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PPT课件

返回标题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返回主4 页
么4 思这 想一 开文 始件 深中 入表 人明 心了 ?什
一3
文 件 的 什 么 原 则 ?
“
宣 言 ” 中 体 现 了 哪
返回主页
21 当国
时民
为党
什从
么哪
要一
进组 《
行织 改改 组组
国 民
?而 党
来 ?
宣 言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日本入侵山东 袁世凯复辟帝制
提出二十一条
护国运动
袁世凯垮台
(1915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返回主3 页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经过
1、强迫国会选举袁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3、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4、修改总统选举法 5、建号“洪宪”,复辟帝制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到主页 到问题页 到习题1 页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反 对
民主 共和
维 护
革命党人
(地主买办阶级)
(资产阶级)
破坏约法,控制 内阁,削减革军
刺杀宋教仁
镇压二次革命
立法限制
改组国民党 宋教仁组阁
二次革命
(1913年)
--袁世凯
1、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实质是什么?对袁世 凯的权力有何威胁?
2、宋教仁为政党政治奋斗,是否能把袁世凯“摆在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

(5)这些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 斗争。
(6)这些斗争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注定要失败; (7)斗争的结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民主 共和,屡战屡败,一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宣告终结。时代呼唤新的领导 阶级和新的道路。
【例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的比较。
【解析】(1)与旧三民主义区别:A民族主义:新的民族主义增 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旧民族主义主要是 反对满清统治,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B民权主义:新的民 权主义主张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旧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的 民权主义已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C民生主义:新的民主主义赋 予“平均地权”新的内容,还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即具体 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改善工人生活问题。后来,孙中山还将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节制资 本”规定,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大银行归国家经营,私人资 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新三民主义和扶助农工的政策是紧密结合 的,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适应了革命思潮 和历史发展的需要。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 孕育发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 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 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 命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
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
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
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
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袁世凯 83 天皇帝梦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又何启示?】
历史的审判
审判团 公 诉 团
历史不会忘记
申 辩 团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袁世凯失败原因: 孙中山等领导的护国讨袁 辛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失败启示: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败
袁世凯在河南的奢华陵墓
本节两条线索
三、袁世凯称帝:
1、步骤: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3)废《约法》颁《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成为终身大总统
浓缩记忆:党—会—法—制—法
2、对外: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日本————————袁世凯 实质 独变 占中 的国 殖为 民日 地本 原因 对为 其了 称换 帝得 支日 持本
——
遇刺后的宋教仁
刀 大 杀 人 多
二
次 革 命
2、二次革命的过程:
时间: 1913 年
地点: 赣、粤、皖 领导: 孙中山、黄兴、李烈钧
结果: 失败
败因: 力量涣散、敌强我弱、未发动民众等
想
想
1、为什么这次革命被称为“二次革命”?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2、与辛亥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性质、领导、任务
袁世凯 亲信 无党派 立宪派 同盟会
一、袁世凯专权: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时间:1912年3月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袁世凯专权:
政治: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表示政府虽有
“共和”之名, 实为猿(袁) 家之天下也。
二、二次革命:
北洋军阀的统治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 •
• 反对张
•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概况: 各地各界群众通电反张
结果:“讨逆军”进京,段祺瑞重掌实权
5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约、会) • 护法运动期 概况: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 (1917-1918) 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 结果:孙辞大元帅职,护法失败
思考题:
•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基础方面分 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的原因。 • 参考答案: •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违背民主共和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 社会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缺乏长期生 存的思想基础。
12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1
• 一、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 1、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 维新派。 • 2、义和团运动期间,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 巡抚,疯狂镇压义和团。 • 3、辛亥革命中,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3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督Leabharlann 起因:“宋教仁案”—袁罢免三都 孙、黄号召南方各省独立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本单元主要叙述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历史,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第四章第二节不作考试要求)(1)政治:袁世凯走向专制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坚持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壮大,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准备了阶级基础。
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考情分析:一、考纲内容: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袁世凯专权与称帝;“二次革命”“二十一条”;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
二、考查情况1.从题型上看,考查的题型比较全面,但以选择题居多,问答题偏少,所考查的问答题多为综合性题目,创设的情景新颖,问题的切入独特,并且大多联系实际。
2.从考查的内容看,北洋军阀的特点及反动措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
如2009年广东单科7题、山东文综11题和江苏单科6题都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考点分布看,2008年考查了民族资本家张謇等,2009年集中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2010年考查了“宋教仁案”和孙中山的革命言论等。
三、命题预测:1.从题目类型看,本单元考查题目类型全面,既有知识型的又有综合型的,并且逐渐出现向分析、对比、评论等高难度、深层次能力型过渡的趋势,应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革命期间涌起的地方反动势力,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时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2、根源: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3、性质:封建、卖国的反革命军事、政治集团。
