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小结
产后大出血的抢救与处理——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产后大出血的抢救与处理1.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胎盘滞留(OR 3.5,95%CI 2.1-5.8)●第二产程停滞(OR 3.4,95%CI 2.4-4.7)●胎盘植入(OR 3.3,95%CI 1.7-6.4)●撕裂伤(OR 2.4,95%CI 2.0-2.8)●器械助产分娩(OR 2.3,95%CI 1.6-3.4)●大于胎龄新生儿(如>4000g)(OR 1.9,95%CI 1.6-2.4)●高血压疾病(OR 1.7,95%CI 1.2-2.1)●引产(OR 1.4,95%CI 1.1-1.7)●采用催产素催产(OR 1.4,95%CI 1.2-1.7)2.产后出血需大量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或前置胎盘(aOR 18.5, 95% CI 14.7-23.3)●胎盘早剥(aOR 14.6, 95% CI 11.2-19.0)●重度先兆子痫(aOR 10.4, 95% CI 7.7-14.2)●胎儿宫内死亡(aOR 5.5, 95% CI 3.9-7.8)3.产后出血患者的评估●阴道分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全血凝固时间测定⏹复习药物应用史●剖宫产分娩⏹需警惕腹膜后出血⏹上腹部超声FAST检查⏹生命体征变化需高度警惕●重点:在出血危及生命前尽早识别4.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依据失血量情况采取不同方案●阴道分娩失血500-1000ml; 剖宫产失血1000-1500ml⏹多学科团队协作:产科,血库,麻醉科,介入科,检验科⏹产妇转运至手术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两路粗大静脉(14/16G)⏹晶体液复苏:SBP>90mmHg, 尿量>30ml/h⏹监测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及体温⏹完善镇痛:子宫及阴道、会阴部检查⏹产后出血原因的对症处理◆修复阴道及宫颈的撕裂伤◆改善宫缩乏力◆子宫按摩和按压,同时判断有无子宫内翻◆缩宫素加量输注:10U/500ml或15U/250ml◆其他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哮喘禁忌✧甲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可用于高血压或哮喘患者,可能引起发热✧卡贝缩宫素◆要点不是药物使用的顺序,而是迅速开始治疗并及时评估疗效⏹使用氨甲环酸●阴道分娩失血1000-1500ml; 剖宫产失血1500-2000ml⏹考虑尽早开放中心静脉通路⏹监测尿量⏹交叉配血,30-60分钟复查凝血功能,TEG动态监测⏹子宫填塞:水囊或纱条⏹输注血制品:RBC,FFP,血小板◆得克萨斯妇女儿童医院:4U RBC+4U FFP;仍有出血继续给予4U RBC+4U FFP+1袋单采血小板+10U冷沉淀*实验室检查:INR>1.5, 予2U FFP;血小板<10万,予1袋单采血小板;Fib<200mg/dl,予10U冷沉淀◆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6U RBC+4U FFP+1袋单采血小板◆布莱根妇女医院:立即可用的2U RBC+2U FFP,随后4URBC+4U FFP+6袋冷沉淀◆加州产妇护理质量协作组织:RBC:FFP:Plt 6:4:1或4:4:1⏹监测电解质:Ca2+及K+◆Ca2+<1mmol/L影响凝血,增加心跳骤停风险●2-5min内输注1g CaCl2●每输注4U RBC静脉给予1-2g葡萄糖酸钙◆K+:可输注葡萄糖+胰岛素降血钾⏹输血目标:◆Hb>7.5g/dL◆血小板计数>50,000/mm3◆纤维蛋白原>200mg/dL◆PT<对照值1.5倍◆APTT<对照值1.5倍⏹纠正凝血因子缺乏:◆首选冷沉淀:8U RBC+8U FFP后建议给予20U 冷沉淀◆其他:✧纤维蛋白原:Fib <100mg/dL考虑使用✧重组VII因子:注意使用条件✧凝血酶原复合物:DIC⏹考虑进行介入下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术◆通常要求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也可考虑在杂交手术室内,做好剖腹手术准备下进行◆失败率约10%●阴道分娩失血>1500ml; 剖宫产失血>2000ml⏹维持氧合:◆面罩吸氧10-15L/min,保证SpO2>95%◆评估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避免低低温和酸中毒,预防血栓形成◆保温(T≥35.5℃):WarmTouch,液体加温装置,加温毯等◆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抗栓装置⏹考虑剖腹手术◆经阴道分娩的患者最后考虑此方案◆85-90%剖宫产术后患者可通过剖腹探查控制出血◆腹腔内的血块和不凝血积聚可能激活纤溶系统,致凝血障碍。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是产科急重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产后出血的抢救工作中,医护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产后出血抢救工作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快速而有序的团队合作。
在面对产后出血的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且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确保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将病人从危险中拯救出来。
其次,产后出血抢救需要高效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
在抢救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供应必须得到保障,确保能够满足抢救的需要。
只有在设备和药品充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
最后,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医护人员才能在面对产后出血这样的急重症时游刃有余,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重症,抢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高效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以及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抢救产后出血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是产科医生和护士们在产后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产后出血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对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要有清晰的认识。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的身体状况、分娩方式、产程等。
因此,我们在产前要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好产后护理的准备。
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产后出血是一项紧急情况,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团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意识。
另外,要做好产后护理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产后出血的情况变化较快,我们需要及时监测产妇的出血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及时干预。
最后,要加强产后护理的宣教工作。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又危险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宣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产后出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产科护理工作,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测记录工作,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产妇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1. 产后出血的分类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
