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
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
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高一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1.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理解铁的化合物的性质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虽为新授课,但是所涉内容与前面学习的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是一个套路,所以学习时有很多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习目标】1、能说出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重、难点】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1预测与假设探究2实验方案(1)证明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
(2)证明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
(3)证明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
探究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Fe3+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铁粉后,溶液呈浅绿色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Cu片后,溶液红色消失、变为蓝色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2)Fe2+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呈色Fe2+具有性,离子方程式:溶液由色变为色Fe2+具有性,离子方程式:有白色沉淀生成,在空气中迅速变成,最后变成色Fe(OH)2不稳定,易被氧化,化学方程式:。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②通过亲手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实验方法设计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目标的分析: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是其他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和落实知识目标是首要的任务。
从必修一中《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这一课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目标中也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这以课时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探究性,体现了以学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形成意义建构的素质教育思想。
注重学生能力和科学方法、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
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而且明确列出“活动”的具体形式:学生亲手完成探究实验,强调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以创设更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素材1. 实验材料•FeSO4·7H2O•Na2CO3•FeCl3•NaOH•稍微大点的试管•滴管•洗净的玻璃棒2. 实验原理当FeSO4·7H2O与Na2CO3反应时,会产生沉淀,并观察是否满足化学反应的条件。
当FeCl3与NaOH反应时,会形成棕黄色沉淀,并观察是否满足化学反应的条件3. 实验步骤① FeSO4·7H2O与Na2CO3反应1.取出稍微大点的试管,加入3mL浓度不超过0.2mol/L的FeSO4·7H2O溶液。
2.用滴管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不超过3mL),并充分搅拌。
3.观察反应产物是否满足化学反应的条件。
② FeCl3与NaOH反应1.取出稍微大点的试管,加入1mL浓度不超过0.2mol/L的FeCl3溶液。
2.用滴管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不超过1mL),并充分搅拌。
3.观察反应产物是否满足化学反应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了解铁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掌握铁的电子排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三、教学过程1. 铁及其化合物的常见应用•铁元素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如生产铁路、汽车、钢轨等•铁的一些化合物在汽车排放中用作催化剂,如FeSO4•聚硫酸铁是良好的净水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2. 铁的电子排布及其物理性质① 铁的电子排布铁的电子排布为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6② 铁的物理性质•铁具有很强的磁性,可以吸引其他铁件纵向排列成一个整体•铁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韧性,是一种理想的造型材料3. 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① 铁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铁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铁加氧化物会生成Fe2O3。
② 铁与酸反应铁与氢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如2HCl + Fe → FeCl2 + H2↑③ 铁与碱反应铁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如2NaOH + Fe → Na2FeO2 + H2↑④ FeSO4及其盐的性质•FeSO4是一种浅蓝色的结晶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FeSO4溶于水中能形成复盐,如FeSO4·7H2O•FeSO4用于制备其他铁的化合物,如用于制备氰化铁4. 实验操作与分析① FeSO4·7H2O与Na2CO3反应•反应前,FeSO4·7H2O的颜色为浅蓝色,Na2CO3为无色的溶液•向FeSO4·7H2O中加入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铁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活动教师: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
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
(展示图片)教师: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教师:丹霞地貌的岩层因Fe 2O3而呈红色。
(展示图片)教师: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短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中提炼出来。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认真倾听,配合书本记忆。
拓展知识面,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单质教师:①有延展性和导热性。
②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
③能被磁铁吸引。
④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讨论】观察下列反应式,查看铁的化合价变化有何异同。
做好笔记,和老师一起学习概念。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通过列点,帮助学生归纳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答案:第一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3;第二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第三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反应式中铁的化合价变成+2,有的变成+3?教师:在一定条件下,铁作为还原剂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
Fe–2e-→Fe2+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应,铁原子则失去3个电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Fe–3e-→Fe3+【思考讨论】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
这是为什么呢?(提示:铁与水会反应吗?)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活动

(2)铁盐的氧化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3 mL FeCl3溶液 加入试管中,加入 几小块铜片,振荡, 过一会儿,观察现 象