3、过程:①清末:1905年袁在天津小站练兵,利用师生、部属关系,笼络大批亲信。
②1905年: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建立北洋新军六镇,形成雏形。
③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为新工具。
④1912年: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掌握了政权。
⑤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袁世凯的黑暗统治(1912--1916年)1、外交: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举例:2、内政:违背民主潮流(对内专制独裁事实有哪些?复辟倒退过程?)①大搞复辟活动:A、政治上 B、军事上 C、刺宋案,镇压二次革命。
②加紧复辟帝制:第一步: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第二步: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将大总统的权利扩大到几乎与皇帝一样。
接着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暴露其当皇帝的野心。
第三步:公开恢复帝制(1915年12月12日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一、历史发展旳脉络
毛泽东思想萌芽 新三民主义思 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二 护护
次 革 命
新 文 化
国法 运运 动动
五 四
运
运
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1912 1915 1919
“四
北 ·一
伐 中 国战 共 共争 诞 合开 生 作始
二”、 “七 ·一 五”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旳观点,列举1923年到1923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旳主要历史事件。(4分)
“沉沦”了解应是列强加紧对中国旳侵略
事件:《辛丑公约》旳签订、《二十一条》旳签订、巴黎和会外交 努力失败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旳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政变
1921 1924 1926 1927
袁
《
世
二
凯
十
就
一
任
条
临
》
时
大
总 民资进一步发展
统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国际大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国 家: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9--1929 年处于相对 稳定时期
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旳统治 总特征: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接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序幕,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旳当代化有了新旳 领导力量。
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统治。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 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 "二十一条";五九 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 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 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 以深入人心。
31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 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2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 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 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 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
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 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 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 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 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 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 不彻底。
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独裁到复辟帝制的史实 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认识史实的依据。
2.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
3.启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 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 了什么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
2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启发学生认识中 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原因。
3 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实中理解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懂得民心不可违,感受历史发展潮流的伟大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 国运动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教学手 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运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 教学过程一、袁世凯专权 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 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
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 会的控制和影响下。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 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 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 年 8 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 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
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
因此,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 压革命势力,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 裁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面派手 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
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
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过上述分析进而归纳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可概括为袁世凯 掌握强大的北洋军;帝国主义的支持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 例,目的在于换取日本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袁世凯在思想文 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
四、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从 这个意义上来讲,护国运动胜利了。
但是,护国运动并未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
然而,护国运动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小结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 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 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
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 到历史的征惩罚。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课本、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纪事年表、思考讨论袁 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 原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袁世凯复辟失败 说明了什么问题?等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袁世凯专权 1 政治控制内阁 2 军事削弱革命军二、二次革命 1913 年
1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 宋教仁案 3 善后大借款 4 二次革命的发动与失败三、袁世凯称帝 1 袁世凯窃取正式大总统 2 袁世凯独裁 3 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 袁世凯称帝四、护国运动 1 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讨袁 2 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3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