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生传热学2003--2008试题答案
传热学(2003汇总

2005—2006学年第 1 学期期末考试题专业班级:建环03级1~4 课程名称:传热学第1 页共2 页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专业班级:储运03-班课程名称:传热学第 1 页共 3 页一、简答题(本大题18分,每小题3分)1、导热问题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文字叙述或用数学式表达)。
2、用一支插入装油的铁套管中的玻璃水银温度计来测量储气筒里的空气温度,请分析如何减小测试误差。
3、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基本原则及实现方法是什么?4、写出两个同类现象相似的条件。
5、简述角系数的定义及性质6、实际物体发射率的定义二、计算题(本大题60分,每小题12分)1、某房间墙壁(从外到内)由一层厚度为的砖和一层厚度为的灰泥构成。
冬季外壁面温度为℃,内壁面温度为18℃时。
求①通过该墙体的热流密度是多少?②两层材料接触面的温度是多少?已知砖的导热系数,灰泥的导热系数。
2、热电偶的热接点近似认为是直径0.5 的球形,热电偶材料的,,。
热电偶初始温度为25℃,突然将其放入120℃的气流中,热电偶表面与气流间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试求①热电偶的过余温度达到初始过余温度的1℅时所需的时间为多少?②这时热电偶的指示温度为多少? 3、一大车间中有一横置管道,长为5m,直径为119mm,表面温度为127℃,发射率(黑度)为0.6,房间墙壁温度为27℃,求其辐射换热量是多少?4、用一裸露的热电偶测试圆管中气流的温度,热电偶的指示值t1=170℃。
已知管壁温度tw=90℃,气流对热接点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 50W/ (m2·K),热接点的表面发射率=0.6。
试确定①气流的真实温度,②测温误差,③并简要说明如何减小误差。
5、换热器中热流体由300℃冷却至150℃,而冷流体由50℃被加热至100℃。
该换热器的总换热量为W,已知传热系数,试计算①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②加热器所需的面积?三、综合题(本大题22分)有一架空蒸汽管道,管道内径为φ=300mm,管壁厚度5mm,其导热系数为36 W/(m·K)。
2003浙大传热学

浙江大学 2003年研究生考试试题(传热学)第 页1 浙江大学 2003年研究生考试试题(传热学)一、填空(每空2.5分,共二十空50分):1、导温系数a 表征了物体 的能力,其单位(国际单位制)是 ,流体运动粘性v 与a 的比值组成的无量纲数 。
2、固体辐射表面的有效辐射J 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在计算导热热阻时,若导热系数是温度的线性函数.则其定性温度取为 最准确。
4、流体横掠管束时,计算表面传热系数(换热系数)时,其特征尺寸一般取,当纵向流过管束时,其特征尺寸一般取 。
5、管道的临界热绝缘直径计算式d=2λ/h 中,λ表示 的导热系数,h 表示的表面传热系数。
6、无量纲数(h δ)/λ中的λ在Bi 数中是指 ,在Nu 数中是指 。
7、在常物性一维稳态导热时,长圆筒壁随半径增加,热流密度 ;大平壁随厚度增加,热流密度 。
8、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是 热阻,其表面传热系数与凝结壁面的过冷度的 次方成正比。
9、漫射表面(兰贝特表面)的辐射强度与 无关.灰体的 与投射波长无关,具有这两个性质的固体表面通常叫灰漫表面。
10、在换热器热计算中,组合min )/(C q KA m 叫 ,效能的定义式为 。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五题40分)1、己知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的实验关联式如下:33.0)(Pr ⎥⎥⎦⎤⎢⎣⎡-=∆v l l wl sl pl g r qC r tc ρρσμ试详细说明沸腾表面传热系数h 与哪些因数有关?2、为较准确测量管道内流体的温度,测温套管材料有紫铜、不锈钢和玻璃,选用哪种材料好?为什么?3、有人说,在换热器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t'1、t''1、t'2、t''2保持不变时,逆流布置时的对数平均温差总比顺流布置时大,你认为对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4、为什么多在春天放风筝(提示从春天地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变化及分布规律着手)?5、诗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热情歌颂了我国志士在严寒东北的艰苦条件下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气概,也生动描述了不同传热方式的特点。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传热学A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称为 等温面 。
2、就引起流动的原因而论,对流换热可区分为 自然对流 与 强制对流 两大类。
3、辐射测量用探测仪所测到的灰表面的辐射能,实际上是 有效 辐射,定义为 灰体表面的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 。
4、热电偶的 时间常数 是说明热电偶对流体温度变动响应快慢的指标。
