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与炼金术
东方的炼丹术与西方的炼金术谁更厉害?科学家:源自同一个配方!

东方的炼丹术与西方的炼金术谁更厉害?科学家:源自同一个配方!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太上老君有个八卦炉,孙悟空正是偷吃了八卦炉中的九转金丹,才有了大闹天宫的本事。
太上老君是谁?中国传统道教文化里的始祖!连他都要炼丹,可见炼丹术在中国古代的尊崇地位。
其实在西方世界,也出现过与炼丹术十分相似的炼金术。
黄金自古以来都深受世人宠爱,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黄金一直都是人类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为了得到黄金,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期望将廉价的金属变成昂贵的黄金。
炼金术也就此诞生了。
东方的炼丹术中国的炼丹术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观念。
相传后羿为嫦娥偷来西王母的不死药,嫦娥吃后飞升月宫,成为月中仙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据考古发现,我国现存最早关于炼丹术的记载是东汉时期的《周易参同契》,其中有600多篇关于“火炼”的方法。
晋代道教名人葛洪所著的《抱朴子》,更是对从前历代出现的炼丹术作出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
长生不老药事实上,作为中国道教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炼丹术早在道教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并跨越了整个中国古代史,延续了近两千年。
战国时期,人们传说海上有仙山,山上的神仙有长生不老药。
齐宣王、齐威王、燕昭王等都曾派人入海寻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派徐福带着500童男童女寻找仙山中的长生不老药,可惜徐福再也没有回来。
寻药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狂热的念头,他的一生对神仙方术都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幻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炼丹人士的怂恿下,将自己的皇宫搬进了地宫,常年足不出户,“接应”神仙。
就连死后的秦始皇陵,也是用水银制成的“江河湖海”。
所以说,中国古代炼丹术的兴起正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汉武帝也是方士炼丹术的爱好者,他常常让方士进宫表演,成功了封官,失败了就砍头。
《史记》记载,有一名叫李少君的方士得到先秦时期著名方士安期先生的炼丹秘术,深受汉武帝器重。
他对汉武帝说:丹砂可以练成金丹,吃了就可以成仙。
化学之始:炼丹与炼金

化学之始:炼丹与炼金作者:李少侠来源:《科学家》2015年第06期东亚与欧洲,天各一方,发展迥异。
然而,在两地区文明进程的平行发展里,却无数次地显现出了相似的轨迹。
比如Alchemy,分别有炼金术、炼丹术两种含义。
二者一个兴盛于欧洲中世纪,一个流传在高原大漠外的亚洲古国,而这,就是它们的默契之一。
东方炼丹术华夏大地,古人相信海中的岛上住有神仙,能够靠服食丹药而不死,凡人如果得到这些丹药,服用后也可获得长生。
炼丹术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威王和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寻药。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想长生不死,曾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入海寻找,却没有成功。
后来人们渐渐相信在人间也能炼得丹药,这便是炼丹术的萌芽。
炼丹方士认为,草药虽能治病,其本身却会干枯腐朽,而只有金石之类的不朽之物方能铸就人类不死之身。
炼丹的主要原料有五金三黄八石之说,五金为金、银、铜、铁、锡;三黄为硫磺、雄黄、雌黄;八石一般指朱砂、矾石、硝石、云母、石英、石钟乳、赤石脂、黄丹。
此外还有水银和铅作为炼丹主料。
葛洪(约公元284年-364年),中国炼丹术代表人物。
葛洪从炼丹术中知晓“丹砂(即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指二者放在一起)又还成丹砂”。
这便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相互转变。
虽然长生不老丹从医学上来讲是个笑话,但长期的炼丹活动却着实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比如,我国古时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就是唐代炼丹家通过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现象的观察与实验得以制成。
西方炼金术公元前300年,炼金术热潮席卷欧洲希腊。
大部分人认为,金银是土地深处的石块、铁等物质经数千年演化而成。
因此有人想到,若在石头或铁的表面涂抹某种生长促进剂,便可加速这种演变,从而得到金银。
希腊的炼金家将铜、铅、锡、铁熔化并混合,冷却制成合金,再将其放入含有硫离子的溶液中浸泡。
通过化学反应,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颜色酷似黄金的二硫化锡,因此,炼金家便认为“黄金”已经炼成。
第一章化学萌芽时期

化学的萌芽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 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 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 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 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 的化学工艺,
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 期(主要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7世纪 中叶)。
