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件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 教学课件第3 章

• 按山坡的纵向坡度分类。坡度小于15°为微坡,16° ~30°为 缓坡,31°~ 70°为陡坡,大于70°为垂直坡。山坡稳定性高 ,坡度平缓时对建筑物有利。但平缓山坡特别是在一些拗洼部分,因 有较大的坡积物或重力堆积物分布,坡面径流也易在这里汇集,开挖 揭露下伏基岩接触面后,如遇到不良水文地质情况,很容易引起堆积 物沿基岩顶面发生滑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常见地貌特征
• 其是由新构造运动加速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所造成的。其稳定条件取 决于岩体结构,一旦山坡变形就会形成大规模崩塌。
• c. 凹形坡。凹形坡上部陡下部急剧变缓,坡脚界限很不明显。其 是由新构造运动减速上升或坡顶破坏坡脚堆积而形成。凹形坡往往是 古滑坡的滑动面或崩塌体的依附面,稳定性比较差。
3.2 常见地貌特征
• 基座阶地。基座阶地的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 ,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这种阶地是在地壳相对稳定、下 降和再度上升的地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图3.4所示,在形成过 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如果基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气候或构造的原因,在新一轮的河流 侵蚀—堆积过程中,河谷中堆积较厚的冲积物,超过阶地基座高度并 把基座覆盖起来,称为覆盖基座阶地。
• 阶地可能有多级,按照由下向上、由新到老的顺序,从河漫滩向上依 次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每一级阶地都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组成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常见地貌特征
• 通常情况下,阶地面有利于布设线路,但有时为了少占农田或受地形 限制,也常在阶地斜坡上布线。还应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河流或河段 都有阶地。
• 侵蚀阶地。侵蚀阶地主要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其多由基岩组 成,所以又称基岩阶地,如图3.2所示。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 谷中,因这里的水流速度大,侵蚀作用强,所以沉积物很薄,有时甚 至在河床中出露基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常见地貌特征
• 其是由新构造运动加速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所造成的。其稳定条件取 决于岩体结构,一旦山坡变形就会形成大规模崩塌。
• c. 凹形坡。凹形坡上部陡下部急剧变缓,坡脚界限很不明显。其 是由新构造运动减速上升或坡顶破坏坡脚堆积而形成。凹形坡往往是 古滑坡的滑动面或崩塌体的依附面,稳定性比较差。
3.2 常见地貌特征
• 基座阶地。基座阶地的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 ,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这种阶地是在地壳相对稳定、下 降和再度上升的地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图3.4所示,在形成过 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如果基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气候或构造的原因,在新一轮的河流 侵蚀—堆积过程中,河谷中堆积较厚的冲积物,超过阶地基座高度并 把基座覆盖起来,称为覆盖基座阶地。
• 阶地可能有多级,按照由下向上、由新到老的顺序,从河漫滩向上依 次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每一级阶地都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组成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常见地貌特征
• 通常情况下,阶地面有利于布设线路,但有时为了少占农田或受地形 限制,也常在阶地斜坡上布线。还应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河流或河段 都有阶地。
• 侵蚀阶地。侵蚀阶地主要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其多由基岩组 成,所以又称基岩阶地,如图3.2所示。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 谷中,因这里的水流速度大,侵蚀作用强,所以沉积物很薄,有时甚 至在河床中出露基岩。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中生代( 2.5-0.7亿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三个时期,三叶虫、腕足、笔石、 四射珊瑚等大量无脊椎动物都灭绝, 产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 并繁盛直到衰亡。陆生植物苏铁、银 杏、松柏等棵子植物占了统治地位。 大陆面积进一步增大,各大陆的雏形
K
T T
三、地质年代表
▪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 1、地质历史时期的时间单位划分:
宙、代、纪、世、期
▪ 2、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单位划分: 宇、界、系、统、阶
▪ (二)地质年代表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前寒武纪(42-6亿年前)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 从出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称为水平 岩层,又称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 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 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
水平岩层形成的地貌-平顶山
(二)倾斜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岩层。 它是构造挤压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使岩层向某个方向倾斜而成的。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穿插接触。 脉体被切割者比切割者老。
由老到新:1、2、3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 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体而形 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O