5、所谓同类物理现象,指那些用 相同形式 并具有 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 所描写的现象。
6、强化传热的方法之一是提高K 值。
要提高K 值,则应改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较小 的一侧的传热条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小的还是大的)7、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有两种不同的凝结形式,分别为 膜状凝结 和 珠状凝结 ,工程设计的依据是膜状凝结 。
8、由多层等厚度平壁构成的传热壁面, 若某层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则该壁面的热阻就越 小 ,其两侧的温度差越 小 。
9、傅立叶定律中的负号表示 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
10、温度边界层越 厚 ,则对流换热系数越小,为了强化传热,应使温度边界层越 薄 越好。
11、内部流动与外部流动的区别主要在于 换热壁面上的流体边界层是否可以自由发展 。
12、影响核态沸腾的主要因素是 壁面过热度 和 汽化核心数 。
1、对流传热过程仅发生在( C )中。
A. 固体 B. 静止的流体 C. 流动的流体2、有一个由四个平面组成的四边形长通道,其内表面分别以1、2、3、4表示,已知角系数X 1,2=0.4,X 1,4=0.25,则X 1,3为( D )。
A.0.5 B.0.65 C.0.15 D.0.35 3、温度对辐射换热的影响( B )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 D.可能大于、小于4、雷诺准则反映了( B )的对比关系。
A.重力和惯性力;B.惯性力和粘性力;C.重力和粘性力 ;D.浮升力和粘性力 5、一金属块的表面黑度为0.4,温度为227℃,它的辐射力是( A );若表面氧化后,黑度变为0.9,其辐射力将( A )。
浙大研究生传热学2003--2008试题答案.(DOC)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答案一、填空1.(1)表征了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传递温度变化的能力(2)单位s m /2(3)普朗特数Pr2.(4)自身辐射(5)反射辐射3.4.(7)管子直径 (8)5.(9)λ表示管道(10)流体6.(11)表示内部导热热阻λε与表面对流换热热阻n 1的比值 (12)表示壁面上无量纲温度梯度的大小7.(13)减小 (14)不变8.(15)液膜层导热 (16)9.(17)方向 (18)光谱吸收比 10.(19)传热单元数 (20)()''"'21m axt t t t --=ε二、简答题1.见课本第四版P3202.见课本第四版P61温度计套管与其四周环境之间发生着三种方式的热量传递。
①从套管顶端向根部的导热。
②从管道内流体向套管外表面的对流换热。
③从套管外表面向管道壁面的辐射换热。
稳态时,套管从管道内流体获得的热量正好等于套管向管道壁面的导热及辐射换热之和。
因次套管的壁面温度必低于管道内流体的温度。
()()mH ch mH ch t t t t H f f H 00θθ=⇒-=-式中:H t 为套管顶端壁面温度,f t 为管道内流体温度。
从温度计套管的一维导热物理过程来看,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热阻定性分析图 (图略)图中∞t 为管道外的环境温度,3R 代表管道外侧与环境间的换热热阻,1R 、2R 分别代表套管顶端与管道内流体的换热热阻及顶端与根部间的导热热阻。
显然:要减小测温误差,应使H t 尽量接近f t ,即应尽量减小1R 而增大2R 及3R 。
另一方面,由上式可看出,要减少H θ,应增加()mH ch ,即增加mH ,以减小0θ的值。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 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套管(增大2R ); ② 尽量增加套管的高度并减小壁厚(增大2R ); ③ 强化套管与流体间的换热(减小1R ); ④ 在管道外侧包以保温材料(增加3R )。
传热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五版】【精】【_必备】(K12教育文档)

传热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五版】【精】【_必备】(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传热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五版】【精】【_必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传热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五版】【精】【_必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总复习题基本概念 :•薄材 : 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 , 若物体内温度分布均匀 , 在任意时刻都可用一个温度来代表整个物体的温度,则该物体称为 -——-.•传热: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凡是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这种由于温差引起的热量转移过程统称为 --——-—。
