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又称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新型的材料。
该材料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高度可控性以及多样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这些特性赋予该材料在气体吸附、分离、储存等领域应用广泛的潜力。
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对这种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吸附、催化、分离、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一、研究历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属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某些化合物。
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制备方法困难,这种材料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直到21世纪初,随着新型软硬模板合成法的引入,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该材料的独特性质。
这些进展促进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快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二、制备方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用的方法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旋转挥发法、微波法、动态湿度控制法等。
不同的方法对于材料的结构、孔隙大小、配位方式、晶体形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制备方法时,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三、应用领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已经应用于气体储存、分离、传感、催化以及光催化等领域。
以下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1.气体吸附和储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通常具有高度可调的孔隙结构。
这种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气体吸附能力,可以用于储存和分离气体。
例如,MOFs可以用于储存丙烷、氢气、甲烷等。
2.化学催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也可以用于催化反应。
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可以制备具有多种催化性质的MOFs。
例如,MOFs可以催化葡萄糖的转化,可以催化芳烃的氧化反应等。
3.生物医学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MOFs可以用于药物传递和光动力治疗等。
《2024年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范文

《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篇一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一、引言近年来,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已成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因其结构多样性和良好的配位能力,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及性质研究。
二、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1. 合成原料与试剂本实验所使用的原料主要包括席夫碱类化合物、金属盐以及溶剂等。
其中,席夫碱类化合物通过醛类与胺类化合物缩合反应制备;金属盐如铜盐、锌盐等为常见的配位金属源。
2. 合成方法本实验采用溶液法进行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
首先,将席夫碱类化合物与金属盐分别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混合并搅拌一定时间,使金属离子与席夫碱配位形成配合物。
最后,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目标产物。
三、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 结构类型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具有多种结构类型,如一维链状、二维网状和三维框架结构等。
这些结构类型与金属离子、席夫碱配体的种类及配位方式密切相关。
2. 晶体结构分析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可以详细分析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从晶体结构中可以观察到金属离子与席夫碱配体之间的配位键、氢键等相互作用,以及化合物的空间排列方式。
四、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研究1. 光学性质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往往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如发光、荧光等。
这些光学性质与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能级分布等密切相关,可以应用于光电材料、荧光探针等领域。
2. 磁学性质某些席夫碱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具有磁学性质,如铁磁性、反铁磁性等。
这些磁学性质与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配体的电子云密度等有关,可以应用于磁性材料、催化剂等领域。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4O(BDC)3材料的制备、结构及电容性能

MATERIALS REPORTS2019,VoI.3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4O(BDC)3材料的制备、结构及电容性能刘明1^<,徐洪峰1,周亚男1,2,郝宇11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大连1160282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29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在6moI-L-1KOH溶液中研究了溶剂热法合成的次级结构单元Zn4O(BDC)3的比电容性能及储能机理。
结果表明,Zn4O(BDC)3晶体呈立方六面体形貌,颗粒均匀,尺寸为0.5~1滋m。
Zn4O(BDC)3作为电极材料,在扫速为5mV-s-1时,比电容可达217.39F-g-1;当扫速增至200mV-s-1时,比电容值维持在82.58F-g-1左右,循环伏安曲线仍保持初始的氧化还原峰形状,表明其储能机理遵从贋电容机理,具有较高倍率的充放电性能。
Nyquist图在高频区为直径很小的容抗弧,说明该电极材料內阻小,导电性良好;中低频区域为一段较大的不完整容抗弧,说明活性物种锌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传荷电阻大,该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4O(BDC)3比电容贋电容超级电容器中图分类号:0646文献标识码:APreparation,Structure and Capacitance Property of Zn4O(BDC)3Crystals ofMetal-Organic FrameworksLIU Ming1,",XU Hongfeng1,ZHOU Yanan1,2,HAO Yu1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1160282Faculty of Scienc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100029S pecific capacitance and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 of Zinc-based metaI-organic frameworks in6moI・L-1KOH aqueous soIutions,consisting of the secondary buiIding units Zn40(BDC)3synthesized in a soIvothermaI process,were studied by cycIic voItammetry and eIectro-chemicaI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aIysis.The resuI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pared Zn40(BDC)3grains