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命袁在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地位,培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
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
各系军阀争权夺札不断发生混战。
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北洋军阀从此覆灭。
【直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先后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首领,还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孙传芳等头目。
在1920年直皖战争和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相继打败皖系和奉系军阀,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充当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
1926年盘踞长江中、下游的吴佩孚和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垮,次年直系势力被消灭。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段祺瑞为首领,还有徐树铮、卢永祥、张敬尧、倪嗣冲、陈树藩等头目。
1916年袁世凯死后,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充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被直系军阀打败,一蹶不振。
1924年卢永祥在江浙战争中再被直系军阀齐燮元打败,皖系势力逐步消失。
【奉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张作霖为首领,还有吴俊升、张作相、张宗昌、杨字霆等头自。
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并不断进入山海关内与其他军阀混战。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军阀政府。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宣布归从南京国民党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滇桂军阀】①辛亥革命后,唐继尧等长期统治云南,不断派兵进占四川、贵州等省,被称为“滇系军阀”。
陆荣廷、谭浩明、莫荣新等长期统治广西,不断派兵控制广东、湖南等省,被称为“桂系军阀”。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北洋军阀,是指中国历史上民国初期(1912-192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军事集团。
他们运用军队掌握政权,形成一种军阀政治现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了解北洋军阀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和背景北洋军阀崛起的背景是晚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他依靠北洋军队的强大力量逐渐掌握实权。
北洋军阀因此得以建立并扩大势力范围。
二、北洋军阀的主要成员1. 袁世凯:袁世凯是北洋军阀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曾担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和北洋政府陆军大元帅。
袁世凯在位期间试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但因他的专制倾向和霸权主义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对。
2. 张作霖:张作霖是北洋军阀中的军事领袖,他建立了东北军阀,并在辽宁一带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张作霖在军事上实行一元化指挥,对外力图收复中国的领土,并在国内倡导统一中国的思想。
3. 冯玉祥:冯玉祥是北洋军阀中独立性较强的人物,他对袁世凯抱有怀疑和批评态度,多次反抗袁政权,曾领导西北军阀。
冯玉祥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和平等,对外力图恢复国家权益。
4. 曹锟:曹锟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他利用北洋军队的力量终结了患难时期的中华民国,建立了新北洋政府。
然而,曹锟的政权不久便因为腐败和独裁而遭到推翻。
三、北洋军阀的政治特点北洋军阀政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权力集中、军阀割据、腐败和压迫。
北洋军阀依靠军队掌握政权,通过军事手段维持统治,对军队实行一元化指挥。
他们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和权力争夺,造成政局不稳定,国家分裂。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以维护本地利益为目标,缺乏整体性和长远规划。
他们往往通过重税和乱收费来获取财富,忽视了对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改革。
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的停滞。
五、评价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产物,他们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但也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
军阀的统治时代

(5)这些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 斗争。
(6) 这些斗争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注定要失败; ( 7 )斗争的结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民主 共和,屡战屡败,一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宣告终结。时代呼唤新的领导 阶级和新的道路。
(4)段祺瑞重掌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破 坏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靠西南滇系、 桂系军阀和部分国会议员,掀起护法运动。但由于革命派所 提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口号,对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号召力; 依靠的南方军阀又并非真要护法,而是借护法名义来保持和 扩大自己的势力,结果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护法运 动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 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 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 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 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 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 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重要的有袁世 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 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 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 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 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政治状况(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1916年)1、专制独裁(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2)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4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关系(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
(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复辟帝制(1)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2)1916年为洪宪元年。
(二)军阀混战割据时期(1916年—1928年)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
2、概况(1)军阀割据和混战(2)军阀割据和混战的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1)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