•导热 : 是指物体内不同温度的各部分之间或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时,发生的热量传输的现象。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依靠物体内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成为热传导简称导热•对流 : 指物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输现象。
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渗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换热:指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物体表面时 , 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
•强制对流:由于外力作用或其它压差作用而引起的流动 .•自然对流 : 由于流体各部分温度不同 , 致使各部分密度不同引起的流动 .•流动边界层:当具有粘性的流体流过壁面时,由于粘滞力的作用 , 壁面附近形成一流体薄层 , 在这一层中流体的速度迅速下降为零,而在这一流层外 , 流体的速度基本达到主流速度。
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热学 编号:1. 试论述一相同边界条件和导热系数为常数的条件下,无内热源大平板和有内热源大平板的稳态导热有何异同点。
(10分)2. 使用对流换热准则方程时必须注意哪些条件?(10分)3. 试画出顺,逆流布置时的温度分布规律。
有人说,顺流布置的对数平均温差总是小于逆流布置的对数平均温差,你认为这话对吗?为什么?(举例说明)注: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比较 (10分)4. 什么是沸腾换热的临界热通量?临界热通量在沸腾换热的设计中有什么意义?(10分) 5. 写出热辐射基尔霍夫定义的表达式,其应用有何限制条件?对于灰体是否受这些条件限制?为什么?(10分)6. 述说强化辐射换热有哪些措施?(5分)7. 已知从精馏塔得到的苯是80C ︒的饱和蒸汽,其汽化潜热为394KJ/kg,比热(液体苯)为1.758KJ/(kg C ︒) ,若冷却剂是温度为13 C ︒的水,水流量为5 kg/s ,逆流布置,总传热系数为1140 W/(m 2C ︒) ,试求把1 kg/s 的苯冷凝,再冷却到47C ︒ 所需的传热面积。
(设水的比热为1.915 KJ/(kg C ︒) ,不考虑对流换热方式或不同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15分) 8. 有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 1 和 r 2的长圆管,设材料的导热系数为常数,温度为t f 的流体在管内流过,流体和壁面之间的换热系数为α,管外表面温度保持恒是为t 2。
试确定管壁内的温度分布和单位长度管壁的热流量:若 α→ ∞ ,情况又如何?(15分) 9. 一块不透明的平板,其背面绝热,而正面受到强度为G=2500W/m2的投射辐射,其中被反射部分为500 W/m2,平板的温度为227C ︒,辐射力为1200 W/m2。
温度t ∞为127C︒的气流流过平板,对流换热系数c α为15 W/(m 2C ︒) 。
试求:(1)平板的黑度,吸收率,有效辐射:(2)平板单位面积的热流:(3)为保持平板温度恒定该怎么办?(15分)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热学 编号:1. 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 肋效率f η (2) NTU(3) 贝克利准则Pe (4) 雷诺应力 (5) DNB (6) 热扩散率 (7) 系统黑度s ε(8) 角系数的两个特征 (9) 热力管道保温效率 (10) 斯坦顿准则St2.对你做过的任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稳态导热方法提出提高其测量精度的措施。
传热学考试答案

传热学考试答案————————————————————————————————作者:————————————————————————————————日期:2008传热学试卷(1)标准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1.导温系数是材料 物体内部温度扯平能力 的指标,大小等于 λ/ρC 。
2.影响强制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有 流体的物性,状态,壁面结构。
3.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雷诺比拟的解为5/4Re 0296.0x x Nu =,适用条件是Pr=1。
4.影响膜状凝结传热的主要热阻是液膜层的导热热阻。
5.自膜化现象是对流换热系数与壁面尺寸无关,其发生的条件是流体处于湍流自然对流。
6.同一壳管式换热器,逆流布置时对数平均温压最大,顺流布置时对数平均温压最小。
7.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单色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8.通常,把k m w ./12.0≤λ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9.有效辐射是单位时间内离开物体单位表面的辐射能,它包括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两部分。
10.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xt A Q ∂∂-=λ。