早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出血速度超过100毫升/分钟,在分娩后的前24小时内出现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后24小时后至产后6周内出现的大出血。
早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分娩后,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功能不良,子宫血管未能充分收缩导致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内,主要是由于胎盘残留、子宫收缩功能差或存在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导致的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良、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
在产后,子宫内膜血管因为胎盘的脱离而暴露在孔口内,经过子宫收缩可以使血管得到密闭。
但是,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或是有胎盘残留,就会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未能得到很好地收缩,引起出血。
此外,产后还容易发生子宫收缩功能差,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3.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位置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分娩、胎盘早剥、产程过长等。
此外,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母亲的年龄、体重、产前贫血等。
4.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产程的合理管理、夜间的产程管理、胎盘的完整性检查、子宫的按摩等。
同时,提前排除胎盘残留、积极防治子宫内膜炎、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等也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5. 产后出血的处理产后出血的处理包括止血、排除残余胎盘、促进子宫收缩等。
在处理产后出血时,首先要保持患者通畅的气道,并进行氧气供给。
在输液的同时,及时测定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指导用药和输血。
同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也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6. 产后出血的预后产后出血的预后一般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和出血的原因。
大出血会导致严重的贫血,进而危及生命。
而有时,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子宫切除术、造成不孕。
7. 产后出血的护理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观察眼结膜、肢端温度、脉搏和呼吸等。
产后出血总结护士长发言

产后出血总结护士长发言作为一名护士长,我现在的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回顾过去一个月来的工作经历,我承受了很多,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深入的了解,做这份工作,让我感觉到非常的有意义,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的工作想着,有些时候我也会去给自己加油鼓励,再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保持好的心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四月份对幼儿园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月也是我工作当中进步大的一个月,相对而言,我比较去完成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有些东西不是说说而已,也就这个来的护理工作,我总结一下。
我们做护理工作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责任心,也需要一个服务形态,本着病人为大的心态努力的去服务好每一位病人,认真地去落实好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当然有些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都不足以阻挡我们,我们要有一个好的状态,精神面貌时时刻刻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足够的时间跟耐心去提高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我一定会尝试着去接受这些,我也会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的去学会这些,作为护士长,我也看到了我们科室的同事们的进步,四月份我们是比较忙碌的,大家的表现也都比较好,在这样的工作的环境下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自己也升华了很多,相对而言,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跟自己努力,有的时候也会去接受一些自己没有接触的事情,保持好的心态,在工作上面认真努力去回顾好每一天的事情,我愿意把这样的情况继续努力下去,继续提高,继续发扬光大。
回顾四月份当然也做了一些不好的地方,我在工作当中也是比较忙碌,同时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粗心大,这是我的一个问题,作为护士长,我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不好的,有的时候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粗心就引发大的问题,这很关键,也是我需要去及时纠正的地方,相对而言,我一定会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努力的去执行好每一项工作规定,让自己在工作当中能够得心应手,能够本着端正的心态,有些东西不是说说而已,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让自己得到一个好的规划,我认为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我很有必要让自己,非常是一些新的工作方式,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管理好一个小小的团队,并不是说自己有多么的认真,一定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经历,我会做好这些的感激这一个月的经历,让我在工作当中又升华了不少。
产后大出血急救演练小结

产后大出血急救演练小结
1、演练结束后,相关科室人员汇聚一堂,就演练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展开热烈讨论。
2、整体演练效果比较好,人员基本能按时到位,每个人职责明确,物品准备充分,医护合作协调、有效,护士医嘱执行准确,,处理到位,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3、保健院业务院长作为此次活动的技术指导,她就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急救处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现场点评,医院的应急响应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抢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
4、董院长要求各科加强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善应急预案,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急救水平。
存在问题:
1、应急状态不强,人员太多,杂乱。
2、急救车放置位置不妥,物品放置乱。
3、口头医嘱复述声音太小。
改进措施:
1、现场总结,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每个人;
2、组织者根据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及调整演练流程;
3、根据改进的流程进行再次演练,演练效果较好。
产后出血讨论总结

产后出血讨论总结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产后出血这个事儿!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呀,姐妹们!我有个朋友叫小丽,她生完宝宝后就遇到了产后出血,那场面,可把大家吓坏了!
