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构的结构分类
膜结构的形式

膜结构的形式
膜结构是一种利用柔性、轻质材料和张力来创造出空间形式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通常采用高强度材料如聚酯、聚氯乙烯等,使其柔软、耐久并具有防水性能。
膜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单曲面、双曲面和自由曲面。
单曲面结构通常呈现出一个弓形或拱形,比较适合用于建造体育馆、展馆和大型活动场所等。
双曲面结构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大的空间覆盖面积,通常用于建造景观帐篷、空中码头和机场候机厅等。
自由曲面结构则可根据建筑设计需要任意变化形态,可以被用于创造出非常独特的建筑形式,如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熊猫馆。
膜结构的形式还可以根据其支撑方式进行分类,如拉索支撑、压力支撑等。
其中拉索支撑膜结构适用于长跨度建筑和大型空间覆盖,它可以按照建筑需要随意变换形态,同时具有轻质、柔韧、耐久、防水、隔热等特点。
压力支撑膜结构则可以用于建造一些简单的临时建筑,如展厅、遮阳棚等。
总之,膜结构的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它具有轻质、柔性、透明、美观、节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造大型活动场馆、机场、展馆、汽车站、商场等建筑。
- 1 -。
膜的定义和分类

部分膜过程的研究发展状况:
D MF
低
价
UF
速格
RO
增稳
出
ED
长定
售
CR
状
GS
况
PV
LM ME
MR
MD MFd
MD AT FT
性
高 速 增 长
使 用 可 靠 性
MEC
基础研究
过程开发
过程优化
技术状况
D-渗吸;LM-液膜;MF-微孔过滤;ME-膜电解;UF-超过滤;MEd-双 极性膜;RO-反渗透;MD-膜医用装置;ED-电渗吸;FT-促进传递; CR-控制释放;AT-主动传递;GS-气体分离;MR-膜反应器;PV-渗透
10.2.2 膜分离过程
在一定传质推动力下,利用膜对不同物质的透过性差异, 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 膜分离过程:气体膜分离、渗透蒸发、渗析、电渗析、反渗透、 纳滤、超滤、微滤、膜萃取、膜吸收、膜精馏、促进传递、液膜、 气膜等过程。 其中:渗析、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技术已很成熟,
应用也广泛。
机理模型:
不可逆热力学模型 传递机理模型
10.2.3 膜的形态结构
(1) 膜的形态结构:主要研究膜的断面与表面。 ◇ 均相膜和异相膜
均相膜:均匀地呈单相存在; 异相膜:不是呈单相存在。
◇ 致密膜和多孔膜 致密膜:结构最紧密的膜; 多孔膜:结构较疏松的膜。
◇ 对称膜和非对称膜 对称膜:膜的厚度方向结构均一、同性; 非对称膜:同种材料,沿膜的厚度方向上呈不同结构。
10.2.9 其他膜过程
(1)控制释放 指:用分离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作用时间,被应用于医疗和 农业等方面。
细胞器的分类总结

细胞器的分类总结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核2、无膜结构有: 核糖体 、中心体3、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液泡、溶酶体4、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5、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6、高等的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不是细胞器)7、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 中心体8、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9、含有DNA 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10、含有RNA 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11、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 内质网12、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13、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14、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线粒体15、最大的细胞器: 细胞核16、能产生水(代谢水)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17、能产生A TP 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胶18、DNA 复制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 和RNA )、细胞核19、有碱基配对行为的结构: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 和RNA )、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 和RNA )、细胞核(DNA 的复制以及转录)、核糖体(有翻译的过程)20、与蛋白质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结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或多肽链)、内质网(加工:折叠、组装、加工糖基团等形成空间结构;运输通道)、高尔基体(再加工:对蛋白质修饰加工、分类包装以供运输)、细胞膜(分泌蛋白的胞吐过程)、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的能量供应)2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细胞外 (合成肽链) (初步加工、运输) (进一步加工、分泌) (胞吐作用)22、可用于区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①、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②、植物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错,如植物根尖等非绿色结构的细胞例外)23、中心体:①、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错,低等植物细胞例外)②、动物细胞一定含有中心体( 对,据学生现有知识) 液泡:①、有液泡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对 ,低等动物细胞例外)②、植物细胞一定含有液泡( 错,根尖生长点等处的细胞例外) 细胞壁:①、有细胞壁的一定是植物细胞( 错,细菌、真菌等细胞例外)②、植物细胞一定含有细胞壁(对,据学生现有知识)24、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线粒体 ②、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叶绿体 ③、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车间,运输蛋白质的通道:内质网 ④、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 ⑤、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与细胞分泌物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 ⑥、调节内环境、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坚挺:液泡 ⑦、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中心体 ⑧、物质转运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线粒体提供能量(A TP )。
电芯蓝膜结构分类