(2)过程: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复辟。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护法运动(1917 年8 月)(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 年8 月,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5、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原因(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专题归纳专题辅导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专题归纳【专题线索】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因素等也在不断增加。
一、政治方面1.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的黑暗统治(1)政权更替:北洋军阀统治初步形成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起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前;鼎盛阶段,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分裂割据阶段,1916~1926年,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皖系、直系、奉系军阀先后执掌中央政权;衰亡阶段,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8年奉系军阀“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最终结束。
(2)专制独裁统治: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此后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继续实行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等;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割据称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先后爆发了直皖、直奉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帝国主义的侵华(1)侵华格局发生变化:老牌侵华国家英、法、俄等力量日渐衰落,新兴的美日侵华势力大增。
(2)侵华工具和政策的演变: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先由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再到推行分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在国民大革命中转而扶植国民党右派人物蒋介石。
(3)加紧侵华:武昌起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地区;日本占领中国某某并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一战后卷土重来;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将德国在中国某某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北伐战争期间列强破坏中国革命。
3.革命运动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袁世凯及其党羽的独裁统治掀起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革命派开展了一系列维护某某某某的斗争,如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X勋复辟,反段的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则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1903前后《苏报》●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早期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名解)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维持国体”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广州起义●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军,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3年黄兴、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吕大森、宋教仁、胡瑛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6年改为日知会●1904年江浙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名解)1905.8.20东京三权分立:执行、评议、司法●三民主义(评价)1905.11《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早期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与改良派的论战(简述)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同盟会影响下的武装起义(简答)●萍浏醴起义1906.12刘道一会党起义●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1907.5-1908.4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浙皖起义1907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安庆新军起义1908岳王会熊成基●广州新军起义1910 倪英典●黄花岗起义1911.4.27黄兴●失败原因(简答)●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共进会和文学社●过程●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北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南北议和(名解)1)清被迫启用袁世凯(练军)2)外国列强扶植袁;3)革命派急于统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一面利用革命派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以“和平解决”诱使其进行谈判。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部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 , 南方 国 民党政府 顺应 了历史潮流终于摧毁它 的残余 势力 , 把它赶下 历史 舞台。 其 次 , 要 看 到 相 对 晚清 时期 而 言 , 史 总 是 发 还 历 展进步的 , 国社会在 某些 方 面也是有 所进 步 的。 中 从 经 济 到 政 治 , 思 想 文化 到 人 们 的 意 识 形态 、 活 从 生 方式 , 都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变化 , 与君主专制时代有 很 大 不 同 。这 种 向前 发 展 的 趋 势 , 来 没 有 瞬 间停 从 顿 , 是 贯 穿 了 整个 时代 。 而 1北 洋军 阀 统 治 时期 的 政 治 , 了短 暂 的 帝 制 . 除 外 , 义上 一 直 维持 着 民主 共 和 制 。 名 这显然是 以欧美 资产 阶级 的政 治体制 为榜样 的。虽然 只是形式上 的民主, 但对 社会 的确有一定 的促 进 作 用 。它 可 以 时刻 激 励 着 人 民 为 了 民 主 的精 神而奋斗 , 统治者也无法 完全排除其 对专制所 起的 牵制 作 用 。这 有利 于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地 位 的 提 高 , 民 主主义因素对政 治结构 、 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 展提供 了条 件 , 有 利 于 推 动 近 代科 学 技 术 的引 进 和 研究 。 也
教材探析
6 2
S
=洋军阀统治 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 : 匕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 北 洋 军 阀统 治 时期 的社 会 经济 成 就 更 是 不 容 .
抹 杀。
政府专门成立 了农 商部和交 通部 , 对经济生 活 的各个部分采取 了行政上的干预和管理。北 京政 府 成立不久 , 就颁布了保护私有制的法规, 解除了对 民 间 兴 办工 商 业 限 制 的 条 文 ; 推 出奖 励 制 度 , 民族 并 对 工业产 品减免捐税等有利于经济的措施 。北 洋军 阀 时期 , 工商业 、 农业 、 工业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发 展。 手 在此 背景下出现 了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 时期 。
北洋军阀资料整理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内容包括北洋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的称呼。
北洋政府的演变过程(1)从“兴衰”角度看·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看•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战败。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1912年4月,袁世凯窃得政权后,迫使唐绍仪辞职。
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惊醒。
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
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镇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
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
