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常见岩石描述

合集下载

野外描述

野外描述
王晓功(2)2006.06.05
中厚层石英砂岩
岩石风化面为浅色,新鲜面为暗灰色,变余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厚一般在0.5m-1m。矿物成分:石英约90%以上,其次有长石及铁质物质,颜色变深。
王晓功(2)2006.06.05
细粒花岗岩
岩石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灰黄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石英含量约30%,钾长石约含50%,斜长石约含15%,黑云母约含5%。矿物粒度一般在1-2mm。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为半自形-它形晶。花岗岩呈岩枝侵入石英砂岩中,有些石英砂岩呈捕掳体状。
王晓功(2)2006.06.05
细粒钾长花岗岩
岩石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含量约30%,钾长石含量约60%,斜长石约少于10%,偶见黑云母。矿物粒度一般在1-2mm。矿物自形程度为半自形-它形晶。
暗色矿物呈定向排列,呈片状构造。岩石中见有钾长石斑晶,含量约20%,斑晶粒度一般在2-3mm。有定向拉长现象,或呈眼球状。B.1033.b
王晓功(2)2006.06.05
中粒石英砂岩
岩石风化面为浅灰色,新鲜面为深灰色,变余砂状结构,厚层状或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粒,粒度一般在0.2mm左右,含量约占95%以上。少量长石及铁质成分,硅质胶结。
岩石风化面为灰黄色,新鲜面为灰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钙质成分,放大镜下可见有亮晶。结晶灰岩中夹有石英砂的薄层,厚约0.5-1m左右。
王晓功(2)2006.06.05
厚层状粗砂岩
岩石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灰色,变余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石英95%以上,粒度为1mm左右,个别石英颗粒可达2mm以上,有的可达5mm。可称为含砾石英砂岩。

