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4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方案

2024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方案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了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表现出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我国2024年的人口性别比重点制定治理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促进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实现人口结构的健康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现状分析1.1 人口性别比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意识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家庭对于男孩的偏好导致了性别比的失衡。
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技术进步,人们可以通过性别鉴定技术选择性别,这也导致了人口性别比的不均衡。
1.2 影响1.2.1 社会稳定风险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导致男性人口过剩,造成社会稳定风险的增加。
男性人数过多会导致婚姻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男性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增加。
1.2.2 单身男性难题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导致大量的单身男性,这些男性面临着就业压力、心理问题以及社会融入的困难。
单身男性的数量增多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1.2.3 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社会问题性别比失衡还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人口贩卖、性别歧视以及人口流动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全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治理方案2.1 宣传教育2.1.1 提高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性别意识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性别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教育机构应加强性别平等教育的普及和宣传,倡导婚姻家庭的平等关系,培养尊重女性的观念,促进社会意识的转变。
2.1.2 加强学校性教育在学校加强性教育,增加关于性别平等和尊重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念和价值观,避免性别歧视和偏见的产生。
2.2 婚姻家庭支持政策2.2.1 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加大对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的打击力度,促进婚姻关系的平等和谐发展。
2024年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方案

2024年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2024年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方案》,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人口性别比平衡,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现状分析1.人口性别比失衡主要表现在男女比例的不平衡,男性相对较多,女性比例相对较少。
2.人口性别比失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因素,也包括文化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3.人口性别比失衡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问题,如性别比拉大导致男性婚姻压力增大,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三、治理目标1.优化人口性别结构,实现男女比例的平衡,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
2.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3.构建健康、和谐、可持续的人口发展模式,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口基础。
四、治理措施1. 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 加强性别教育,推动公平、平等的性别观念和价值观念,树立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
- 推进家庭教育改革,鼓励家庭平等对待男女子女、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 加强对性别歧视行为的打击,严厉惩罚性别暴力犯罪,保护女性合法权益。
2. 促进婚姻家庭稳定- 推动婚姻登记、离婚制度改革,加强对未婚和丧偶妇女的关爱和扶持政策。
- 开展形式多样的婚姻家庭宣传活动,拓宽婚姻和家庭观念,鼓励晚婚晚育,压缩结婚年龄差距。
- 建立健全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机制,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
3. 加强人口调控和规划管理- 完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调控目标和措施。
- 加强人口普查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人口动态和性别比例变化,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按照需求和资源状况,合理布局人口结构和分布,促进区域人口平衡发展。
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2023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一个数字并不特别重要的年度。
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2023年意味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
因为,根据一些专家预测,到了2023年,全球范围内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性别比例失衡的概念。
性别比例失衡是指男女比例偏离自然出生比例的现象。
实际上,在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应该是千男千女,也就是说,每出生1000个男孩,就会出生1000个女孩。
但在现实中,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男女比例出现了偏差。
那么,具体来说,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有哪些呢?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1. 遗传因素——如果某一族群中男性数量明显多于女性,那么这一族群的男性繁殖力就会增强,传递下去的遗传因素也会使男性数量多于女性。
2. 文化因素——在某些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男性拥有更多社会和经济资源,因此会导致对男性婴儿的重视程度更高,从而使得女性婴儿的出生比例降低。
3. 生育政策影响——一些国家的生育政策采用“计划生育”措施,鼓励或强制夫妻只生育一定数量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夫妻希望生育男孩,那么女性胎儿的流产率就会上升,导致男女比例失衡。
二、性别比例失衡的严重后果其实,性别比例失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后果:1. “光棍”现象——由于男性数量明显大于女性,因此很多男性无法找到配偶,从而导致“光棍”现象,进一步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2. 婚姻市场混乱——由于女性数量减少,婚姻市场自然就会变得非常混乱。
很多寻找配偶的男性,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从而造成婚姻市场的恶性竞争。
3. 社会问题增加——在一个男女比例失衡的社会中,社会问题自然就会增加。
例如,性犯罪等问题,都可能会因为男女比例失衡而增加。
三、解决性别比例失衡的办法既然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这么严重,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人口中的性别失衡与性别平等

人口中的性别失衡与性别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中的性别失衡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性别失衡是指在人口分布中,男女比例明显偏离正常水平,导致社会性别结构失衡的情况。
性别失衡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性别平等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口中的性别失衡和实现性别平等的可行性。
