例,如2=1+1,2=2个1等。
4.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分解和组成2,并分享彼此的方法。
5. 练习巩固:教师发放练习题或实践活动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2的分解与组成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2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思考能否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数字上。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2的分解与组成的实践活动,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长。
2. 请学生思考并解答一道与2的分解与组成相关的问题,如“我有2个苹果,我想分成1个给小明,1个给小红,我应该怎么分?”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2的分解与组成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辅导教师提供课后辅导时间,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的分解与组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数字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2的分解与组成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每组用数字卡片进行2的分解与组成的实践活动,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字2的概念。
2. 能够把数字2分解成不同的组成。
3. 能够用不同的组成方式表示数字2。
教学准备:1. 数字2的卡片或者图片。
2. 不同的物品或者图形,如水果、积木等。
3. 工作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数字2的概念。
教师可以出示数字2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说出数字2的意义和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数字2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组成方式?- 我们可以用什么物品或者图形来表示数字2?2. 分解数字2(15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组成方法,让学生分解数字2。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水果、两个积木、两个图形等,然后让学生用手势或者语言表示出数字2的组成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组成方式,例如1+1=2、2-0=2等,并用卡片或者工作纸记录下学生的答案。
3. 组成数字2(15分钟)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物品或者图形,并让学生组成数字2。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两个水果,让他们组成数字2;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积木组成数字2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的组成方法,并用铅笔和工作纸记录下学生的答案。
4. 操练与巩固(20分钟)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分解和组成数字2。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2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或卡片上的物品或图形来分解和组成数字2。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例如两个相同的物品组成数字2、一个物品和一个图形组成数字2等。
学生可以用手势或者语言描述他们的答案,并在工作纸上记录下来。
5. 总结(5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的答案,并让他们说出不同的分解和组成方式。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分解或组成数字2的可能性有多少种,我们可以用哪些物品或者图形来表示数字2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幼儿园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幼儿园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数字2的分解和组成方式。
2. 培养幼儿对数字2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2的卡片或磁贴。
2. 数字1-5的卡片或磁贴。
3. 数字2的图片或插图。
4. 相关数字游戏或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回顾数字1的学习内容,复习数字1的写法和数量概念。
2. 准备一些数字2的卡片或磁贴,让幼儿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数字?它有几个圆圈?认识数字2的分解:1. 准备数字2的图片或插图,让幼儿观察并回答:数字2由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什么?2. 引导幼儿发现数字2可以分解为两个圆圈,数字2的分解方式是什么?3. 让幼儿用数字2的卡片或磁贴进行互动,将数字2分解成两个圆圈的形式展示出来。
1. 引导幼儿思考数字2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例如:1+1=2,0+2=2等。
2. 准备数字1-5的卡片或磁贴,让幼儿进行数字组合的游戏,找出可以组成数字2的数字。
3. 引导幼儿发现只有数字1和数字1可以组成数字2,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将数字1和数字1组合成数字2的形式展示出来。
综合练习:1. 准备一些数字2的卡片或磁贴,让幼儿进行数字2的分解和组成练习。
2. 引导幼儿观察卡片或磁贴上的数字2,让幼儿用其他数字进行组合,找出可以组成数字2的方式。
3.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组合方式。
拓展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字2,例如:钟表上的数字,书籍页码等。
2. 让幼儿进行数字2的寻找游戏,找出尽可能多的数字2,并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描述。
评估与总结: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数字2分解与组成的理解程度。
2. 结合幼儿的表现,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的例子,加深他们2. 引导幼儿进行更多数字的分解与组成活动,拓展他们的数字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