咱先说说产后出血有多凶险吧!那简直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啊,能在瞬间把人给吞没喽!你想想,刚生完宝宝,身体本来就虚弱得很,这时候要是来这么一下子,那得多吓人!我记得当时小丽脸色惨白得跟纸一样,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这产后出血就像是隐藏在幸福背后的恶魔,随时准备扑出来搞破坏!真的,不夸张!
再说了,产后出血要是没及时发现和处理,那后果不堪设想啊!这就好比开着车在路上跑,突然刹车失灵了,多危险呐!小丽当时出血了好一会儿才被发现,可把我们急死了!咱当妈的多不容易啊,好不容易把宝宝生下来了,还要面对这样的风险,这公平吗?
那怎么预防产后出血呢?这可得好好上心啊!医生就像是我们的守护天使,他们的话得听啊!像生完孩子后要好好观察,不能掉以轻心,就跟守护宝贝一样得时刻盯着。
还有啊,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把身体养得棒棒的,
这就好比给车加满油,才能跑得稳当呀!“哎呀,我要是早点知道这些就好了!”小丽事后懊悔地说。
咱姐妹们可得互相提醒,别不当回事儿!产后出血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呐!咱得对自己好一点,多留个心眼儿,可别让这可怕的产后出血找上咱!反正我觉得,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能马虎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子宫内膜剥脱引起的阴道大出血。
这是妇产科急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识别与预防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警惕,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阴道大出血,或者出血量超过产后应有的范围;产后出血时间持续延长,超过30分钟;产后出血伴随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产后出血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觉。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医务人员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等,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产后出血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阻止出血并保护产妇的生命。
首先,要及时呼叫急救车或将产妇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急救车赶到或到达医院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紧急处理措施:1. 控制出血部位:可以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或者用纱布、干净的布料等进行包扎,以阻止出血。
同时,要让产妇保持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
2. 输液补充:可以给产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维持血压稳定,以防止产妇因大量出血而出现休克的情况。
3. 给予输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输血治疗,以补充失血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4.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产妇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催缩子宫的药物、止血药物等。
5. 心理支持:紧急处理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等情绪,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稳定产妇的情绪。
三、后续处理和预防产后出血得到控制后,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预防。
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产妇的子宫情况,确保子宫已经收缩良好。
同时,医生还会给产妇进行阴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因。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再次发生,产妇和家属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产后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休息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
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血液凝固障碍
宫缩乏力:
全身因素包括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者疲惫
分娩因素包括产程延长、急产或者缩宫素应用不当使宫缩过强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
子宫因素包括子宫肌瘤等病变、子宫纤维拉伸过度等。
胎盘因素:
胎盘娩出困难、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因为痉挛狭窄而不能排出
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
胎盘、胎膜残留
软产道裂伤:通常在胎盘娩出之前就已经出血,注意如果软产道血肿形成,产妇会诉会阴疼痛,检查时更加明显,常为隐性出血
血液凝固障碍:常见于产科DIC或者患者本身凝血障碍,表现为出血不易停止,且不凝
2、临床表现为: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以及继发性贫血
(附)失血量的估计与失血性休克的诊疗:
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0.5=正常
0.5-1=失血10%-30%(500-1500ml)
1-1.5=失血30%-50%(1500-2500ml)
1.5-
2.0=失血50%-70%(2500-3500ml)
以上用于粗略估计,对于已经存在失血性休克但无法估计失血量的病人可应用。
传统休克诊断指标:收缩压少于90mmHg,脉压差少于20mmHg,心率大于100次/分,尿量少于0.5ml/kg*h,见皮肤湿冷、烦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
成年女性估计血容量为60ml/kg,产妇比正常超过800-1200ml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中华妇产科学会)认为:休克检测最敏感的指标为血乳酸值与血BE值,此两个数值最敏感。
血乳酸(>2mmol/L)、碱缺失(<-5mmol/L)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其他指标:血红蛋白(Hb)<70g/L,应给予输血治疗[47]。
