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诗品》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诗品》

《诗品》

读《诗品》有感《诗品》是我国南北朝的文学家钟嵘所编写的诗论著作,与刘勰编写的《文心雕龙》并称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双绝”,同时,《诗品》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专门论诗的巨著,对后世的诗歌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诗品》不仅谈论了关于写诗的方法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于诗歌的品味与批评,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即是对齐梁形式主义文化产生的诗歌的抨击和批评。

《诗品》全书分为四卷,主要对汉代到齐梁的五言诗人进行了品评,把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论其优劣。

钟嵘认为,写诗的首要要素是“气”,他也是首先把“气”引进诗歌理论的。

所以在《诗品》的开篇第一句便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

”这一句便显示出了“气”的重要性。

而很多人把这里的“气”解释为气候,这是不对的。

我认为,这个“气”能表达出两种意思,一指的是大自然的天地元气,二指的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

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要用自己的个性感受天地元气的变化,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动,于是就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再通过诗歌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诗人的风格和擅长的体裁不同的原因,这是诗人的个性使然,只有符合了自己个性,才能创作出好的诗歌。

其二,钟嵘阐述了诗歌中的“物”,他认为,诗中的“物”不仅是自然景物,更包括了人际感悟,也就是社会之物。

这也正是《诗品》中所写的“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意,寄托诗人的感怀,这也是诗歌创作的第二大根源。

达到了以上两点,诗歌就能产生,但这样的诗歌,只有主体意思和基本骨架,并不能称之为佳作,所以,我们还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

在《诗品》中,钟嵘介绍了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赋”“比”“兴”,直接描写事实,用事实来寄托寓意,是赋;借物来比喻情怀,是比;文辞写完了还有余意,是兴。

在选择了表现手法之后,还要“幹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风力即是风骨,丹彩也就是文采,也就是说,采用对的表现手法,再把风骨倾注到诗里,用文采使诗歌更加生动,使得听见这首诗的人都能体会到诗中的寄托的感情,理解诗的本意,从而心动不已,这就是写诗的最高境界了。

诗品读书笔记

诗品读书笔记

《诗品》读书笔记《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代钟嵘撰写。

这部书以人品评诗,是汉魏至齐梁时期诗歌批评的精华汇集。

其理论观点对后来的文艺理论批评影响很大。

在阅读《诗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钟嵘对诗歌的热爱和深入的研究。

他不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诗歌,更是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这样的研究方法让我深受启发,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钟嵘在序中详细阐述了诗歌的起源、性质、特点和渊源,认为诗歌是“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移风俗”的工具。

他认为诗歌应该以“自然英旨”为最高境界,反对过于雕琢和造作的诗歌风格。

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在钟嵘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钟嵘强调诗歌的自然和真实,呼吁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心声。

其次,《诗品》中详细评价了汉魏至齐梁时期的众多诗人,包括曹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

钟嵘通过对每位诗人的风格、特点、优缺点的评价和论述,展示了他们对诗歌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其中,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极高,认为他达到了“自然英旨”的最高境界。

陶渊明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平淡朴素著称,他的诗歌风格与钟嵘所提倡的“自然英旨”不谋而合。

这也说明钟嵘的诗歌理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和诗人自身的追求密切相关。

此外,《诗品》中还涉及到了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思与境偕”、“物以情观”、“文已尽而意有余”等等。

这些论述对于后来的诗歌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它们告诫我们在创作诗歌时,要注重情感与意境的融合,以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方法对于现代的诗歌创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在阅读《诗品》的过程中,我深感钟嵘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诗歌理论的深入研究。

他的理论观点不仅仅是对当时诗歌发展的总结和评价,更是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诗品》的阅读,我不仅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也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诗歌。

诗品读后感

诗品读后感

钟嵘《诗品》读后感钟嵘的《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是一篇概括性的评论文。

如史记记录帝王生平一般,《诗品》较为全面的描述了这段时期诗人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品质,活脱脱像极了当今的诗人素质评价。

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

在钟嵘看来,对诗而言,一是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二是强调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

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

但在另一方面,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

沈约等提出的四声八病的诗律,人为的限制过于严格,连他们自己也无法遵守。

但是,钟嵘看到这种过分的害处就笼统地反对讲四声、讲格律,就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

他的序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概括的论述,这也可以说是他心目中的诗史的提纲,不过他着重叙述各代诗人的阵容,与刘勰等着重论述各代诗歌的共同风貌及时代背景有所不同。

钟嵘论每个诗人风格,总是指出其“源出”某人,虽然有藐视他人的原则错误,但事实上,前人的影响也确实不容否认。

另外,就自身文体而言,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钟嵘在对历代作家的艺术特点、风格进行品评的同时,还在序言中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以及当时诗坛所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品评准的。

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赋比兴,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三是重视诗味,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除以上四点以外,他还善于运用形容比喻的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

对于其对现实文学的不满主要有:1. 对当时诗歌发展中所存在的堆垛典故和由于四声八病之说盛行而带来的刻意追求声律的两种弊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