毛公鼎(西周,陕西歧山出土)
禅地祗玉册(宋)
– ,
和混炼 匀砷硝的和的火 祖和丹 混化石关炼伟药
三
国物家 和合、系丹大的
医叫的 物物硫。术发发 火
学做常 这、黄中、明明
的药用 些油、国本之是 渊,配 成脂木古草一我
药
源也料 分等炭代学。国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 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 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 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 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 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 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 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广东 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清代瓷器展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
瓷器
外 吸收、不透明 质地细密坚硬、不吸水、半
观
透明
原 含较多氧化铁 瓷土(高岭土)含氧化铁含
料
量低,氧化铝含量高
温 烧制温度较低, 烧制温度在1200°C以上 度 约900°C
釉 表面无釉或者 低温釉
高温釉
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
文化期、三代:白陶、 黑陶、彩陶。
人类认识到了火,支配了火,就为实现一系列化 学变化提供了条件。古代化学技艺可以说是学会用火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起因《庄子、逍遥游》描述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住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样生动浪漫的神仙幻境当然会引起人们的神往与追求。
所以人们为了羽化成仙从而追求某种长生不老药或者修炼某种长生不死的道术。
按照早期的炼丹家的信念,这种神丹一旦炼成,服用即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又可以点化汞、铜、铅等金属为黄金、白银。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与炼金术就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与“点金家”追求由于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长生成仙,因此自从道教形成有组织的形式后,即在东汉时期以后,炼丹术开始兴起。
而且炼丹术的兴衰与道教在各个朝代的地位有紧密的关系在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就开始摒弃了以服食草木仙药,而服食某些天然的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转而经人工升炼的神丹。
但就是又提出天然的金石矿物聚集了太阳、太阴之气,而含有大毒,解决的办法以火炼的方法来制伏其毒性,并提炼其飞升的精华,所以之后的的道士服用便从直接服天然金石过渡到火伏金石,升炼神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火炼升华操作为主的炼丹术技艺。
2、中国炼丹术的鼎盛时期中国炼丹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李唐王朝实行了尊道抑佛的政策,出现了道教与皇权结合的局面。
唐代的尊道抑佛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就是在唐初的武德、贞观年间,第二次就是就是在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之初,道教组织抓住了唐王朝几番从政治上利用它们的时机,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徒众。
道教的兴起带动了炼丹术的兴起,由于唐王朝中许多皇帝都醉心于神丹金液,追求长生不死。
太宗晚年便服长生药,最终就就是由于服丹药中毒,罹暴疾而驾崩的。
接着高宗也笃信长生有术,而后武后执政后也开始服用丹药,,玄宗在开元后期也开始日益对长生方术产生了兴趣,从而不少金丹术士得受宠信。
皇帝至尊,崇奉、支持金丹仙道如此狂热,“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服食长生之风一时弥漫朝野上下,烧丹炼汞,修炼长视之道,这使得炼丹术活动的繁荣,炼丹飞汞的实验得到广泛发展。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起因《庄子.逍遥游》描述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住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样生动浪漫的神仙幻境当然会引起人们的神往和追求。
所以人们为了羽化成仙从而追求某种长生不老药或者修炼某种长生不死的道术。
按照早期的炼丹家的信念,这种神丹一旦炼成,服用即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又可以点化汞、铜、铅等金属为黄金、白银。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和“点金家”追求由于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长生成仙,因此自从道教形成有组织的形式后,即在东汉时期以后,炼丹术开始兴起。
而且炼丹术的兴衰与道教在各个朝代的地位有紧密的关系在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就开始摒弃了以服食草木仙药,而服食某些天然的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转而经人工升炼的神丹。
但是又提出天然的金石矿物聚集了太阳、太阴之气,而含有大毒,解决的办法以火炼的方法来制伏其毒性,并提炼其飞升的精华,所以之后的的道士服用便从直接服天然金石过渡到火伏金石,升炼神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火炼升华操作为主的炼丹术技艺。