2)沉积接触又称冷接触,是岩浆在地下冷 凝成岩,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 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 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 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化作用是
工程地质学课件 01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冲积平原:
地质结构及岩性:距地表一定深度内广泛分布的是由各 种砾、砂、粘性土互层组成的松软土体,强度低,易于变形。 地质结构简单,主要形成各类土层的组合关系。地表开阔、 平坦,往往有各种型式河流阶地或埋藏古河床。
地下水:多为埋藏浅的孔隙潜水或层间水,粗砂、砾石 层中客(贮存)水,且水质良好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过 量抽取会产生地面沉降。
工程地质问题 天然建筑材料
崩塌、滑坡、泥石流广泛 发育,且规模往往很大。
石料、粗骨料丰富 细骨料、土料贫乏
除阶地斜坡有小型滑坡发育外, 其它外生地质灾害不发育; 如有埋藏型碳酸盐岩,可伴有地 面塌陷; 若有隐伏活动断裂,则伴有地震。
土料及细骨料丰富 粗骨料贫乏、缺乏石料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2)内动力地质作用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年轻褶皱山系的强烈的隆起, 以强烈剥蚀作用为主, 隆起愈强,剥蚀愈强。 如有地表水系,河流必然深切侵蚀。
裂谷或断陷盆地地带, 以堆积作用为主, 下陷愈深,堆积作用愈强,所形成的堆积体愈厚。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外动力 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年轻隆起的高原边缘或近代褶皱山系, 河流强烈下切→高山峡谷
山间断陷,
河流或湖泊的沉积作用→山间盆地
近期只有轻微隆起的古老褶皱山系或稳定地台, 河流的剥蚀、夷平和沉积作用→准平原及冲击平原
河口地带,
下陷和迅速沉积→河口三角洲
③膨胀土 主要分布于中南各省,如湖北、四川、云贵、 广西、陕南、安徽等处。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泥岩、 粘土岩及页岩的风华产物,残积、坡积成因,多形成湿润的暖 温带及亚热带。
工程地质学课件

15/65
承压含水层局部
特征:不具自由水面,
并承受一定的水头压力。分 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动态 变化较稳定。不易受地面污 染。
H1-初见水位 H-承压水头 H2-承压水位 h-承压水位埋深
16/65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
(a)
图 6—11 (a)等水压线图;(b)水文地质剖面
(b)
1-地形等高线;2-承压含水层顶板等高线;3-等水压线 ;4承压水位线;5-承压水流向;6-自流区; 7-井;8-含水层;9-隔水层;10-干井;11-非自流井;12-自流井
12/65
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 a )
( b ) 图 6-6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 c )
潜水补给河流
河流补给潜水
单侧补给
13/65
承压水 ( pressure water )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 的重力水。
图 6-7 自流盆地剖面图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14/65
2/65
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非结合水:液态水
固态水
毛细水 重力水
气态水
3/65
岩土的水理性质:
1. 含水性
容水度: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 持水度: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仍能保持的含水 量。这部分滞留在岩土中的水为结合水和 毛细水。
2. 给水性
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含水量。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
据 H W H 0
得
H
w H0
若不满足上述厚度, 需降水,使基坑中心 承压水位降深满足:
(H 0 S) W H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

19/63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20/63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层 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表示方法 : 岩层产状一般用方位角表
示,通常格式是: 走向南西200°,倾角南东
15/63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6/63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17/63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18/63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7/63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8/63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25/63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20/63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层 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表示方法 : 岩层产状一般用方位角表
示,通常格式是: 走向南西200°,倾角南东
15/63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6/63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17/63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18/63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7/63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8/63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25/63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工程地质学 ppt课件

指岩层倾角为0°的岩层。绝对水平的岩层很少见, 习惯上将倾角小于5°的岩层都称为水平岩层,又称水 平构造。
岩层沉积之初顶面总是保持水平的,所以水平岩层一 般出现在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平原、高原或盆地中部。
水平岩层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当岩层受切 割时,老岩层出露在河谷低洼区,新岩层出露于高岗上 。岩层顶面在上,底面在下。在同一高程的不同地点, 出露的是同一岩层 。
图中1,2,3,4表示从老到新的地层
ppt课件
30
B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倒转时)
A—原始褶皱时的地层p;pt课B件—遭受剥蚀后的地层。
31
二、古生物法(生物演化律)
