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躁狂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躁狂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躁狂症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躁狂症? 2. 为什么会患上躁狂症? 3. 谁会受到躁狂症的影响? 4. 如何治疗躁狂症? 5. 如何预防躁狂症的复发?
什么是躁狂症?
什么是躁狂症?
定义
躁狂症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极度兴奋、情绪 高涨和行为冲动。
它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部分,与抑郁症相对。
什么是躁狂症?
如何治疗躁狂症?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有助于稳定情绪。
避免酒精和药物滥用,减少压力源。
如何预防躁狂症的复发?
如何预防躁狂症的复发? 定期随访
定期与精神科医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应对。
如何预防躁狂症的复发? 自我监控
学会识别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谁会受到躁狂症的影响?
谁会受到躁狂症的影响? 年龄
躁狂症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
但也有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出现。
谁会受到躁狂症的影响? 性别
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但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可 能有所不同。
女性更容易出现混合发作,而男性更容易出现躁 狂发作。
谁会受到躁狂症的影响? 职业和社会背景
任何职业和社会背景的人都可能患上躁狂症。
基因研究显示,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 风险。
为什么会患上躁狂症? 生物化学因素
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和血清素 水平异常,可能导致躁狂症。
脑成像研究也发现了某些脑区的功能异常。
为什么会患上躁狂症? 环境因素
压力、生活事件和药物滥用等环境因素也可 能触发躁狂症。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创伤经历是常见的诱因。
保持情绪日记,记录情绪波动和触发因素。
如何预防躁狂症的复发? 支持系统

2024年狂躁症护理查房PPT

2024年狂躁症护理查房PPT

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内容:制 定护理目标,确定护理措施
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 康复
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隐私,保持沟通畅通
医护人员协作要求
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专业和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信息共享:及时分享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 明确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避免重复工作 及时沟通: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共同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理水平
记录阶段:记 录查房情况, 整理护理资料
总结阶段:总 结查房结果, 提出改进措施, 制定下一步护
理计划
注意事项
查房前准备:了解患者病情、检查设备、准备资料等 查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询问病情、检查身体等 查房后总结:总结查房结果、提出护理建议、制定护理计划等 查房记录:详细记录查房过程、结果和建议,以便后续护理工作参考。
汇报人:
目录
定义与症状
狂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易怒、冲动等 症状包括情绪高涨、兴奋、易怒、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减少、食欲增加等 狂躁症患者可能表现出过度自信、夸大自我、过度消费等行为 狂躁症患者可能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怒、冲动、攻击性行为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狂躁症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导致狂躁症 环境因素:如压力、创伤、生活事件等可能诱发狂躁症 心理因素: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增加狂躁症的风险
护理措施评估:评估护理措施 的实施效果,如患者病情改善 程度、生活质量提高程度等
护理措施分类与实施
药物治疗:根 据患者病情, 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通 过心理疏导、 行为疗法等方 法,帮助患者 缓解心理压力

《变态心理学》课件——躁狂症

《变态心理学》课件——躁狂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心理学因素
精神分析—极端防御机制
- 躁狂是应对消极情绪状态或不能接受事件的一 种极端防御机制 - 躁狂时与抑郁时一样,通过投射将愤怒导向内 部。而躁狂时焦虑是外化的 - 躁狂中出现的冲突与抑郁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冲突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Katan et al., 1953)
2023/5/16
23
病因和发病机制—认知因素
6
双相I型障碍(DSM-V)
持续至少1周(若住院治疗则任意时长都可)
至少一次符合躁狂发作,且非精神病性相关障 碍。患者常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每一种 症状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几个躁狂或抑郁时期,期 间有一段“正常”时期,一些患者在一天之内 既有抑郁的经历又有躁狂的经历
对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p55(DSM-V)
• 血锂浓度监测,如高达1.6~2.0 mmol/L时,应 立即减量或停药
2023/5/16
26
双相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 认知行为疗法:加强了锂疗的效果
- 教育阶段,使患者准备好接受认知疗法
- 应对症状的认知行为方法:尽量有规律的活动模式; 时间管理模式;克服有功能障碍的思维
- 发病率不因社会经济地位或种族的不同而不同
- 首发年龄通常在20-30岁之间
2023/5/16
4
流行病学调查
DSM-V(2013)
• 双相I型障碍1年中的患病率为0.6%(美国)
• 第一次躁狂或抑郁发作平均年龄18岁
• 男女比例 1:1
•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快速循环和抑郁症状
• 超过90%有一次躁狂发作的个体将有更多次的 发作
喜欢说笑话、双关语、开不相干的玩笑,且伴 有戏剧性的举止、歌唱和过度的手势

