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

合集下载

【24】解读《24诗品》——流动

【24】解读《24诗品》——流动

【24】解读《24诗品》——流动二十四、流动【原文】:若纳水輨⑴,如转丸珠。

夫岂可道⑵,假体如愚⑶。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⑷要其端⑸,载同其符⑹。

超超神明,返返冥无。

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解释】:⑴、輨,包车辕的铁。

⑵、道,说。

⑶、愚,愚蠢、不开化。

这里指愚蠢的看法。

⑷、载,记载。

出自《庄子·齐物论》:“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⑸、端,开头。

⑹、符,符合,相契合。

【意义分析】:首四句中“若纳水輨,如转丸珠。

”水车转动,不停地流出清水,珠丸转动,永无停息之时。

但这种流动是事物本体性质的表现,宇宙本体就是变动无常的,不可以人力为之,也不可以言喻,如果以为流动只是假借圆的物体才有,那就是一种类似愚蠢的看法。

中四句就是说天体的运行,不管是地轴还是天枢,都是荒荒、悠悠,空阔不尽,而没有停息之时的。

所以寻找其变动之渊源,认识其相契之本性,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流动”。

后四句是说它如神明般变化莫测,周流无滞,返归于空无寂寞,上下几千年而始终如一,这才是“流动”美的本质。

此种流动之美,宋人的诗话中也常有论及,例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曾说道:“古今论诗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沉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

‘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

‘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

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

韩退之《赠张籍》云:‘君诗多态度,霭霭箔春空。

’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总体论述】:“流动”一品说的是诗歌意境的流动之美,也就是飞动之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篇中曾说:“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

”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所描绘的飞禽走兽都有飞动之态,而胡人、玉女、神仙等也都脉脉传神,栩栩如生。

钟嵘的《诗品》

钟嵘的《诗品》

钟嵘的《诗品》钟嵘(约468—518)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初仕于齐,梁时官至西中郎将晋安王萧纲(即后之简文帝)记室。

《诗品》作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已是作者的晚年。

《诗品》专论五言诗。

据《序》说,作者因见当时人们对诗歌的评价漫无准的、意见分歧,所以作此书,意在通过对诗人的品评,建立可靠的准则。

全书实际包含两个部分,《序》总论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表达作者对诗歌写作以及当代诗风的一些看法,正文将自汉魏至齐梁的一百二十家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显优劣,叙源流,指出各家利病。

这种方法是时代风气的产物。

汉末清议,士人常相聚评论人物,至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更以品第论人。

影响到文学艺术领域,在南朝产生过很多像《棋品》、《画品》一类著作,《诗品》也由此而来。

《诗品》讨论的对象比较单纯,作者也无意故作高深,具有显明浅切的特点。

对于诗歌,主要重视充沛的感情、华茂的辞采、典雅而明朗的风格。

总的说来,和时代风气是一致的,但反对声律和用典,是独特的看法。

《诗品》序一开头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提出诗是人的感情为外物所动的自然结果。

后面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期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戌,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使穷残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这里从景物气候和生活遭遇两方面的感动论说诗歌产生的缘由,实际也简略地概括了魏晋以来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此文专门论诗,却没有引用相传为孔子门徒所作、具有权威性的《毛诗序》对诗的意见的。

这并非偶然。

因为儒家说诗,注重于诗的政教功用,《毛诗序》所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最为典型。