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 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可依据岩石中的化石种属来确定岩石的新老关系 。化石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越老,化石结构越 复杂,地层时代越新。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 纪的珠角石、志留纪的笔石、泥盆纪的石燕、二 迭纪的大羽羊齿、侏罗纪的恐龙等。
段:段为组的组成部分,由同一岩性特征构成。组 不一定都划分出段。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 层或复层。
ppt课件
52
第四节 褶皱构造
1、基本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分类 4、褶皱岩层的分布与判别 5、褶皱构造的类型
ppt课件
53
1、基本概念 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在未丧失连续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常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原则 ,即除上述地层单位外,主要使用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学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地层位 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 群:包括两个以上的组。群以重大沉积间断或不整 合界面划分。
岩层沉积之初顶面总是保持水平的,所以水平岩层一 般出现在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平原、高原或盆地中部。
水平岩层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当岩层受切 割时,老岩层出露在河谷低洼区,新岩层出露于高岗上 。岩层顶面在上,底面在下。在同一高程的不同地点, 出露的是同一岩层 。
图中1,2,3,4表示从老到新的地层
ppt课件
30
B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倒转时)
A—原始褶皱时的地层p;pt课B件—遭受剥蚀后的地层。
31
二、古生物法(生物演化律)
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 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可依据岩石中的化石种属来确定岩石的新老关系 。化石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越老,化石结构越 复杂,地层时代越新。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 纪的珠角石、志留纪的笔石、泥盆纪的石燕、二 迭纪的大羽羊齿、侏罗纪的恐龙等。
段:段为组的组成部分,由同一岩性特征构成。组 不一定都划分出段。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 层或复层。
ppt课件
52
第四节 褶皱构造
1、基本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分类 4、褶皱岩层的分布与判别 5、褶皱构造的类型
ppt课件
53
1、基本概念 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在未丧失连续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常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原则 ,即除上述地层单位外,主要使用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学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地层位 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 群:包括两个以上的组。群以重大沉积间断或不整 合界面划分。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 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06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 2 3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地面调查和测绘,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为工程选址和设计提供 依据。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 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 查,分析其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和危害程度,为 工程防治提供建议。
地质构造调查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 响,如断层、褶皱等构造对工程稳定水量、孔隙比、 饱和度等概念及其测定方 法。
岩石与土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与土的工程分类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概 念及其测定方法,岩石的变形特性。
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对岩石和土进行分 类的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土的应力-应 变关系等概念及其工程意义。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崩塌防治措施
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修建支挡墙或支挡桩等。
泥石流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林业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拦挡坝,用以控制泥石流 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 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 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06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 2 3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地面调查和测绘,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为工程选址和设计提供 依据。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 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 查,分析其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和危害程度,为 工程防治提供建议。
地质构造调查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 响,如断层、褶皱等构造对工程稳定水量、孔隙比、 饱和度等概念及其测定方 法。