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

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

自 生
生物化学岩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磷块岩、煤

积 岩
化学沉积岩
铁质岩、锰质岩、蒸发岩、铝土 质岩
2、泥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原生色和风化色) (2)单层厚度(中层状0.1~0.5m ;薄层状
0.01~0.1m;极薄层状< 0.01m) (3)裂开:页片状、板状、块状等 (4)沉积构造:纹层状、水平层理、生物扰动 (5)非粘土矿物:主要是碎屑的种类和含量 (6)化石:化石的类型、保存状态
特别注意特征变质矿物。 (5)野外定名(粒度+矿物+基本岩石名称) (6)产状与接触关系:平行、包含、透镜、互层、
夹层 (7)后期蚀变与矿化 (8)面理线理的产状与性质
强烈褶皱的角闪黑云片岩
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观察与描述
1、堆积物的主要成因类型 (1)冲积 (2)洪积 (3)坡积 (4)残积 (5)风积 (6)冰积 (7)湖积 (8)沼泽沉积 (9)化学沉积 (10)海积
(4)基本层序的横向变化
新近系红层
新近系红层远景
深水放射虫硅质岩
大陆边缘的碎屑沉积
远洋沉积岩
生物碎屑灰岩
三、岩浆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1.基本概念
(1)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的部分熔融 (partial melting) 产生的。 其中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又称为深熔作用 (anatexis)。
野外路线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
目的任务
路线上可能遇见的地质体及前人描 述,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路线观察与前人资料不一致的原因 何在
总结与消化,为下一条路线做准备
板块构造环境
5、碳酸盐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 (2)岩层厚度(极厚层状、厚层状、中层状、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安山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紫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橄榄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斑晶,大小1-3mm,含量%;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紫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角闪石,长柱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辉石斑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集块成分及角砾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或块状构造,总计占25-90%;安山质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安山质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等为主,约占%;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安山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小于2mm,含量10-75%;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安山质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 安山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量>50%;填隙物为<2mm的凝灰质组成,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还可见少量火山集块,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安山质熔结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由<2mm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塑性玻屑和晶屑为主,其中玻屑约占%,晶屑约占%,岩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平滑线状定向排列而形成假流动构造;碧玄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紫色或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黄绿-褐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玻基白榴碱玄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紫色或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气孔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黄绿-褐色,粒状,大小多在,含量2-10%;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白榴石微晶粒状,大小多在之间,含量1-3%;沉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沉火山角砾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火山角砾小的凝灰物质岩屑及晶屑等及陆源碎屑物,其中凝灰物质约占%,陆源碎屑物以砂及少量砾石为主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层理较明显; 沉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沉火山集块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晶屑及陆源碎屑物等,其中火山碎屑物约占%,陆源碎屑物以砂及少量砾石为主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层理不发育;沉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沉凝灰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 的凝灰物质及陆源碎屑组成,火山碎屑物由岩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灰组成,约占岩石的%;陆源碎屑以砂、粉砂及少量泥质为主,约占%;火山碎屑物及陆源碎屑分选性差,岩石层理较明显;粗安岩:风化面浅褐色,新鲜面暗褐色或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及斜长石,钾长石肉红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斜长石,厚板状,大小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大小1-5mm,含量%,基质肉红色,微晶结构;粗中粒二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3-8mm,含量25-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3-8mm,含量25-3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3-8mm,20-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2-5mm,含量<5%;粗中粒碱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10mm,含量%;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10mm,含量%;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2-10mm,含量%;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1-8mm,占%;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1-6mm,占%;粗中粒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10mm,含量40-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10mm,含量10-2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2-10mm,30-45%; 黑云母,大小为,黑色片状,2%;橄榄粗玄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褐灰色或灰黑色,粗玄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及辉石,斜长石,板状,大小1-6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橄榄石及磁铁矿,大小1-5mm,含量%,辉石及橄榄石颗粒充填于长条状的斜长石晶体空隙中,斜长石略具定向排列;橄榄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暗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气孔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及少量辉石,橄榄石黄绿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1-5mm,含量%;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Pt1ηγ: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钾长石占30――40%,粒度――2毫米,它形粒状,半自形板柱状,斜石占30――40%,它形粒状,石英它形粒状,占25――3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占5%左右;古元古代花岗岩Pt1γ: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钾长石占30――40%,粒度――2毫米,它形粒状,半自形板柱状,斜石占30――40%,它形粒状,石英它形粒状,占25――3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占5%左右花斑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占20%;钾长石:半自形粒状,肉红色,大小1-5mm,含量5-10%;石英:无色或半透明,大小1-5mm,含量5-10%;黑云母:多为褐色片状,, 