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实验十三、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一快速卡法一、目的要求:学习快速卡法测定有机磷农残快速检验法及熟悉检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原理:胆碱脂酶可催化靛酚乙酸脂(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存在。
三、实验试剂:1、固化有胆碱脂酶和靛酚乙酸脂试纸卡片;2、pH 7.5 磷酸盐缓冲液:分别称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用500 mL蒸馏水溶解。
四、实验步骤:1、整体测定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方形碎片,取5g防入带盖瓶中,加入10 mL缓冲溶液,振摇50次,静置2min以上.(2) 取一片快速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
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3)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2、表面测定法(粗筛法)(1)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3滴缓冲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2)取一速片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3)放置10 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 min。
预反应10 min,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4)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五、检测结果判断:1、结果判断结果以酶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抑制(为阳性)、未抑制(阴性)表示。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是我们餐桌上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农民们经常使用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些农药的残留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它们能够有效地抑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农民对农药的使用不当或者过量使用,导致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检测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它们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寻找更加简便、快速和准确的方法来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快速等优点。
在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常用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技术、免疫传感技术和核酸传感技术等。
酶传感技术是利用酶对目标化合物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检测的技术。
在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常用的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磷酸化酶等。
当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时,它们会与酶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发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除了传统的生物传感技术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基于纳米材料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光学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等。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1. 介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也愈发关注。
其中,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常用的仪器设备、样品提取和分析方法等。
2. 仪器设备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通常涉及到一些常见的仪器设备,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
2.1 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设备,用于检测物质的质量和分子结构。
在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中,质谱仪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质谱仪包括气质联用质谱仪(GC-MS)和液质联用质谱仪(LC-MS)。
2.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见的分析仪器,用于分离和检测挥发性物质。
在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中,气相色谱仪常与质谱仪联用,用于分离和定量目标农药的残留量。
2.3 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通过样品的溶液进行分析的仪器。
在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中,液相色谱仪可用于对非挥发性农药的分离和定量。
3. 样品提取方法样品提取是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样品提取方法有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和超声萃取等。
3.1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样品提取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与合适的溶剂混合,使目标农药从样品中萃取出来。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酸乙酯和甲醇等。
3.2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一种常用的样品提取方法,它利用了固相萃取柱上的固定相材料对目标农药进行吸附。
通过调节沿固定相材料上物质的移动速度,可以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3.3 超声萃取超声萃取是一种高效的样品提取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量效应,加速目标农药从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中释放出来。
超声萃取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4. 分析方法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进行分析。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样品取样部位
• 参照GB/T 2763-2014上面的具体要求。因 为这部分内容较多又很重要,请大家一定 认真学习标准。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残留量快速测定
盐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丁立彤
• 4 抽取不同样品时推荐使用一次性手套,每抽一 个样品时更换一次。抽样全过程所有用具都要保 证不会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
抽样程序
• 5抽样人员要与受检单位人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 表性,在现场认真填写抽样工作单,准确记录抽样的相关 信息。双方签字、盖单位公章。抽样工作单一式四联,第 一联留抽样单位,第二联留被抽单位,第三联随样品,第 四联交任务下达单位。抽样工作单填写的信息要齐全、准 确,字迹清晰、工整。
• 6因遇到抽样点关闭、天气状况等特殊情况造成不能抽样, 或在规定时间内抽样点抽不到样品,应及时与任务下达单 位联系,汇报情况。
抽样程序
• 7 抽取的样品应放入塑料袋中,装入样品后的塑 料袋要密封,样品袋一旦打开后不能恢复原状。 封条上标明封样时间,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字。