2、中国炼丹术的鼎盛时期中国炼丹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李唐王朝实行了尊道抑佛的政策,出现了道教和皇权结合的局面。
唐代的尊道抑佛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唐初的武德、贞观年间,第二次是是在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之初,道教组织抓住了唐王朝几番从政治上利用它们的时机,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徒众。
道教的兴起带动了炼丹术的兴起,由于唐王朝中许多皇帝都醉心于神丹金液,追求长生不死。
太宗晚年便服长生药,最终就是由于服丹药中毒,罹暴疾而驾崩的。
接着高宗也笃信长生有术,而后武后执政后也开始服用丹药,,玄宗在开元后期也开始日益对长生方术产生了兴趣,从而不少金丹术士得受宠信。
皇帝至尊,崇奉、支持金丹仙道如此狂热,“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服食长生之风一时弥漫朝野上下,烧丹炼汞,修炼长视之道,这使得炼丹术活动的繁荣,炼丹飞汞的实验得到广泛发展。
中国炼丹术与外国炼金术

中国炼丹术与外国炼金术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1年第02期在中国的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的时期,生产普遍获得了发展,其中酿造、制陶、采矿、冶金等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生产的发展,统治阶级不仅希望提高物质享受,而且希望长生不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炼丹术就应运而生了。
阿拉伯的炼金术与中国的炼金术有许多相似之处。
除了炼制设备相似外,所用药物也大概相同。
中国所用药物主要是硫、汞、丹砂、硝石、雄磺等,阿拉伯炼金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
汉武帝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死之药。
这时炼丹术兴起,不仅是寻找自然界的长生不死之药,而且要炼制长生不死之药。
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
他说“巨胜(胡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
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
术士取食之,寿命保长久。
”继后,晋代炼丹述家陶弘景著书《真诰》。
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丹房诀要》。
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在炼丹中已经出现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如魏伯阳的著作中载有“河上姹女,灵而最神。
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说的是硫与汞化合生成硫化汞的反应。
姹女就是汞,黄芽就是硫。
他研究铅和胡粉(碱式碳酸铅)之间的相互变化:“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意指胡粉原来是铅制的,经火烧之后,胡粉不但色变而且变成原来的铅了。
他研究汞跟其他金属形成汞齐时说:“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亲,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太阳流珠指汞,金华指铅,汞和铅互相化合可得铅汞齐。
而陶弘景对汞齐的作用所作的研究指出:“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炼丹术家虽然发现了不少化学知识,也提出了一些对化学有影响的炼丹理论;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方法不甚科学,不是根据物质现象的分析研究,去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而是把某些物质的性质或现象,加以主观推论作为炼长生不死之药的依据。
化学史——精选推荐

化学史以化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如葛洪、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康尼查罗、戴维、法拉第、贝采尼乌斯、维勒、李比希、凯库勒、范特荷夫、门捷列夫、居里夫人、徐寿、侯德榜等为主线,从古到今简要阐述化学发展历史,并相对突出中国化学的过去与现在。
化学史系列谈之一中国古代化学:蔡伦、葛洪、李时珍一、火与能源1、火的利用(1)中国云南元谋人(180万年前)遗址、北京周口店北京人(50万年前)遗址发现有人类的用火遗迹(2)人类学会用火是化学史的发端。
2、三大能源(1)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天然能源。
(2)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绿色化学)。
二、陶瓷()釉的发明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必备条件。
()瓷器(china)在世界上以中国(China)的发明最早。
()今日著名产地:江苏宜兴(陶都)、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广东佛山(石湾)三、造纸1、文字记录材料简史()夏商时期:兽骨、龟甲、青铜器(甲骨文、一言九鼎)()秦汉时期:竹简、木简(留取丹心照汗青、罄竹难书、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其它材料:帛(即丝织品,昂贵,不易保存)、羊皮(西方)2、蔡伦的历史贡献()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已有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制成的麻纤维纸。
()东汉尚方令蔡伦在历史上是造纸术的改良者和推广者(公元105年)。
3、造纸术的传播()7世纪经过朝鲜东传日本——中韩造纸术、印刷术之争()8世纪中叶经中亚西传阿拉伯,12世纪欧洲最早在西班牙和法国建立造纸厂。