with cubic hexahedron structure were0.5一1滋m in size.The resuIts for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from cycIic voItammetry reveaIed that Zn40(BDC)3sampIes had gravimetric capacitance up to217.39F・g-1at a scan rate of5mV・s-1.The eIectrode materiaIs retained about82.58F・g-1capacitance,and CV curveskept their initiaI redox shape unchanged even at high scan rate of200mV・s-1,indicating pseudo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 and exceI-Ient rate capabiIity for Zn40(BDC)3eIectrode.From Nyquist pIot of Zn40(BDC)3materiaIs,the smaIIer semicircIe in the high-frequency region reveaIed the Iower internaI resistance of eIectrode materiaIs,and the incompIete Iarger semicircIe in the middIe-and Iow-frequency region represented the higher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 vaIues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of active Zn2+species,both of which impIied thatZn40(BDC)3materiaIs produced a better capacitance property.Key words metaI-organic frameworks,Zn40(BDC)3,specific capacitance,pseudocapacitor,supercapacitor0引言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由过渡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以强的配位键形式自组装,在空间上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无限结构,是一类新颖的纳米多孔结晶材料。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和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可控孔径大小和表面改性能力等,因此被广泛用于气体存储、催化转化和分离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1.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方法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通常采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合成方法。
MOFs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相互作用形成,成为一种立方体或多面体的晶体结构。
MOFs的大小可以控制在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
在制备MOFs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或簇和有机配体。
目前,常用的金属包括铝、锯齿形的二价和三价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
有机配体通常是具有多个氧、氮和硫等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有机分子与金属离子或簇中的空穴相互作用,形成类似于树枝状的结构和大量的孔道。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参数(如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来精确地调节MOFs的形貌和结构。
同时,还可以通过嵌入适当的官能团进一步调整MOFs的性质和功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2.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材料在气体分离和储存、催化转化、光催化和传感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气体分离和储存是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主要应用之一。
这些材料可以高效地吸附气体,并在它们之间分离。
例如,MOFs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吸附剂,将这种有害气体从大气中去除。
此外,MOFs也被广泛应用于氢气存储和分离领域,这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储存技术。
催化转化也是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MOFs可以用作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可以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例如,MOFs可以用于制备高质量的化学品或生物燃料。
此外,MOFs还可以用于分离和净化反应产物中的杂质,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光催化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兴领域,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来触发反应。
腺嘌呤基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摘要摘要生物金属有机框架(Biologc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MOFs)是通过生物分子(核碱基、氨基酸、肽、蛋白质和卟啉/金属卟啉等)构筑得到的或用于生物体研究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这种材料由于其结构多样,低毒性等原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得到一种低毒,环境友好型材料,并且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特异性识别。
因此选择腺嘌呤、联苯二羧酸及其衍生物进行混配合成了配合物1 - 4,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考虑到锌离子的毒性相对其他金属离子更低,因此采用了锌盐作为金属配体。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实验中,合成了配体2,2'-二氨基-4,4'-联苯二甲酸(H2L2),并且得到了四种Bio-MOF(包括文献报道的JXNU-4),并且对配合物2、3和4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然后对配合物1、2进行了基础的性质研究。
(2)配合物1、2对无机离子的识别实验:选用2对Fe3+、CrO42-和Cr2O72-三种离子进行检测,表现出优异的发光传感性能,并对猝灭机理进行分析。
选用1对Al3+,Zr2+,Cr3+三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时发现,1对这三种离子具有特异性增强效果。
(3)配合物2对有机分子的识别实验:选用2对硝基爆炸物(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3-硝基苯酚以及4-硝基苯酚)进行检测,结果表现出优异的发光传感性能。
另外,实验结果表明,甲醛溶液对2具有荧光增强效果,且其增强强度远超其他有机溶剂,对比于初始荧光强度,其增幅约达到23倍。
发现脂肪醛对2均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果,其增强幅度依次为甲醛> 乙二醛> 乙醛> 丙醛。
相较于芳香醛则对2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效果。