岩石与土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与土的工程分类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概 念及其测定方法,岩石的变形特性。
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对岩石和土进行分 类的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土的应力-应 变关系等概念及其工程意义。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崩塌防治措施
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修建支挡墙或支挡桩等。
泥石流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林业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拦挡坝,用以控制泥石流 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 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工程地质ppt课件

第一章 工程地质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量
物理风化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岩石
土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由动物、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 称生物风化。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17
管涌现象的防治 (1)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同流土)
(2)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 破坏的有效措施。
水位
回填中粗砂 砂垫层
加筋土工布
抛石棱体
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 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粘性土组成,也 可由土工布代替,上图为某河堤基础加筋土工布反滤层
2
1.1 概述
地表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 物的地基与基础高计方案的类型,施工工期 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
建筑场地的形成: (1)内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3
地质年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四纪沉积层)
4
1.2 矿物与岩石
矿物的种类:原生、次生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颜色、光泽、
18
虑地下水历年最高水位。
11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量
物理风化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岩石
土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由动物、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 称生物风化。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17
管涌现象的防治 (1)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同流土)
(2)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 破坏的有效措施。
水位
回填中粗砂 砂垫层
加筋土工布
抛石棱体
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 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粘性土组成,也 可由土工布代替,上图为某河堤基础加筋土工布反滤层
2
1.1 概述
地表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 物的地基与基础高计方案的类型,施工工期 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
建筑场地的形成: (1)内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3
地质年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四纪沉积层)
4
1.2 矿物与岩石
矿物的种类:原生、次生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颜色、光泽、
18
虑地下水历年最高水位。
11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粘土岩 • (3)化学岩
• 3.变质岩的鉴别方法 • 鉴别变质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 据构造,首先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的 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主要矿物成分, 分析所属的岩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
粗粒辉长岩
花岗岩
流纹岩,属于酸性喷出岩。
安山岩,属于中性喷出岩。
结 构 构 造 成 因
多具片理构造 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 形成
• (二)三大岩类的肉眼鉴别 • 1.岩浆岩的鉴别方法
• (1)先看岩石整体颜色的深浅。
• • • • (2)分析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3)分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的名称。 2.沉积岩的鉴别方法 鉴别沉积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结构开始,结 合岩石的其他特征,先将所属的大类分开,然后再 作进一步分析,确定岩石的名称。 • (1)碎屑岩
•
•
•
• •
图1-4 岩浆岩的产状
• • • • • • •
(1)岩基: (2)岩株: (3)岩盘: (4)岩床: (5)岩脉: (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根据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 物两类 •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是岩浆化学成分的反映。岩浆的化 学成分相当复杂,但含量高,对岩石的矿物成分影响 最大的是SiO2,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下面 几类:
• • • • • • • • • • •
(2)变余结构: (3)碎裂结构: 3.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在空间排列关系的外貌 特征。 (1)片理状构造 ①板状构造: ②千枚状构造: ③片状构造: ④片麻状构造: (2)块状构造 (五)变质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变质岩
变质岩根据其构造特征分为:片理状岩石类和块状岩石 类,(表1-5)。
•
a
b
c