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
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
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
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
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
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
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
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
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
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
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堪设想哪。
前期--北洋军阀主要人物及重大事件果真,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公元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之后不久,便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统一与稳定。
1913年的“宋教仁案”发生后,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决裂。
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叛乱国家,“二次革命”爆发。
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
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也由于破坏了社会安定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二次革命”被袁世凯北洋政府打败。
袁世凯打败“二次革命”乱党以后,便开始了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活动,为了压制地方分裂势力,袁世凯也逐渐独裁起来。
后袁世凯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帝制,但激起了南方军阀的不满。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
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
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与护国军在四川交战失利,袁世凯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部分军阀还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中国从此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
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三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段祺瑞派军进攻结束了清帝复辟的丑剧,重任国务总理。
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为了弱化地方军阀的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段祺瑞的行为激起了南方革命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
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战争拉开帷幕。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
“西原借款”、“兰辛——石井协定”。
段祺瑞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广东非常国会的召开与“护法军政府”的成立。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和冯国璋的“和平统一”主张。
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勾结。
护法军政府的改组和孙中山的被排挤。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段祺瑞其人说起段祺瑞,不得不浓重介绍下他。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
1899年12月,随工部右侍郎、山东巡抚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是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之一。
他曾六次主政: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国务卿,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后面会有介绍)爆发。
以皖系失败告终,段祺瑞被逐出北京。
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寿街,开始吃素念佛。
当直奉失和,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段祺瑞及时地派段芝贵到东北联络张作霖,又派徐树铮到南方交好于孙中山。
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结成“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接受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和段祺瑞的游说,于战场上突然倒戈,进而挥师入京,发动政变,推翻并囚禁了总统曹锟,直系战败。
冯玉祥将其所部改称为国民军,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电邀段祺瑞、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
11月24日,段祺瑞就职典礼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执政府办公处举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乃将总统、总理合一,规定临时执政兼有二者之权力。
在1924年3月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
1926年,通电下野,退隐天津。
段祺瑞一生枭雄,谈起他,这里再介绍他与吴佩孚,张作霖等人的渊源及北洋军阀后期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后期--北洋军阀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秀才(吴佩孚)造反—直系军阀的兴起吴佩孚为获得文凭,前往保定报考陆军速成学堂,一举考中,被分到测绘科,成了段祺瑞的学生,学期仅一年。
是年,吴氏已28岁,属大龄学生;段氏37岁,乃军界中坚。
两个未来将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军人自兹结缘。
本来是师生关系,应该是老师提携学生才是,但早些时候,吴佩孚却未曾获得老师的青睐。
至民国元年(1912年),段祺瑞已是全国头号军人排名第一的陆军上将、内阁陆军部总长,而吴佩孚则刚刚被保荐为炮兵团团长。
让吴氏入老段法眼并使其在全国军界声誉鹊起的,是他在讨伐张勋复辟中的锐不可当。
民国六年(1917年)7月,“辫帅”张勋在京拥兵复辟,下野的前总理段祺瑞在天津奋起组织“讨逆军”并自任总司令,驻军保定的曹锟通电响应,被段总司令委为西路讨逆军司令,曹师长命吴佩孚担当西路先锋。
吴氏精心谋划,一马当先,从丰台一口气杀进天坛,击溃了“辫子军”3000余人,而张勋带到北京来的“辫子军”总共才4300来人。
此役,吴佩孚为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式走进段祺瑞的视野。
段总理下令:袁氏已死,以反对帝制为名义的西南各省独立务须取消。
但中央政府的号召却遭到西南割据政权的反对。
曹锟奉命挥师南下,其急先锋,又是吴佩孚。
那会儿的吴氏,是何等的威风!率北洋大军出直隶,下河南,过湖北,至湖南,势如破竹,所向无敌。
老段喜出望外:只要这位学生一声令下,他的军纪严明、士气正盛的大军即可抵定三湘进而荡平粤桂两省,而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
然而,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与占领区的军政首领及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段总理急得亲往前线劳军,除批准晋升吴佩孚为第三师中将师长外(曹锟已晋为直鲁豫巡阅使),还授予其“孚威将军”的殊荣,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统一中国。
可是,谁也没想到,老段回京后,吴佩孚突然通电全国: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即属一家,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之后,这位主力师的师长竟开始擅自撤军,把政府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了南方!江山轮流坐吴佩孚不听中央命令,擅自撤军北归,打乱了武力统一中国的战略部署,段祺瑞恼怒万分,迫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曹锟与吴佩孚等免职查办。
那会儿,大总统徐世昌已成摆设,段总理要做的事他拦不住。
岂料,曹、吴早在摩拳擦掌准备一战了。
民国九年(1920年)7月,曹锟等直系军政集团的部将们以反对段之心腹、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为由,悍然起兵犯上。
段总理不得不动员军队迎战,将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编成的军队改名定国军,自任总司令,挥军迎战直军。
由此,直皖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