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三章杀虫杀螨剂
植物化学保护学-杀螨剂

�
有机锡品种
�
�
�
三唑锡 是触杀作用较强的杀螨剂,可杀灭成螨若螨和夏卵, 对冬卵无效。三唑锡对嫩梢有药害。其药效取决于含 量和悬浮率是否达到标准。 托尔克(国产通用名为苯丁锡) 是以触杀为主的长效杀螨剂,22℃气温以上时药效较 好,对成、若螨杀伤力强,对卵杀伤力不大,喷药后 药力释放缓慢,3天后活性增强,到药后4天达到药放 高峰。对螨类天敌较为安全。 三磷锡
�
�
化学不育剂亚致死剂量的氨基甲酸酯、有机氯 和有机磷杀螨剂对微小牛蜱的基础代谢有影响, 并间接影响卵子的发育及蛋白质形成, 产生不 育的卵。 其它机制环螨酯对太平洋叶螨( Tetranychus pacificus) 的杀螨活性是由于它的酸裂解产物 和肉毒碱发生轭合反应, 导致螨体内肉毒碱缺 乏, 使长链脂肪酸不能转运到线粒体中, 从而 对脂的利用造成严重破坏。
杀螨剂类型与重要品种及其应用
�
根据杀螨剂的化学成分、来源及特性将杀螨剂 归纳为以下八大类:
有机氯品种
�
三氯杀螨醇 对锈螨活性较高,但柑桔红蜘蛛 已出现抗性,而且含有DDT成分,在一些地方 已被禁用
化学性质与用途
�
�
三氯杀螨醇
化学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工业品呈褐色黏稠状。 m.p.78.5~ 79.5℃,b.p.180℃/13.3Pa、225℃/666.5Pa,相对密度1.45。能 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等多种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为 0.8mg/L。在酸性介质中稳定,遇碱易分解。 用途:广谱性杀螨剂,对成螨、幼若螨和卵均有效。有较好选择 性,不伤害天敌,对蜂娄安全。对害螨以触杀为主,残效期长, 无内吸作用。用于防治棉花、果树、花奔多种害螨。多年使用易 产生抗性。使用时将 20%乳油对水8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初用 或气温高时,可扩大稀释倍数。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化学保护 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二问答题1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2.试述化防的前景。
3.试述化学农药与可持续的关系。
4.试述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关系。
5.试述化学农药在新的绿色革命中的作用。
6试述化防与IPM的关系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农药2、毒力与药效3、持效期与残效期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LD50与LC506、ED50与EC507、农药毒性与毒力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 9迟发性神经毒性二、填空题1.农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等三个历史阶段。
2.17世纪后在民间使用多年的、和等三种主要杀虫植物先后被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3.按防治对象可将农药分为、、、、、、。
4.按作用方式,杀虫剂可分为、、、、、等。
5.按防治原理,可将杀菌剂分为、、。
6.按使用范围,可将除草剂分为、。
按使用时间,可将除草剂分为、、。
7.使用阿博特公式(校正死亡率)的前提条件是和。
8.常用的农药毒力表示方法有、、、等。
9.常用的药效表示方法有、、、等。
10.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农药急性毒性有、、三种。
11.根据我国暂用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将我国现有农药分为、、。
12.农药慢性毒性的大小,一般用或表示。
13.农药对作物产生药害后,常表现出、、、、等症状。
14.农药的选择性一般包括和。
15. 农药的毒性分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三、选择题1.致死中量常用的剂量单位有( )A mg/LB mg/kgC mg/个D ml/个E μg/g2.相对毒力指数的计算公式(T=100AB)中,A表示()A标准药剂的用量 B供测药剂的用量 C标准药剂的等效剂量 D供测药剂的等效剂量3.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测量尺度是( )A LD50 B LC50C EC50D ED504. LD50值是()A.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B.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C.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D.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四、问答题1.简述农药的特点。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三章 杀虫杀螨剂

四、有机磷杀虫剂主要品种
➢(一)膦酸酯和磷酸酯 ➢(二)一硫代磷酸酯 ➢(三)二硫代磷酸酯 ➢(四)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五)含杂环的有机磷
(一)膦酸酯和磷酸酯
敌百虫 敌敌畏
O
CH3O CH3O
P-CH-CCl 3
OH
O
CH3O CH3O
(四)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O