1-5%;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5%;基质呈肉红色,为微晶结构;花岗斑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占20%;钾长石:半自形粒状,肉红色,大小1-5mm,含量5-10%;石英:无色或半透明,大小1-5mm,含量5-10%;黑云母:多为褐色片状,, 1-5%;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5%;基质呈肉红色,为微晶结构; 花岗闪长斑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2-5mm,含量约占岩石的%;还有少量的钾长石、石英及角闪石等;基质为细粒的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均小于2mm, 其中斜长石约占岩石的%,钾长石占%,石英约%,少见角闪石,含量%;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浅肉红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斜长石,灰白色,柱状,1-3mm,含量%;角闪石,柱状,黑色,大小1-3mm,含量%;钾长石,浅肉红色,大小1-3mm,含量%;石英,灰色,1-3mm,含量%;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5%,还可零星见少量角闪石;花岗伟晶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肉红色,伟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钾长石,半自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3-mm,含量%;斜长石,灰白色,粒状,4-mm,含量%;石英,灰色,3-mm,含量%;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1-mm,含量<5%,角闪石,柱状,黑色,大小1-mm,含量%;还可零星见少量石榴石;花岗细晶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肉红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钾长石,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斜长石,灰白色,粒状,,含量%;石英,灰色,1-3mm,含量%;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5%,角闪石,柱状,黑色,大小,含量%;还可零星见少量辉石;花岗质初糜棱岩:糜棱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眼球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残斑含量50-90%,碎基含量10-50%,残斑成分见钾长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其中长石、石英残斑多呈眼球状,边缘破碎,大小2-5mm,略定向,被破碎的长英矿物条带环绕,角闪石边缘破碎圆化,黑云母被剪切并挠曲;碎基多呈灰色,呈条带状定向展布;辉绿玢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白色,多自形板柱状,大小2-5mm,含量约占岩石的%,辉石,黑色,它形-半自形粒状,大小1-4mm,约占%;基质具细粒辉绿结构,成分与斑晶基本一致,其中斜长石约占岩石的%,辉石占%,少见橄榄石及黑云母,含量不足%; 流纹英安质含集块凝灰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流纹岩或英安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可见少量集块,含量不足5%;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凝灰物质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流纹岩英安岩大小在2-64mm之间,含量<5%;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其中岩屑含量约%;晶屑占%;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流纹英安质细火山灰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为极细的火山灰尘,其粒度肉眼不易分辨,可见少量细小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约占岩石的%,岩石层理不甚明显;流纹斑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也可见少量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含量%,基质为灰色或灰红色,隐晶质至霏细质结构;流纹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斑状结构,流动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也可见少量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含量%,基质为隐晶质至霏细质,常夹有各种形状雏晶的玻璃质;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 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岩屑和晶屑为主,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填隙物为火山灰,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平滑线状定向排列而形成假流动构造;流纹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褐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集块及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次棱角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质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褐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物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为主,约占%;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质凝灰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玻屑及少量火山灰组成;胶结物为流纹质熔浆,隐晶质结构;流纹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含量10-75%;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流纹质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 流纹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流纹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流纹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量>50%;填隙物由<2mm的凝灰质组成,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还可见少量火山集块,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流纹质熔结凝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红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由<2mm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塑性玻屑和晶屑为主,其中玻屑约占%,晶屑约占%,岩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平滑线状定向排列而形成假流动构造;泥盆纪二长花岗岩Dη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5mm,含量4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5mm,含量25-3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5mm,30-35%;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2-5mm,含量<5%;泥盆纪辉长岩Dυ:灰绿色,中细粒结构,由70%的斜长石和25-30%的辉石组成;斜长石,自形板柱状,粒度1-4毫米,辉石,它形粒状,粒度2-5毫米;泥盆纪闪长岩Dδ:中细粒结构,片麻状构造,由75%的斜长石及25%的角闪石及黑云母组成;斜长石:板柱状,自形,毫米,角闪石及黑云母:自形片状及条状,毫米;泥盆纪正长花岗岩Dζ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5mm,含量40-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5mm,含量25-3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2-5mm,20-25%; 黑云母,大小为小于2mm,黑色片状,少量;气孔杏仁状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暗紫色,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或杏仁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及少量辉石,橄榄石黄绿色,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1-5mm,含量%;基质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岩石气孔较发育,多圆-椭圆状-长条状,大小-mm,含量约为岩石体积的%,大致定向排列;杏仁多椭圆状,大小-mm,含量约为岩石体积的%,略具定向排列;闪长玢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暗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大小2-5mm,含量约占岩石的%;还有少量的角闪石等;基质为细粒的斜长石、角闪石等、均小于2mm, 