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设计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设计围绕着“铁和铁的化合物”这一主题展开,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意识。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验演示、小组合作讨论、图表解读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a) 掌握铁的常见性质及其与氧气、硫、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情况;b) 了解铁的制备方法以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应用领域;c) 理解铁的矿石选矿和冶炼的基本过程。
2. 技能与能力a) 具备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实验室的基本技能;b)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c)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尊重规则、注重团队合作;c)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铁的常见性质及其与氧气、硫、非金属元素的反应;b) 铁的制备方法以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应用。
2. 教学难点a) 铁的冶炼过程;b) 铁的反应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铁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引发学生对铁的兴趣,提出问题:铁主要用途有哪些?2. 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a) 铁的常见性质及其与氧气、硫等元素的反应情况;b) 铁的冶炼过程;c) 铁的制备方法;d) 铁的应用领域。
3. 实验演示(40分钟)a) 实验1:铁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步骤:取一块铁片放入点燃的酒精灯燃烧的氧气瓶中。
实验现象:铁片燃烧后会生成黑色的铁(Ⅲ)氧化物。
b) 实验2:铁与硫的反应实验步骤: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铁粉与硫粉加热后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铁。
c) 实验3:铁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实验步骤:将铁粉与碘粉、氧化铜粉分别加热反应。
实验现象:铁与碘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碘化合物,铁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铁(II)氧化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全套教案

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目的】1.铁的原子结构和化合价2.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3.“铁三角”(即 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4.Fe2+、Fe3+的检验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铁三角”(即 Fe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4500年的历史了。
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
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
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出土最早的铁器为春秋时秦国。
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
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一铁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及原子结构(1)铁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铁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2)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和主族元素不同,Fe 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Fe-2e-=Fe2+Fe-3e-=Fe3+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
二 铁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学生回忆初中所学铁的知识、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铁是银白色金属,熔点,沸点较高;抗腐蚀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易被磁性物质吸引和磁化。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铁的化学式和原子结构。
2. 使学生了解铁的化合物,如氧化铁、硫化铁等,并掌握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2. 教学难点:铁的化学式和原子结构,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深入了解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铁粉、氧化铁、硫化铁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铁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入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铁的熔点、沸点、导电性、磁性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铁的化学式和原子结构。