二.问答及推导题:(共50分)1. 名词解释:(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① 辐射力:单位表面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半球空间发射得全部波长的能量.② 热边界层:在壁面附近温度剧烈变化的薄层.③ 导温系数:ca ρλ= 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④ 膜状凝结:凝结液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在壁面上铺展成膜.液膜的热阻为主要热阻.⑤ 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缘与太阳射线相垂直的单位表面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1367W/m 2 2.试介绍三种强化管内湍流换热的措施,并说明措施的传热学原理。
(10分) 答:三种方法(1)流速u 提高,(2)直径d 减小,(3)采用强化的换热面。
—————(6分) 原理n f f f Nu Pr Re 023.08.0=或2.08.0du h ∝———————(4分)3.根据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饱和沸腾曲线可分为几个区段?其中哪个区段 具有温压小,换热强的特点?为什么在沸腾换热时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 通量在临界热通量以内?(10分)答:四个区段, 核态沸腾。
2008传热学试卷(1)答案

2008传热学试卷(1)答案2008传热学试卷(1)标准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1. 导温系数是材料 物体内部温度扯平能力 的指标,大小等于 λ/ρC 。
2. 影响强制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有 流体的物性,状态,壁面结构。
3. 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雷诺比拟的解为5/4Re 0296.0x x Nu =,适用条件是Pr=1。
4. 影响膜状凝结传热的主要热阻是液膜层的导热热阻。
5. 自膜化现象是对流换热系数与壁面尺寸无关,其发生的条件是流体处于湍流自然对流。
6. 同一壳管式换热器,逆流布置时对数平均温压最大,顺流布置时对数平均温压最小。
7. 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单色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8. 通常,把k m w ./12.0≤λ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9. 有效辐射是单位时间内离开物体单位表面的辐射能,它包括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两部分。
10.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xt A Q ∂∂-=λ。
二.问答及推导题:(共50分)1. 名词解释:(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① 辐射力:单位表面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半球空间发射得全部波长的能量.② 热边界层:在壁面附近温度剧烈变化的薄层.③ 导温系数:ca ρλ= 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④ 膜状凝结:凝结液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在壁面上铺展成膜.液膜的热阻为主要热阻.⑤ 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缘与太阳射线相垂直的单位表面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1367W/m 2 2.试介绍三种强化管内湍流换热的措施,并说明措施的传热学原理。
(10分) 答:三种方法(1)流速u 提高,(2)直径d 减小,(3)采用强化的换热面。
—————(6分) 原理n f f f Nu Pr Re 023.08.0=或2.08.0du h ∝———————(4分)3.根据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饱和沸腾曲线可分为几个区段?其中哪个区段 具有温压小,换热强的特点?为什么在沸腾换热时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 通量在临界热通量以内?(10分)答:四个区段, 核态沸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答案一、填空1.(1)表征了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传递温度变化的能力(2)单位s m /2(3)普朗特数Pr2.(4)自身辐射(5)反射辐射3.4.(7)管子直径 (8)5.(9)λ表示管道(10)流体6.(11)表示内部导热热阻λε与表面对流换热热阻n 1的比值 (12)表示壁面上无量纲温度梯度的大小7.(13)减小 (14)不变8.(15)液膜层导热 (16)9.(17)方向 (18)光谱吸收比 10.(19)传热单元数 (20)()''"'21maxt t t t --=ε二、简答题1.见课本第四版P3202.见课本第四版P61温度计套管与其四周环境之间发生着三种方式的热量传递。
①从套管顶端向根部的导热。
②从管道内流体向套管外表面的对流换热。
③从套管外表面向管道壁面的辐射换热。
稳态时,套管从管道内流体获得的热量正好等于套管向管道壁面的导热及辐射换热之和。
因次套管的壁面温度必低于管道内流体的温度。