其中斜长石约占岩石的%,角闪石占%,少见黑云母,含量不足%; 蛇纹石化橄榄岩:风化面浅绿色,新鲜面暗灰绿黑色,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灰绿色,自形晶,大小,含量%;辉石,粒状,灰黑色,大小,含量%;角闪石,黑色,半自形粒状,大小,含量%;部分橄榄石及辉石已蛇纹石化,呈灰绿色;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T3η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1-5mm,含量30-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1-5mm,含量35-4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5mm, 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1-4mm,含量<5%;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T3γδ: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3-5mm,含量50-6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1-,25-40%; 钾长石,半自形板柱状或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5mm,含量10-15%;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5-10%;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含量1-5%;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T3κγ:中细粒碱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宽板状,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2mm 含量5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1mm以下,含量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2mm左右,含量40%;白云母,为白色片状,1-4mm,偶见;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T3ζ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3-6mm,含量45-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2-4mm,含量20-2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2-5mm,25-30%; 黑云母,大小为,黑色片状,含量2%;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J3ηγ: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1-2mm,含量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含量25-3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2mm,35%;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2%;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J3γδ: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含量50-6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15%;钾长石,半自形板柱状或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20%;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5%;少见辉石,灰黑色,自形柱状,,含量5%;细粒二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宽板状,粒状,浅肉红色,大小1-2mm,含量25-3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1-2mm,含量25-35%;石英,灰色,它形粒状,1-2mm,20-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为,含量<5%;细粒花岗闪长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大小,含量50-6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25-40%; 钾长石,半自形板柱状或它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10-15%;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5-10%;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含量1-5%;细粒石英正长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粒状,大小,含量%;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填隙或呈集合体,大小,%; 斜长石,半自形板柱状,白色,大小,含量%;黑云母,多为褐色或黑色片状,大小,含量%;少见角闪石,深绿色,半自形柱状,,含量%;细粒文象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肉红色,新鲜面肉红色,细粒文象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半自形粒状,浅肉红色,大小,含量40-5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柱状,,含量10-20%;石英,灰色,它形粒状或尖棱状、象形文字状镶嵌在钾长石中,,30-45%; 黑云母,大小为,黑色片状,2%; 玄武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角闪石,长柱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黑云母斑晶,大小1-3mm,含量%;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玄武粗安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褐灰色或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辉石,斜长石,板状,大小1-5mm,含量%,辉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大小1-5mm,含量%,基质具微晶结构;玄武质浮岩砾块、火山渣: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紫红色,浮岩砾块为多气孔状玄武岩,玻璃质结构,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3-80mm,最大可达mm,占火山碎屑物的%;其中角砾级岩块约占%,集块级岩块约占%;火山渣形状不规则,多呈熔渣状,大小在-mm,含量%;火山灰较细小,大小在mm以下,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火山弹、熔岩饼:火山弹,紫红色、灰黑色,少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为纺锤状、椭圆状,一般150-400mm,最大可达mm,表面为玻璃质外壳,发育有裂纹,厚mm,内部气孔发育,气孔含量约占岩石的%,见有捕虏晶,深源包体;熔岩饼,紫红、灰紫、灰黑色,少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为饼状、面包状,一般100-500mm,最大可达mm,厚50-400mm,表面具较薄的玻璃质冷凝边,饼体为气孔发育的浮岩或熔岩,气孔含量约占岩石的%,见有捕虏晶,深源包体,多见上凸下平的形态;玄武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成分为玄武岩,多次棱角状-次圆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集块成分及角砾为玄武质岩,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玄武质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或块状构造,总计占25-90%;玄武质集块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玄武质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角砾成分为玄武岩,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等为主,约占%;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玄武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的岩屑、晶屑及玻屑等组成,多次棱角状,小于2mm,含量10-75%;胶结物为玄武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玄武质凝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或灰黑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火山碎屑物由<2mm的凝灰物质组成,碎屑成分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岩石较疏松,有粗糙感,层理不明显; 玄武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玄武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 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玄武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或灰褐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玄武质的塑性。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全解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全解