一、性别失衡的原因与现状当前,有多种因素导致了性别失衡问题的出现。
首先,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对男性子女的偏好超过对女性子女的偏好,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
其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性别选择技术的滥用也是导致性别失衡的重要原因。
再者,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剥夺以及一些地区的习俗传统,也导致了女性人口的流失。
目前,全球性别失衡的问题非常严重。
据统计,印度和中国是目前性别失衡问题最为突出的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水平,进一步加剧了性别失衡的问题。
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贫困、战争、灾难等原因,性别失衡问题也比较普遍存在。
二、性别失衡对社会的影响性别失衡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性别失衡会导致人口不平衡,进而造成婚姻市场的扭曲和婚恋困难。
男女比例失衡会导致男性的婚恋选择困难,这对男性群体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其次,性别失衡也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犯罪率的上升。
男性过剩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最后,性别失衡还可能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男性过剩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性别失衡问题,推动性别平等是必不可少的。
性别平等不仅是一种人权,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首先,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只有给予每个性别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次,推动性别平等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男女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可以更好地调动全社会的智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性别平等还能够减少家庭暴力、性侵犯等社会问题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于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的探究

关于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的探究【摘要】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包括传统思想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和性别歧视,提出了加强性别教育、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倡导男女平等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这些对策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于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关注,加强性别平等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男女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关键词】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对策、传统思想、计划生育政策、性别歧视、性别教育、政策法规、男女平等、总结问题、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近年来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出现明显失衡,男性人口数量明显多于女性人口。
这种失衡的性别比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追溯到历史背景,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和观念以及一些旧有的传统习俗,造成了对男女性别的偏好和歧视,导致了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加剧。
随着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科技进步的推动,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也加剧了性别比失衡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源,制定有效对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性别教育,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倡导男女平等,为实现性别平衡、人口均衡做出努力。
1.2 问题意义性别比失衡问题在我国日益严重,男女比例失调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口结构的健康发展。
性别比失衡会导致婚姻市场紧张,一方面会加剧婚恋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群难以找到配偶,从而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幸福感。
性别比失衡也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父母为了“生儿子”而采取性别选择性堕胎或性别鉴定,不仅容易导致人口伦理道德的失范,也会埋下心理问题的种子。
性别失衡还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家庭结构变动、老龄化问题的恶化等。
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中国的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是指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即男性人口的数量明显多于女性人口。
该问题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都存在,尤其在农村和一些欠发达地区更加严重。
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1.1 传统观念影响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儿子被认为是家族延续的希望,可传宗接代。
相对而言,女儿被视为“嫁出去的水”,不能延续家族血脉。
这种传统观念使得许多家庭希望能够生育男孩,从而导致了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1.2 一孩政策的实施中国曾经实施过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家庭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
由于儿子可以继承家族财产、土地等,很多家庭选择通过堕胎或者放弃女婴来追求生育男孩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1.3 医学技术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控制胎儿性别的方式进行选择性生育。
在某些地区,这种选择性生育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家庭更偏好生育男孩而不是女孩。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影响2.1 婚姻压力增加由于男性人口过剩,女性往往面临婚姻压力的增加。
这导致了更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婚姻市场出现了失衡的状况。
一些男性为了能够找到妻子,被迫支付更高的聘礼或者参与非法的跨国婚姻交易,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2.2 社会稳定问题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例如性别犯罪和社会不稳定。
男性人口过剩意味着有一部分男性无法找到妻子,这可能导致他们的不满情绪和个人挫败感的增加。
这种不满和挫败感可能会促使他们从事犯罪活动,对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三、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可能方案3.1 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宣传与监督政府可以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知。
同时,应加强对非法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生育行为的严厉打击,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以降低人们进行选择性生育的意愿。
3.2 促进男女平等意识的提高教育是改变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人口数量、男女比例现状、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数量、男女比例现状、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一、中国人口男女比例现状中国是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人口数量稳步增长,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数量达141178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1173万人,同比增长0.84%。