()()mH ch mH ch t t t t H f f H 00θθ=⇒-=-式中:H t 为套管顶端壁面温度,f t 为管道内流体温度。
从温度计套管的一维导热物理过程来看,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热阻定性分析图 (图略)图中∞t 为管道外的环境温度,3R 代表管道外侧与环境间的换热热阻,1R 、2R 分别代表套管顶端与管道内流体的换热热阻及顶端与根部间的导热热阻。
显然:要减小测温误差,应使H t 尽量接近f t ,即应尽量减小1R 而增大2R 及3R 。
另一方面,由上式可看出,要减少H θ,应增加()mH ch ,即增加mH ,以减小0θ的值。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 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套管(增大2R ); ② 尽量增加套管的高度并减小壁厚(增大2R ); ③ 强化套管与流体间的换热(减小1R ); ④ 在管道外侧包以保温材料(增加3R )。
3.不对,相变换热,两者相同。
4.辐射 对流浙江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能量守恒定律,傅里叶定律,⎪⎭⎫ ⎝⎛∂∂∂∂=∂∂x t x t Pc λτ 2.()K m W ⋅/1.0 65℃ 3.升高4.1,222,11X A X A =,1,11,13,12,11,1=∑=+⋯+++=i ni n X X X X X5.黑体 波长6.普朗特数,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种量度7.变大 变小8.临界热流密度max q9.()''"'21maxt t t t --=ε,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10. 11.1059.278s 二、简答题 1. 2.3.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的高,且沿着主流方向逐渐降低。
4.①保温瓶夹层抽真空;②测流体导热系数时,上部加热处于高温下部处于低温,使测量更加准确; ③双层保温玻璃。
浙江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答案一、填空1.(1)aυ=Pr (2)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的一种度量 2.(3)叉排 (4)顺排 3.(5)温压小 (6)传热强 4.(7)湍流 (8)特征长度 5.(9)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6.(10)把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7.(11)光谱辐射强度在吸收性气体中传播时按指数规律衰减 8.(12)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其界面上换热热阻 (13)固体的导热系数9.(14)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 (15)010.(16)二维、稳态、无内热源的边界层能量 (17)热扩散率 11.(18)B λλ>A12.(19)顺流 (20)025.010181110=-=-=R R R 14.(21)逆流15.(22)平均温差法 (23)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二、简答题1.固体壁面附近流体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对流换热的热阻大小主要取决于紧靠壁面附近的流体流动状况,这一区域中速度和温度变化最剧烈,是强化对流换热的主要“突破口”。
流动边界层在壁面上的发展过程显示出,在边界层内也会出现层流和湍流两类流动状态,湍流边界层的主体核心虽处于湍流流动状态,但紧靠壁面处粘滞应力仍占主导地位,致使贴附于壁面的一极薄层内仍保持层流性质,这个极薄层称为湍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
因此在边界层中,无论是层流还是湍流,其流动速度都由零变化到主流速度。
尤其是紧靠壁面边界层底部,几乎是静止的,完全是靠导热来换热,换热量小,故强化换热时应破坏边界层,使边界层变薄,减小换热热阻,增加换热量。
2. 3.气体: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气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使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导电固体:导电固体中有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它们在晶格之间像气体分子那样运动,自由电子的运动在导电固体的导热中起着主要作用。
非导电固体: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液体:液体的导热认为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
4.集总参数法:当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远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固体内部的温度趋于一致,以致可以认为整个固体在同一瞬间均处于同一温度下,这时所要求解的温度仅是时间 的一元函数而与坐标无关,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
条件:物体的导热系数相当大,或者几何尺寸很小,或表面换热系数极低。
计算时1.0B <i 。
5.高效隔热材料要求尽可能的增大热阻,采用多孔结构或多层隔热屏结构,其孔中和隔热屏之间充满气体。