• 8 样品袋上要加贴样品的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和抽样时间。
1、对照溶液测试
2、样品处理 (1)样品的采集和称取 (2)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1)样品的采集和称取
称烧杯去皮
(2)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吸取5ml缓冲液
3、样品溶液测试
四、结果判定
当蔬菜的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50%, 表示蔬菜中可能有高剂量的有机磷或 氨基 甲酸酯类农药存在, 样品为阳性结果 , 确定阳性结果前,对样品需重复检验2次 结果一致方能判定。 对阳性结果的样品, 可以用其他定量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农药 品种和含量。当蔬菜的提取液对酶的抑制 率<50%,表示检测结果阴性。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GB/T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式一快速卡法一、目的要求:学习快速卡法测定有机磷农残快速查验法及熟悉查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原理:胆碱脂酶可催化靛酚乙酸脂(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进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定出样品中是不是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存在。
三、实验试剂:一、固化有胆碱脂酶和靛酚乙酸脂试纸卡片;二、pH 磷酸盐缓冲液:别离称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用500 mL蒸馏水溶解。
四、实验步骤:一、整体测定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方形碎片,取5g防入带盖瓶中,加入10 mL缓冲溶液,振摇50次,静置2min以上.(2) 取一片快速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映,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
预反映后的药片表面必需维持湿润。
(3)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映。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二、表面测定法(粗筛法)(1)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3滴缓冲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2)取一速片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3)放置10 min以上进行预反映,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 min。
预反映10 min,预反映后的药片表面必需维持湿润。
(4)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映。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五、检测结果判定:一、结果判定结果以酶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抑制(为阳性)、未抑制(阴性)表示。
与空白对照卡比较,白色药片不变色或略有浅蓝色均为阳性结果。
白色药片变成天蓝色或与空白对照卡相同,为阴性结果。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导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成为引起公众担忧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果蔬生产和消费中,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业药剂,其中包含许多广泛应用于果蔬种植的农药。
及时有效地检测果蔬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成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以及免疫分析法。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基于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吸附和解吸的特性,通过分离和定量目标农药。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气态或易挥发的样品,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液体或固体样品。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蒸发在固态柱上,通过升温程序使农药挥发到气相,并经过柱的分离与检测,从而实现目标农药残留的定量测定。
液相色谱法则是将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经过柱的分离与检测,即可得到农药残留的浓度值。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常见的质谱法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和高分辨质谱(HR-MS)。
这些方法结合了质量分析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可用于低浓度农药残留的定量与鉴定。
质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两次质谱扫描,即前体离子扫描和产品离子扫描,可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高分辨质谱依赖于高能量碰撞诱导解离(HCD)的离子源,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质谱数据,并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
三、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荧光、酶标记等检测方法来定量分析农药残留。
免疫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样品处理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
然而,与色谱法和质谱法相比,免疫分析法对样品基质的影响较为敏感,有时可能会导致误检或漏检。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资料

➢ 样品溶液测试:先于试管中加入2.5mL样品提取液,其它操 作与对照溶液测试相同,记录反应3min的吸光度变化值ΔAt
透射光 It
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 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 呈正比。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 (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 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 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 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的存在。
酶抑制率法对部分农药的检出限
农药名称
敌敌畏 对硫磷 辛硫磷 甲胺磷 马拉硫磷
乐果
检出限 mg/kg
0.1 1
0.3
2
4 3
农药名称
氧化乐果 甲基异柳磷 灭多威 丁硫克百威 敌百虫 呋南丹
检出限 mg/kg
0.8 5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5
0.2 0.05
说明
葱、蒜、萝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及番茄汁液 中,含有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处 理这类样品时,可采取整株(体)蔬菜浸提。对一些含叶绿 素较高的蔬菜,也可采取整株(体)蔬菜浸提的方法,减少 色素的干扰。
当温度条件低于37° C,酶反应的速度随之放慢,加入酶液 和显色剂后放置反应的时间应相对延长,延长时间的确定, 应以胆碱酯酶空白对照测试3min的吸光度变化D A0值在0.3 以上,即可往下操作。注意样品放置时间应与空白对照溶液 放置时间一致才有可比性。胆碱酯酶空白对照溶液3min的吸 光度变化D A0值<0.3 的原因:一是酶的活性不够,二是温 度太低。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摘要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诸多优点,使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其若进入人体可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所以在果蔬中其残留量的检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测定其残留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的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最常见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因其杀虫谱广、用药量少但药效快、持效期长、选择性高、低残留、低毒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大量地应用。