3. 讲解铁的化合物,如氧化铁、硫化铁等,并介绍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
4.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深入了解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6.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铁的性质和化合物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铁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钢铁工业、生物体内铁的代谢等。
2. 介绍铁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铁和铁的化合物课件

小结
练习
作业
三、铁(纯铁)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二、铁(纯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氧气反应
条件:点燃 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 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现象}: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 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
•如何判断另一种产物到底是铁的哪种氧化物?
FeO(黑色)不稳定,在空气里加热,就 迅速被氧化成Fe3O4 (黑色) 。而Fe2O3为 红棕色。
在常温下,纯铁与水不起反应,但不纯的铁 在水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作用的下, 铁很容易被腐蚀。
点燃 3Fe+2O2====Fe3O4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棕黄色的烟, 加水生成黄色的溶液 。
点燃
2Fe+3Cl2==2FeCl3 △
Fe+S====FeS(黑色固体)
通过铁与氯气及硫的反应, 比较氯气和硫的氧化性的强弱。
2、铁跟酸的反应
(1)铁与盐酸反应: (2)铁与稀硫酸的反应:
反应实质: Fe + 2H+=== Fe2++ H2↑
3.铁与水的反应 【实验方案的设计】 •如何产生水蒸气? •在什么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比较合适? •用什么化学仪器产生高温条件? •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混有什么气体? •如何干燥气体? •如何收集气体? •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 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 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 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导图一、铁 物理性质银白色,熔沸点较高,抗腐蚀性强,能被磁铁吸引,具有金属的一般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1)常温下: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 2O 3。
点燃:3Fe +2O 2Fe 3O 4.(2)Fe +S FeS(3) 2Fe +3Cl 22FeCl 3(产生棕色的烟)2、与H 2O 的反应 3Fe +4H 2O(g) 高温 Fe 3O 4+4H 23、与酸的反应(1)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Fe +2H +===Fe 2++H 2↑ (2)氧化性酸 ①稀硝酸HNO 3过量:Fe +4 HNO 3=== Fe(NO 3)3+NO↑+2H 2O Fe 过量:3Fe +8HNO 3 === 3Fe(NO 3)2+2NO↑+4H 2O②浓硝酸:常温下钝化 ③浓硫酸:常温下钝化 4.与盐溶液的反应(1)与CuSO 4溶液:Fe +Cu 2+ === Fe 2++Cu (2)与FeCl 3溶液:Fe +2Fe 3+=== 3Fe 2+二、铁的氧化物注:1、FeO、Fe3O4与氧化性的酸反应时,其中的+2价的铁会氧化;2、Fe2O3与HI反应时,Fe 3+会氧化I-注:制备Fe(OH)2时,采取哪些措施可防止Fe(OH)2被氧化?提示:①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加热煮沸,除去O2②胶头滴管伸入到液面以下加入液体.③溶液表面覆盖植物油(或苯),以隔绝空气.由于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OH)3,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2,并使Fe(OH)2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成为物质制备实验探究的热点。
制备原理:Fe2++2OH-===Fe(OH)2↓成功关键:①溶液中不含Fe3+和O2等氧化性物质。
②制备过程中,保证生成的Fe(OH)2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体系中。
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制备方法:例如:方法一隔绝空气的复分解反应法1、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有关铁和铁的化合物反应归纳

有关铁和铁的化合物反应归纳作者:王庆文来源:《中学化学》2017年第07期在高中化学中,铁和铁的化合物反应较多,其复杂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习铁和铁化合物或者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需要抓住难点与重点,善于区分、归纳与总结,本文归纳铁及其化合物的典型反应,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铁及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提供帮助。
一、归纳“两个六”1.铁三角如图1所示,铁三角中铁价态的变化涉及六种反应。
