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及统计实务

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与个体总体(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个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2.样本与样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构成样本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样本单位。
样本单位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例:某地有工业企业数300家,现对100家工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则:300家企业构成一个总体,各个工业企业都是这个总体的个体。
100家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样本,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样本单位,样本量即为100。
3.指标与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企业控股情况、职工人数),分为品质标志(性别、工种)和数量标志(年龄、工资)4.变异与变量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现为20岁、30岁等。
变异标志分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
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其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定义: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基本要求:准确性(基础)、及时性(关键)、全面性(保障)二、统计调查的方案(开展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1.调查目的(解决哪些问题、取得哪些资料及用途)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范围、向谁调查、由谁来提供资料)3.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4.调查项目和调查表5.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调查空间(多大范围)6.调查的组织计划例:某市要对100家工业企业2011年1-6月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2011年8月15日前完成。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第一章)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
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统计三种涵义: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当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如职工的有关情况时,则该企业的所有职工就成为统计总体,各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3、标志: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总体,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4、总体的基本特征:(1)同质性。
(2)大量性。
(3)差异性。
5、统计工作的任务:(1)为党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依据;(2)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信息;(3)为社会公众了解国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料:(4)为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提供数据。
6、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如:国内或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工资等。
这种涵义的统计指标包含三个要素,即: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7、统计指标主要特点:(1)同质事物的可量性。
(2)量的综合性。
8、统计分类标准化具有统一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9、统计分类标准化的重要作用:(1)它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它是实现统计信息处理自动化的前提条件。
(3)它是实现统计信息共享及其深入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10、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
11、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12、统计调查的种类:按调查是否经常进行,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调查。
如: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代表性误差只有在抽样调查中才会产生.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以上的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 13、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知识学习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知识学习1、单选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B.分组组数的多少不同C.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D.分组的目的和方式不同正确答案:C(江南博哥)2、单选统计表的主词是指()。
A.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B.表明统计总体特征的名称C.统计表的纵栏标题D.统计表的横行标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统计表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
主词是指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宾词是指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3、单选按照反映事物属性特征的品质变量分组。
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正确答案:B4、多选统计表的作用是()。
A.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B.方便对照比较C.便于汇总和审查D.便于计算和分析E.将数字资料表格化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有:①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②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读者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③便于汇总和审查;④便于计算和分析。
5、单选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
A.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B.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C.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D.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
在重叠的情况下,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下一组,即"上限不在组内"。
某同学的考试成绩为80分为70~80分的上限,成绩应该计入80~90分的人数中。
6、单选下列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的是()。
A.曲线图B.饼图C.折线图D.直方图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饼图用来反映各组频数所占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调查题库知识点(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调查题库知识点(三)1、判断题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1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不连续调查是指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江南博哥)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人口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
2、单选在估计某一总体均值时,随机抽取n个单元作样本,用样本均值作估计量,在构造置信区间时,发现置信区间太宽,其主要原因是()。
A.样本容量太小B.估计量缺乏有效性C.选择的估计量有偏D.抽取样本时破坏了随机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对总体均值估计时,在一定的可靠程度下,置信区间为。
置信区间太宽说明太大,由,σ太大或样本容量太小都会造成过大。
对某一固定总体,σ一定,因此造成置信区间太宽的主要原因是样本容量太小。
3、多选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指()。
A.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重要的单位B.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的单位C.全部单位中的一小部分单位D.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赫的单位E.能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单位正确答案:B, C, E参考解析: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部单位中的一小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调查这一部分单位的情况,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单选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
A.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若干单位进行调查B.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进行调查C.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D.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正确答案:D5、单选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
A.婚姻状况B.已婚人口数C.未婚人口数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正确答案:A6、单选搜集初级资料的主要方法是()。
A.业务记录B.访问法C.统计表D.整理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初级资料的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和互联网访问法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引子:初识统计
“没有统计,其它科学可以存 在,但是很渺小”
一个著名医生说:“医学若无 统计就不是科学”
2019/6/22
3
台湾辅仁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统计即生活,统计即人生”。