但若其进入人体,可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可抑制人体内胆碱酯酶,从而影响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递。
所以用正确的方法检测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非常重要。
下面就分别论述几种最常用最高效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简单介绍其原理和优缺点等内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又称作高压液相色谱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分离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
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尤其对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更能显示出它的突出优点。
较常用的色谱柱有C8柱、c18柱、氨基柱、硅胶柱等,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一般来说,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出限比气相色谱的要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气相色谱法不能分析的高沸点或热不稳定的农药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离检测⑤。
气相色谱法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高温条件容易分解,这给用GC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带来了不便。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考虑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水解,生成稳定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水解产物一甲胺或酚,或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热稳定性,从而实现用GC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
若希望将GC应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采用冷柱头进样(OCI)也是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较大限度地保证样品在进样过程中不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摘要: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诸多优点,使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其若进入人体可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所以在果蔬中其残留量的检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测定其残留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的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最常见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
关键词:果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Detection methods of Carbamate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s andvegetablesAbstract:Due to many advantages of carbamate pesticide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if it enters the body, there will generate carcinogenic nitroso compounds. So detection methods of Carbamate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ly by measuring its residue in the allowed range, can our food safety be guaranteed.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detecting carbamate pesticide residues. Key words: fruits and vegetables Carbamate pesticide residues detection methods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因其杀虫谱广、用药量少但药效快、持效期长、选择性高、低残留、低毒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大量地应用。
但若其进入人体,可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可抑制人体内胆碱酯酶,从而影响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递。
所以用正确的方法检测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非常重要。
下面就分别论述几种最常用最高效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简单介绍其原理和优缺点等内容。
1.色谱法色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将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目的,将待测物质的浓度转换成电信号,并用计算机记录。
目前应用于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的色谱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检测、气质联用技术(GC/MS)、液质联用技术(HPLC/MS)。
1.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1][2]又称作高压液相色谱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分离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
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尤其对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更能显示出它的突出优点。
较常用的色谱柱有C8柱、c18柱、氨基柱、硅胶柱等,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一般来说,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出限比气相色谱的要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气相色谱法不能分析的高沸点或热不稳定的农药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离检测。
1.2气相色谱法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这给用GC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带来了不便。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考虑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水解,生成稳定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水解产物一甲胺或酚,或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热稳定性,从而实现用GC[3][4]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
若希望将GC应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采用冷柱头进样(OCI)也是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较大限度地保证样品在进样过程中不分解。
