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知识点归纳总复习(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图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下面将从词语、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和归纳。

词语篇1. 意义相近的词语七年级上册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大量的词语。

有一些意义相近的词语,在我们平时使用的时候容易混淆。

比如说:(1)珍贵、宝贵、珍稀、稀有以上四个词语都表示某些东西的价值非常高,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

珍贵强调的是文物、艺术品、物品等的无法估量的价值;宝贵则是指人的心灵、感情及时间的宝贵和珍贵;珍稀则是指某些动物和植物极其难以见到,非常稀少;而稀有则表示普遍很难得到,并且数量很少。

(2)沉静、安静、寂静、静谧以上四个词语都有沉静、安静之意。

沉静一般形容风、水、夜晚等,指静止的、不流动的;安静表示没有声音或者很小的声音,同时心情平静;寂静是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甚至连快速的呼吸声都听不到;而静谧一般形容人类活动缓慢地进行着,既没有嘈杂声,又有恰到好处的安宁舒适之感。

2. 形似词语的区别七年级上册中,还有一些形似词语也容易混淆。

比如说:(1)掌握、控制掌握强调的是学习一门技能或知识,掌握其中的要领;而控制则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对某物或者某个活动进行管理。

(2)聪明、智慧聪明一般只表示智商高的人才会被称为聪明,而智慧则是综合能力强,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角度都非常高。

语法篇1. 重点语法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主要包含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等语法要素。

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动词。

动词是主语的行动、状态或发生关系的词,其时态也十分重要。

2. 时态的考察时态,指的是动词在表达动作或状态时所反映出来的时间变化和情态。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是中学阶段语法的重中之重。

其中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区别比较容易划分,但是时态的具体用法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需要多进行练习。

阅读理解篇1. 阅读技巧除了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内容,阅读理解也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知识梳理ppt课件(40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知识梳理ppt课件(40张PPT)

原来那个最先帮我的同学叫王宇昂。我抬起头,只见他满 头乌黑的头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像两汪澄澈的春水。他的脸白里透红,鼻梁高高挺起,嘴 角总是微笑着。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善良、友好、真诚的 人。【抬头才看到人物的外貌,紧扣“新同学”这一话 题。】
开学第一天,王宇昂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他பைடு நூலகம்的关怀, 让我体会到友谊的可贵。从此,我更热爱我们这个新集体 了。【结尾表明感悟,深化主题。】
抖擞 (dǒu sǒu) 窠巢 (kē)
响晴(xiǎng) 地毯(tǎn)
贮蓄(zhù)
澄清 (chéng)
绿萍 (píng) 水藻 (zǎo)
着落 (zhuó)
肌肤 (jī)
花苞(bāo) 草垛(duò) 绿茵茵(yīn)
淅淅沥沥(xī)(lì) 诱惑(huò)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重点写白桦叶在风中飘落的姿态,形神兼备,语言优 美。】原来,生命对季节的感知可以如此敏感地表露和传 递!【最后一句话表明作者的感悟,画龙点睛。 】 意见客
秋叶灿灿,任凭季节轮回,物候更替,千娇百媚 终无悔。小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将视角聚焦在白桦 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情景,表现了对秋的观察和思考。 详略得当,选材和视角都很新颖。另外,或引用,或 化用诗句,优美隽永,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思路: 运用了......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 象(突出强调)了……,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习题示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修辞角度赏析)
答案示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将小 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 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 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感。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教材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 (共49张PPT)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教材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 (共49张PPT)

2.用“ ”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一丝不荀( 苟 )
问心无魁( 愧 )
惊慌失错( 措 )
晃然大悟( 恍 )
花团锦族( 簇 )
雅雀无声( 鸦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A.绽放 B.惦污 C.逃蹿
辍.学(chuò) 僚亮
憔悴.(cuì)
突如其来
骇.人听闻(hài) 险象叠生
bǐng píng
) )
(9)滑稽.稽首.((
jī ) qǐ )
(10)挑挑..逗剔((
tiǎo tiāo
) )
二、识记字形。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训 jiè( 诫 )
zhù( 伫 )立
chú( 雏 )形
jiǎo( 皎 )洁
ào( 懊 )恼
肥 shuò( 硕 )
主 zǎi( 宰 )
梦 mèi( 寐 )
3.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4.一词多义。
为岂 必能 于为 石暴 下涨 迎携 水之 处去 啮沙为坎 被穴
成为
5.古今异义。 (1)是.非.木杮(古义:这不是 今义:正确和错误)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门学科)
6.翻译句子。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头)埋在沙 里,越沉越深罢了。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 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主观判断吗?
5.古今异义。 (1)其邻人之父.亦云(古义:读 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ppt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ppt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七年级上册语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诗词、散文等等。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特意制作了一份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PPT,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古代文学作品,如《孔子》、《孟子》、《论语》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部分的复习资料PPT中,我将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部分:现代文学除了古代文学,我们也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茶花女》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们通过对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在这一部分的复习资料PPT中,我将对这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配以相关的图片和摘录,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诗词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的诗词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这些诗词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一部分的复习资料PPT中,我将对这些诗词作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并配以相关的注释和赏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第四部分: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如《父亲的故事》、《我的母亲》等。