2019/6/22
4
一位资深的海外统计学家说: “统计就和柴、米、油、盐、 酱、醋、茶一样,存在的时候 并不是很突出,一旦不见了, 人生就是黑白的了”。
2019/6/22
28
(二)标志(Attribute)
1、定义: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2、标志表现 ——每个总体单位在标志下的具体表
现或取值。
2019/6/22
29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可分为:
1)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品质属性 特征,一般只能用文字来表示,不能用数值 表示的。例如,性别、职称、学历、政治面 貌等;
A、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
C、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 D、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4、研究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B、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第一个职工
C、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每一个生产部门
D、杭州市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产值
A、杭州市全部企业
B、杭州市全部工业企业
C、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杭州市工业企业的全部情况
2、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状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
C、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杭州市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工资
3、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D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统计工作。
2.统计资料: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二、统计学的三个基本概念:总体与个体;指标与标志;变异与变量。
1.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各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2.个体:又称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各别事物的总称。
3.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个体也会有所不同。
4.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的代表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样本一具有以下特点:样本单位必须取自总体内部;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种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对样本进行调查是为了对总体进行推断。
5.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6.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称为标志值。
7.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8.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三个特征,才能形成总体。
9.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10.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三、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一般分为两种:原始资料、次级资料。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重点

从业重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单选3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综合应用题30分2011年、2010年试题及解析模拟试题及解析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单位、指标标志、变异变量总体的基本特征标志值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三、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的认识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统计调查方案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二、常用调查方式: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概率抽样调查三、概率抽样调查特点、抽样方法四、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邮寄访问法、面谈访问法五、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控制途径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定义、原则、关键简单分组、复合分组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分布的概念、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重点掌握直方图二、变量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如何编?(在综合应用题中出现)频数(次数)、频率;组距、组中值、组限三、统计表、统计表的构成。
第四章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概念、分类:(一)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二)、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的分类。
1、总量指标的种类实物单位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
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简单应用3、平均指标的概念:分类平均指标的基本特点;综合应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要懂)。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必须要背下来。
4、标志变异指标应用:标准差定义及计算、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第五章时间序列一、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分类二、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应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三、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二)环比发展速度;关系应用: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计算:水平法第六章统计指数一、统计指数的分类二、综合应用: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公式(6.1)(6.2)记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统计涵义:①统计工作②统计资料③统计学*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见P5-9)(1)总体与个体(总体单位):总体基本特征: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统计指标)与标志:区别联系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变异标志。
(4)变异与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变量: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4、统计工作过程:①统计设计(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定量认识)③统计整理(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两种:(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对次级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他们的区别:原始资料只反映某个个体,次级资料反应总体。
他们的联系:次级资料是经过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的一手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度过来的。
2、统计检查基本要求:①准确性(基础)②及时性(关键)③全面性(保障)3、统计检查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①连续调查(也称经常性调查,是时期指标)②非连续调查(也称一次性调查,是时点指标)(3)按调查的组织形式:①统计报表②专门调查4、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①调查目的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③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④调查项目(标志)和调查表⑤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⑥调查的组织计划注: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可以不一致。
为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可将多种调查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
5、调查表组成部分:表头、表体、表脚。
调查表形式:单一表、一览表。
6、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期限:指调查单位工作进行的时间。
7、我国常用统计调查方式:(详见P20-25)(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普查遵循原则P21(时间准确、及时登记、有周期性)(2)概率抽样调查:(也叫随机抽样调查、概率抽样):随机抽取调查再推断结果,以点代面。
特点:P22(随机抽取、个体抽中概率已知、根据样本推断总体)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也称机械抽样、等距抽样)③分层抽样(也称类型随机抽样、分类随机抽样)④整群抽样误差因素:①样本单位数目②个体标志变动程度(方差)③抽样方法(3)重点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
调查的重点单位,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且调查目的只要求了解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4)典型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调查。
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8、原始资料搜集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报表法):例:三上企业网上联报(3)面谈访问法:可分为:①入户访问法②街上拦截访问法(手段:访问员访谈、电脑访谈)(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可分为:①中心控制电话访问②电脑辅助电话访问(6)互联网访问法9、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