关键词:生物金属有机框架;荧光;识别;检测ABSTRACTABSTRACTBiologc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MOFs) ar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constructed with biological molecules (nucleobases, amino acids, peptides, proteins, porphyrins / metal porphyrins, etc.) or used in biological research. Bio-MOFs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diverse structures and low toxicity. To obtain environment-friendly materials for specifical detec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ent, adenine and biphenyl-4,4’-dicarboxylic acid as well as its derivatives were selected as organic ligands to synthesize BioMOFs. Four BioMOFs (1 - 4)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Considering that zinc ion is less toxic than other metal ions, zinc salts were used as metal source.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1) In the experiment, 2,2' - diaminobiphenyl - 4,4' - dicarboxylic acid (H2L2) was synthesized, and four Bio-MOFs (including JXNU-4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obtained.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 3 and 4,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complexes 1, 2 were studied.(2) Sensing experiments of inorganic ions with complexes 1 and 2: Three kinds of ions, Fe3+, CrO42- and Cr2O72-, were selected for detection, and showed excellent luminescence sensing performance, respectively, and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 When 1 was used to detect three metal ions, it was found that Al3+, Zr2+, and Cr3+had specific enhancement effects on 1.(3) Experiments on the recogni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by complexes 2. 2 was tested with nitro explosives (nitrobenzene, 2,4 - dinitrotoluene, 2,6 - dinitrotoluene, 3 - nitrophenol and 4 - nitrophenol), and exhibit excellent luminous sens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ldehyde solution has a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on 2, and its enhancement intensity is far more significant than other organic solvent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e increase is about 23 times. It was found that fatty aldehydes had a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on 2, and the increase was in the order of formaldehyde > glyoxal > acetaldehyde > propanal. Compared with the aromatic aldehyde, 2 has a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Key Words: Biologc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luminescence sensing, recognition, detection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1前言 (1)1.1 引言 (1)1.2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Bio-MOF)的设计与制备 (2)1.2.1 常用的合成方法 (2)1.2.2 配体来源及常见配体 (2)1.3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 (4)1.3.1 气体吸附和分离 (4)1.3.2 传感 (7)1.3.3 催化 (9)1.3.4 化合物移除 (10)1.3.5 药物传输 (11)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2)2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表征 (13)2.1 引言 (1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13)2.2.1 实验试剂 (13)2.2.2 实验仪器 (14)2.3 配体的合成 (15)2.4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 (16)2.4.1 JXNU-4(1)的合成 (16)2.4.2 Bio-MOF-2NH2(2)的合成 (16)2.4.3 HCHO@Bio-MOF-2NH2(3)的合成 (16)2.4.4 Bio-MOF-2NH2-2(4)的合成 (16)2.5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表征 (17)2.6 结果与讨论 (18)2.6.1 晶体结构分析 (18)2.6.2 X射线粉末衍射 (2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6.3 热重分析 (25)2.6.4 氮气吸脱附 (26)2.6.5 荧光分析 (27)2.7 本章小结 (28)2.8 附录 (29)3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用于无机离子的检测 (35)3.1 引言 (35)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5)3.2.1 实验试剂 (35)3.2.2 实验仪器 (36)3.3 检测实验部分 (36)3.3.1 材料制备 (36)3.3.2 计算公式 (37)3.4 结果与讨论 (37)3.4.1 Bio-MOF-2NH2(2)对铁离子的检测 (37)3.4.2 JXNU-4(1)对Al3+、Zr2+、Cr3+的检测 (42)3.4.2 Bio-MOF-2NH2(2)对CrO42-与Cr2O72-的检测 (49)3.5 本章小结 (55)4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用于有机分子的检测 (57)4.1 引言 (57)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57)4.2.1 实验试剂 (57)4.2.2 实验仪器 (58)4.3 检测实验部分 (58)4.3.1 材料制备 (58)4.3.2 计算公式 (60)4.4 结果与讨论 (60)4.4.1 Bio-MOF-2NH2(2)对硝基爆炸物的检测 (60)4.4.2 Bio-MOF-2NH2(2)对醛类化合物的检测 (67)4.4.3 Bio-MOF-2NH2(2)对不同有机蒸汽(VOCs)的检测 (75)4.5 本章小结 (76)5结论与展望 (77)目录5.1 结论 (77)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78)参考文献 (79)致谢 (8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1)1 前言1前言1.1 引言金属有机框架(Metal - Organic Frameworks,MOF)的概念是在1995年由Yaghi 课题组(Yaghi et al. 1995)首次在Nature发表的文章中提出。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摘要: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拓扑构造、内部排列的规那么性以及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而且制备MOFs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选择范围非常大,经常具有不饱和配位的金属位和大的比外表积,这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造、合成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合成方法;应用一、前言1.金属有机的简介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由含氧或氮的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连接而形成的网状骨架构造。
也可称为:金属—有机络合聚合、配位聚合、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等。
最近十多年,羧酸配体与金属配位形成的新颖构造大量出现,MOFs这一术语使用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
MOFs主要是通过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的方式,由金属或金属簇作为顶点,通过刚性的或半刚性的有机配体连接而成。