_铜__片___不__断__溶_ _解__,_溶___液__由__棕_ _黄__色___逐__渐__变_ _为__浅___绿__色_
实验解释(含离子方程 式)
_F_e_3_+_具__有__氧__化___性__。 _2_F_e_3_+_+_C_u_=_=_=_= _2_F_e_2_+_+_C_u_2+
【实验过程和结论】 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单质的还原性 ①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CuSO4溶液,再将一段 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丝。
②现象:_铁__丝__表__面__有__红__色__物__质__生__成__ ③__解__释__(_含__离__子__方__程__式__)_:___铁____的____还____原____性____强____于____铜____,__把____铜___从__溶__ 液中置换出来,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目的】 1.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2.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 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器材及试剂】 器材:试管、胶头滴管 试剂:CuSO4溶液、FeCl3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 、KMnO4酸性溶液、KSCN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蒸 馏水、锌片、铜片、铁粉、铁丝
实验解释(含离子方程 式)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含离子方程 式)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活动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活动教案实验活动教案,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燃烧瓶、烧杯、玻璃棉、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铁粉、铁钉、铁砂、铁细粉、硫酸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氯化铁等。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一,铁的物理性质。
(1)将一小部分铁粉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2)观察铁粉受热后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二,铁的化学性质。
(1)在燃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铁粉,加热至红热状态后,用玻璃棒将其迅速放入试管中,然后用玻璃棉堵住试管口。
(2)观察试管内的现象,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实验三,铁的制备。
(1)将铁钉放入燃烧瓶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铁钉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实验四,铁的化合物性质。
(1)将铁粉与硫酸铁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将氢氧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一,铁的物理性质。
铁粉受热后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黑色的氧化铁。
2. 实验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明亮的火花,同时发出“嘭嘭”声,形成了氧化铁。
3. 实验三,铁的制备。
铁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黑色的氧化铁。
4. 实验四,铁的化合物性质。
(1)铁粉与硫酸铁溶液混合后,产生了黑色的沉淀,这是由于铁与硫酸铁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
(2)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红褐色的沉淀,这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
(3)氢氧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棕黄色的沉淀,这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
五、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氧化铁;2. 铁与硫酸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相应的沉淀。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宏观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理解这些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如离子类型、化合价等)之间的关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铁及其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反应,理解化学变化中的守恒思想和平衡原理。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实验证据,运用逻辑推理构建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的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实验现象。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观察与记录。
•理解铁离子(Fe²⁺、Fe³⁺)的检验方法及其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
•实验器材与试剂:铁粉、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硫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等。
•实验安全手册与防护措施。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现象)。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及结论。
•观察记录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铁制品、补铁剂、铁锈等),引导学生思考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次实验活动的主题。
•明确目标:简要说明实验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2 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以及检验铁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之前的课时分别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通过理论分析出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
本节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用化学实验清晰的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透过实验现象去了解、认识和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观察铁、铁盐、亚铁盐的实验现象,从微观上找到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区别与共同点,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直观的观察到不同物质反应的现象,通过结合理论与实际感知化学学习的魅力,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熟悉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合金性能的调节方法,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不同合金性能调节方法的理解,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知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铁极其化合物的讲解,预习本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哪些,并加以思考;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中需要使用的图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引入:人类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铁器。
铁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铁及其化合物具有怎样的性质?应当如何研究呢?投影:铁制的场馆外壳引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到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常见的铁的化合物有:铁、铁盐、亚铁盐、铁离子……讲解: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