锺嵘《诗品》

锺嵘《诗品》

• 上品之十二:谢灵运 • 宋臨川太守謝靈運詩,其源出於陳思, 雜有景陽之體,故尚巧似,而逸蕩過之。 頗以繁蕪為累。嶸謂若人興多才博,寓 目輒書,内無乏思,外無遺物。其繁富 宜哉!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 聲,絡繹奔会,譬猶青松之拔灌朩,白 玉之暎塵沙,未足貶其髙潔也。初錢塘 杜明師夜夢東南有人來入其館,是夕即 靈運生於会稽。旬日而謝安亡。其家以 子孫難得,送靈運於杜治養之,十五方 還都,故名客兒。
• 東京二百載中,惟有班固《詠史》,質朩 無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 平原兄弟,鬱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 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於屬車者,蓋 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矣。是後陵 遲衰微,迄於有晉。太康中,三張、二陸、 兩潘、一左,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 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永嘉(西晋后期) 時,貴黄、老,稍尚虚談,于時篇什,理 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 孫綽、許詢,桓(温)、庾(亮)諸公, 詩皆平典似道徳論,建安風力盡矣。
上品之三:班姬 漢婕妤班姬詩,其源出於李陵,《團扇》 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 致,侏儒一節(比喻虽一短章),可以 知其工矣。
上品之四:曹植 魏陳思王植詩,其源出於《國風》,骨氣竒 髙,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 溢今古,卓爾不羣。嗟乎,陳思之於文章 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 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鈆吮 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暎餘暉以自燭。故 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 景陽(张协)、潘、陸自可坐於廊廡之間 矣。
• 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毎 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 要,是衆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 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邪。 • 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 文已盡而義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 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 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 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 比興,則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 體,則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 文無止泊,有蕪漫張協詩,其源出於王粲,文體 華浄,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雄於 潘岳,靡於太沖,風流調達,實曠代之 髙手,詞彩葱蒨,音韻鏗鏘,使人味之, 亹亹不倦。 • 上品之十一:刘桢 • 晉記室左思詩,其源出於公幹,文典以 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雖野於陸 機,而深於潘岳。謝康樂常言:左太沖 詩、潘安仁詩,古今難比。

钟嵘《诗品》译文

钟嵘《诗品》译文

十、钟嵘《诗品》译文《诗品序》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的羽翼。

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的,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

文质兼备的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

之以后逐渐颓唐衰落,直到晋代。

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这"三张",陆机、陆云这"二陆",潘岳、潘尼这"两潘",左思这"一左",都突然复兴(建安的兴盛局面),继承前代王者的足迹,(是建安文坛的)风流未尽,也是诗文的中兴啊。

永嘉年间,看重黄帝、老子的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的诗文,(述说)玄理超过它的文辞,平淡而缺少滋味。

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的影响像微微的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的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建安文学的风力丧尽了,在此之前,郭璞运用(他)俊逸的才华,变革创新诗歌的体载;刘琨依恃(他)清新刚健的气势,辅佐成就了诗歌的美感。

钟嵘《诗品》.doc

钟嵘《诗品》.doc

《诗品》钟嵘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余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着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人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以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12.钟嵘:《诗品》

12.钟嵘:《诗品》

3.品评 : 品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主要从批评方法的角度给大家作一简 要介绍。从总体上看,钟嵘《诗品》的品评最明显的特点是 “推源溯流”,这也可以说是《诗品》品第批评方法的内核。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诗话》在比较《文心雕龙》和《诗 品》时曾指出:“《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 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 《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 六艺溯流别也。”
2.分品: 钟嵘《诗品》品第批评的第二个要点是分品。关于这点, 《诗品序》也说得很明确:“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 申变裁,请寄知者尔。”这话的意思有两层:一是说《诗品》 共分三品,即上中下三品;一是这三品并非定论,仅代表的 钟嵘自己的一家之见,它们之中的或升或降,还需要“知者” 来裁判。由于历代不少论者没有很注意这句话,所以经常对 钟嵘的分品表示不满和批评,如将陶渊明和曹操分列中品和 下品这一点,就曾遭到很多研究者的严厉指责。其实,钟嵘 在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大可不必苛求的。
示例: 魏陈思王植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 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 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 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 于廊庑之间矣。 魏文学刘桢 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 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魏侍中王粲 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 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三、钟嵘的诗学思想
“吟咏性情”之诗歌本质论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 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 鬼神,莫近于诗。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 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 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 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 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 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 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最新整理从自然之美看钟嵘《诗品》的评诗标准

最新整理从自然之美看钟嵘《诗品》的评诗标准

从自然之美看钟嵘《诗品》的评诗标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变化的一段时期。

在这期间,无论是文学的自觉还是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发展都为将来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生活在齐梁时代的钟嵘就是一位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所著的《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对自汉至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共一百二十二人进行了品评,分析了每一位诗人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历史渊源,按照他们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

在三品的序言中,他又系统地论述了诗歌发展的历史,以及有关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问题。

钟嵘的《诗品》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专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他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诗歌评论的标准,对我国诗歌理论的批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诗品》和《文心雕龙》常常被人们称为南朝文学批评的两大著作。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云:‘《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