有研究表明[48]HCT 在4小时内下降10%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低血容量休克诊断治疗指南认为,大量失血的定义为病人24小时内失血超过患者的估计血容量、以及3小时内丢失超过患者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治疗:
低血容量休克诊疗指南(2007,中华重症医学会)认为(以下简称指南)
1、病因治疗: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
2、液体复苏:
指南认为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时选用晶体或胶体液同样有效
晶体液多选择平衡盐溶液(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
胶体液有人工胶体液如低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以及天然胶体液白蛋白。
液体复苏要注意速度,至少开放两条14-16号针头的外周快速静脉通道。
复苏前可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对输液速度及容量进行指导,通常操作是30分钟内输入1000ml晶体液患者500ml胶体液,根据结果指导后续液体治疗。
3、输血治疗:
指南认为但是,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
关键是应抓紧时机及时进行容量复苏。
浓缩红细胞:
目前临床一般制订的输血标准为70g/L,达到此指征建议输血。
没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每输注一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压积升高3%。
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HGB应维持100g/L,较安全。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100 X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 X109/L,应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在50-100 X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注血小板不受上述控制。
新鲜冰冻血浆:
1U(250 ml)新鲜冰冻血浆含接近正常水平的所有凝血因子,包括400mg纤维蛋白原,能提高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约3%。
应在早期积极改善凝血功能,早期复苏时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比例应为1:1
输血治疗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7: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应考虑输血治疗。
C级)推荐意见18:重度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治疗的早期应注意积极纠正凝血功能的异常。
(E级)
推荐意见19:复苏时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比例应为1:1。
(C级)
4、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多巴胺:呈剂量依赖性
1-3ug/kg。
min,扩张肾、肠系膜、脑血管,增加此类器官灌注
2-10ug/kg。
min 增加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
10ug/kg.min 收缩外周血管
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减轻后负荷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但有收缩冠脉,加重心肌缺血的副作用。
血管活性药物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20:血管活性药少用于出血性休克,在容量补足、出血停止合并低血压持续存在时可选择使用。
推荐意见21:对创伤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实施早期目标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5、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着眼于病因处理、容量复苏等干预治疗,在组织灌注恢复过程中酸中毒状态可逐步纠正,过度的血液碱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因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紧急情况或pH<7.15 酸中毒推荐处理意见:
推荐意见22:评估复苏满意的指标应关注碱缺失、乳酸水平。
推荐意见2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应注意原发因素的处理,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6、推荐意见24:低血容量休克复苏要注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
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开展肠内营养、静脉营养支持(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生态制剂、谷氨酰胺、中药(大黄、丹参、川芎嗪等)
7、控制体温
推荐意见25: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患者应维持正常体温。
推荐意见26:入院GCS评分在4-7分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3小时内开始控制性降温。
复苏的指标:
传统复苏目标为患者的心率(<120次/分)、血压(平均动脉压>60mmHg)、神志改善和尿量(>0.5ml/hr/kg),但并不作为复苏终点的目标。
血乳酸:推荐意见30:动脉血乳酸浓度原始水平及恢复正常的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时应在24小时内将血乳酸降至正常水平。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复苏:
推荐意见34:对未控制出血的贯通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延迟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并及时止血。
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
(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35: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延迟复苏。
(推荐级别:E级)
失血性休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指标:血压恢复到80-90mmhg,尿量大于30m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