安山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紫黑色,斑状结构,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辉石斑晶,粒状,大小大小多在1-5mm,含量%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1-5mm,含量%,颜色为色。

,橄榄石,粒状,大小多物分选性差。

%,还可见少量角闪石斑晶,大小1-5mm在,含量安山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含量%。

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1-3mm绿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

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紫红色,斑状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2-64mm,含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量>50%;填隙物为<2mm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角闪石,长柱状,的凝灰质组成,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还可见%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辉石斑晶,大少量火山集块,含量约%,颜色为色。

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小1-5mm,含量%安山质熔结凝灰岩: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

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碎屑物含量>75%,由<2mm绿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角的凝灰质组成,主要以塑性玻屑和晶屑为主,其中玻屑约占%,晶屑约占%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岩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之间,分选性差,含量化大,在2-64mm>50%;填隙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火山灰流中的玻屑%,,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等由于蠕动变形和熔结,围绕晶屑、岩屑变为弯曲或%,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岩浆岩。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颜色、质地、结晶程度、矿物组成等方面,以便准确鉴定其种类。

以下分别介绍如何进行这三类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一、火山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岩石,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玄武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 外貌特征:玄武岩色泽深浅不一,大多呈黑灰色或暗绿色。

质地致密坚硬,有时呈毛细结构,切割面有光泽。

2. 结晶程度:玄武岩为深成岩,具有颗粒状的结晶,但结晶程度一般较低。

3. 矿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辉长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一般肉眼可见。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安山岩时,也可从上述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安山岩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玄武岩相比,其颜色较浅,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

其质地也比玄武岩稍微细腻,有时呈流纹状结构。

安山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镁铁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1. 外貌特征:流纹岩表面常有米粒状或半球形凸起,由于形状类似牛乳突起而得名。

颜色一般呈浅灰色或黄灰色,质地坚硬。

2. 结晶程度:流纹岩的晶体一般很小,肉眼很难看到。

其基质由细小的熔岩组成,直径约为0.1毫米至3毫米,成团状的熔岩通常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沉积岩是由地层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类型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颜色、粒度、质地、厚度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

1. 砂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由石英砂颗粒累积而成,颜色和质地均较不均匀。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a. 粒度大小:砂岩的砂粒大小差异较大,范围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b. 粒度成分:由于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因此其质地较细,切割面常有光泽。

花岗闪长斑岩 野外描述

花岗闪长斑岩 野外描述

花岗闪长斑岩野外描述
花岗闪长斑岩是一种火山岩或侵入岩,以下是对其野外特征的一些描述:
1. **外观**:花岗闪长斑岩通常呈现出中等到大的块状,岩石的颜色可以是灰色、灰白色、浅粉色或其他浅色。

2. **矿物组成**:花岗闪长斑岩主要由长石(通常是钾长石和斜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这些矿物的颗粒相对较大,可以在野外用肉眼观察到。

3. **结构特征**:它可能具有斑状结构,其中较大的晶体(斑晶)散布在较小的晶体(基质)中。

斑晶可能包括长石和石英,而基质通常由更细小的长石、石英和云母颗粒组成。

4. **岩石纹理**:花岗闪长斑岩的纹理可以是均匀的或呈现出流动状,这可能反映了岩浆的流动过程。

5. **风化特征**:在野外,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风化。

风化可能导致岩石表面的颜色变化、剥落或蚀变。

6. **与周围岩石的关系**:花岗闪长斑岩可能与其他岩石类型共存,如玄武岩、花岗岩或沉积岩等。

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形成顺序和地质过程的线索。

7. **地质背景**:了解花岗闪长斑岩所处的地质背景,如地层、构造和火山活动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形成环境和意义。

这些描述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野外特征,但实际的花岗闪长斑岩可能会有更多的特征取决于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形成过程。

在野外观察时,结合地质背景、详细的岩石学分析和实验室测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花岗闪长斑岩的特征和意义。

如果你对花岗闪长斑岩或其他岩石有更具体的问题,我将尽力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浅粒岩野外描述

浅粒岩野外描述

浅粒岩,一种常见的沉积岩,以其独特的特征和多样的形成环境,在野外考察中总是能吸引地质学家的目光。

以下是对浅粒岩在野外的详细描述。

浅粒岩的颜色通常呈现为浅灰、灰白或浅红色,这是由于其中所含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不同所导致的。

在野外,当阳光照射在浅粒岩表面时,岩石会呈现出一种细腻的光泽,仿佛被轻轻打磨过一般。

浅粒岩的纹理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其颗粒结构紧密,颗粒大小通常在毫米级别,这使得岩石表面呈现出一种细腻的纹理。

在野外,这种纹理给人一种温和而均匀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的细致雕琢。

除了颜色和纹理外,浅粒岩的硬度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一般来说,浅粒岩的硬度适中,既不太硬也不太软,这使得它在野外易于观察和描述。

