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雷明准;陈剑;陈心昭;王建楠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09(031)007
【摘要】建立了某轿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由有限元分析求得车身固有频率与刚度值,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根据车身构件的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设计变量,在提高车身刚度和动态性能的前提下,以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身构件厚度,使车身总质鼍减轻了9.7%;刚度和固有频率也都有所提高.
【总页数】4页(P682-685)
【作者】雷明准;陈剑;陈心昭;王建楠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汽车NVH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车身轻量化系数在重型载货汽车车身开发中的应用 [J], 邵广涛;王鹏
2.尺寸灵敏度在客车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J], 邵方;王超
3.分论坛IV-轻量化及车身材料——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应用中的最新突破 [J], 诸德卫
4.钢铝混合白车身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及乘用车轻量化实例 [J], 王浩;陈鹏;钟万泽
5.轻量化铝合金连接技术及其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 [J], 崔厚学;张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频率响应灵敏度的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

强迫振动 i t ] 。车身是乘员 的直接承载物 , 身的好 车: 坏 直 接影 响 到乘坐 的舒适 性和 安全 性等 。
在车 身 结构 优 化过 程 中 , 过 灵敏 度分 析 , 以 通 可 避 免结 构修 改 的盲 目性 , 高设 计 效率 , 少 设计成 提 减 本 I 目前 刚度 和模 态 灵 敏度 已经广 泛应 用 于 车 身 2 ] 。
关 键 指标 。因此 , 文 计算 10H 本 0 z以下 的模 态 , 6 前
阶模态频率( 除去刚体模态) 和振型描述如下表 1 所
基 于频 率 响应灵 敏度 的车 身 结构 的优化 设计
32 频率 响应 灵敏度 分析 .
17 3
在车身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 由于车身构件数
量 比较 大 , 同位 置 的构 件 对 响应 频 率 的位 移 和车 不 身质 量 的影 响程 度 不 同 。因此 , 各 构件 进 行 灵敏 对 度 分 析 , 出对 车 身质 量 和 响 应位 移 影 响 比较 显著 找 的零件 很有 必要 。 车身 灵敏度 分 析就 是分 析车 身性 能参数 口对 设 计 参数 变 化 的敏感程 度 , 以表示 设 计 的过程 就 是设计 变量 在满 足 约束条 件
I 足
. ... 。.. ....
!.. I .. .. . 一
范 围 内, 设 计 目标 达 到最大 或最 小 , 以表 示为 使 可
优 化醴 f 结柬 t -
a mx ( r / aG ) i n
≤ 6 - ,, n ≤ 1 …,) 0- 2
式 中 G( 为设计 目标 函数 ; ,( 约束 函数 方程 ; 神为
为设计 变 量 问 。
根据 频 率 位 移 曲线 得 出 , 3 z 3 z 4 在 6H 、 9H 和 0 Hz 产 生 了共 振幅 值 , 取不 同频 率 处 的加权 数 乘 处 选
某轻客白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某轻客白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与优化冯兰芳;王宏晓;惠延波;夏兆义【摘要】在白车身开发早期阶段,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在Nastran中对该车白车身进行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析。
在白车身刚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敏度分析与优化,最终得到在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都达到设计目标值的情况下白车身减重2kg,有效的控制了分析与优化时间,给车身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期刊名称】《制造业自动化》【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白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灵敏度;优化【作者】冯兰芳;王宏晓;惠延波;夏兆义【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0 引言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不断攀升,竞争加剧,能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的日益恶化,油价不断上涨,这就促使汽车企业需要在不断提高车辆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油耗及成本,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汽车业关注的焦点。