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钟嵘在《诗品序》开篇提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之后接着写道:“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

”认为诗是由客观外物的触发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和谐统一。

这与陆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私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和刘勰《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相同。

他们都清楚地看到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活动的关系。

钟嵘承接前人的“感物”话题,提出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命题。

一、传统感物的诗意回归由于强烈的政治功利驱动,先秦两汉的感事、感时多借助于某一事件、某一现实来宣扬政治人伦道德的教化,即使是对自然物象的感应,也要将之强行归类到感事、感时与政治人伦教化的门下,认定它就是“言志”的。

虽然“天人合一”的论述不断,但在人们当时的文学艺术观念中,自然之物并没有独立,只是充当着人们的政治伦理道德教化的工具。

魏晋时期,自然之物开始觉醒并独立,感物进入了自然和自由的阶段。

这是对“天人合一”观念的回归。

这种回归的背景是儒学式微,淡化了感物的自然和自由的本质,却赋予了感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儒家所赋予的感物的社会责任在魏晋时期被逐渐忽略,而在南北朝时期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钟嵘强调诗歌的感染力量,指出:“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是什么造成诗歌的这种巨大感染力呢?“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诗人将主观的感情灌注到自己的作品中,赋予诗歌以浓重的情感色彩。

“摇荡性情”在这里具有关键作用,只有有了情感的参与,才能是完整的诗歌创作,诗歌才能产生“动天地、感鬼神”的艺术感染力。

哪些东西能唤起人的情感呢?“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钟嵘清楚地感觉到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活动的关系。

钟嵘诗品心得体会

钟嵘诗品心得体会

钟嵘诗品心得体会钟嵘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人,他的诗品堪称经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钟嵘的诗作之余,我不禁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钟嵘诗品的心得体会。

首先,钟嵘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同时又饱含了对于人类情感的理解和倾诉。

例如他的《题月》一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描述的是一幅月下西湖的景象,通过形容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对于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让人产生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赏之情。

其次,钟嵘的诗作还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关注人类的情感和命运,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了人世的喜怒哀乐。

例如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乌啼田庐霜满地,水面风光镜一枝。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山巨石白苔知。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百态和人世间的变迁。

他以充满哲理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这种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赋予了钟嵘的诗作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钟嵘的诗品还展现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于诗歌形式的探索。

他不拘一格,从而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诗歌形式。

例如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独具风格,运用了独特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瀑布的喧嚣和奔腾之势。

钟嵘的诗作不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突破,也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张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从钟嵘的诗品中,我看到了他对于自然、人性和艺术的深深追求和思考。

他的诗作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哲理的启发。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诗作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启示。

读完钟嵘的诗作之后,我对于诗歌的审美和人生的思考产生了新的深度和广度。

我相信,继续阅读钟嵘的诗作,会有更多的心得和启发。

从《诗品》对陆机的评价看钟嵘的诗歌鉴赏观

从《诗品》对陆机的评价看钟嵘的诗歌鉴赏观

从《诗品》对陆机的评价看钟嵘的诗歌鉴赏观
《诗品》中表现出的重词采的诗学观,推其原因,是与当时的文风密切相关的,汉末魏晋时,当时以高门文士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不断出现,再加上帝王的提倡,在当时杜会和时代气氛的影响下,文人多崇尚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的美,对华丽辞藻的追求也就成为必然。

"善属文,辞藻逆艳"成为当时评价人物的常用语言,在当时帝王的提倡下,南朝的文人集团经常聚集在一起,切磋文义,倡和争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这些文人创作集团操纵着文风的转变。

在《诗品}中钟峰反对用典,批评“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B方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挖苦那些堆彻典故的人为虽谢天才,且表学问。

"很显然,钟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诗歌有和一般说理,议论文章不同的趣味,不是发发议论,讲讲道理,用用典故就可以成为诗歌的,他强调诗歌必须有美的形象.感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感情,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而美的形式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钟峰评诗注重词采的华美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准确把握了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推动了诗歌自身的发展,为唐诗的繁荣霓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

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

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南朝梁钟嵘的《诗品》与刘勰的《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宗白华曾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袁昂、瘐肩吾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在这热闹的品藻人物的空气中。

”《诗品序》为《诗品》一书的理论总纲。

“性情”二字是《诗品序》的全篇的眼目,也是钟嵘对诗歌本质的概括,从序文开篇的“摇荡性情”到文中的“吟咏性情”,乃至全文都围绕着这个诗歌的根本精髓而展开论述的。

《诗品序》中所反映的诗歌发生论、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美感论等都足以垂远后世,沾溉后人,并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品序钟嵘性情:钟嵘(约468――518 ),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

生活于南朝的齐梁时代。

据《南史钟嵘传》记载,钟嵘是东晋名臣仲雅的七世孙,出身是门阀世族,但钟嵘的父亲仲蹈,仅做齐国的中军参军,家世衰落。

《诗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诗学研究的开始。

此前关于诗的研究多为经学之附庸,并仅囿于《诗经》。

而《诗品》则首次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一般的五言诗歌上,而且完全从审美角度来探求诗歌的艺术规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代将《诗品》称为“百代诗话之祖”,并与《文心雕龙》相提并论。