甲胺磷(已禁用)
CH3O CH3S
P
NH2
乙酰甲胺磷
OO CH3O P - NHCCH3 CH3S
乙酰甲胺磷
生物活性:低毒、广谱性杀虫剂。 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杀卵作 用。持效期长,药效慢。用于防 治菜青虫、小菜蛾、水稻螟虫、 稻飞虱、稻叶蝉等多种害虫。
制剂:30%、40%乳油,75%可溶 性粉剂。
➢第三步:脱磷酰基水解反应
酶的老化
老化:磷酰化酶在恢复过程中转化为 另一种结构,以至亲核性试剂不能使 酶恢复活性。
PE+A(亲核性试剂) P+EA E+A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抑制作用
Kd E+CX
K2
K3
CX.E
CE
C+E
X
第一步:形成可逆性复合物体(CX.E)
第二步:分离X,形成氨基甲酰化酶(CE)
一、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发展
➢17、18世纪,尼日利亚爱菲 克斯人的统治者利用毒扁豆 制成的神裁毒药行死刑。
➢欧洲人发现毒药的毒性成分 为生物碱,于1864年分离出 毒扁豆碱,1925年确定了毒 扁豆碱的结构。
毒扁豆碱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结构通式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点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IPM:害虫的综合治理,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
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综合利用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C )。
A 乐果B 氯菊酯C 硫磺D 西维因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D )。
A 石灰B 波尔多液C 磷化铝D 敌敌畏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C )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B 成分C 用途D 机理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D )。
A 除虫菊素B 烟草C 鱼藤酮D 苏云金杆菌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A )。
A 乐果B 大隆C 百菌清D 2.4-滴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A )。
A 草甘膦B 功夫C 硫磺D 克百威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C )。
A 敌敌畏B 功夫C 代森锰锌D 呋喃丹8. 低毒农药的LD50值(D )mg/kg。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C )。
A 有机磷B 氨基甲酸酯C 拟除虫菊酯D 苯氧羧酸10. 害虫(B )对农药敏感。
A 卵期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11. 慢性毒性的测定方法为( BCD )A.大白鼠口服LD50 B. 三致试验 C. Ames试验 D. 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使用胃毒剂效果好(X)。
2.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使用内吸剂效果好(X)。
3. 高温天气使用农药容易产生药害(V)。
4.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V)。
5.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物质属于农药,性引诱剂则不属于农药(X)。
6. 安全性指数K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X)。
第三章 杀虫杀螨剂3(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沙参毒素)

6.茚虫威(indoxacarb,全垒打,安打)
O C N N N O CH3 O C
Cl C O
O O CH3 O C F F F
具有触杀和 胃毒作用
7-氯-2,3,4a,5-四氢-2-[甲氧羰基(4-三氟甲氧苯基)氨基甲酰基]茚 戊[1,2-e][1,3,4]噁二嗪-4a-羧酸甲酯
安打是美国杜邦公司最新开发研制的新型高效杀 虫剂,通用名为茚虫威。
• (3)酶的复活。主要水解作用。磷酰化酶恢复较慢, 氨基甲酰化酶较快,但都比乙酰化酶慢。
• (4)酶的老化。在磷酰化酶恢复过程中转化为另一种 结构,导致羟胺类药物不能使酶复活。氨基甲酰化酶 无老化现象。 • (5)中毒和治疗。有机磷引起脊椎动物中毒可用2PAM等药物解毒,氨基甲酸酯类则无效。
OP或氨基甲酸酯均是AChE的不正常底物,为酯动部位 抑制剂(也称酸转移抑制剂)。二者与AChE结合,使 AChE磷酰化或氨基甲酰化,即被抑制,去磷酰化和去 氨基甲酰化需要时间均比去乙酰化所需时间长。结果: •(1)导致突触部位积累大量的乙酰胆碱,突触后膜的 乙酰胆碱受体不断地被激活,突触后神经纤维长期处于 兴奋状态,中毒试虫就表现出兴奋状态。 •(2)同时过量的乙酰胆碱又可造成去极化阻断,从而 抑制了神经传导,使昆虫在中毒后期逐渐地失去活动能 力,昏迷死亡。 •(3)另外,神经传导的阻断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生理生 化过程的失调与破坏。 返回
CH 2NHCO O
OCNHCH3
CH 3 CH 3
CH ( CH3 )2
速灭威
异丙威