提前准备好实验试剂和金属材料:CuSO4溶液、FeCl3稀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KMnO4酸性溶液、KSCN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锌片、铜片、铁粉、铁丝。
板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三节铁及其化学物一、实验器材及实验试剂的准备试管、胶头滴管、CuSO4溶液、FeCl3稀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KMnO4酸性溶液、KSCN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锌片、铜片、铁粉、铁丝。
讲解:铁单质的还原性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CuSO4溶液,再将一段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
过一会儿取出铁丝,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这说明试管中的CuSO4溶液和铁单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uSO4+Fe——FeSO4+Cu投影: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CuSO4溶液,再将一段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
板书: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单质的还原性讲解:铁盐的氧化性①取3mLFeCl3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铜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铜片被腐蚀,溶液变为浅绿色。
这说明试管中的FeCl3溶液和铜单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u+2FeCl3——2FeCl2+CuCl2投影:取3mLFeCl3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铜片。
板书: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铁盐的氧化性讲解:铁盐的氧化性②在一支盛有3mL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再滴加3滴KI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向溶液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淡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底部有蓝紫色固体析出。
向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有络合物产生。
2FeCl3+2KI——2KCl+2FeCl2+I2投影:在一支盛有3mL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再滴加3滴KI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板书: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铁盐的氧化性讲解: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③取3mLFeCl2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锌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有黑色单质铁生成,溶液变为无色。
发生了置换反应。
FeCl2+Zn——ZnCl2+Fe投影:取3mLFeCl2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锌片。
板书: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讲解: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④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当溶液紫色褪去时,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滴加2滴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
KMnO4酸性溶液和FeSO4溶液生成了铁盐。
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8H2O+K2SO4投影: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
板书: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讲解:铁离子的检验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然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溶液变血红色。
铁盐会和KSCN反应。
FeCl3+KSCN——[Fe(SCN)]Cl2(血红色)+KCl投影: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然后滴加几滴KSCN 溶液。
讲解:铁离子的检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然后加入适量铁粉,轻轻振荡片刻,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反应式加入适量铁粉后溶液变绿。
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2FeCl3+Fe——3FeCl2FeCl2+2KSCN——Fe(SCN)2(无色)+2KCl投影: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然后滴加几滴KSCN 溶液。
板书:三、铁离子的检验KSCN溶液和铁离子会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KSCN溶液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铁离子。
设疑:以铁屑为原料,如何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投影:播放视频讲解:常用的还原剂KI是常用的还原剂,能被氧化生成I2。
淀粉溶液遇I2变蓝。
另外,H2S、NH3、H2、C、Si、SnCl2(氯化亚锡)、H2C2O4(草酸)也都可以做还原剂。
练习:1.填写下列横线FeCl3是______色,FeCl2是______色,KSCN是______色。
铁单质具有_________(还原性/氧化性),铁盐具有_________(还原性/氧化性),亚铁盐具有____________(还原性/氧化性)。
投影: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讲解:FeCl3是黄棕色,FeCl2是浅绿色,KSCN是无色。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铁盐具有氧化性,亚铁盐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
练习:2.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A.稀硫酸B.CuSO4溶液C.Fe2(SO4)3溶液D.AgNO3溶液投影:铁的化学性质,铁具有还原性。
讲解:选项A中,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故A错误;选项B中,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选项C中,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没有气体生成且溶液质量增加,所以符合题意,故C正确;选项D 中,铁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银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D错误。
因此选C。
练习:3.下列化合物不可能由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FeCl2B.NaHCO3C.Cu(OH)2D.Fe(OH)3投影:化合物的制得过程。
讲解:选项A中,物质可以通过铁和氯化铁的反应制得,故A错误;选项B中,物质可以通过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合反应制得,故B错误;选项C中,物质不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因为氧化铜和水是不会反应的。
只有通过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故C正确;选项D中,物质可以通过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化合反应制得,故D错误。
因此选C。
练习: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溶液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投影:合金的概念辨析。
讲解:选项A中,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再与Fe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A错误;选项B中,铁粉过量,铁离子被铁还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B错误;选项C中,FeO 和稀HNO3反应会产生三价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会显示红色;选项D中,Fe如果和过量的稀HNO3反应,会产生二价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
因此选C。
投影: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