4、纸的闲话()当今造纸工艺的漂白问题:Cl2、ClO2(绿色化学)()当今造纸工艺的原料问题:一次性筷子与日本、再生纸(绿色化学)()宣纸(安徽泾县)泄密事件:经济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电脑、光盘、软盘成为新的文字记录材料的无纸化时代:纸还有用吗?四、火药()人类最早使用的黑火药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一硫二硝三木炭(1S + 2KNO3 + 3C == K2S + N2 + 3CO2)()中国主要用于娱乐,13世纪后期传入欧洲后主要用于扩张(计算机的用途?)五、炼丹术1、炼丹术与炼金术的主要区别与意义()炼金术以乞求财富为目的,即点石成金(点金术)——今天原子核技术可以实现()炼丹术以乞求长生不老的金丹为目的——当今美国冷冻死尸期待奇迹()炼金术与炼丹术的意义:化学的原始形式——《伊索寓言》中葡萄园的故事2、中国炼丹术简史()秦始皇派人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炼丹术的萌芽()汉武帝热心于神仙、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术的兴起()东汉魏伯阳著当今世界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炼丹术著作《周易参同契》()西晋初年葛洪著《抱朴子·内篇》——炼丹术的经典名著()唐朝炼丹家孙思邈著《丹房决要》()唐朝(道教为国教)唐太宗等六个皇帝服丹而死——炼丹术的鼎盛时期()明朝的皇帝服丹而死——炼丹术的衰落时期3、葛洪生平:东晋丹阳人——没落贵族——功封关内侯——失意去南海学艺——罗浮山炼丹功绩:炼丹经典《抱朴子》——《晋书·葛洪传》载:"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名垂千古(杭州葛岭)4、发展火药(中国)、在欧洲发展成为医药化学(炼金术发展成为冶金化学)。
炼丹术与炼金术

炼丹术与炼金术当封建社会进展到一定的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奢望:第一是期望把握更多的财宝,供他们享乐;第二,当他们有了庞大的财宝以后,总期望永久享用下去。
因此,便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
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长生不老药,不但让徐福等人出海查找,还召集了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他炼制丹砂——长生不老药。
炼金家想要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银)。
他们认为,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
像希腊的炼金家就把铜、铅、锡、铁熔化成一种合金,然后把它放入多硫化钙溶液中浸泡。
因此,在合金表面便形成了一层硫化锡,它的颜色酷似黄金(现在,金黄色的硫化锡被称为金粉,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
这祥,炼金家主观地认为“黄金”差不多炼成了。
实际上,这种仅从表面颜色而不从本质来判定物质变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
他们从未达到过“点石成金”的目的。
真诚的炼丹家和炼金家的目的尽管没有达到,然而他们辛勤的劳动并没有完全白费。
他们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烟尘覆盖的简单的“化学实验室”中,应该说是第一批用心致志地探究化学科学隐秘的“化学家”。
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存了相当丰富的体会和失败的教训,甚至总结出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例如中国炼丹家葛洪从炼丹实践中提出:“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把硫和水银二者放在一起)又还成(交成)丹砂。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能够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
炼丹家和炼金家夜以继日地在做这些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必定需要大批实验器具,因此,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滤装置等。
他们还依照当时的需要,制造出专门多化学药剂、有用的合金或治病的药,其中专门多差不多上今天常用的酸、碱和盐。
为了把试验的方法和通过记录下来,他们还制造了许多技术名词,写下了许多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丹术与炼金术在中外化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大多单一进行,缺乏比较性,忽视了许多二者的共性与特色。
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其理论基础及其运作方法上,本文则更多的探讨金丹术在化学史,乃至对中外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它们对社会发展积极的作用,消极的危害。
介绍一些炼丹术与炼金术中的化学反应以及中外著名的炼丹家,炼金术士。
并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袁翰青先生在《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谈到的“几个待考问题”之一的“炼丹术之所以在我国没有发展为近代化学”。
一,炼丹术与炼金术(一)炼丹术炼丹术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作成部分,早在道教产生之前,炼丹术便已经兴起。
而后一直延续近两千年,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并对其产生深渊影响。
炼丹术是我国古代自己独立发展起来并流行很久的一种方术。
它以人体以外的药物如丹砂,铅,汞等矿物石药为原料,有时也用动植物药材,在炉中烧炼,希望能收获长生不老的丹药。