(1)Fe0Fe+2Zn+FeSO4Fe+ZnSO4Fe+H2SO4FeSO4+H2↑(2) Fe0Fe+3Fe2O3+3CO△2Fe+3CO2Fe+4HNO3Fe(NO3)3+NO↑+2H2O(3)Fe+2Fe+32FeCl3+Cu2FeCl2+CuCl22FeCl2+Cl22FeCl32.六个连续反应(1)FeCl2和NaOH反应时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灰绿色沉淀最终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2)氧化铁和氢碘酸反应:先:Fe2O3+6HI2FeI3+3H2O后:2Fe3++2I-2Fe2++I2(3)FeCl3溶液里滴加Na2S,先有淡黄色的沉淀,之后会生成黑色沉淀:2Fe3++S2-2Fe2++S↓2Fe3++3S2-2FeS↓+S↓(4)Fe表面含Fe2O3溶于足量稀H2SO4:先:Fe2O3+3H2SO4Fe2(SO4)3+3H2O接着:Fe2(SO4)3+Fe3FeSO4后:Fe+H2SO4FeSO4+H2↑(5)FeO溶于稀HNO3:先:FeO+2HNO3Fe(NO3)2+H2O后:3Fe2++NO-3+4H+3Fe3++NO↑+2H2O(6)FeBr2、FeI2溶液中通入Cl2:先:FeI2+Cl2FeCl2+I2(Cl2不足)后:2FeI2+3Cl22FeCl3+2I2(Cl2过量)先:6FeBr2+3Cl24FeBr3+2FeCl3(Cl2不足)后:2FeBr2+3Cl2=2FeCl3+2Br2(Cl2过量)二、归纳“两个四”1.Fe3+的四个性质(1)水解性:Fe3+水解程度较大,与HCO-3、CO2-3、AlO-2、SiO2-3等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反思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开发,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文以《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为例,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以期与同行磋商。
一、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
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是:结构—性质—应用,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铁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分析,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再着重讲解铁的原子结构特点:次外层不是2个或8个电子而是14个电子。
铁的价电子不只有最外层2个还有次外层部分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呈+2价;也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1个电子而显+3价,铁通常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即铁是变价元素。
从分析铁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铁的性质,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的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的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至于铁的具体性质,我引导学生根据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及铁原子结构特点自己推测,再看书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参与结论形成的过程,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学生整理,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定格完成,但较分散,规律性不强,教师适时点拨。
铁的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
师生共同将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归类总结,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也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最后小结:铁的反应生成物中,铁的价态一般与反应物性质有关,也受反应物的量影响;也有不一般的,如铁在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及铁在氧气里灼烧,铁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样总结完善,培养学生正向迁移能力。
铁和铁的化合物2课件

铁的化合物
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观察颜色变化:
白色----绿色----灰绿色----红褐色,写出反应
的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生成的4Fe(OH)2和4Fe(OH)3都是不溶性碱, 都能与酸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
铁的化合物
3、亚铁盐和铁盐
3
浅绿色 不显红色
不显紫色
棕 黄 色 血 红 色
显 紫 色
Cu被腐蚀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绿色
白色沉淀迅速变灰 立即产生红褐 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色沉淀
试纸不变蓝 试纸变蓝色
有一黄色固体A,经燃烧得红色粉末B和使 溴水褪色的气体,将 B 溶于盐酸得溶液C 将C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NaOH溶液后 得红褐色沉淀D;向另一份中加入足量铁粉 得溶液E,将E也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 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F,F在空气中经一 系列变化最终变为D;另一份中加入氯水又 生成含C的溶液。则 A. FeS 2 B. Fe2O3 C FeCl D. Fe(OH ) 3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Fe3+的检验:
a目测:黄色溶液
b滴入氨水或烧碱等碱性溶液:
现象:红褐色沉淀。方程式:
Fe3++3OH-==Fe(OH)3↓(红褐色) c加KSCN溶液: 现象:溶液呈血红色 Fe3+ + SCN-== [Fe(SCN)]2+ 黄色 无色 血红色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② Fe2+的检验
a目测:浅绿色溶液 b滴入氨水或烧碱等碱性溶液:
现象: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立刻转化成灰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导图FeO ηFgC⅛—Fe3O4 —氧化物、庄及其1化合物单质制备一FE(CHl)厂-氢氧化物胶体-Fe(OlI∖ J一、铁物理性质银白色,熔沸点较高,抗腐蚀性强,能被磁铁吸引,具有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1) 常温下: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2O3。
点燃:3Fe+ 2O2Fe3O4.(2) F e + S =^= FeS庙燃(3) 2Fe+ 3C∣2 2FeC∣3 (产生棕色的烟)一与CI^ O2反应-—与水反应_与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F E2+的还原性 -F 芒的氧化性—“铁三角”—F浚F皆的检验般物理性质。
2、与出0的反应3Fe+ 4H2θ(g)-高温-Fe3O4+ 4出3、与酸的反应(1) 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Fe+ 2H+===Fe2++出匸(2) 氧化性酸①稀硝酸HNO 3过量:Fe+ 4 HNO 3=== Fe(NO 3)3+ NOr + 2H?0 Fe 过量:3Fe+ 8HNO3 === 3Fe(NO 3)2+ 2NOT + 4出。
Fe(Nθ⅛)a Fe(NO i)JHNO J余 4 Fe(NO^)3 & FU 莉余Fe(NQ3)3Fe(NO3)j Fe(NO3)2-邢)∏(HNO⅛)②浓硝酸:常温下钝化③浓硫酸:常温下钝化4.与盐溶液的反应(1)与CuSO4 溶液:Fe+ Cu2+ === Fe2++ CU ⑵与FeC∣3 溶液:Fe+ 2Fe3+=== 3Fe2+二、铁的氧化物11、FeO、Fe3O4与氧化性的酸反应时,其中的+2价的铁会氧化;2、Fe2O3与Hl反应时,Fe 3+会氧化I提示:①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加热煮沸,除去O2注:制备2时,采取哪些措施可防止2被氧化?②胶头滴管伸入到液面以下加入液体.③溶液表面覆盖植物油(或苯),以隔绝空气.由于Fe(OH) 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OH)3 ,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 2,并使Fe(OH)2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成为物质制备实验探究的热点。
制备原理:Fe2+ 2OH ===Fe(OH) 2 J成功关键:①溶液中不含Fe3+和O?等氧化性物质。
②制备过程中,保证生成的Fe(OH) 2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体系中。
2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制备方法: 例如:方法一隔绝空气的复分解反应法 1用不含Fe 3+的FeS04溶液与不含O 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 溶液反应制备。
(1) 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 FeS θ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 _____________ 。
⑵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 02常采用 _____________ 的方法。
(3)生成Fe(OH)2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 02的NaOH 溶液,插入FeSO 4溶液液 面下,再挤出 NaOH 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稀H 2SO 4、铁屑 (2) 煮沸 (3) 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
2而被氧化 止水夹 方法二 氢气氛围中的复分解反应法 2、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 (1) 在试管I 中加入的试剂是 ⑵在试管∏中加入的试剂是 ⑶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 和∏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 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样生成的Fe(OH) 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理由是 _____________ 答案:(1)稀H 2SO 4和铁屑 (2) N aOH 溶液 ⑶检验试管∏出口处排出的 H 2的纯度,当排出的 H ?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⑷试管I 中反应生成的 H 2充满了试管I 和试管∏,故外界 3、 如图所示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改进实验: (1)按图所示组装仪器,向一支小的具支试管中加入 2 mL 左 右的稀盐酸,再加入 2 mL 左右的煤油,玻璃管下端粘住钠 粒(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切去氧化层 )。
⑵将铁丝浸入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待试管内空气排尽后, 向上提拉铁丝,使铁丝脱离液面。