这些散文作品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感人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亲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一部分的复习资料PPT中,我将对这些散文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配以相关的摘录和思考题,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PPT是一份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又表明文章是按空间 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
绍兴城内鲁迅家 房屋后面的小园子
鲁迅童年、少年时期 读书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 . 限时 5 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 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 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 ,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明确: 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童年生活经历。

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 本 篇 文 章 时 鲁 迅 已 经 40 多 岁 了 。 这 部 散 文 集 题 名 为
夕 拾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 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课前预习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 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
诗歌欣赏
“童年啊!你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 回忆时பைடு நூலகம்泪的微笑。”——冰心
冰心
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 忆,是脑海中的真,也是现实 背后的梦。鲁迅先生在人到中 年时再回味曾经的童年生活,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 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 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 的乐趣。
末尾的“!” “……”
细读体会
1.第1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你 是如何理解的呢?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一般成人的看法; “似乎”是对成人的这种看法的否定,表达的是孩子 的看法——“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2.第2段作者都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 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 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共40张PPT)

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告诫儿子的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荒唐险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 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 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 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 开始。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 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 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 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 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 失。 3、重点写第三只猫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 “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 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挨打屈死。作者 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
特殊字: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动词,打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企图,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纪念白求恩》 (一)文学常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收 在《毛泽东选集》中。 (二)文章主题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 常的经历, 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 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一)、文体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 东人,清代文学家。《狼》选自《聊斋志异》,《聊 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 品集。 (二)、解释词的含义: 1、一狼仍从(从:跟随) 2、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 3、屠大窘(窘:困窘、急迫) 4、恐前后受其敌(敌:胁迫、攻击) 5、顾野有麦场。(顾:向旁边看 ) 6、场主积薪其中(积薪:堆积柴草)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 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 了等我哩!……”
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个“似”字写出了二郎 神变作的鱼鹰儿的样子,表现了大圣观察细致、判断准确的 特点。同时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大圣机智、反 应迅速的特点。
2.你怎样看待孙悟空没藏好尾巴而露馅的情节? 世间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大圣神通广大,看似无所不 能,但是他过于自大、自负,导致他暴露了自己。这个情 节是作者有意为之,意在告诫读者,一个人本领再高,也 要谦虚,不能过于自大。这一情节从紧张的氛围中透露 出诙谐,使读者觉得妙趣横生。
3.孙悟空做出了那么多变化,为什么最后选择变作二 郎神呢?
小圣是二郎神杨戬。
3.提问:二郎神“小圣”的名号又是由何而来呢?
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间人所生,他一半 是人一半是神,道号为“清源妙道真君”,人称“小圣”。
4.小圣虽“小”,却能降伏大圣,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设置这 个题目有何用意?
孙悟空自封称号“齐天”,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 而玉皇大帝封杨戬为“清源妙道真君”,说明他的能力是得到大 家的认可的,因此不能从“大圣”和“小圣”的名称上判定孙悟 空的能力高于二郎神。作者借他们的称号,以戏谑的口吻来述说 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伏了“大”圣,激发 了人们阅读的兴趣。
第六单元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此单元课文有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这些文学作品都 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引导我们用新的眼光去观看世界。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西游记》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在我国文 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课文所选的内容刻画了孙悟空和二 郎神鲜明生动的形象,并显现出作者浪漫的想象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1张PPT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1张PPT0

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速、情感,圈点勾画出 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整体感知 速度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从文题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表明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 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 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过渡,承上启下。 9:告别百草 园去书塾读书。
1~8段: 回忆在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整体感知
自由交流,自由探讨,说说初读的感受
3. 文中作者深情的回忆了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 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画面? 4.概述一下,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记得这 样 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10-24)
理解三味书屋的生活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
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①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 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 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 持保留态度,也反映出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②鲁迅对先生主要是敬慕,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 时,鲁迅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 生很少体罚,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导入新课
其实,在那个年代,这才真正体现了文学的 价值,先生影响了几代人,他是伟大的……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 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导入新课
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 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 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 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