对次级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10、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1)原始记录:必须具有:①最初性②直接性注:转录、推算、估测都不属于原始记录(2)统计台账:在企业中应设立三级台账:①厂部(公司)②车间③班组厂级各职能部门应当设置本部门职能管理范围内的专业统计台账。
11、统计调查误差分类:①登记误差②代表性误差(1)产生登记误差原因:(登记误差是可避免的,是不可测的)客观:计量(单位)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编码错误主观: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2)代表性误差:是用部分推算总体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意义: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①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②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审查③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④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3、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需要,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几个组,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
4、统计分组作用:①凸显社会现象的规律②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③反应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④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5、统计分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完整性原则③互斥性原则6、统计分组体系:(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组)(1)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①简单分组:指对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分组标志进行的分组。
②平行分组体系:指对同一个总体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而形成的分组体系。
(2)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指对研究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两个分组标志有主次之分)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构成了复合分组体系。
7、统计分布表示方法:(1)列表法(2)图示法:①直方图②折线图③曲线图④饼图8、统计表作用:①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②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③便于汇总和审查④便于计算和分析9、统计表的构成:①总标题②横行标题③纵栏标题④指标数值统计表的内容:①主词②宾词10、统计表分类:(1)按作用不同分:①调查表②汇总表或整理表③分析表(2)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分:①简单表②简单分组表③复合分组表第四章: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空间、指标数值2、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3、统计指标特点:①同质事物的可量性②量的综合性4、统计指标分类:(1)按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①数量指标(外延指标)②质量指标(内涵指标)(2)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①总量指标②相对指标③平均指标④相对变异指标其中:①为原生指标,②③④为派生指标5、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统计绝对数、数量指标。
6、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反应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分:①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个体的总数②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个体标志值合计数(2)按反应总体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分:①时期指标②时点指标*7、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①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加总后表示更长时期内的指标值。
②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反映的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③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汇总取得的。
时点指标的指标数值通常通过定期的一次登记取得的。
8、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①实物单位②价值单位③劳动时间单位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9、相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如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等。
10、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①复名数: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算。
例:能源消耗:吨/万元。
②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常用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百分点、千分数表示。
11、相对指标作用:①为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②提供了现象之间的比较基础12、相对指标分类:(七种两大类)七种:①结构相对指标②比例~ ③比较~ ④强度~ ⑤动态~ ⑥计划完成程度~ ⑦计划执行进度~ 两大类:(1)同一总体内部之比:①计划完成程度~ ②计划执行进度~ ③结构~ ④比例~ ⑤动态~ (2)两个总体之间对比:①比较~ ②强度~13、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①要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②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③注意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结合使用14、平均指标(统计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区分:全员劳动生产率:强度相对指标。
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指标。
15、平均指标特点:①抽象性②代表性③平均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16、平均指标分类:(1)数值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①算术平均数②调和平均数(倒数平均数)③几何平均数其中算术平均数分为简单~和加权~。
几何平均数多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中应用。
(2)位置平均指标:①中位数②众数17、平均指标作用:①可消除因为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的差异,从而使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②可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③可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④可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⑤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18、平均指标的统计要求:①在同质总体中计算平均指标②选择合适的平均指标19、变异指标:平均指标用来代表个体某个标志的一般水平。
变异指标则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个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指标。
即:平均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而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常用变异指标:①全距(极差)②平均差③标准差(均方差)④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20、变异指标作用:①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②可用来研究现象的稳定性第五章:时间序列1、时间序列(动态序列)基本要素:①现象所属的时间②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2、时间序列分类:按不同时间点上排列的统计指标分:(1)总量指标时间序列:按反应时间状况不同分:①时期序列②时点序列(2)相对指标时间序列(3)平均指标时间序列3、时间序列编制原则:①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最好一致②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③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④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4、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增减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增减量)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计算都要掌握,见P88-99)第六章:统计指数1、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广义: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狭义:为了反映某一社会经济现象而产生的两组有关联的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2、指数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分:①个体指数②总指数(2)按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①数量指标指数②质量指标指数(3)按对比场合不同分:①静态指数(区域性指数)②动态指数(时间性指数)3、统计指数的作用:①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②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③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④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4、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区别:①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上,两者方法不同②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③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第七章:统计报告1、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反映、指导和监督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