电芯蓝膜结构分类
电芯蓝膜是指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池正负极的薄膜结构。
根据电芯蓝膜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分类:
1. 单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是最常见的电芯蓝膜结构。
它由单层的聚合物薄膜构成,通常是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等材料。
单层膜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2. 多层膜结构:多层膜结构是由两层或多层薄膜组成的电芯蓝膜。
它通常由正极膜和负极膜组成,其中正极膜和负极膜之间可能会有隔离层。
多层膜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3. 复合膜结构:复合膜结构是将不同材料的薄膜进行复合形成的电芯蓝膜。
复合膜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等组成,以提供更高的电池性能和稳定性。
4. 纳米薄膜结构:纳米薄膜结构是指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具有纳米尺寸的薄膜。
纳米薄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离子传输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这些分类只是电芯蓝膜结构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复杂的结构和材料组合,以满足不同电池的需求。
膜分类与膜结构

膜分类与膜结构滤膜主要有:超滤膜、微孔滤膜、纳滤膜、微滤膜、中空纤维超滤膜、赛尔滤膜等。
按滤膜形式,主要分为卷式,板框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滤膜等。
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将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反渗透膜过滤三类。
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反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
目前市场上超滤膜应用最广泛。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
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
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
市面上微孔滤膜的规格主要有:Ф500.2/0.45μ(水),Ф50 0.2/0.45μ(有机),Ф500.2/0.45μ(PVDF),Ф25 0.2/0.45/0.8μ(水),Ф25 0.2/0.45μ(有机),Ф13 0.2/0.45μ(水/有机)。
【分有机膜和水膜,0.2/0.45表示孔径范围】膜材料(分水系和有机系)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市场上现在使用比较多且性能比较好的主要有:聚醚砜(PES)超滤膜、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复合超滤膜和醋酸纤维素(CA)超滤膜。
就材料来说:1. PAN为亲水性材质,PVDF,PES与PS为疏水性材质;所以做成超滤膜,PVDF与PES、PS的跨膜压差要远高于PAN,PVDF与PES、PS更容易污堵;2. PES与PS的抗氧化能力非常强,PVDF次之,PAN再次之;3. PES与PS材料属于刚性材料,比较容易破损,断丝。
所以PES与PS通常设计成内压式,如Norit,Hydracap,Koch 等,PES与PS对进水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进水更干净。
充气膜结构分类

充气膜结构分类
充气膜结构根据其形状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帐篷型充气膜:帐篷型充气膜结构通常用于临时性建筑,如展览馆、体育馆、会议中心等。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搭建快速,能够提供大面积的空间覆盖。
2. 穹顶型充气膜:穹顶型充气膜结构常用于体育场馆、游泳馆、大型商业建筑等。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能够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并且具有良好的自重分担和抗风能力。
3. 圆顶型充气膜:圆顶型充气膜结构常用于观光景区、休闲娱乐场所等。
其特点是外形美观、独特,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空间感和可见性。
4. 薄膜结构:薄膜结构是一种以薄膜材料为主要覆盖材料的充气结构,常用于遮阳篷、雨棚、临时遮挡物等。
其特点是结构轻巧、灵活,能够快速搭建和拆卸,适用于各种临时性场所的搭建。
5. 其他特殊形状: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充气膜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形状的充气膜结构,如立方体、多面体、椭圆形等。
这些结构通常用于艺术装置、展览展示等特殊场合,能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膜结构

摘要膜结构系统是由膜、索、桅杆、梁柱、基础等组件组成的,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曲面造型;可以覆盖大跨度空间,并且重量轻,具有优异的结构特性。
同时,膜结构在照明、声学、防火、保温、节能与自洁等方面也具有许多优点。
现代意义上的膜结构在国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自1997年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建成以来,膜结构在我国内地已得到较多应用,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展览馆、加油站等建筑中。
膜结构的组件与传统结构中的构件截然不同,其连接方式与传统结构中构件连接方式差别也非常大。
膜结构施工与传统结构施工最大的不同在于膜结构的节点连接。
本讲义对膜结构的节点连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综合阐述了膜结构中各类材料的性能及其特性;二、将膜结构中的各类节点进行了新的分类,使之条理更加清晰;三、分析了膜结构的节点受力特点,并提出膜结构中节点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四、对膜结构的节点按类别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五、对典型节点进行了受力分析;本讲义的编写得到了土木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讲义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及时提出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膜结构体系及其组成材料 (10)2.1 膜结构体系 (10)2.2 膜结构组成材料 (17)第三章膜结构节点构造 (26)3.1膜结构节点分类、特性及其设计要求 (26)3.2 膜材连接节点 (30)3.3 索材连接节点 (53)3.4支承骨架连接节点 (59)第四章工程实例―徐州“月影风帆”膜结构改造设计 (65)第一章绪论人类的建筑活动从远古时期的帐篷到现代空间结构的膜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认识膜结构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建筑膜结构技术的演变规律,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
一、膜材的发展概况远古时期,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帐篷。
它采用树皮、兽皮作帏幕,用石材、树干等作支承,以后逐渐发展为天然合成材料,如棉纱、毛纺、帆布等。
膜结构分类