清代的章学诚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

”一、性情说的由来人们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开展而逐渐加深的。

而对诗歌本质属性的确定,又是《诗品》创作论、鉴赏论的出发点和钟嵘诗学理想的基石。

先秦时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尚书尧典》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荀子也说:“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 。

南朝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盛赞

南朝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盛赞

南朝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盛赞钟嵘,这位南朝的文学家,可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他在《诗品》中可是给我们展示了诗歌的精髓,简直就是个诗歌的“鉴赏大师”。

想想看,他那一番盛赞,把诗歌的美、诗人的情感、还有作品的深度都细致入微地剖析出来。

哎呀,我跟你说,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在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钟嵘提到的那些诗人,个个都是风华绝代。

他对他们的赞美就像是在为一位位璀璨的明星加油助威。

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满满的欣赏,仿佛在说:“你看,这位的诗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仙女!”他所描述的诗歌,不光是韵律的美,还有那种情感的真挚和思想的深邃,真让人心动。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会好奇,钟嵘到底是怎样评价这些诗人的呢?他常常用形象的比喻,像是在说:“这位诗人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让人一见倾心。

”而那些诗句,有的如清风拂面,有的则似骤雨狂风,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他那种细腻的笔触,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真是太有意思了!他把诗分为几种类型,有“风”、“雅”、“骚”等等。

哎呀,这可不是说风就是风,雅就是雅,而是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独特韵味。

想想看,风中的自由,雅的高远,骚的奔放,真的是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宛如一场盛大的艺术盛宴。

人们在这场盛宴中,既能感受到诗的深邃,又能领悟到作者的心情,真的是妙不可言。

钟嵘在《诗品》中可不止是说说而已,真的是亲自拿笔来写,言之凿凿。

他让我们看到,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

他指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往往比那些华丽的辞藻更为重要。

他的观点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诗人真实的自我。

让人不禁想要探究,那些字背后的故事,那些情感的脉动。

在他看来,好的诗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香。

每一个字句都是一层酒香,层层叠叠,让人欲罢不能。

而那些平庸的诗,则像是一杯水,没什么滋味,喝了也就算了。

想想看,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怎么“给力”的东西,但正因为有钟嵘这样的评鉴,才让我们更懂得去欣赏那些真正打动心灵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嵘《诗品》读后感
钟嵘的《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是一篇概括性的评论文。

如史记记录帝王生平一般,《诗品》较为全面的描述了这段时期诗人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品质,活脱脱像极了当今的诗人素质评价。

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

在钟嵘看来,对诗而言,一是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二是强调内在的风力与
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

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

但在另一方面,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

沈约等提出的四声八病的诗律,人为的限制过于严格,连他们自己也无法遵守。

但是,钟嵘看到这种过分的害处就笼统地反对讲四声、讲格律,就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

他的序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概括的论述,这也可以说是他心目中的诗史的提纲,不过他着重叙述各代诗人的阵容,与刘勰等着重论述各代诗歌的共同风貌及时代背景有所不同。

钟嵘论每个诗人风格,总是指出其“源出”某人,虽然有藐视他人的原则错误,但事实上,前人的影响也确实不容否认。

另外,就自身文体而言,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钟嵘在对历代作家的艺术特点、风格进行品评的同时,还在序言中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以及当时诗坛所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品评准的。

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赋比兴,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三是重视诗味,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除以上四点以外,他还善于运用形容比喻的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

对于其对现实文学的不满主要有:
1.对当时诗歌发展中所存在的堆垛典故和由于四声八病之说盛行而带来的刻意
追求声律的两种弊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钟嵘认为,诗歌本来是作家在外
物感召下真情实感的表现,大量堆砌典故的风尚,严重阻碍了诗歌创作的健
康发展。

2.为五言诗的出现从理论上作了说明。

当时大多数人不承认五言的诗歌形式在
诗坛的应有地位。

钟嵘却提出四言的形式过时了,这种议论为诗歌形式的历
史发展,从理论上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3.关于作家的艺术流派及品评。

钟嵘从作家和作品的风格特点着眼,很重视历
代诗人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及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区分,并提出了比较
系统的看法。

他不仅为风格流变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途径,而且对具体作家、
作品也有一些言简意赅、颇有见地的评论。

但是,诗人在风格上继承前代作家,关系是比较错综复杂的。

钟嵘却常常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他论诗抹杀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更是存在明显的偏见。

他对建安诗人所继承的传统缺乏正确判断,正和这一点有密切关系。

钟嵘论诗一方面是反对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义潮流的影响。

他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

他不大重视作家的生活阅历对于作家风格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他不曾周密地考虑到作家思想艺术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常只是着眼于不同作家在某一方面的某些相似之点来研究他们诗风的同异,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使他的风格流派的研究不仅显得混乱。

他摘句论诗的批评方式,虽然反映了当时创作上“争价一句之奇”的倾向,也开了后代摘句批评的不良风气。

历史影响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