图1-8 层理类型
•
(a) 水平层理;(b) 斜层理;(c)交错层理
•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在层面上有时可以看 到波痕、雨痕及泥面干裂的痕迹。上下两个层面成 分基本相互一致的岩石,称为岩层。它是层理最大 的组成单位。一个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 为岩层的厚度。(如图1-9所示)。
•
• (三)岩浆岩的分类和常见的岩浆岩 • 1.岩浆岩的分类
• 二、沉积岩
•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沉积 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的5%,它是三大岩石中在地表分 布最广泛的,占地壳表面积的75%。沉积岩的形成 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 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 种方式形成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 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沉淀而形成化学岩,然而自然 界大多水盆地化学沉淀过程中都有生物参与,所以 通常又称生物化学岩。 • (一)沉积岩的物质组成 • 1. 碎屑物质 • 2.粘土矿物 • 3.化学沉积矿物 • 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 5.胶结物
• (1)酸性岩类:
• • • • • • •
• • • •
(2)中性岩类: (3)基性岩类: (4)超基性岩类: (二)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 成(如图1-5所示)。 粗粒结构(>5mm) 中粒结构(5-2mm) 细粒结构(2-0.2mm) 微粒结构(<0.2mm)
工程地质学
• •
刘红军
•
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绪论
•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用来研究各种建筑区 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与工程学之间 的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地质学的 一个分支。 • 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 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 一、岩浆岩(火成岩)
•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 (见下页图) • 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 大类: • (1)深成岩: • (2)浅成岩: • (3)喷出岩:
• 岩浆岩的产状可以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围岩 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岩浆岩产状大致 有下列几种(如图1-4所示)。
• •
图1-5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划分的三种结构 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非晶质结构
• 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 则称为似斑状结构。 • (2)半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 分细晶的玻璃质组成(如图1-5所示)。 • (3)非晶质结构 :
• 2.构造 •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 布情况。 • (1)块状构造: (2)流纹状构造: • (3)气孔状构造: (4)杏仁状构造:
• • • • •
(2)泥质结构 (3)结晶结构 (4)生物结构 2.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 间的排列关系。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 层理分为各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如常见的有水平层 理(如图1-8a所示)斜层理(如图1-8b所示),交 错层理(如图1-8c所示)等。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主要矿 物成分
次生矿物占主要地位,成分单 除具有变质前原来岩石的 一,一般多不固定。常见的有 矿物,如石英、长石、云 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 母、角闪石、辉石、方解 白云石、高岭土等 石、白云母、高岭土等外, 尚有经变质作用的矿物, 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 石、蛇纹石 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结构 为特征。部分为成分单一的结 晶结构,但肉眼不易分辨 具层理构造 主要由先成岩石的风化产物, 经压密、胶结、重结晶等成岩 作用而形成 以变晶结构等为特征
•
•
图1-10 变质岩的类型示意图
1-动力变质岩;2、3-接触变质岩;4-区域变质岩
• • • • • • • •
(二)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三)变质作用的因素 1.高温: 2.高压: 3.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 (四)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 1.矿物成分: • 2.结构: • (1)变晶结构:
紫色萤石和毒砂共生
水晶和紫色萤石共生
绿萤石方解石和黄铁矿共生
水晶与黑钨共生
镜铁矿和水晶
绿色萤石和方解石
苦瓜皮状萤石伴有方铅矿
白色绒毛状石英晶体上生成葡萄状紫色 萤石
镜铁矿和水晶
镜铁矿和水晶
辰砂
水晶和闪锌矿
八面体绿萤石表面呈细水重晶状
猫眼石
祖母绿宝石(绿柱石)
毒砂和水晶
• •
•
图1-9岩层的几种形态
(a) 正常层;(b) 夹层;(c) 变薄;(d) 尖灭;(e) 透镜体
• 在沉积岩中还可看到化石 •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 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 (三)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的沉积岩
•
• •
三、变质岩
变质岩的成因 地壳中的原岩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 的岩石称变质岩(如图1-10所示)。
•
•
•
•
图1-1 常见矿物的晶体形态 a)正长石;b)斜长石;c)石英;d)角闪石;e)辉石;f)橄榄石;g)方解 石;h)白云母;i)石膏;j)绿泥石;k)云母;l)黄铁矿;m)石榴子石
•
金刚石
•
石墨
3、集合体外形
• 钟乳状
• 钟乳状
• 晶簇桩
•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 1.颜色 • 矿物的颜色是指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所引 起的。 • (1)自色:是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 • (2)他色:是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 物的本身性质无关。 • (3)假色: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 对光的折射、散色所引起的。(条痕) • 2.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 (1)金属光泽: • (2)半金属光泽: • (3)非金属光泽: • 3.透明度