我国的炼丹术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人们相信海中的岛上住有神仙,靠服食丹药而长生不死,凡人如果得到这些丹药,服用后也可长生不老,齐国的宣王,威王和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寻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想长生不死,曾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入海寻找,却没有成功,后来人们渐渐相信在人间也能练得丹药,于是便有了炼丹术的萌芽。
关于炼丹术最早的文献纪录是司马迁《史记·封禅说》中: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于是天子台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
”①我国的炼丹术到了清朝末年基本消亡。
但炼丹术的化学方法并未随之消失,它们不断的被历代医药界人士所采纳与总结,并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发展。
(二)炼金术就在炼丹术产生的500年后,古老的西方出现了与其极为相似的神秘的炼金术。
成为近代化学的雏形。
西方的炼金术大约产生于公元300年左右,与我国的炼金术不同,他们炼金是为了制备“哲人石”,在著名的炼金著作《炼金术博物馆》中记载:“人们讲点石金称为哲人石,它是最古老,最神秘或是最不为人知的……是所有财富总最为珍贵的宝物,是整个大自然最重要的财产。
”“它意指炼金术士努力的完美体现,也是神灵的物质化。
”②(三)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共性及区别1.共性炼金术于炼丹术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首先便是相似的理论基础。
虽然炼金术与炼丹术的最终目标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那就是“万物可变”。
道教的义理学说便是以“万物可变”为核心观念,这与柏拉图的“物质性质本身是外在的,可以变化的。
”是完全一致的。
人服食金丹后能否变成神仙,普通金属能否变为贵金属,都涉及到变化是否有极限等认识论问题。
对此,葛洪认为:“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做乎?……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
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
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
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
”这种绝对的变化正是炼丹术士们相信少炼丹沙可得仙丹,可作黄金的基础理论。
而古希腊的哲学家也为炼金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按照柏拉图的思想,物质性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可能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廉价金属总有一种向贵金属转化的趋势。
即使没有任何人干预,这种转化也是会自然发生的。
其次,对黄金狂热的执著。
黄金自古至今都是财富的象征,是世界性流通的硬货币,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得到都是人们追逐的目标,金丹术师们也并不例外,“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一直是炼丹家们的指导思想。
最后,与皇室紧密地关系,东西方的金丹术师们大都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为了提炼长生不老的丹药还是寻得点石成金的“哲人石”,皇室豢养着大量的金丹术师,他们为王室服务,他们的思想迎合了皇室永无止境的贪婪的欲望。
而王室则供养支持他们的研究。
荒诞离奇的目的,千奇百怪的实验,却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成果,开辟了科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化学。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区别区别:炼丹术于炼金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目的的不同。
炼丹术旨在炼得长生不老的丹药,而炼金术则希望炼得“哲人石”,以实现“点石成金”的愿望。
除此之外,前面我们提到过,金丹术在化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它们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中国化学史上,炼丹术贯穿于每个朝代的化学发展史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末,都有炼丹家的身影。
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就有宁府老太爷贾敬因服食丹药而死的情节。
而此时西方近代化学已经得到了巨大发展。
成为了一门新兴的自然科学。
二,中外著名的金丹术士(一)葛洪葛洪可以说是我国炼丹术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了,“他继承了早期的炼丹理论,结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运用了道教的宗教势力,留下了完整的著作。
”是炼丹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1.生平葛洪,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县),号稚川真人,又号抱朴子,生卒年不详,据《抱朴子外篇》中的自序,以及《晋书·葛洪传》,大致可推测其生年为公元281年前后,约卒于公元361年。
葛洪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葛系做过吴国大鸿,父葛悌为昭陵太守。
但在葛洪十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所以葛洪少年时期有些穷困。
约于公元306至316年,葛洪拜喜爱金丹术的广东南海太守为师,并娶其女为妻。
有了研究的经济基础,加上顺应了大的社会风潮,葛洪便全心全意地开始了他的炼丹术研究。