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达72334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807万人;女性人口数量达68844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366万人,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比女性人口多3490万人。
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51.24%,较2011年的51.26%减少了0.03%;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48.74%,较2011年的48.76%增加了0.03%。
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51.24%,较2019年增长了0.15%;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48.76%,较2019年减少了0.15%。
2020年在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
2020年广东人口数量为12601.3万人,全国排名第一;山东人口数量为10152.7万人,全国排名第二;河南人口数量为9936.6万人,全国排名第三。
2020年广东男性人口数量为6687.5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5913.8万人;山东男性人口数量为5143.4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5009.4万人;河南男性人口数量为4983.2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4953.4万人。
2020年中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二、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中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落后、社会管理因素等。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性别比例失衡,应该如何解决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性别比例失衡,应该如何解决2023年,全球各国政府在进行人口普查时,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性别比例失衡。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女比例相差悬殊,其中男性口多于女性口。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涉及到社会稳定,也涉及到家庭和个人的幸福感受。
因此,如何解决性别比例失衡成为了战略问题。
我们要了解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
经过专业人士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人们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
许多家庭希望生个男孩,认为男孩可以继承家业、支撑家庭,而女孩则无法帮助家庭崛起,因此生女孩会面临经济负担。
二、人口政策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地,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大量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而男孩则被视为更能延续家族传承、承担家庭繁重负担的优先选择,加上性别鉴别技术的进步,一些家庭为达到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结构,选择性别筛选,进一步加大了性别比例失衡的程度。
三、孕前性别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具有可能性的方案出现了,如人工授精、人工受孕、体外受精、胚胎性别筛查等技术,这使得一定程度上地引起了不少家庭抱有孕前选择性别的想法,并采取措施使其孩子的性别更为合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纠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下面是一些建议:一、加强性别教育,消除“重男轻女”的观念我们需要加强对性别教育的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大力推行性别平等教育,在学校中开设相关课程,普及性别平等知识和重视女性的文化。
同时,还需要激励政府与社会组织、学校、传媒等多方合作,广泛宣传生育政策的合理性,让群众明白生育政策旨在保护优生优育。
二、加大生育补贴和社会扶持力度政府可以提高生育补贴、优抚补贴、育龄家庭组建资助等福利措施,鼓励家庭生育,尤其是生育女儿。
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女童、女性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女性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存保障水平,并深入挖掘和开发支持女性创业的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具有总体偏高、阶段性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城乡差异较大等特点。
我国性别比失衡给当今社会产生了众多不良影响,导致了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等各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受重男轻女的社会观念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的影响外,还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和B超技术应用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树立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原因对策AbstractThrough the years sex ratio at birth analysis of the data it found that the gender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has features of an overall high numerical value, periodic change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large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nd so on. The unbalanced China's sex ratio have adverse effect on our nowadays society and it leads to Marriage Squeeze (demographic imbalance with age & region gaps), employment squeeze, increasing criminal phenomenon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In addition to the reasons of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looking up to men and down on women and the inequality of women' s social status, as well as the Fertility Policy implemented in 1979 and the abuse of technological means such as B-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women’s social status, establish an advanced social gender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rohibit illegal fetal sex identification. These measures can be contributed to solving the imbalance of sex ratio at birth.Key words:sexual ratio at birth; unbalance; analysis of causes; countermeasure近年来,一种发生在农村地区“天价彩礼”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天价彩礼”一般发生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彩礼本是一种与婚姻有关的民间习俗,之所以称其为“天价”,是因为支付婚姻的彩礼价格不可理喻,并且远远超出一般人群的支付能力。
虽然我们通常将“天价彩礼”这种现象视为一种变了相的民间习俗,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对于解释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这一指标作为分析依据。
出生性别比是指在某一时间 (通常为一年)和空间范围内,出生时刻全部活产的男婴与女婴数值的比值,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100。
由于人类生物学特性,出生性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即出生性别比=活产男性人口数活产女性人口数别比一般维持在105,所以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该数值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男女性别比是否失衡的重要标准,超出这个范围都将视为异常。