含有苯并呋喃,具有内吸性,可有效防治水稻螟 速灭威苯环上含间-甲基,异丙威是苯环上含邻-异丙 克百威 虫、飞虱、叶蝉、稻苞虫、黏虫、蓟马、瘿蚊、 基,速灭威和异丙威对叶蝉和飞虱有速效,但对另 稻象甲、蚜虫、线虫等,但对螨类、潜叶虫、介 一些害虫的效果较差甚至无效。 壳虫等效果很差。
植物化学保护授课计划

4
4
4
2
2
周次
顺序
讲授章节及内容
方式
课外
作业
讲授
时数
实验
时数
10
11
12
第十周第四章杀菌剂(附杀线虫剂)
第一节植物病害化学防治
一、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
综合治理(IPM,SPM,SCP)
二、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第十一周
第二节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机理
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可能作用的位点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第三周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第四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的毒性
第五节、农药科学使用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1、农药的定义。
2、农药的毒力、毒性与药效。
3、农药的选择性。
4
4
4
2
周次
顺序
讲授章节及内容
方式
4-第三章-1--杀虫剂作用机理

3 药剂从血液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
昆虫的血-脑屏障(胶质细胞和胶质细胞附 近区域)
4 昆虫体内排泄杀虫剂的过程 马氏管 后肠 脂肪体 围心细胞
(三)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1 药剂在各种酶系作用下代谢成小分子、水溶性轭合物,被 马氏管吸收通过后肠,到达直肠,排除体外。
②突触传递的特点:
单向传递; 有突触延搁---所需时间较轴突上长,这个延搁为0.5-2ms; 最易受环境影响,最易疲劳; 需要化学介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
前后肠来源于外胚层----表皮类似 中肠来源于内胚层---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杀虫剂穿透昆虫中肠肠壁细胞受到细胞质膜选择透性的影响。
质膜:双分子类脂层,厚30-50nm。表面有细小、充满水 的空洞,直径4nm。
a水溶性化合物可从水孔进入膜内;亲脂性化合 物简单的扩散通过。
B一些亲水性化合物不能靠扩散进入,可以靠膜 上镶嵌的蛋白质做导体,暂时性结合,转移进 入。
Na+
CL-
K+ A-
Na+
CL-
K+
离子泵
A-
复极化 去极化
产 生 动 作 电 超极化 位
钠离子通透性增加是膜电位上升的主要原因
- 动作电位的传导
动 ++++++++++++++++
作a
电 - - - - - - - - - - - - - - - -
位
传
- + + + + + + + + + + + + + +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9英文名称:Crop Protection with Chemical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主要农药类型及代表性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了解农药环境毒理以及新农药研究及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主要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及应用技术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3.学时为48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气象学,田间试验与统计,计算机,仪器分析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徐汉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参考书目:(1)新编农药手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2)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韩熹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4)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5)农药学.吴文君、罗万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6)杀菌剂毒理学.林孔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7)除草剂概论.苏少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年(8)昆虫毒理学原理.赵善欢编,吴恭谦等译.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9)昆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唐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0)农田杂草抗药性-产生机理,测定技术,综合治理. 