’”①在《诗品》中关于诗歌批评标准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于此现今的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梅运生在《从〈诗品〉的批评标准看钟嵘的文质观》一文中认为,钟嵘在诗品序言中所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②是他审美要求的总原则,这个批评标准是建立在自东汉末年至齐梁时代的五言诗创作的“文学空间”上,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同时也与传统价值标准结构相关联。

我觉得从审美的角度,大致可以将这个总原则概括为三个方面。

即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文质美;朴实而直寻的自然美;注重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的滋味美。

其中自然美是钟嵘进行五言诗品评的美学原则,也是批评诗歌的重要标准。

他在《诗品序》中提到“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其实质就是强调诗歌应该体现一种朴实而自然的美。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为⼤家收集整理了《司空图《⼆⼗四诗品》》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三、纤穠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四、沉著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五、⾼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宗。

六、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七、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九、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畔,红杏在林。

⽉明华屋,画桥碧阴。

⾦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良殚美襟。

⼗、⾃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空⼭,过⾬采蘋。

薄⾔情悟,悠悠天钧。

⼗⼀、含蓄 不著⼀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收。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荒。

由道反⽓,虚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苍苍。

真⼒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扶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诗品》有感
《诗品》是我国南北朝的文学家钟嵘所编写的诗论著作,与刘勰编写的《文心雕龙》并称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双绝”,同时,《诗品》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专门论诗的巨著,对后世的诗歌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诗品》不仅谈论了关于写诗的方法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于诗歌的品味与批评,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即是对齐梁形式主义文化产生的诗歌的抨击和批评。

《诗品》全书分为四卷,主要对汉代到齐梁的五言诗人进行了品评,把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论其优劣。

钟嵘认为,写诗的首要要素是“气”,他也是首先把“气”引进诗歌理论的。

所以在《诗品》的开篇第一句便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

”这一句便显示出了“气”的重要性。

而很多人把这里的“气”解释为气候,这是不对的。

我认为,这个“气”能表达出两种意思,一指的是大自然的天地元气,二指的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

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要用自己的个性感受天地元气的变化,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动,于是就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再通过诗歌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诗人的风格和擅长的体裁不同的原因,这是诗人的个性使然,只有符合了自己个性,才能创作出好的诗歌。

其二,钟嵘阐述了诗歌中的“物”,他认为,诗中的“物”不仅是自然景物,更包括了人际感悟,也就是社会之物。

这也正是《诗品》中所写的“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意,寄托诗人的感怀,这也是诗歌创作的第二大根源。

达到了以上两点,诗歌就能产生,但这样的诗歌,只有主体意思和基本骨架,并不能称之为佳作,所以,我们还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

在《诗品》
中,钟嵘介绍了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赋”“比”“兴”,直接描写事实,用事实来寄托寓意,是赋;借物来比喻情怀,是比;文辞写完了还有余意,是兴。

在选择了表现手法之后,还要“幹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风力即是风骨,丹彩也就是文采,也就是说,采用对的表现手法,再把风骨倾注到诗里,用文采使诗歌更加生动,使得听见这首诗的人都能体会到诗中的寄托的感情,理解诗的本意,从而心动不已,这就是写诗的最高境界了。

在《诗品》中,除了对写诗方法的描述还有对诗人们的品评。

在品评中,钟嵘大多以批评为主,所以《诗品》主要是一本诗歌批评的著作。

例如对各朝诗人的评价,“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这些都是对这些诗人的批评。

钟嵘品诗的主要标准,就是一个字,“味”,他在《诗品》中写到“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有滋味者也”。

所谓的“滋味”,就是诗人在写诗时所融入的情感和表现手法的使用,诗歌的形象愈是生动鲜明,思想感情愈是真挚深厚,就愈有“滋味”,所以“滋味”就成了钟嵘品诗的唯一标准。

在我看来,有“滋味”的诗,的确是好诗,但把“滋味”作为唯一标准,却太片面了些,钟嵘就太注重诗的表面,而忽视了内里的深刻意义和思想成就,例如他把曹操的诗列在下品诗人中,说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无疑是对诗人评价的不公正,也开启了后代摘句批评的不良风气。

《诗品》作为评诗的开山之作,尽管有很多片面和不正确的评价,但对于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获取需要的知识,使我们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