• • • • •
• • • • • • •
(二)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1.沉积岩的结构 . (1)碎屑结构 按碎屑粒径的大小,可分为: ①砾状结构 碎屑粒径大于2mm。碎屑形成后未经 搬运或搬运不远而留有棱角者,称为角砾状结构; 碎屑经过搬运呈浑圆状或具有一定磨圆度者,称为 砾状结构。 ②砂质结构 碎屑粒径介于2~0.05 mm之间。 ③粉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介于0.05~0.005 mm。 按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 ①硅质胶结 ②铁质胶结 ③钙质胶结 ④泥质胶结
• • • • • • • • •
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 (1)透明的: (2)半透明的: (3)不透明的: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2.解理 解理是指矿物受打击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并形成光 华平面的性质。
•
•
•
图1-2 方解石的三组解理
图1-3 石英的贝壳状断口
毒砂
镜铁矿和水晶
电气石 柱状单晶
黑钨和白水晶包黑色皮
金刚石
黄金矿块
黄铁矿和水晶
闪锌矿
黄铁矿
方铅矿
自然金
自然铂
自然硫
自然砷
自然铜
•
第二节 岩石
• 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见下页图)有单矿岩和 复矿岩。 • 按其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 积岩和变质岩。
• 第一节 造岩矿物
•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 • 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 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 一、矿物的一般知识
• (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变质矿物:
• 3.变质岩的鉴别方法 • 鉴别变质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 据构造,首先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的 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主要矿物成分, 分析所属的岩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
粗粒辉长岩
花岗岩
流纹岩,属于酸性喷出岩。
安山岩,属于中性喷出岩。
结 构 构 造 成 因
多具片理构造 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 形成
• (二)三大岩类的肉眼鉴别 • 1.岩浆岩的鉴别方法
• (1)先看岩石整体颜色的深浅。
• • • • (2)分析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3)分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的名称。 2.沉积岩的鉴别方法 鉴别沉积岩时,可以先从观察岩石的结构开始,结 合岩石的其他特征,先将所属的大类分开,然后再 作进一步分析,确定岩石的名称。 • (1)碎屑岩
•
•
•
• •
图1-4 岩浆岩的产状
• • • • • • •
(1)岩基: (2)岩株: (3)岩盘: (4)岩床: (5)岩脉: (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根据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 物两类 •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是岩浆化学成分的反映。岩浆的化 学成分相当复杂,但含量高,对岩石的矿物成分影响 最大的是SiO2,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下面 几类:
• • • • • • • • • • •
(2)变余结构: (3)碎裂结构: 3.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在空间排列关系的外貌 特征。 (1)片理状构造 ①板状构造: ②千枚状构造: ③片状构造: ④片麻状构造: (2)块状构造 (五)变质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变质岩
变质岩根据其构造特征分为:片理状岩石类和块状岩石 类,(表1-5)。
•
a
b
c
图1-8 层理类型
•
(a) 水平层理;(b) 斜层理;(c)交错层理
•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在层面上有时可以看 到波痕、雨痕及泥面干裂的痕迹。上下两个层面成 分基本相互一致的岩石,称为岩层。它是层理最大 的组成单位。一个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 为岩层的厚度。(如图1-9所示)。
•
• (三)岩浆岩的分类和常见的岩浆岩 • 1.岩浆岩的分类
• 二、沉积岩
•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沉积 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的5%,它是三大岩石中在地表分 布最广泛的,占地壳表面积的75%。沉积岩的形成 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 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 种方式形成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 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沉淀而形成化学岩,然而自然 界大多水盆地化学沉淀过程中都有生物参与,所以 通常又称生物化学岩。 • (一)沉积岩的物质组成 • 1. 碎屑物质 • 2.粘土矿物 • 3.化学沉积矿物 • 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 5.胶结物
• (1)酸性岩类:
• • • • • • •
• • • •
(2)中性岩类: (3)基性岩类: (4)超基性岩类: (二)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 成(如图1-5所示)。 粗粒结构(>5mm) 中粒结构(5-2mm) 细粒结构(2-0.2mm) 微粒结构(<0.2mm)
工程地质学
• •
刘红军
•
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绪论
•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用来研究各种建筑区 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与工程学之间 的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地质学的 一个分支。 • 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 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 一、岩浆岩(火成岩)