车身作为占整车质量比例较大的结构,往往是轻量化设计的重点对象。
而车身作为一个关键受力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来保证其装配和使用要求。
车身刚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轿车的可靠性、安全性、NVH性能等关键性指标。
所以基于白车身的刚度的轻量化研究就比较重要和实用[1~3]。
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析是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以某汽车公司正在研发的某款轻型客车的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公司产品设计部门提供的整车CAD模型,在Hypermesh中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运用大型有限元求解器Nastran中对其进行弯曲刚度、扭转刚度求解。
在刚度求解的基础上,以白车身关键钣金件厚度为设计变量,以刚度为约束,以白车身钣金件的总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在Nastran200中进行灵敏度优化分析。
石朝亮_基于HyperWorks白车身灵敏度分析及结构优化

KU P
式中,K 是刚度矩阵;U 是单元节点位移矢量;P 是单元节点载荷矢量。
K U P U K X X X
则
U P K U K 1 X X X
一般,结构相应(如约束函数 g)可以描述为位移矢量 U 的函数:
g QTU
所以结构响应的灵敏度[2]为:
各板件质量灵敏度和刚度灵敏度值序号质量灵敏度刚度灵敏度序号质量灵敏度刚度灵敏度220e04600e0510157e04841e05286e03292e0211226e04228e04360e04428e0412342e04141e04117e02191e0213123e03109e03509e03123e0214903e04450e04595e04244e0415305e03428e03120e04188e04158e04693e05186467e03730e02119e04151e04187246e03598e03altair2012hyperworks技术大会论文集白车身各刚度灵敏度区间板件42确定优化方案结合上述质量灵敏度和刚度灵敏度的分析结果增厚质量小且对刚度敏感的板件减薄质量大且对刚度不敏感的板件
-3-
Altair 2012 HyperWorks 技术大会论文集
<1%
1%~3%
3%~5% 图 2 白车身各刚度灵敏度区间板件
>5%
4.2 确定优化方案
结合上述质量灵敏度和刚度灵敏度的分析结果,增厚质量小且对刚度敏感的板件,减薄质 量大且对刚度不敏感的板件。由于白车身中碰撞吸能区、能量传递区和乘员保护区等部位影响 汽车的碰撞性能,在确定优化方案的过程中,这些部位的汽车板件暂不作厚度更改。 在确定零件厚度变化范围时,只要车身零件的厚度调整适度,相应的加工模具就可以不用 改动或只作小改动。根据实际经验,当板件厚度<1.5mm 时,板件增厚与减薄最大值分别为 0.2mm 与 0.1mm;当板件厚度≥1.5mm 时,板件增厚与减薄最大值均为 0.2mm。 最终确定减薄和增厚的部件如图 3 所示,具体参见表 2。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轻量化研究

为了建立精确恰当的有限元模型,本文研究和总结了有限元模型 的建立原则和方法,对白车身的几何模型按照一定的原则作了清 理,选择合适的单元格大小进行网格划分,然后选择合适的焊点 连接方式,对各部件赋予属性,建立了车身的有限元模型。(2)分 析了车身的静动态刚度。
阐述了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对计算的结果按 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了分析,发现该款车身有较好的弯曲刚度, 但是扭转刚度不足,这是后期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分析了车身 前6阶的模态频率的振型情况,结果表明该车身具有较好动态刚 度性能,在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共振问题;并且对车 身的紧急制动工况和急转弯工况作了分析。(3)探究了车身部件 厚度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 轻量化研究
车身是一个由大量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的结构,是整车的重要组成 部分,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可以明显降低整车的重量,使整车的性 能得到提高,从而减少日趋严重的能源枯竭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对纯电动车进行轻量化设计,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能源和环境的问 题,而且能够延长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阐述了基于灵敏度优化方法的原理,选择了 100个车身零件厚度 作为设计变量,分析这些零件的板厚对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 一阶模态频率和整车自重的灵敏度,研究发现基于直接灵敏度的 分析并不能为轻量化提供很好的设计方案,需要其他的评价准则。 (4)基于相对灵敏度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以及扭转刚度的优化。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纯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是现代化 汽车工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主要有三 种方法:结构优化、采用新材料、使用新工艺。