当用手触摸时,可以感受到其坚硬而细腻的质地。

在野外,浅粒岩常常与其他岩石共生,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

例如,在某些河流沿岸,浅粒岩可能会形成陡峭的河岸或平缓的河滩。

在这些地方,浅粒岩的颜色、纹理和硬度都成为了构成地貌景观的重要元素。

此外,浅粒岩的形成环境也是其野外描述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通常形成于河流、湖泊等沉积环境中,是由河流搬运的砂粒在湖泊或河流中沉积并经过压实作用而形成的。

因此,在野外考察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浅粒岩的产状、与其他岩石的关系以及周围的地形地貌来推断其形成环境。

综上所述,浅粒岩在野外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纹理,具有适中的硬度,并与其他岩石共同构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通过对其野外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环境。

角砾岩野外描述

角砾岩野外描述

角砾岩野外描述
角砾岩是一种由角砾和水泥粘结形成的沉积岩石。

在野外观察时,它的外观坚硬紧密,具有灰色、褐色或红色的颜色。

角砾岩通常呈现出层状结构,其中砾石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从小到大甚至可以达到数十厘米。

在角砾岩的表面,可以看到许多容器和凹陷,这是天然风化的结果。

在野外,角砾岩通常被发现在山脉和河流附近,因为它们是由岩石碎片和沉积物长期积累而成的。

角砾岩的质地坚硬,因此在野外进行钻孔或爆破取样时较为困难。

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耐磨性和坚固性,因此角砾岩通常用于建筑和路面铺设。

此外,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重量,角砾岩也用于水坝和护坡建设。

总的来说,角砾岩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沉积岩石,在野外观察时,它的坚硬和层状结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长浅粒岩,风化色与新鲜面均为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构成。

其中斜长石(65%±)灰白色,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约0.5mm;石英(30%±)烟灰色,他形粒状充填,约0.5mm;黑云母少量,黑褐色片状,被绿泥石交代;石榴石少量,他形粒状,约为0.5mm,被绿泥石交代。

橄榄方解石大理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大理岩(55%),白云岩(35%),橄榄石(10%)。

英云闪长岩,风化色为淡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

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组成,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含量约为60%。

石英它形粒状,含量约为25%,零散定向分布。

黑云母片状,含量为约10%,局部绿泥石化。

石英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粗-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构成。

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具绢云母化,含量75%。

石英他形粒状,含量15%。

黑云母鳞片-叶片状,零散略显定向分布,含量10%。

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组成。

其中斜长石(70%±),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绢云母化明显;角闪石(15%±),它形柱、粒状,与黑云母、石英等混杂定向分布。

黑云母(10%±),片状,主与角闪石混杂相对显条纹状定向分布;石英(5%±),石英它形粒状,零散或集合体呈似条纹状等定向分布。

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变余粉晶结构,似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生物碎屑组成。

其中方解石(90%±),它形粒状,杂乱分布;白云石(5%±),它形粒状;生物碎屑(5%±),主为棘皮类,零星分布。

灰黑色细砂板岩,风化色为黑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变余粉砂状结构,似板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70-75% );填隙物(20-25% ),部分变质为绢云母。

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变质粉砂质细砂岩,风化色为黄绿色,新鲜面为绿色,变余粉砂质细砂状结构,似板状—变余层理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细砂(50-55),粉砂(35-40%)。

填隙物(10-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

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粗粒岩屑长石砂岩,风化色为灰绿色,新鲜面为绿色,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长石(35-40%)、石英(35-40%)、岩屑(25-30%)。

填隙物(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

胶结类型属接触式。

变质粗中粒长石砂岩,风化色为砖红色,新鲜面为肉红色,变余中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石英(50-55%),长石(40-45%)。

填隙物(10-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

胶结类型属接触式。

砂质绢云板岩,风化色为浅绿色,新鲜面为绿色,变余含粉砂泥状结构,板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石英(20-25%),岩屑(20-25%),长石(5%±)。