由配位基团包裹金属离子而形成的小的构造单元称为次级构造单元。
在MOFs合成中,利用羧酸与金属离子的键合,将金属离子包裹在M—O—C形成的SBU构造的中心,这样有利于骨架的延伸以及构造的稳定。
MOF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新型多孔有机—无机杂化固体材料。
和无机分子筛相似,MOFs具有特殊的拓扑构造、内部排列的规那么性以及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
但在化学性质上,MOFs不同于无机分子筛,其孔道是由金属和有机组分共同构成的,对有机分子和有机反响具有更大的活性和选择性。
而且,制备MOFs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选择范围非常大,可以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能,如孔道的尺寸和形状等,选择适宜的金属离子以及具有特定官能团和形状的有机配体。
另外,MOFs的制备简单,一般采用一步合成法,即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不用进展交换处理,故比沸石等材料的合成更容易一些。
因此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已经成为材料化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1]。
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有机金属络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它们由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稳定存在。
合成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其性质以及在催化、药物和材料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配体置换法、配体加成法和配体氧化法等。
其中,配体置换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金属离子与配体反应,使配体中的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合成有机金属络合物。
例如,将二氯合铂(II)与吡啶反应,可以得到配位数为6的[PtCl2(py)4]配合物。
二、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性质研究1. 结构性质研究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结构性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X射线衍射等技术,可以确定有机金属络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而揭示其分子结构和配位方式。
这对于理解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光电性质研究有机金属络合物在光电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研究其光电性质可以为光催化、光电转换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某些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荧光性质,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分析和医学影像。
3. 催化性质研究有机金属络合物在催化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研究其催化性质可以为开发高效催化剂提供指导。
例如,一些铂金属络合物在氢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4. 生物活性研究有机金属络合物在药物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其生物活性可以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例如,铂金属络合物顺铂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与DNA结合抑制细胞分裂,具有抗癌活性。
三、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应用前景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研究在催化、药物和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有机金属络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有机金属络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多孔结构和可调控性,有潜在的气体吸附和分离应用。
MIL-101系列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共3篇

MIL-101系列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共3篇MIL-101系列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MIL-101系列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随着新能源、环保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催化剂、吸附剂、分离膜等功能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此背景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MIL-101系列材料是MOFs中的一种重要代表,具有高孔隙度、巨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调控性等优良性能。
MIL-101是指一类基于Al3+、Cr3+、Fe3+等过渡金属和1,4-苯二甲酸等有机配体构成的二维和三维网状结构材料。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大量的孔道和微孔,可向其中引入不同的分子,从而实现吸附、分离、催化等应用。
MIL-101系列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直接合成法等。
其中,水热法是获得MIL-101材料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水热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结构稳定性好,得到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孔隙度。
MIL-101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吸附性能、分离性能、催化性能等方面。
MIL-101材料的吸附性能是其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由于MIL-101具有大量的微孔和孔道,因此能够有效地吸附小分子和有机分子。
例如,MIL-101(Cr)材料对乙烯和丙烯等烯烃的吸附表现出了很好的选择性。
MIL-101(Fe)材料对尿素的吸附效果也得到了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MIL-101材料的孔径和孔壁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分子的专一性吸附。
MIL-101材料在分离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利用MIL-101材料的高孔隙度和大比表面积,成功地实现了对气体和液体混合物的高效分离。
例如,MIL-101(Cr)材料在液体-液体和固体-液体反相微乳液分离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MIL-101材料的分离性能与其孔隙度、孔径分布、表面化学性质等密切相关。
此外,MIL-101材料还表现出了很好的催化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被应用于荧光、催化、质子导体、药物运输等多个领域,且为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相关专家局学者仍基于现状在对其合成进行研究,力求进一步提升其功能的多样性。
本文就主要对现阶段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常规合成;绿色合成
引言: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潜力,而想要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就需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
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些方法可简单分为两种,一为常规合成法,二为绿色合成法。
就常规合成法而言,包括溶剂热法、微波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等;就绿色合成法而言,需对溶剂、金属盐、配体进行优化,下列就其合成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启发。