并关闭弹簧夹;用另一根 细铁丝沿玻璃管内将钠粒捣入液体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2) 如何检验试管内空气已排尽 (回答具体操作)? ⑶捣入钠粒后,预测具支试管中的现象: ___________ ⑷已知钠粒的质量约 0.05 g ,实验室现有以下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你选择 “ B ” )____ -1 -1A . 1.1 mol L ∙B . 10 mol L 答案:(1)Fe + 2HCI===FeCI 2+ 出 ↑ 2Na + 2H 2O + FeCI 2===Fe(OH)2 J+ 2NaCl + H 2 ↑ 也可写成 3 个:Fe + 2HCI===FeC ∣2 + 出 ↑ 2Na + 2H 2O===2NaOH + H 2↑, 2NaOH + FeCX==Fe(OH) 2 U 2NaCl(2) 在具支试管的出口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一小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移向酒精 灯火焰,放开拇指,若听到 噗”的一声,则说明空气已排尽 (3) 钠不停地在煤油与稀盐酸界面处上下跳动, 并有气泡产生, 液体中很快有白色沉淀出现 NaOH 溶液、铁屑、稀H 2SO 4等试剂制备。
O 2不易进入 煤油 钠翘 稀盐輟 d 3方法三电解法4、利用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如图所示,已知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 a电极的材料应为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
⑵电解液C可以是______________ (填编号)。
A .纯水B . NaCl溶液C. NaOH 溶液 D . CuCl2 溶液(3) d为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加入苯之前对电解液C应作何简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填编号)。
A .改用稀H2SO4作电解液B •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C.适当减小两极间的距离D •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⑸若C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后看到白色Fe(OH)2沉淀,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另一明显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Fe Fe- 2e-=Fe2+(2) BC(3) 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 2被氧化;加热煮沸,排出溶解的。
2⑷BC(5)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四、“铁三角”铁与氧化性比较弱的非金属(如S、∣2),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H2SO4),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如CuSO4溶液),FeCI3溶液反应,都可实现这种转化.例如:Fe+ CuSO4 === CU + Fe SO4;Fe+ 2FeC∣3 ===3FeCl3;Fe+2H+=Fe2++H2 ↑.2+2. Fe → Fe比较活泼的金属(如Al、Zn)、CO、H2、C等能从亚铁化合物中置换出铁来.例如:FeCI2+ Zn === ZnCl2+ Fe;FeO+ H2—Fe+ H2O.3+3. Fe →Fe铁与强氧化剂,如Cl2、H2O2、KMnO4(H+)、HNO 3、浓H2S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都会实现这种转化.E 点燃例如:2Fe+ 3Cl2 2FeCl3.4. Fe3+—→Fe4可通过较强还原剂实现,如Al、Zn、CO、H2等.例如:Fe2O3+ 3CO 2Fe+ 3CO2;Fe2O3+ 2Al — 2Fe+ AI2O3;2FeCI3+ 3Zn=== 2Fe+ 3ZnCI 2.5. Fe2+—→Fe3+亚铁盐与强氧化剂反应,如Cl2、Br2、HNO 3、浓硫酸、H2O2' KMnO 4(H +)等.例如:2FeC∣2+ C∣2===2FeC∣3.6. Fe3+→ Fe2+铁盐溶液与比较强的还原剂反应,如Fe、CU、碘化物、硫化物等.例如:2 Fe3++ S2-=== 2Fe2++ S j; 2Fe3++ CU === 2Fe2++ Cu2+;2Fe3++ Fe ===3Fe2+; 2Fe3++ 2I- === 2 Fe2++ ∣2应用“铁三角”关系,可以解决相关问题:(1) 判断离子共存①Fe2+、Fe3+均水解,与HCOf、AIO 2、CO32-等因水解相互促进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②Fe3+与S2-、I-、HS-、SO32-, Fe2+与NO3 (H+)、CIO-、MnO4 (H+)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2) 除杂方法①Fe2+ ( Fe3+):加Fe粉过滤;②FeCI3 ( FeCI2):加氯水或H2O2;③FeC∣2(CuC∣2):加Fe 粉,过滤.五、Fe2+、Fe3+的检验1、溶液的颜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棕黄色2、用KSCN溶液和氯水(1)流程:溶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色榜液f溶液变红色——Fe3+3+⑵有关反应:Fe + 3SCN- === Fe(SCN) 3(红色)2Fe2++ C∣2 === 2Fe3++ 2CI-3、用NaOH溶液(1)流程:溶加間H溶液「白色沉淀一灰绿色一红褐色-→F尹液........... —红褐色沉淀一血卅⑵有关反应:Fe3++ 3OH- === Fe(OH) 3 J红褐色)Fe2++ 2OH- === Fe(OH) 2 J 白色沉淀)4Fe(OH)2 + O2+ 2H2O === 4Fe(OH) 3六、铁盐溶液的配制、保持1、F eC∣3溶液:加酸,抑制Fe3+的水解3+ +Fe + 3H2O Fe(OH) 3 J+3H2、F eC∣2溶液:加酸,抑制Fe2+的水解加铁屑,防止Fe2+被氧化七、物质制备制备无水FeCd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FeCb溶液。
56制备Fe(OH)3胶体:向沸水中加入饱和的 FeCb 溶液并煮沸至有红褐色胶状物出现为止。
八、 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1、 氧化性:Cl 2> Br 2> Fe 3+> I 2> S 2、 还原性:S 2- > I - > Fe 2+> Br - > Cl -九、 杂质Fe 2+、Fe 3+的除去1、 Fe 3+: Fe 3+水解能力强,实际上 pH>4时,Fe 3+几乎完全水解生成 Fe(OH)3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