张拉式膜结构通过钢索与膜材共同受力形式稳定曲面来覆盖建筑空间,它是索膜建筑的代表和精华,具有高度的形体可塑性和结构灵活性。
骨架式膜结构通过自身稳定的骨架体系支撑膜体来覆盖建筑空间,骨架体系决定建筑形体,膜体为覆盖物。
空气式膜结构通过空气压力支撑膜体来覆盖建筑空间,它形体单一,运用较少。
优点:1.更自由的建筑形体塑造多变的支撑结构和柔性膜材使建筑物造型更加多样化,新颖美观,同时体现结构之美,且色彩丰富,可创造更自由的建筑形体和更丰富的建筑语言。
2.更好的经济效益膜建筑屋面重量仅为常规钢屋面的1/30,这就降低了墙体和基础的造价。
同时膜建筑奇特的造型和夜景效果有明显的“建筑可识性”和商业效应,其价格效益比更高。
3.更短的施工周期膜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依设计均可在工厂内完成,在现场只进行安装作业。
相比传统建筑的施工周期,它几乎要快一倍。
4.更低的能源损耗膜材有较高的反射性及较低的光吸收低,并且热传导性较低,这极大程度上阻止太阳能进入室内。
另外,膜材的半透明性保证了适当的自然漫散射光照明室内。
5.更大跨度的建筑空间由于自重轻,膜建筑可以不需要内部支撑面大跨度覆盖空间,这使人们可以列灵活、更有创意地设计和使用建筑空间。
基材:膜材基本上为一种织布,织材由纤维构成。
一织品结构的材料选择、适当的设计、施工、制造及安装,综合这几点能够确保结构的品质。
结构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选择。
运用在拉力结构及充气式结构中更为贴切,因为膜材本身亦有载重。
大部分的织品结构运用织品更甚于网状物或胶卷。
织品主要镀上其它材料或压层以产生更大的拉力或更强的抗外力。
最常见的材料为聚酯压层或镀PVC材质,镀PTFE或镀硅之玻璃纤维材质。
网状物、胶卷及其它材料各有其适用范围。
而通常纤维之运用可分为下列数种:1.尼龙/ Nylon:抗拉力较Polyester稍佳,但其弹力系数较低,使得在载重之情形下可能造成皱褶之机率大为升高,且易受湿度变化影响,使得在裁切前后之误差产生,并且易受紫外线影响而逐渐失去抗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结构上分可分为:骨架式膜结构,张拉式膜结构,充气式膜结构3种形式
1、骨架式膜结构(Frame Supported Structure)
以钢构或是集成材构成的屋顶骨架,在其上方张拉膜材的构造形式,下部支撑结构安定性高,因屋顶造型比较单纯,开口部不易受限制,且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广泛适用于任何大,小规
模的空间。
2、张拉式膜结构(Tension Suspension Structure)
以膜材、钢索及支柱构成,利用钢索与支柱在膜材中导入张力以达安定的形式。
除了可实践
具创意,创新且美观的造型外,也是最能展现膜结构精神的构造形式。
大型跨距空间也多采
用以钢索与压缩材构成钢索网来支撑上部膜材的形式。
因施工精度要求]高,结构性能强,且
具丰富的表现力,所以造价略高于骨架式膜结构。
3、充气式膜结构(Pneumatic Structure)
充气式膜结构是将膜材固定于屋顶结构周边,利用送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到一定压力后,
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以抵抗外力,因利用气压来支撑,及钢索作为辅助材,无需任何梁,柱支撑,可得更大的空间,施工快捷,经济效益高,但需维持进行24小时送风机运转,在持续运行及机器维护费用的成本上较高。
现今,城市中已越来越多地可以见到膜结构的身影。
膜结构已经被应用到各类建筑结构中,
在我们的城市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