1 我国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历时30余年,即便我国男女性别比略有波动,但其数值一直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正常范围,本文从我国人口性别比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入手,对性别比失衡现状进行分析。
1.1 性别比时间变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性别比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1945—1979为第一阶段。
该时期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范围,由于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干预,且该时期具有较高的生育率,人口出生性别比除了个别年份略高以外,其余年份均处于107以下。
1980年—2008年为第二阶段。
该时期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与规模,政府于1980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干预人口的出生,自此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把人口出生性别比低于107以下定义为正常范围,117—110为轻度偏高,110—120为中度偏高,120—130为高度偏高,130以上为极度偏高。
自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出生性别比异常开始出现于1980年的107.4和1981的108.5,并于1985年高于110,这标志着八十年代前期轻度偏高时期的结束。
1990-1996年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但仍介于在110—120之间,表现为中度偏高。
1997年、1998年、1999年出生性别比高于120,进入性别比高度偏高阶段。
2000—2003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可能与政府2002年颁布的“两非”政策有关。
但好景不长,出生性别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处于120以上。
2009年—2015年为第三阶段。
该时期出生性别比虽然高于正常值,但由于社会各界对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广泛关注,出生性别比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2009年开始出现拐点,出生性别比开始回落,标志着出生性别比高度偏高时代的结束,由此进入2009年—2015年中度偏高的阶段。
自2009年出现拐点以来,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并于2015年达到113.51的低值。
数据来源:1960-198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来自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分析数据卷.(三) .[M ] ;1989-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来自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M ] .相关年份数据1.2 性别比空间变化出生性别比不仅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空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这为进一步分析出生性别比的现状提供了可能。
图2 1982—2010年重要年份各省份出生性别比分布情况数据来源: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从不同省份的出生性别比来看,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施计划生育力度的不平衡,出生性别比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自1982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出现异常。
首先出现性别比失衡的省份为安徽、广东、广西三个省份,绝大多数省份的性别比正常,正常省份有17个。
整体来看,出生性别比失衡省份数量较少,北方性别比失衡省份多于南方,但南方失衡程度重于北方,失衡省份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出生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7.92%。
199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失衡省份范围迅速扩大,出生性别比高于120的省份增至11个,正常的仅有6个省份,处于正常范围的人口只剩下6.39%。
200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程度继续加深,正常的仅剩3个省份,其中有5个省份超过了130,属于极度失衡,分别是安徽、江西、河南、广东、海南,仅剩4.92%的人口处于正常范围。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时,出生性别比上升速度趋缓,个别省份出现了下降,极度失衡省份降至3个,但全国出生性别比失衡成为普遍现象,失衡省份进一步增加,省际间差异进一步扩大,出生性别比正常的仅剩西藏1个省份,仅有0.22%的人口处于正常范围。
2010年全国省份出生性别比开始普遍下降,只有个别省份的出生性别比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极度失衡省份消失,彼此相邻省份之间的性别比差异减小,各省份性别比分布较为集中,且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递减,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总体看来,东部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早于西部地区,同时,其偏高程度也比西部地区更为严重一些。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且大都是人口大省,对全国出生性别比的贡献率比较大,其中河南、安徽、广东、江西省份是全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区域。
而西北、西南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区,出生性别比虽然也高出正常值范围,但增幅相对较小。
近几年各省份出生性别比失衡虽然开始趋缓,但出生性别比偏高成为普遍现象,并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为西部、中部、东部渐次升高的态势。
数据来源: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在空间上,我国出生性别比除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还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如图3所示,历年来我国城乡出生性别比均出现持续上升,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且差距逐年拉大。
自1982年以来,城乡的出生性别比呈现持续上涨,城市的逐年增长幅度不大,较为稳定,而镇与乡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地区,逐年变化程度较大。
总体来看,我国出生性别比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历年的乡镇出生性别比均明显地高于城市。
2 我国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中国自古就是人口大国,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更是快速的膨胀,为了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我国将计划生育当成一项基本国策。
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成功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却导致了严重的男女性别比的失衡。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以及女婴的瞒报漏报也是导致我国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因素。
2.1 重男轻女的社会观念以及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观念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是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男尊女卑”色彩,导致女性在社会上被动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了男女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并由此衍生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传统规范以及重视宗嗣的父系传承等传统习俗。
正是由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观念使男性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家族中的地位都比女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重男轻女的生育观的产生,使人们在生育上一致优先选择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