1.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概述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简单来说就是将有机配体当做连接体,将金属离子或簇当做节点,借助配件进行组装,使其形成具有周期性结构的配位化合物。
该材料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所以,相关专家及学者就该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且应用了较多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等,使得大量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被设计合成出来。
与传统的多孔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结构、功能可设计、调控的优势。
因此,目前该材料已被应用于荧光、催化、质子导体、药物运输等方面。
2.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常规合成
2.1溶剂热法
最常见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溶剂热法。
其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在相应溶剂中放置金属盐、配体,在三者完全混合后,将其移至密封反应器中,通过调制温度、时间使其在相应条件下发生反应。
通常情况下,其温度
需处于100℃~500℃之间,其反应时间为12至48小时。
通常情况下,其温度处于,通过自组装并析出晶体得到的产物。
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可全部溶解、分解常温下的微溶物质或不溶物质,确保反应物之间可以得到充分接触,尽量缩短反应时间,并提高金属有机框
架化合物晶体质量。
但该方法的不足也较为明显,即反应时间较长、反应过程不
受控制。
2.2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微波反应器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方法。
具体而言,相关工作人员需采用适合手段混匀反应物与溶剂,然后将其放置微波
反应器中,在密封微波反应器后,将其放置于微波单元中,通过调试温度、时间
进行加热。
微波合成法具有缩短反应时间(一般在10分钟~60分钟)、精准控制反应
过程的优势,且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粒径更加均匀、尺寸更小。
其缺陷为:受微波反应器尺寸的影响,只能进行小批量合成,无法放大生产。
2.3电化学合成法
电化学合成法的原理为:以阳极溶解纯电属所提供的金属离子为金属源,使
金属离子与溶解的配体分子在导电介质中发生反应、进行配位,从而生成金属有
机框架化合物晶体。
随后借助质子行溶剂降低阴极中沉积金属的可能性。
该方法的优势为:隶属于高通量的连续合成过程,可使产物数量更多,在连
续生产及放大生产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潜力。
其缺点为:以纯金属为原料,质子
溶液阴极可能会有氢气析出。
2.4其他方法
2.4.1挥发法
挥发法简单来说就是在良性溶液中放置有机配体、金属盐,在其混合后放置
于一旁,通过空气挥发析出晶体。
2.4.2扩散法
2.4.2.1界面扩散法
界面扩散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两种密度差别较大的溶液中放置有机配体、金属盐,在其充分融合后缓慢移动力度较小的溶液,使其平铺于溶液液面,然后进行密封。
通过溶剂扩散、配合物晶体,就可在溶液界面附近生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2.4.2.2蒸汽扩散法
蒸汽扩散发简单来说就是在良性溶剂中放置有机配体、金属盐,待其完全溶解后将乙继、己烷、戊烷等易挥发的不良剂倒入良性溶液中,在降低配合物溶解度的同时生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绿色合成
在时代的发展下,绿色节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且随着对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且会过多使用有毒有机溶剂。
因此,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成为相关专家及学者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因改变溶剂、金属盐、配体可达到这一目的,所以,下列就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3.1溶剂的优化
在以往的溶剂热法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其对人体有害,会致癌、致畸、致突变,且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过程中。
该物质可分解产生二甲胺。
二甲胺的刺激性较强,且隶属于有机废物,对环境造成了直接影响。
所以,相关专家及学者就溶剂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机械化学法这一典型的少溶剂、无溶剂合成法。
2.2 金属源的优化
就目前情况而言,常见的金属源为金属氯化物、金属硝酸盐。
但这两个物质的缺点较为明显,即:氯化物的腐蚀性较强、硝酸盐易引起爆炸。
所以,需采用
适合手段对金属源进行优化。
由于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氯化物、硝酸盐的特性相符,所以可借助氧化铝、氢氧化铝进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
2.3配体的优化
配体的优化方向为:从污染物、废弃资源中回收、利用再生配体,在达到降
解目的的同时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比如,可在微波反应器中放置废弃的
PET塑料和金属盐,在降解的同时与金属源配位自组装生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所
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运输、质子导体、气体吸附与分离等方面。
且相关专家及学
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研究,使得其具有更多功能。
但想要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就需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
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些方法可简单分为两种,一为常
规合成法,二为绿色合成法。
就常规合成法而言,其包括溶剂热法、微波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等;就绿色合成法而言,需对溶剂、金属盐、配体进行优化。
上述
就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工作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如此,便可通过
相关合成方法的有效应用提高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效果。
不过,我国在该
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潜能尚未充分挖掘出来,所以,相关专家及学者须基于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研究,以确保金属有机框架化合
物可应用于更多行业,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可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江继军,杨睿,熊鹰,等. 具有潜在开放金属位点的Zn(II)-有机框
架多孔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吸附性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1(11):97.
[2]张磊.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性能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 2013.
[3]林楚宏,王磊,蔡阳伦,等.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运用的研究
进展[J]. 石化技术, 2017, 24(006):117-118.
[4]王敏强,叶萃,廖升珲,等.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原位合成
Co_2P@ZnO@PC/CNT及其在超氧阴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C]//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 2016.
[5]孙为银,李玉玲,邓叶,等. 含混合配体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C]//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 2016.
[6]吴红燕, 罗菊香, 张建汉. 新型异金属铁-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 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