躁狂症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躁狂症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少躁狂症的发作频率和 严重程度。
有效的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要预防躁狂症? 提升社会功能
通过预防,个体能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和职 业生活。
这有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为什么要预防躁狂症? 降低医疗费用
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因躁狂症引发的医 疗费用。
早期干预可以降低长期治疗的成本。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谁需要关注躁狂症预防?
谁需要关注躁狂症预防? 高风险人群
有家族史、既往病史或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 的人群应特别关注。
这些人群更容易受到躁狂症的影响。
谁需要关注躁狂症预防?
社会支持系统
家属、朋友和同事应增强对躁狂症的认识, 以提供必要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应对 压力。
什么是躁狂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睡眠减少、话语增多、注意力不集 中和过度参与活动。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几天到几周,影响个人生活质 量。
什么是躁狂症?
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增加躁狂 症的风险。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为什么要预防躁狂症?
为什么要预防躁狂症? 减少发作频率
躁狂症的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躁狂症? 2. 为什么要预防躁狂症? 3. 如何预防躁狂症? 4. 谁需要关注躁狂症预防? 5. 何时寻求帮助?
什么是躁狂症?
什么是躁狂症?

定义
躁狂症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极度的情绪高涨 、精力充沛和过度自信。
躁狂发作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和职业功能障碍。
专业支持帮助改善患者的适应能力。
何时寻求帮助?

躁狂症病人的护理PPT

躁狂症病人的护理PPT
躁狂症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躁狂症?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5. 护理评估与反馈
什么是躁狂症?
什么是躁狂症?
定义
躁狂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极度的兴奋、活 跃和情绪高涨。
躁狂症通常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部分,可能伴随 抑郁发作。
什么是躁狂症?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情绪变化。
为什么需要护理? 促进康复
通过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护理可以帮助 患者更好地应对躁狂症状。
情绪稳定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改善。
为什么需要护理? 增强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良 好的沟通,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药物调整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 便患者更容易表达情感和需求。
良好的沟通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情绪管理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 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这些技巧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症状
患者会经历过度自信、精力充沛、话语增多、注 意力分散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对现实的判断。
什么是躁狂症?
发病原因
躁狂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 及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关。
压力和生活事件也可能诱发躁狂发作。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预防并发症
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如自残或他伤。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初期发作

定稿躁狂症的护理PPT.ppt

定稿躁狂症的护理PPT.ppt

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最新 文档
8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
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最新 文档
9
药物治疗
• 1、抗精神病药治疗:

适用于躁狂症病人,尤其是精神运动性兴奋
症状明显的病人。常用药物有氯丙嗪,奥氮平,
最新 文档
11
• 躁狂症的症状鉴别诊断
•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 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 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 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 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 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 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 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 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 随病程而长。
• 患者病情许可时,鼓励参加一些活动,如工娱疗、打扫卫生等,以发泄 过剩的精力。
•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取得信任,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进行治疗护理时,耐心做好解释以取得病人配合。
• 注意观察病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激惹病人, 用良好的语言有效阻止病人的破坏性行为,必要时给予隔离于单人房间 或约束性保护,帮助病人控制冲动性行为,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最新 文档
14
•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 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 稳为主。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最新 文档

躁狂症演示课件

躁狂症演示课件

定期评估预防计划的效果,及时调整 干预措施,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躁狂 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
康复期患者管理技巧分享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倾听他们的诉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和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病程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患者的症状需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如影响 正常工作和生活。
躁狂症状需持续一定的时间,通常至少持续 一周。
02
01
排除标准
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精神疾病或 身体疾病。
04
03
鉴别诊断注意事项
1 2 3
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精神分裂症也可出现类似躁狂的症状,但两者在 症状表现、病程和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应对危机情况
在患者出现躁狂症状时,家庭成员应保持冷静,及时采取 安全措施,如避免患者独自外出、防止自伤或伤人等,同 时尽快与医生取得联系。
谢谢聆听
02
03
神经递质异常
躁狂症患者存在多种神经 递质异常,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
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躁狂症患者体内 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与疾 病发生发展有关。
氧化应激
躁狂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 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神经 细胞损伤。
心理社会因素对躁狂症影响
生活事件
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等可 诱发躁狂症发作。
人际关系
选用原则包括根据患者病情 、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 虑,选择适当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精 神病药物、要按时服药,定期 复诊。