由于气体在孔中和屏间是静止的,仅存在导热的传热方式且气体的导热系数小于固体,所以增加了隔热材料的热阻。
三、计算题 1. 解:(1)()248411/612.56962732901067.5m W T E b =+⨯⨯==-σ()248422/026.154932734501067.5m W T E b =+⨯⨯==-σ11,2=X211256.14.014.3m d A =⨯==π 222628.02.014.3m d A =⨯==π21221.22111122,1/128.2895628.05.05.011628.01256.18.08.01612.5696026.15493111m W A X A A E E b b =⨯-+⨯+⨯--=-++--=Φεεεε(2)浙江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21 2.自然对流换热 3.p c 、、、ηλρ 4.()mHmH th f =η 5.W K /103- 6.珠状凝结 膜状凝结7.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 流动边界层和热量边界层 8.W K /100 9.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10.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11.临界热流密度max q 12.相对性 完整性 可加性13.当反射表面的不平整尺寸大于投入辐射的波长时,形成漫反射。
14.黑体辐射对应于最大光谱辐射力的波长m λ与温度T 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K m T m ⋅⨯=-3109.2λ 15.流体的导热系数,特征长度 二、简答题1.凝汽器中温度远远低于600℃,辐射传热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炉膛内烟气温度高于600℃,辐射能力很强,所以必须考虑辐射换热。
2.3.人体热量传递给水银过程中存在热阻,达到平衡状态即由非稳态到稳态导热需要一定的时间。
方法:采用热容小的玻璃并减小玻璃厚度。
4.在阴天,云层阻挡了物体向低温太空的热辐射并反射回地面,并且云层反射地面辐射,物体温度较高,不易结霜;而晴天没有云层,物体直接向太空辐射能量,且无反射的地面辐射,所以温度降低,容易结霜。
5.测量过程中热接点与流道存在辐射换热,致使测得温度偏低。
采用套管抽气式可减少热接点的辐射传热量,增大气流的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提高测量精度。
三、计算题 1.解: (1)()K m W h h K ⋅=++=221/8.101111λδ(2)未结垢时,每米管长()W t KA 84.293150450072.08.101=-⨯⨯=∆=Φ 设外壁温度t ,则 :℃8.79111111111=Φ-=⇒-=∆=ΦA h t t Ah t t A h t f f 结垢后2.解:λυρυυcatl ga Gr v ==∆=Pr ,233549Pr 1.4710(10,10)m m g tl Gr υ∆==⨯∈则:()()38.101047.153.0Pr 53.025.0525.0=⨯⨯=⋅=m m Gr Nu又知λhlNu = ,()K m W l Nu h ⋅=⨯⨯==-22/39.12.01067.238.10λ ()W l t dl h t hA 19.2615452.014.339.1=-⨯⨯⨯⨯=∆=∆=Φπ 3.浙江大学2007年传热学试题答案一、填空 1. 122.固体的导热系数,特征长度,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其界面上换热热阻3.11,21R A X =4.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5.22t t a xτ∂∂=∂∂ 6.规定了边界上任何时刻的温度值; 规定了边界上任何时刻的热流密度值为零; 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f t 7. ,8.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热量正比例于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物质导热本领的大小 9.11210.入口段效应 11.大12.361.247 1.0051014.1610Pr 0.7070.0251c a ννρλ-⨯⨯⨯⨯==== 13.自然对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稳定膜态沸腾14.2011110.025/810R m K W R R =-=-=⋅ 15.m m t t ϕ∆=∆逆 二、简答题1.换热器中应用肋片主要目的是强化换热和降低换热器壁温,当换热器一侧的热阻较大时,应对热阻较大一侧进行强化换热,而加装肋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当换热器热流体一侧的传热系数较大而热阻较大时,加装肋片强化换热后,可降低壁温。
换热器管内单相流时,加装肋片后,还可以减薄或破坏边界层,以增加流体的扰动,强化换热器传热。
2.3.散热量为最大值时的直径 002d h λ=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
在圆管外加保温层,既可能使散热量减少,也可能使散热量增加。
这是因为保温层的加入一方面使导热热阻增加,另一方面可使对流热阻减少。
若外直径为 i d 的圆管外包以绝热层使直径为0d (0i d d >),圆管外表面温度为wi t ,绝缘层表面外侧流体温度和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0f t 和0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