本文以某国产纯电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理论,采 用尺寸优化的方式对该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并且通过工艺改善 和修改结构的方法对扭转刚度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本文的研究 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Hypermesh建立了白车身的有 限元模型。
SAE-ChinaJ0703-2013《轿车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讲解

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20071-2006《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20913-2007《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
SAE-China J0702-2013技术规范“普通乘用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方法”;
4.2
按照国家标准GB20071-2006《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进行基于侧面碰撞的白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时,只考虑白车身结构的抗撞性评价指标如侧面压溃量、白车身吸能量、B柱加速度等,不考虑车内假人的伤害指标。
4.3
按照国家标准GB/T20913-2007《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进行基于正面偏置碰撞的白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时,只考虑白车身结构的抗撞性评价指标如前端压溃量、白车身吸能量、防火墙侵入量和B柱加速度等,不考虑车内假人的伤害指标。
5.2
在进行整车被动安全性分析模型验证时,考虑到车身的四门两盖和门窗玻璃对整车被动安全性仿真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车身有限元模型中包含四门两盖和门窗玻璃模型。
5.2.1
按照国家标准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进行刚性壁障整车正面碰撞仿真分析,其假人伤害指标应满足标准规定要求;提取白车身结构抗撞性评价指标,如前端最大压溃量、B柱碰撞加速度曲线、防火墙最大侵入量、白车身吸能量曲线。
3.2
白车身产生单位扭转角所需要的外加扭矩,它表征了白车身抵抗扭转弹性变形的能力。
3.3
使白车身产生单位弯曲变形所需的弯矩,它表征了白车身抵抗弹性弯曲变形的能力。
3.4
指轿车前后轮距的平均值与轴距的乘积。
3.5
指白车身的性能指标,如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一阶整体弯曲频率、一阶整体扭转频率等,相对白车身结构设计变量如板厚、梁截面面积和形状尺寸等的一阶导数。
基于灵敏度的白车身轻量化优化分析
迫 于 竞 争 的 压 力 , 车 制 造 厂 商 不 断 加 强 对 汽
能 顺 利 进 行 。简 言 之 , 敏 度 分 析 就 是 确 定 在 整 灵
成本 的控 制 , 白车 身 的 轻 量 化 是 达 到 该 目的 的重
计 的可行域 , 解生成 优 化方案 ; 求 根据 车身 材料 库 , 行厚度 尺 寸规 格 化 , 进 并通 过 车身 N H、 V 安全 和 耐久 性 能验 证性 计算来 选择 最佳 方案 。实 车验证 表 明 , 用 N s a 应 at n软件 , r 采用 上述 方法 , 不仅保 证 了相 关性 能 , 而且 有效 实现 了 白车身 轻量化 。
要 手 段 。尽 管 可 以通 过 新 材 料 的使 用 来 实 现 减 少
个 设计 空 间 内满 足 设 计 约 束 的 前 提 下 , 个 设 计 各 变 量变 化 对 结 构 响 应 的影 响 程 度 , 而 得 到 合 理 从 的优化 路 径 。 同 时 , 用 灵 敏 度 分 析 的 结 果 也 可 利 以建 立 参 数模 型 , 问 题 参 数 化 , 利 用 优 化 算 法 把 再
Absr c : e BI e st t de s b l a e o Na ta t a t Th W s n ii y mo lwa uitb s d n vi sr n. S n iiiy ures f mo e a d tfn s f BI a u e stvt c v o d n sif e s o W bo t c m p n n hik se r b an d. W i d q a ey c n i e ng s c rt o o o e tt c ne s s we e o t ie t a e u t l o sd r e u y c mpo e t n rtc lc m p n nt h e s— h i i n n sa d c i a o o e s,te f a i i be r go fo i z t n d sg fmo e n t f e s we e s t nd s v r lk n s o c m e r c u rd. Thik s l e inso ptmiai e i n o d la d si n s r e ,a e e a i d fs he swee a q ie o f c ne s sz swe e s e i e t h W t ia tb s ie r p cf d wi t e BI maer ldaa a e,a d o tmie c e sc o e fe ro ma c s o i h n p i z d s h me wa h s n atrpef r n e fNVH ,s ey f a t a r blt r ai td. Vai t n o e ce h ws t a ,usn sr n a b v t o s, t e o a c s r nd du a iiywe e v ldae ldai fv hils s o h t o i g Na ta nd a o e me h d he p r r n e ae f m e ue ns r d,me n ie, BI iht i h sg s a h e e fe tv l a whl W l we g tde in i c iv d efc iey. g