躁狂症护理查房课件PPT

躁狂症护理查房课件PPT

诊断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1.工作、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 2.社交能力受损; 3.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显亢进。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遗传因素 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可能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下一代,
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遗传。 (二)体质因素 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交际、开朗、兴趣广泛、好动、易兴奋乐观
• 既往史:健康,其它无。
• 家族史 : 父母两系三代无近亲婚配、精神失常、癫
痫、痴呆、自杀、精神活性使用史。
• 体格检查 :无特殊。
• 精神检查:意识状态可,注意力随境转移,语速加快,
妄想结构:不系统,夸大妄想,面部表情高兴,病理性优 势情感高涨。
• 诊疗计划 :医嘱给予精神科一级护理,予碳酸锂片、
一般资料
• 姓名:张某某 • 年龄:44岁
民族:汉族 • 职业:公务员 • 婚姻:已婚
性别:男 出生地:罗入院诊断: • 躁狂症
现病史:
• 主诉:兴奋话多、精力旺盛伴睡眠减少一周,加重5天。 • 一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夜间睡眠差,反复不睡,
做着看电视、想问题的样子,但白天仍觉得精力旺盛,有 用不完的劲。认为自己负有重要的使命,能力特别强,表 达内心的感受,话多内容杂乱。经常不停的用手机发短信 给朋友、同事、身边的人不堪其优。家人见其异常今日在 家属的陪同下首次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躁狂发作”收住 我课。自起病以来,患者睡眠差,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体重未见变化,整个病程未见自杀、自伤行为,否认冲动 、攻击行为及消极、悲观念头。
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 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9年4月收入我院,诊断为“狂躁症”,好转出院,但服药依存性差 ,病情多次反复。多次于吐鲁番大河沿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诊断为 “狂躁症”,2005年10月好转出院一周即不服药,病情反复。
• 在单位要求下,强行收入我院,诊断为“心境障碍-狂躁症”,治疗 效果尚可。2011年5月25日由于四肢浮肿而转入第四人民医院治疗, 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与6月11日再次转入我院。8月15日患者症状加重 ,更换治疗方案,病情控制平稳。
.
7
护理评估
躁狂症多表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多。自 感脑子变灵活、人变聪明,说话时兴高采烈、眉飞色 舞,感到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好管 闲事,好发脾气。重者易激惹,甚至易怒,出现攻击 行为等因此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
8
一、护理目标
• 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 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出走行为,能安心住院。 • 建立和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
• 服药后认真检查病人口腔,保证病人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尽快得到控 制。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服药后反应,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
10
2、症状及心理护理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 • 协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学会应对方法。 • 指导患者掌握复发的先兆,预防复发。 • 评估患者暴力行为的风险,按照暴力行为的防范
躁狂症
慢三病区护理查房
.
1
概述
•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 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 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 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 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 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 到原先的正常状态。
.
2
3.2、对家属: 指导家属学习有关的疾病知识和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的常识。 指导家属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锻炼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指导家属学会识别、判断疾病症状的方法。 指导家属了解督促和协助病人按时服药、按期复查的重要性。
.
12
谢谢
.
13
• 患者病情许可时,鼓励参加一些活动,如工娱疗、打扫卫生等,以发泄 过剩的精力。
•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取得信任,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进行治疗护理时,耐心做好解释以取得病人配合。
• 注意观察病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激惹病人 ,用良好的语言有效阻止病人的破坏性行为,必要时给予隔离于单人房 间或约束性保护,帮助病人控制冲动性行为,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
4
现病史
• 1977年高考落榜,年底当兵被人顶替,想不通,渐发病。
• 1978年某医院治疗,病情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
• 1981年-1988年工作表现良好,病情未复发。
• 90年、94年、98年、99年与单位领导争执及家庭纠纷等原因病情复发 。现兴奋话多,多疑,情绪波动大,不能胜任工作,多次于某医院住 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尚可,出院可正常工作。
• 2015年7月22日患者因心肌酶较高转院治疗。此次患者在外院治疗心 肌酶已正常,顾于9月26日转入我院继续抗精神病治疗。
.
5
既往史
患者94年被他人殴打致颅脑外 伤,鼻骨骨折,无意识障碍,后治 愈。2010年体检查出高职血危,无 症状型心肌缺血。
.
6
病例摘要
患者,男,55岁,汉族,以兴奋、话多,言语 行为乱、情绪不稳定性加重37余年为主诉办理在入 院,在病区住院期间,接触主动,言语量多。此次 查房精神科检查提示:患者意识清,结束主动,对梦 话嗯答,言语量多,思维联想速度快,交谈中,常 转换话题,未见明显的音联、意联,但在交谈中患 者常用英语,俄语等各种语言做回答,在交谈结束 时用多种语言来说再见,未引出明显的思维内容障 碍及思维从属性异常,患者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 交谈过程中易受周围事物影响而转移。面部表情较 低落,想要回家,生活及工作中无明显意志活动减 退或者增强,社会功能受损,部分自制力。
适当生理功能。 •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帮助患者计划其能完成的活动。指导患者及 家属认识疾病、预防复发。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及定 期血液检查。
.
9
二、护理措施
1、安全及基础护理
• 提供安全和安静的环境,晚间安置患者在易于观察的大房间,15-30分 钟巡视一次。白天将患者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及时观察患者动态 表现。
措施处理。 • 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 指导患者参与各类康复活动,转移过剩的精力。
.
11
3、根据病情,分段做好健康宣教,使得病人能 尽快认 识自己的疾病,安心住院配合治疗。
3.1、对病人: 协助病人认识自己疾病的有关知识,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指导病人掌握症状复发的先兆,预防复发。 指导病人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的表现。 明确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的必要性。
基本资料
患者,男性,出生河南,第四胎,顺产, 婴幼年发育良好,智力发育正常,适龄入学, 学习成绩可,高中毕业。现年54岁,已婚,住 院次数10次,前次住院日期….,共住院27天, 前次住院结果为好转。父母两系三代内否认有 精神病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
主诉
兴奋,话多、言语行为乱、情绪不稳定 进行性加重37余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