董建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11)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12)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制. 吴文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3)Busvien,J.P.1971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echniques for testing insecticides.(14)Carbett,J.R.et al 1984 The biochemical mode of action of pesticides.Academic Press.(15)Matsumura,F.1975 Toxicology of insecticides.Plenum Press.(16)Matthews,C.A.1979 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s.Longman press.(18)Ware,G.W 1983 Pesticid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W.H.Freeman and Co.(19)Vyas,S.C.1984 Systemic fungicides.Tata McGraw-Hill publising CO.(20)Hassall,K.1990 .The Biochemistry and Uses of Pesticides.Macmillan Press Ltd.(21)Chiu Shin-Foon .1993.Principles of Insect Toxicology.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hology Press.(22)新农药的研究——方法·进展,陈万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23)杀虫剂作用的分子行为. 唐振华,毕强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24)Isaac Ishaaya (Ed.) Biochemical sites of insecticide action and resistance.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1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平时作业10%;出勤情况10%(2)考试成绩占8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1)要求学生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注意翻阅与学习该领域有关的期刊、杂志,如《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农药》、《植物保护》、《昆虫学报》、《植物病理学报》等(2)通过对前述期刊、杂志的学习,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至少应递交阅读笔记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1)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抑制作用
E+PX
Kd
K2
K3
PX.E
PE
P+E
X
Ø 第一步:形成可逆性复合体(PX.E)
Ø 第二步:磷酰化反应,形成磷酰化酶(PE)
Ø 第三步:脱磷酰基水解反应
酶的老化
l 老化:磷酰化酶在恢复过程中转化为另 一种结构,以至亲核性试剂不能使酶恢 复活性。
行为控制作用靶标 引诱剂、驱避剂、报警激素
(二)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 抑制作用
1、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学 2、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
胆碱的过程 3、杀虫剂的抑制作用
1、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生物学
突触结构简图
1、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生物学 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
CH3COOCH2CH2N+(CH3)3+H2O CH3COOH+HOCH2CH2N+(CH3)3
马拉硫磷、乐果
RO
S P SR'
(3)三硫代磷酸酯: O
P
SH SH
脱叶磷
SH
3、膦酸酯、硫代膦酸酯
R O O (S ) P R'
RO
敌百虫、苯硫磷
4、磷酰胺、硫代磷酰胺
RO R 'O (S )
O (S) P NH2
甲胺磷、乙酰甲胺磷
三、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p 1、易水解失效,更易碱解。 p 2、杀虫谱广,药效高,作用方式多样。 p 3、在生物体内易降解为无毒物。 p 4、持效期长短差异较大。 p 5、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神经中乙酰胆碱
(一)杀虫剂的作用靶标
靶标类型
杀虫剂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
乙酰胆碱受体 烟碱、氯化烟酰类、沙蚕毒素类
钠离子通道
拟除虫菊酯类
氯离子通道(GABA受体)林丹、硫丹、阿维菌素、氟虫 腈
章鱼胺受体
双甲脒、杀虫脒
鱼尼丁受体
氯虫苯 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类
一、有机磷杀虫剂的发展
Ø 1820年:以乙醇和磷酸反应开始有机磷化合物 的化学;