公元317年,葛洪重返江南,此时司马睿已经建立了东晋王朝,为了笼络江南豪族,册封葛洪为“关中侯”,此后先后担任过几任京官。
十几年后,他听说交址地带出产炼丹的原料,便携带家眷南下,到了广州后,收到朋友劝阻(也有说道路不通),便留在广州,在罗浮山修炼终老。
享年八十岁。
2.著作葛洪之所以成为如此著名的炼丹术师,主要是因为其著述多,流传广,保存完整。
葛洪在自述中说自己曾著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事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又撰俗所不列这位‘神仙传’十卷,又撰高尚不仕者为‘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伎,短杂奇虚三百一十卷,别有目录。
”《晋书·葛洪传》也有类似记载,并说葛洪“博文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③在葛洪如此多的著述中,现保留完整并确认为葛洪所作的有《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四种。
其中《抱朴子内篇》是研究葛洪炼丹思想的重要史书。
3.思想葛洪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内篇》中,他在自序中说:“‘内篇’言神仙方药”。
而《外篇》则是讲儒家思想,与炼丹术理论无关。
对于葛洪思想进步与否,史学界褒贬不一,早期史学家多为批判,近代则开始看到其在化学试验及理论方面的贡献。
著名史学大师吕振羽批判如下:“地主阶级在这种形势下,从现实的失望中,乃转而求援于上帝,反应为神仙方术之士盛行。
葛洪便是这种思想的代表者。
在他的著述中,……把老庄学充分演化为神仙方士之术,但他也没有完全放弃那些作为统治原理的儒家学——这也同样表现其阶级意识的矛盾性。
”④关于炼丹,葛洪的基本思想便是:物质可变,只要心诚,加以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得到金丹。
作为我国炼丹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位,葛洪以其保存完备的著作,对炼丹术深信不疑的自信,鼓动性极强的文笔推动了我国炼丹事业的蓬勃发展。
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二)国外著名的炼金术士1.扎比尔·伊本·海扬扎比尔·伊本·海扬(Jabir Ibn Hayyan),生于公元720年,卒于公元815年,医生,是阿拉伯早期炼金术士中的代表人物。
著有《物质大典》、《七十书》、《炉火术》、《东方水银》。
他认为物质主要由四种元素组成:冷,热,干,湿。
这四种要素的任意两个结合,便组成了一种金属。
如黄金,白银都是冷与干结和的产物,所以只要调整它们构成的比例,就可以将白银转化为黄金。
从而达到将贱金属转化为贵金属的目的。
2.佐西默斯佐西默斯,公元250年左右出生于埃及潘诺波利斯(今阿赫米姆),卒年不详。
是亚历山大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炼金术士。
佐西默斯著书甚多,另外由于埃及,希腊的炼金术著作大多遗失,所以,佐西默斯的三百余篇作品便成了研究古代炼金术的重要史料。
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使得炼金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后世文学家的一大素材,备受欢迎。
但是佐西默斯也和其他的炼金术士一样,惯于使用隐语,所以加大了今天研究的难度。
有学者在隐讳的语言中,证明他可能对砷这一化学元素有所了解,同时,他还记述了醋酸铅的形成。
作为炼金术士,他也有一套自己的炼金法:“一,将铜,锡,铅,铁四种贱金属熔合,称为‘黑金’二,加入水银使合金表面变白,称为‘成银’三,加入少量黄金,使合金表面变黄,称为‘黄变’四,通过泡洗,将贱金属除去,使合金呈现纯正的金色”⑤通过上述一系列过程,贱金属便完成了向贵金属的转变。
当然这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金属表面虽有了黄金的色泽,但并没有改变金属的本质。
而且,上述过程虽然很神奇,但它甚至与化学搭不上边,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种物理变化而已。
不过,炼金术士们在炼金过程中所发明的实验设备,如烧杯,蒸馏器,加热锅等,却是化学史上了不起的发明。
三,炼丹术与炼金术的评价(一)炼丹术与炼金术中的化学1.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是炼丹术对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技术的国家,在我国汉代有许多著作里过“石胆能化铁为铜”类似的记载,直到今天,湿法炼铜仍被广泛的使用于冶铜业,主要用于处理氧化铜矿。
湿法炼铜其实并不复杂,就是铁与铜的置换反应。
将铁放在硫酸铜中,结果生成了硫酸亚铁与铜,铜铁的位置进行了调换。
即:Fe+CuSO4==FeSO4+Cu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卷”中曾写到“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这里的曾青指的大约是蓝铜矿或是孔雀石。
西汉淮南王刘安也有“兽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南北朝的陶弘景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与方法:“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
以薄铁片和硫酸铜溶液炼铜,最高年产量达100万千克,这种炼铜方式堪称当今湿法炼铜的鼻祖,比西方早约数百年。
2.磷与砷的发现砷的发现砷,元素符号As。
源于希腊文arsenikos,原意是“强有力的”,“男子气概”。
最早由我国炼丹家发现,是一古老的毒物,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
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如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
砷的天然化合物雄黄(AS2S2)和雌黄(AS2S3),因其毒性强烈,色泽鲜艳而引起炼丹师与药师的注意。
葛洪在《抱朴子·仙药篇》中有如下记载:“雄黄·······或以玄眮肠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白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