基于SFE参数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对白车身扭转性能优化的应用探讨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 | 制造与工艺基于SFE参数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对白车身扭转性能优化的应用探讨刘善英 宁子允 陈祖兴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0摘 要: 方法:本文通过构建SFE参数化模型,并应用拓扑优化手段对白车身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
然后根据车身结构灵敏度分析及车身截面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验证,以探讨在车身结构设计前期应用SFE及拓扑优化进行车身性能初步分析的可行性。
结论:SFE参数化模型与拓扑优化可以作为车身设计前期可靠的性能分析手段,可提前对车身性能进行评估,并可根据灵敏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后续车身设计中性能、重量与成本的平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SFE 拓扑优化 白车身 灵敏度 结构优化对于白车身系统开发来说,性能、成本、重量是开发的核心目标,但是三者关系复杂,即相互关联又相互矛盾。
日趋严苛的油耗要求是车身重量的主要诉求,重量减少能带来油耗降低、成本降低的显著效益。
但消费者日益关注的性能及不断严苛的安全法规则驱使着车身性能需不断提高,安全、舒适度、操控耐久等则是车身性能的主要诉求[1]。
性能的提升则意味着零件数量的增加、重量的增加、新技术的大量应用等等,相应的给成本与重量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因此车身开发面临着高性能、轻量化、低成本的挑战。
传统的车身开发需要借助多轮CAE仿真分析及优化来达到较为合理的车身结构,整个过程会消耗较长周期。
拓扑优化可以实现多目标的最优化设计,并拟合出精度很高的性能曲线(或曲面)[2]。
在车身设计前期通过SFE参数化模型来获得不同性能要求、不同重量要求的白车身结构,并可直接输出工程化参考数据,指导车身结构设计,可使性能分析及优化工作提前,并提供具有可塑性高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案。
SFE及拓扑优化近年来逐步被应用在汽车车身设计领域,李铁柱[3]等应用拓扑优化手段识别到车身扭转性能敏感区域,通过对敏感区域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最少代价获得最高的性能要求。
基于灵敏度理论的某轻客车身的优化设计
21 0 0年 4月
安 徽 建 筑 工业 学院 学报 ( 然科学g) 自 t
J u n lo h i n ttt fArhtcu e& Id sr o r a fAn u siueo c i tr I e n u ty
Vo. 8 No 2 11 .
m ah mo e b u h W ft e c ri sa l h d An n t e c n iin o n u ig t e p roT1 t d l o tt eBI o h a Se t bi e . a s d o h o dt fe s rn h e f XI o -
Optm ia i n d sg ft o n whieo o e M PV a e n s n iiiy i z to e in o heb dy i t fs m b s d o e stvt
QI AN - n CHE Yu n mig, YU a - u n Deme g, N a - n Yu n y a
( h i in h a Auo bl C . L e h oo y C n e ,2 0 0 ) An u a g u i tmo i o , TD T c n lg e t r 3 6 1 J e
Ab ta tTh id o iieee n o e ft eB W ( o y i ie fo ec ri sa l h d i h s sr c : ek n ffnt lme tm d l h I b d n wht )o n a e t bi e n t i o S s
收稿 日期 :0 00 一1 2 1—3O
车身 是 由板 金 结 构 组 成 的, 用 大 小 为 采 1mm 的三角 形 和 四边 形 壳 单元 来 模 拟 , 个 节 0 每
白车身轻量化设计分析
Li h weg sg nd a a y i fBI g t ihtde i n a n l sso W
 ̄2 卷 第3 -9 , 期
20 1 2年 6月
沈 阳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y Junl f h n a gAe saeU i e st o ra o e yn r pc n v ri S o
— —
V O1 2 No 3 .9 . J n. 2 0 1 u 2
p e e t e lg t ihtr s a c fe e sif e s c l so e f r a c rfc to l t i h we g e e h a tr t tfn s 、 o l i n p ro m n e ve i ai n. h r h i i