填隙物(50-5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

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变质细粒岩屑砂岩,风化色为浅紫色,新鲜面为紫色,变余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岩屑(50-55%),石英(25-30%),长石(15%±)。

填隙物(5-10%),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

胶结类型属孔隙式。

黑云斜长片麻岩:风化面黑褐色,新鲜面黑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黑云母,片状,大部分显示定向排列,大小0.5-0.9mm,含量21%;斜长石,他形粒状,粒径0.4-1mm,含量50%;钾长石,0.4-0.9mm他形粒状,含量10%;石英,他形粒状,少数拉长,大小0.3-2mm,含量19%。

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15%;角闪石,长柱状,大小多在1-4mm,含量5%。

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呈隐晶质结构,含量约占80%。

辉长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颜色均为灰黑色。

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石英、角闪石、辉石,斜长石等。

其中石英含量为20%,角闪石含量为35%,辉石含量为25%,斜长石含量为15%,钾长石含量为5%
二长花岗岩,风化色为灰黑色,新鲜面为灰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钾长石斑晶、基质组成。

其中钾长石斑晶(10%±),粒径5-8mm,自形-半自形斑状;基质中,蓝石英(30-35%),他形粒状2-4mm;斜长石(20-25%),半自形板状;钾长石(15-20%),他形粒状,1-3mm;黑云母(5%±),片状,粒径1-2mm。

细粒花岗闪长岩,风化色为灰白色,新鲜面为灰绿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只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其中长石(50-60%),他形粒状;石英(30-35%),他形粒状,0.5-1mm;黑云母,片状,0.5-1mm。

浅灰色花岗闪长岩,风化色和新鲜面均为浅灰色,粗-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由长石、石英、角闪石组成。

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板状.大小3-5mm,玻璃光泽,含量60%。

石英无色或烟灰色,它形粒状,约0.5mm左右,含量20%。

角闪石黑色或墨绿色,短柱状,含量约15%。

黑云母黑色板状,玻璃光泽,约占5%。

大理岩,风化色为黄色,新鲜面为浅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中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

其中白云石它形粒状,含量约为70%;方解石半自形-它形粒状,含量约为20%;暗色矿物约为5%。

白云岩,风化色为肉红色,新鲜面为灰色,泥粉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组成。

其中白云石(70%±),半自形—他形粒状,杂乱分布;方解石(30%±),他形粒状,杂乱分布。

硅质岩,风化色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硅质、陆源碎屑、粘土质组成。

其中硅质(55%±);陆源碎屑(40%±);粘土质(5%±)
细砾岩,风化色与新鲜面均为浅绿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砾石(30-40%),分选好,多为圆状-次圆状,表面光滑,主要为石英;填隙物(60-70%±),其中主要为杂基,基质为浅绿色,由细小的岩石碎屑、细砂、粘土组成,胶结致密,其中粘土一变为绢云母,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粗粒岩屑长石砂岩,风化色为灰绿色,新鲜面为绿色,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长石(35-40%)、石英(35-40%)、岩屑(25-30%)。

填隙物(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

胶结类型属接触式。

变质粗中粒长石砂岩,风化色为砖红色,新鲜面为肉红色,变余中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石英(50-55%),长石(40-45%)。

填隙物(10-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

胶结类型属接触式。

流纹岩,风化色为灰黑色,新鲜面为灰绿色,微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

其中斑晶(10%±),主要为长石,半自形板状;基质(90%±),主要为长石、石英。

玄武岩,风化色为黑色,新鲜面为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

其中斑晶(10%±),主要为长石,半自形板状;基质(90%±),主要为长石、暗色矿物。

风积物物质较粗,大多为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良好。

沙丘广布,可见沙丘波纹。

湖积物物质较粗,大多为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良好。

湖积物,主要成分为砂砾、砾石,颗粒较细,颗粒的分选性、砂砾的磨圆度,砾石的扁平度较好。

有机物含量较多。

沼泽沉积物以泥炭、腐殖泥为主,含有少量泥沙沉积,地表植被发育。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