•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 (见下页图) • 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 大类: • (1)深成岩: • (2)浅成岩: • (3)喷出岩:
• 岩浆岩的产状可以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围岩 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岩浆岩产状大致 有下列几种(如图1-4所示)。
• •
图1-5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划分的三种结构 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非晶质结构
• 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 则称为似斑状结构。 • (2)半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 分细晶的玻璃质组成(如图1-5所示)。 • (3)非晶质结构 :
• 2.构造 •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 布情况。 • (1)块状构造: (2)流纹状构造: • (3)气孔状构造: (4)杏仁状构造:
• • • • •
(2)泥质结构 (3)结晶结构 (4)生物结构 2.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 间的排列关系。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 层理分为各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如常见的有水平层 理(如图1-8a所示)斜层理(如图1-8b所示),交 错层理(如图1-8c所示)等。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主要矿 物成分
次生矿物占主要地位,成分单 除具有变质前原来岩石的 一,一般多不固定。常见的有 矿物,如石英、长石、云 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 母、角闪石、辉石、方解 白云石、高岭土等 石、白云母、高岭土等外, 尚有经变质作用的矿物, 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 石、蛇纹石 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结构 为特征。部分为成分单一的结 晶结构,但肉眼不易分辨 具层理构造 主要由先成岩石的风化产物, 经压密、胶结、重结晶等成岩 作用而形成 以变晶结构等为特征
•
•
图1-10 变质岩的类型示意图
1-动力变质岩;2、3-接触变质岩;4-区域变质岩
• • • • • • • •
(二)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三)变质作用的因素 1.高温: 2.高压: 3.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 (四)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 1.矿物成分: • 2.结构: • (1)变晶结构:
紫色萤石和毒砂共生
水晶和紫色萤石共生
绿萤石方解石和黄铁矿共生
水晶与黑钨共生
镜铁矿和水晶
绿色萤石和方解石
苦瓜皮状萤石伴有方铅矿
白色绒毛状石英晶体上生成葡萄状紫色 萤石
镜铁矿和水晶
镜铁矿和水晶
辰砂
水晶和闪锌矿
八面体绿萤石表面呈细水重晶状
猫眼石
祖母绿宝石(绿柱石)
毒砂和水晶
• •
•
图1-9岩层的几种形态
(a) 正常层;(b) 夹层;(c) 变薄;(d) 尖灭;(e) 透镜体
• 在沉积岩中还可看到化石 •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 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 (三)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的沉积岩
•
• •
三、变质岩
变质岩的成因 地壳中的原岩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 的岩石称变质岩(如图1-10所示)。
•
•
•
•
图1-1 常见矿物的晶体形态 a)正长石;b)斜长石;c)石英;d)角闪石;e)辉石;f)橄榄石;g)方解 石;h)白云母;i)石膏;j)绿泥石;k)云母;l)黄铁矿;m)石榴子石
•
金刚石
•
石墨
3、集合体外形
• 钟乳状
• 钟乳状
• 晶簇桩
•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 1.颜色 • 矿物的颜色是指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所引 起的。 • (1)自色:是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 • (2)他色:是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 物的本身性质无关。 • (3)假色: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 对光的折射、散色所引起的。(条痕) • 2.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 (1)金属光泽: • (2)半金属光泽: • (3)非金属光泽: • 3.透明度
• • • • •
• • • • • • •
(二)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1.沉积岩的结构 . (1)碎屑结构 按碎屑粒径的大小,可分为: ①砾状结构 碎屑粒径大于2mm。碎屑形成后未经 搬运或搬运不远而留有棱角者,称为角砾状结构; 碎屑经过搬运呈浑圆状或具有一定磨圆度者,称为 砾状结构。 ②砂质结构 碎屑粒径介于2~0.05 mm之间。 ③粉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介于0.05~0.005 mm。 按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 ①硅质胶结 ②铁质胶结 ③钙质胶结 ④泥质胶结
• • • • • • • • •
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 (1)透明的: (2)半透明的: (3)不透明的: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2.解理 解理是指矿物受打击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并形成光 华平面的性质。
•
•
•
图1-2 方解石的三组解理
图1-3 石英的贝壳状断口
毒砂
镜铁矿和水晶
电气石 柱状单晶
黑钨和白水晶包黑色皮
金刚石
黄金矿块
黄铁矿和水晶
闪锌矿
黄铁矿
方铅矿
自然金
自然铂
自然硫
自然砷
自然铜
•
第二节 岩石
• 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见下页图)有单矿岩和 复矿岩。 • 按其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 积岩和变质岩。
• 第一节 造岩矿物
•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 • 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 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 一、矿物的一般知识
• (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变质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