Absr c t a t:A c o d ng t e u r m e tf rc ran v hil e cn i h ,u i E e i v t p i z to ・ c r i o r q ie n o e t i e c er du i g weg t sng F s nst i o tmi ai n a i y
轻量 化 的 目的在于 确保 车体安 全性 、 耐撞性 、 抗振 性及 舒适 性 的前 提 下 , 减轻 车 身骨架 的质量 , 同时汽 车 自身 造价 应不 被提 高来确保 增强 产 品的 竞争 力 。传 统 的轻 量化设 计 问题 都是 依赖 工程 师 的设 计经 验 , 过 反 复 的试 凑 方 法来 得 出最 终 的 通 产 品设计 方案 , 同时 它 还需 要 开 发 和试 制 出一 系 列成 品来 进行 产 品 各种 性 能 的分 析 , 不仅 导 致 这 了开 发周 期长 , 而且 开发 成本 高 , 而使得 产 品失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参数 优化目标 / kg 状态变量 /H z 设计变量 ( 各件 的厚度 ) /mm 名称 整车质量 一阶扭转频率 后加强件 前地板下梁 前地板后板 侧围下侧内板 后加强板 置物板 后地板前横梁 顶棚后横梁 前座椅横梁 初值 291 2 30 263 1 5 1 5 0 8 0 8 1 5 1 1 5 0 8 1 优化结果 282 1 30 211 1 492 1 256 0 704 1 003 1 222 0 713 1 012 0 712 0 752 结果修正 280 7 30 205 1 5 1 3 0 7 1 1 2 0 7 1 0 7 0 8
0 引言
当前, 汽车行业高速发展 , 各大汽车 开发商之间 的竞争日益激烈 , 较少的生产成本投入意味着较大的 经济效益。此外 , 伴随着环境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 出 , 节能减排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资料表 明 : 汽车自重每减少 10 % , 燃油消耗可降低 6 % ~ 8 %, 降低排放 5 % ~ 6 % 。因此, 减轻汽车自重对汽车进行 [ 1] 轻量化设计研究已变得非常重要 。 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汽车所有总成及 乘员的载体 , 其重量约占整车重量的 50 % , 对车身结 构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自 重。国内外对 车身结构优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文献 [ 2] 利用有 限元法对车身结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 文献 [ 3] 通过 灵敏度分析对轿车车身刚度进行了优化。 本文建立某国产轿车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 并通 过模态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
: F (x j ) ……………………… ( 1) xj 在离散系统中 S 可表示为: S = F ( xj ) j =
F ( xj ) ………………………………… ( 2) xj 式中 : j 为设计变量 x 的个数 , j = 1 , 2 , , n。 S= ANSYS 软件的优化设计模块具有强大的灵敏度 分析功能 , 其中最优梯度法利用一阶差分方法 , 将设 计变量扰动 1 % , 提取目标函数和状态变量的变化量 , 最终得到目 标函数和状态变量对设计变量在初值附 近的一阶差分灵敏度 。 由于车身结构的对称性, 为了减少设计变量的个 数, 降低计算时间, 以车身各板件厚度为设计变量 , 将 左右相同部件的厚度设置为同一个设计变量, 共 107 个设计变量 ; 车身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为状态变量, 白 车身结构质量为目标函数 , 利用优化设计模块中的最 优梯度工具进行一阶差分灵敏度分析 , 提取车身结构 的一阶固有频率和质量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值。表 2 列出部分设计变量的灵敏度数值。 由表 2 可知 , 不同板件对车身质量和一阶扭转模 态频率的灵敏度不同, 一阶扭转模态频率有正、 负之
*
该模型的一 阶扭转模态频率灵敏度和车身质量灵敏 度, 计算出两者相对灵敏度, 根据相对灵敏度, 选取敏 感板件进行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
1 1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为降低车身的重量 , 现代轿车车身多采用承载式 车身 , 其特点是没有车架, 由地板、 骨架、 内蒙皮、 外蒙 皮和车顶等板壳件组焊成刚性框架结构。因此 , 用具 有弯曲和膜的特性的 Shell63 单元对白车身进行网格 划分 , 为了保证计算精度和效率 , 忽略一些结构上尺 寸较小的倒角和加强筋 , 采用单元大小为 20mm 的四 边形单元 , 允许少量的三角形单元。 由于车身板壳件是通过焊接连接的, 而对焊点的 模拟一直是车身有限元建模的技术难点, 目前 , 对焊 点的模拟方法主要有短梁单元、 块单元、 弹簧单元、 节 点耦合和单层板等方法。因本文分析不考虑焊点处
设备设计 /诊断维修 /再制造
现代制造工程 (M odernM anu fac tur ing Eng ineer ing )
2011 年第 2 期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杨井哲, 邓兆祥 , 高书娜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30)
*