Grcgory等采用毛细管GC、OCI进样技术和化学电离离子阱检测器,对植物组织中的西维因、呋哺丹以及其他的农药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张艳等采用毛细管GC-NPD测定了枸杞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杨大进等采用毛细管GC-NPD测定大米中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虽然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衍生化后进行GC分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但操作复杂,耗时长,具有局限性。
1.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检测目前大多数NMCs的HPLC检测都是采用反相c18或c8柱,常用的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
甲醇-水具有较低的紫外截止点,比较便宜,但黏度大:乙腈-水的黏度仅为相应比例的甲醇-水混合物的一半,在较高流速下使用不会产生严重的反压,但价格较高且毒性大。
在NMCs测定中,早期常用的检测手段就是紫外吸收。
复杂基质中NMCs多残留分析常用的检测波长是254nm,而在分析测定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残留时多采用280nm。
样品经SFE处理后,再用LC-UV检测,结果优于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或HPLC-S-化学发光检测。
近年采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经用sFE净化后,测定马铃薯中涕灭威及其代谢产物,其检测限达15 u g/kg。
近20年来,柱后水解和衍生后进行荧光检测复杂基质中NMCs的方法已经越来越普遍。
这是一个两步系统,NMCs在90℃下柱后水解生成甲胺,甲胺在有2-巯蒸乙醇存在的碱溶液中与邻苯醛酸反应,生成强烈的荧光物质。
有人用该方法测定了26个样品中的24种NMCs,回收率为70%-100%。
柱后衍生需在柱后安两个试剂运送泵,一个输送NaOH,另一个输送OPA/2-ME,并有可能产生混合和流动脉冲。
此外流动相中分析物的稀释导致谱带扩展,为此,很多人做了改进工作,包括固相反应器、UV-发光反应器等。
Simon等提出了一个以NaOH、邻苯醛磷和N,N-二甲基-2-巯基乙胺盐酸盐作为一步柱后衍生反应系统。
thiofluor 的应用使得衍生此样品比在其它溶剂系统中更稳定。
1.4色谱与质谱连用检测技术气相色谱一质谱[5][6](GC-MS)连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机使用的分析检测技术。
气相色谱仪是质谱法的理想“进样器”,质谱仪是气相色谱法的理想“检测器”。
它既具有气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台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定性、定量检测的目的,多用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的检测和多残留检测。
农残检测过程中,即使样品经过了净化,其本底对检测造成的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
仅依靠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是很困难的,必须有质谱数据即化合物结构信息才能进行准确判断。
欧盟和美国要求农残的确认必须要有质谱数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可对样品中不同种类的上百种农药残留同时进行快速定性以及定量,使得它在农残检测中显的尤其重要。
液相色谱-质谱[7][8](HPLC-MS)联用法可用于易挥发、热不稳定、分子量较大、难以用气相色谱分析的化合物的检测。
样品经过前处理,如称量、离心等处理后再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酸乙酯-正已烷、乙腈、乙醚-正已烷等作为提取液,采用涡旋和超声波等提取方法。
接着用C18柱、中性氧化铝柱和活性炭柱净化再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正已烷、甲醇-二氯甲烷、乙醚-正已烷等洗脱剂进行洗脱,最后进行标准曲线和方法的检测低限,根据各离子对的峰面积对浓度绘制标准曲线以得出结果。
它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定性定量同时进行、结果可靠等优点。
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联接起来的是一种内喷射式和粒子流式接口技术。
样品从HPLC出来不被破坏,使得HPLC和可以联用其它先进的结构鉴定技术,如HPLC-NMR(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HPLC—NMR-MS。
后者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ng级,可以测定未知化合物的准确结构。
由于LC-MS仪器价格昂贵,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尚不十分成熟。
2.快速检测法快速检测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相对于色谱分析法,在现场筛选和大量样本的快速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2.1酶联免疫吸附技酶联免疫吸附技术[9][10]是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催化作用有机结合的一种分析检测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酶与抗体或抗原偶联,形成酶标记物;或将酶与酶的抗体结合起来,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用酶标记物或免疫复合物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使与酶标记物或免疫复合物反应的抗原或抗体带上酶标记,称之为免疫复合物。
随后,加入标记酶的相应底物,酶会发挥催化作用,催化底物发生水解,产生可用仪器检测的信号,如颜色或荧光等,依据这些信号进行残留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ELISA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可同时检测几十个样品,检测结果快速、灵敏,检测成本低。
此外,该方法还不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步骤,液体食品,如牛奶、果汁、菜汁等经简单的前处理即可检测或不经前处理直接取样检测;固体食品,如谷物等需经抽提、浓缩等步骤,再重新溶于水溶液中,才可检测。
ELISA法既可用来进行定性检测以判定残留量是否超标的,也可用来进行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对有些农药的检测水平可达10r9甚至10。
12克。
正因为ELISA法具有如此多的优点,相对复杂且昂贵的仪器分析来说,更适合于实地应用检测。
自ELISA开始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以来,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已建立了多种农药残留的ELISA检测技术,有很多已制成了商品化的试剂盒。
2.2 酶抑制法酶抑制法[11][12]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的催化水解,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
利用这一特性,可通过检测酶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来间接检测农产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大小。
检测的大致过程为在待检的样本提取液中加入胆碱酯酶,通过检测手段(颜色变化或其他物理化学信号)检测酶的抑制程度。
通过检测数据计算出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依据抑制率的大小来判断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状况。
电化学检测是针对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农药分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或还原时,失去或得到电子,产生与待检测农药浓度成正比的电极电流,通过检测电极电流的变化,计算出待检测农药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电化学检测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电导法、电位法和安培法。
安培法是电化学检测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故人们常直接将将安培检测称为电化学检测。
电化学检测具有很多优点,如检出限低、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成本低、快速、检测范围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