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杜环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杜环老文言文翻译

杜环,字子环,吴郡人也。
年十五,孤贫无依,乃入吴郡范氏为童子。
范氏子年长,不事学业,日与群小嬉戏。
环见之,心知非计,遂弃去,从游于士大夫间。
后游京师,因得见公卿,知名于世。
时值唐玄宗天宝末年,国事日非,环遂弃官归隐,不复出。
环性刚直,不事权贵,与人交,必求其心。
故虽贫贱,而交游满天下。
环尝游于江湖,结交豪杰,志欲为国家出力。
一日,环与友人在酒肆中,见一客衣衫褴褛,状甚可怜。
环怜之,与之酒食,问其所来。
客曰:“吾乃杜陵人也,名不详,因世乱流离,至此。
”环闻言,叹曰:“吾亦杜陵人,名亦不详,与子同乡,岂非天意耶?”遂与结交,同行数日。
环与友人别后,独行至一山,遇一盗。
盗见环,欲夺其财,环不从。
盗怒,欲杀环。
环急中生智,曰:“吾闻盗亦有道,宁杀不义之人,不夺无辜之财。
吾虽贫,然心无愧,何忍夺我之财?”盗闻之,犹豫良久,终不忍下手。
环遂脱身,前行。
环行至一村,见一老妪,须发皆白,卧于道旁。
环怜之,遂解衣与之,自往山中采药。
药成,老妪赠环一符,云:“此符能避邪驱鬼,汝持之,当无祸患。
”环谢之,持符而行。
环行数月,至一州,闻州官暴虐,民不聊生。
环遂入州城,见州官,责其暴虐。
州官怒,欲杀环。
环不惧,曰:“吾非为名,非为利,特为百姓而来。
汝若杀我,必遭天谴。
”州官闻言,心中惧怕,遂放环去。
环去后,州官果遭天谴,被贬官。
环因救民有功,被朝廷封为郎中。
环虽位至郎中,仍不忘百姓,常以诗书自娱,不与权贵交结。
环年八十,无疾而终。
其生平事迹,载于《唐书》。
后世之人,闻其名者,莫不肃然起敬。
《杜环传》译文:杜环,字子环,是吴郡人。
十五岁时,他孤苦伶仃,没有依靠,于是进入吴郡范氏家中做童子。
范氏的儿子年纪大了,不从事学业,每天与一群小孩子嬉戏。
杜环看到这种情况,心里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离开范家,开始游历于士大夫之间。
后来他游历到京城,因此得以见到公卿,名声在世间传开。
当时正值唐玄宗天宝末年,国家事务日益恶化,杜环于是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不再出仕。
断句练习精选

断句练习题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取材于《隋唐嘉话》)2.(2006年高考广东卷)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令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选自宋濂《杜环小传》)3.(2006年高考辽宁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4分)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束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4..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5.(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6.(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7.(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8.(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9.(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10.(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用/给文中句子断句。
文言文断句指导及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一、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一些技巧进行辅助断句。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l、找名词 (代词),定句读。
(找主干定句读)主︳︳谓宾 /名(代)|︳动(形)名 (代))(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 (代)词,找主干。
)例2: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荀子·劝学》2、找虚词,定句读(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3: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道遥游》3、找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 4: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例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于兵法》4、找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6: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苏洵《谏论下》5、依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文言文专题复习:把握技巧妙断句

2019年全国1卷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 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年考题
12
当堂检测
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 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
——2018年北京卷《秦废封建·苏轼·东坡志林》
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 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
谓语断句
• 完整的句子:主+谓+宾(然而文言文常有省略) • 找动词,定谓语,谓语句型结构的四种基本断句法: • 1.“主——谓”句,在谓语后断句; • 2.“谓——宾”句,在宾语后断句; • 3.“谓——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 4. “谓—宾—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活动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 特点。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 生而曳尾于涂中乎(限5处)
•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 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杜环小传原文及翻译

杜环小传原文及翻译《杜环小传》,明·宋濂作,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按,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浦江(今浙江金华)人。
元惠宗至正中,荐授翰林士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东明山著书,历十余年。
明太祖时,累官至翰林学承旨、知制诰,为太子师傅,并主编修撰《元史》。
以老致仕,因长孙慎坐法,举家谪茂山,道卒。
濂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博极群书,为文醇深雄健,体裁严简。
乔力杜环,字叔循。
其先卢陵人,[1]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
环尤好学工书,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
[2]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
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
[3]复哀泣从人至金陵。
问一二人,无存者。
因访一元家所在。
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橘,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4]抱衾寝母。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媵女从其行,[5]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
[6]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
[7]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之人物传记练习2(含部分答案)

28.客人引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目的是()A.赞同元方对“府君”“家君”的评价。
B.反驳元方对“府君”“家君”的评价。
C.让元方明白“府君”“家君”应同心同德。
29.“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客人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是()A.元方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B.元方态度太傲慢了才不回答问题。
C.元方太谦虚了不愿回答问题。
30.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面对元方的话,“友人惭”;此文中,客人听了元方的话也“客惭而退”。
请结合两文内容,分别分析两人“惭愧”的原因。
附: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渐。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阅读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①江东,遂家金陵。
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②诣谭。
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③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见少子,相持大哭。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④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选自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注释)①游宦:到外地做官。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6年普通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湍流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B.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C.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耻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午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因素。
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就说,财富来源于人们竞争性的劳动。
宋濂《杜环小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濂《杜环小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宋濂《杜环小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媵女从其行。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见少子,相持大哭。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shěn)由也C.妇啼一何苦D.何故而至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濂《杜环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媵女从其行。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见少子,相持大哭。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 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 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 妇啼一何苦
D.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
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 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 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翻译。
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