Ø 1938年:第一个商品制剂特普(TEPP)诞生; Ø 1941年:内吸性八甲磷问世; Ø 1944年:对硫磷合成商品化; Ø 1948年:内吸磷、敌百虫、倍硫磷等; Ø 现今:原药达300~400种,制剂达10000余种。
2、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 过程
E + AX
. K +1
K -1
E AX
K2
EA K3
X
A+ E
Ø 第一步:形成酶底物复合体(E.AX)
Ø 第二步:乙酰化反应,复合体放出胆碱(X), 酶与乙酰基结合形成乙酰化酶(EA)
Ø 第三步:水解反应,乙酰化酶被水解为乙酸 (A)与酶(E)
乙酰胆碱酯酶分子上的两个作用部位
第一节 杀虫剂毒理学基础
一、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二、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
一、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 的分布
(一)杀虫剂进入昆虫体 内的途径
(二)杀虫剂的穿透 (三)杀虫剂在昆虫体内
的分布
(一)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Ø 1、从体壁进入 Ø 2、从口腔进入 Ø 3、从气门进入
l 酶复能剂:2-PAM类亲核性试剂 (解磷定、氯磷定)。
阿托品
N+ I
CH3
CH NOH
解磷定
CH NOH N+
Cl
CH3 氯磷定
(三)杀虫剂对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p 1、烟碱及氯化烟酰类 杀虫剂
p 2、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四)杀虫剂对轴状突部位的作用
p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于神经轴状突膜, 改变膜的通透性,延迟了Na+通道的关闭, 使负后电位延长,导致产生重复后放。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三章杀虫杀螨剂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杀虫剂毒理学基础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剂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五节 有机氯类杀虫剂 第六节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第七节 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第八节 抗生素类杀虫剂 第九节 昆虫生长调节剂 第十节 其它杀虫剂 第十一节 杀螨剂
2、杀虫剂穿透昆虫的消化道
① 被动扩散作用:依靠药剂的浓度差。 ② 主动运输:酶系对杀虫剂化学结构的
改变(活化或降解作用)。
3、杀虫剂对昆虫神经膜的穿透
Ø 血—脑屏障:存在于 昆虫血淋巴与神经系 统之间。
Ø 昆虫血—脑屏障的特 点:类似生物膜结构, 非离子部分可以穿过, 电解质的离子部分不 能穿过。
l PE+A(亲核性试剂) P+EA E+A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抑制作用
Kd E+CX
K2
K3
CX.E
CE
C+E
X 第一步:形成可逆性复合物体(CX.E)
第二步:分离X,形成氨基甲酰化酶(CE)
第三步:脱氨基甲酰基水解作用
(3)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和治疗
l 生理拮抗剂: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 (长托宁)。
菊酯类处理
(五)杀虫剂对昆虫呼吸作用的影响
p 物理作用杀虫剂:油乳剂 阻塞昆虫的外部呼吸系统。
p 化学作用杀虫剂:干扰昆 虫的能量代谢过程,导致 昆虫死亡。
呼吸毒剂
l 砷素杀虫剂 l 氢氰酸 l 鱼藤酮 l 虫螨腈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剂
p 一、有机磷杀虫剂的发展 p 二、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 p 三、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p 四、有机磷杀虫剂主要品种
二、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
Ø 1、磷酸酯 Ø 2、硫代磷酸酯 Ø 3、膦酸酯、硫代膦酸酯 Ø 4、磷酰胺、硫代磷酰胺
1、磷酸酯
RO O P OR'
RO
敌敌畏、久效磷
2、硫代磷酸酯
(1)一硫代磷酸酯: R O
对硫磷、杀螟硫磷
RO
S
RO
P OR' RO
O P SR'
(2)二硫代磷酸酯: R O
(三)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杀虫剂
(保留) (转运)
表皮 血淋巴
脂肪体(保留代谢) 其他器官(保留排泄)
(中毒代谢) 神经系统
消化道(保留代谢)
二、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
p (一)杀虫剂的作用靶标 p (二)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p (三)杀虫剂对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p (四)杀虫剂对轴状突部位的作用 p (五)杀虫剂对昆虫呼吸作用的影响
(二)杀虫剂的穿透
1、杀虫剂穿透昆虫体壁 2、杀虫剂穿透昆虫的消化道 3、杀虫剂对昆虫神经膜的穿透
1、杀虫剂穿透昆虫体壁
§ 昆虫体壁构成:表皮+
真皮细胞+底膜。
§ 表皮特点:油/水两相
结构(上表皮为油相, 原表皮为水相)。
§ 昆虫接触到药剂以后,
药剂溶解于上表皮,并 按油/水分配系数进入 原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