摘要 : 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 并用模态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 利用有限元 法分析了 该模型一阶 扭转模态 频率灵 敏度和车身质量灵敏度 , 选取相对灵敏度绝对值较大的车身板件作 为轻量化设 计变量 , 以白车身 质量为优 化目标、 一阶 扭转模态频率为状态变 量进行优化 , 优化后白车身质量降低 10 5kg 。 关键词 : 白车身 ; 有限元法 ; 灵敏度 ; 优化 中图分类号 : TP39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编号 : 1671 3133( 2011) 02 0103 04
[ 5]
2 灵敏度分析
从数学意义上可以定义广泛的灵敏度概念 , 若函 数 F ( x ) 可导, 其一阶灵敏度 S 在连续系统中可表示 为
[ 6]
。
本文采用 ANSYS 软件对白车身进行自由模态分 析 , 用 B lock L anczos方法提取模态。其一阶扭转模态 频率为 30 263H z , 振型如图 2所示。
L j [ 8]
:
0
T
………………… ( 3)
xj
x
U
U j
式中 : x = [ x 1, x 2,
L
, x j,
, xn ] , x 为由车身板件厚度
度和车身质量 灵敏 度分析 , 很难 选取轻 量化设 计变 量 , 比如后地板的两个灵敏度都比较大, 减少其厚度 虽能较大地改变车身重量, 但降低了一阶模态频率, 即降低了车身结构的动态性能。 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修改车身板件 厚度对车身 质量和固有频率的影响, 用相对灵敏度 MTF 表示质量 灵敏度 M S 与 一阶 固 有频 率 灵敏 度 FS 的 比 值, 即 MTF = M S /FS。 因为车身质量灵敏度全部为正值, 而固有频率灵 敏度有正、 负之分, 所以 MTF 值也有正、 负之分 , 正值 表示白车身质量、 固有频率的变化与板件厚度变化具 有相同的趋势; 负值表示当增加板件厚度, 车身质量 增加而固有频率降低 , 当减少板件厚度时车身质量降 低而固有频率增加。当 MTF 的绝对值大于 1 时, 表示 在车身板件厚度变化相同时, 质量的变化量大于固有 频率的变化量。根据灵敏度计算结果 , 选取 MTF 绝对 值较大的 30个变量为轻量化设计变量 , 限于篇幅仅列 出部分设计变量 , 优提下 , 通过对车身板件 厚度的重新分配 , 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优化设计是一 种寻找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的技术, 通过对设计变量的 合理选择 , 在实际约束状态下 , 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优。 白车身结构的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可表述为 m inf (x ) gk ( x ) 0 或 gk ( x ) x
The structure of body in white light w eight design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YANG Jing zhe , DENG Zhao x iang, GAO Shu na ( SLMT, Chongq ing Un iversity , Chongq ing 400030 , Ch in a)
国家 863 项目 ( 2006AA 110102 )
103
2011 年第 2 期
现代制造工程 (M odernM anu fac tur ing Eng ineer ing )
的应力 , 仅关注焊点处的连接特性
[ 4]
, 故采用刚性的
有限元模态分析与模态实验分析结果对比, 见表 1 。第 1阶模态为车身的一阶扭转模态, 振型节线在前 座椅地板处 ; 第 2阶模态为车身后部的扭转模态 , 顶棚 处的振幅较大; 第 3 阶模态为二阶主扭模态; 第 4 阶模 态是 Z 向一阶弯曲模态 , 振幅在前地板处。各阶模态的 振型平滑, 最大模态频率误差小于 10 % , 在可以接受的 范围内, 因此 , 所建立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是比较准确 的, 能够正确地反映车身结构的动态特性。
Abstrac t : D ev elops a finite e lem ent model of Body InW hite( BI W ), and ver ifies the accuracy of model by testm oda l analysis .As w ell as the sensitiv ity o f the first order torsionalm oda l frequency and the sensitiv ity o f the B I W m ass a re ana lyzed by the fin ite el em ent m ethod It carries out the ligh t w e ight opti m a l design by se lecting the la rge abso lute value of relative sensitive carbody s pane ls as design var iables , the opti m a l ob ject o f carbody s m ass and the sta te variab les o f the first order to rs iona l frequency . The outco m e o f procedures fina lly reduces by the 10 5 k ilog ram s in m ass . K ey word s : Body In W hite( B I W ); fin ite e lement m ethod; sensitiv ity ; opti m ization
图 2 一阶扭转模态振型
[ 7]
分, 正值表示板件厚度与车身质量和一阶模态频率有 相同的变化趋势 , 负值则相反。 仅依靠一阶扭转灵敏
104
杨井哲 , 等 : 基于灵 敏度分析的白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