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冶炼工艺操作标准
电炉冶炼工艺操作标准

电炉重点补炉区
装料(配料)
对废钢的要求
(1)不允许有有色金属。 (2)不允许有封闭器皿、易爆炸物。 (3)入炉的钢铁料块度要合适,不能太大。
装料量要求
二次进料:第1次,60%;第2次,40%; 三次进料:第1次,40%;第2、3次,30%; 四次进料:第1、2次,30%;第3、4次,20%。
(一 次 料 ) (加 铁 水 )
(二 次 料 )
(精 炼 )
供 电 时 间 min
留钢操作
留钢量与熔化时间的关系
留钢量与熔化速度的关系
电炉氧化期
氧化期的任务: 脱P、脱C 、去气(N、H)、去夹杂、升温。
电炉熔氧期操作: 熔化废钢与氧化期脱碳结合,提前造渣脱磷。
元铁素矿氧石化氧化方:式
传统出钢-虹吸出钢
偏心炉底出钢过程
进入还原期或炉外精炼
电炉还原期
还原期是转炉炼钢没有的。 什么是还原? 还原期的主要任务是: 1. 去除钢液中的氧 2. 去除钢液中的硫 3. 调整钢液的温度,成份到规定成分; 4. 合金化
这四点是相互联系及同时进行的。脱O与 脱S的关系,合金化与脱O、S,脱O、S时加入 的合金Mn,就是成品需要的合金。
供电时间确定
1. C 吨钢电耗,kWh/t 2. W 钢水总重,t 3. P电炉变压器容量,kV.A 4. 变压器利用率, 5. 非通电时间,min
泡沫渣
泡沫渣的作用
1. 提高了热效率,降低电炉冶炼电耗; 2. 缩短了冶炼时间; 3. 减少了热辐射对炉壁及炉盖的热损失
对炉壁的热损失情况
电炉冶炼工艺操作标准
电炉冶炼工艺
传统冶炼工艺(三段工艺)
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
电炉冶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电炉冶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炉冶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冶炼技术,主要用于熔炼钢铁、铜、铝等金属。
由于电炉运行时涉及高温、高压等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电炉冶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电炉冶炼前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的机械、电气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安全控制装置可靠,并进行试验。
2、检查电气系统、仪表、自动控制仪等设备,通风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并处于正常状态。
3、检查冷却水系统、淬火设备等是否正常。
4、配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灭火设备,并告知工作人员有关消防应急处理措施。
5、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当畅通无阻,避免堆垛杂物等堵塞。
二、电炉冶炼操作流程:1、操作前要检查操作人员是否熟悉设备、了解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在电炉开炉前,要清洗炉膛,检查炉构、炉壳、电极、液面测量装置、倾吐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开炉后,根据规定加入炉料,掌握好加热速率和保温时间。
4、在炉内溅出包埋物和炉渣时,要立即进行清理和处理,防止溅出物堆积和积累。
5、在熔融过程中,要根据必要的工艺要求掌握熔化温度和时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6、在出现炉内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插爆炉等应急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
三、电炉冶炼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2、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禁在电炉旁吸烟、用火等,防止发生火灾。
3、在倾倒炉渣时,要保证倾吐设施畅通,防止炉渣溅出和烫伤工作人员。
4、在电炉操作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温度和压力,防止超温、超压等异常情况发生。
5、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严禁私自拆除安全装置。
6、在熔融过程中要保持通风设备正常运转,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以上是电炉冶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部分内容,具体规定需根据不同的设备和工艺要求进行制定。
在电炉冶炼操作过程中,要确保人员安全、设备完好,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

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以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炉炼钢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一、电炉炼钢的原理电炉炼钢是利用电能将废钢或铁矿石熔化并加以冶炼的一种钢铁生产方法。
相比传统的炼钢方法,电炉炼钢具有灵活性高、能耗低、环保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钢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炉炼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弧放电的高温高能量特性,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炉内的材料熔化。
电炉内设置有电极,通过电极产生的电弧放电,使炉内的钢块或铁矿石迅速升温至熔化点,完成炼钢过程。
二、电炉炼钢的工艺流程电炉炼钢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炼、冶炼和出钢等环节。
1. 原料准备:电炉炼钢的原料主要包括废钢和铁矿石。
废钢是指回收利用的废旧钢材,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预处理。
铁矿石经过破碎、磁选等工艺处理后,得到适合电炉炼钢的铁矿粉。
2. 熔炼:原料装入电炉后,通过电极引入高温电弧,将原料迅速加热至熔化点。
在熔炼过程中,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原料中的杂质被氧化还原,炉内温度逐渐升高。
3. 冶炼:炉内温度达到要求后,加入适量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调整炉内成分,提高钢的质量。
同时,通过喷吹氧气等方式进行氧化剂的供给,控制冶炼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净化钢液。
4. 出钢:冶炼结束后,通过倒炉或倾炉等方式将炼好的钢液从电炉中倾出,进一步加工成所需的钢材。
出钢后,需要进行连铸、轧制等工艺,最终得到成品钢材。
三、电炉炼钢的特点和优势1. 灵活性高:电炉炼钢可灵活调整炉内温度和成分,适应不同的钢种和质量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能耗低:电炉炼钢相比传统炼钢方法,能耗更低。
电能可以高效转化为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 环保:电炉炼钢过程中没有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电炉炼钢可以使用废钢作为原料,有效促进了废钢的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
4. 生产效率高:电炉炼钢的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可以实现快速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75t电炉连续加料冶炼工艺

75T连续加料电弧炉冶炼工艺操作规程闫利1、连续加料电炉冶炼工艺是一种电炉冶炼新工艺,采用的是加料不旋开炉盖而由连续加料装置将废钢连续送入炉中,在冶炼同时对炉料进行预热,送电熔化时,炉中产生的烟气将加料装置中的废钢预热。
送电熔化过程中平熔池冶炼,除新开炉第一炉料篮顶装存在传统的冶炼点弧、穿井,直接送电冶炼、主熔化、熔末、升温,其工艺主导是单渣冶炼,熔氧结合,综合脱氧,留钢、留渣操作。
2、送电伊始启动连续加料装置,加入白灰800-1000公斤,白云石300-400公斤,提前造渣。
3、炉门氧枪先中量供氧(~800Nm³/H),炉壁氧枪供氧量低氧(500-800Nm³/H)熔池形成,液面逐渐上升,炉内钢水大于40T时,提高炉壁氧枪供氧量(约800-1000Nm³/H),炉门氧枪供氧(约1000-1400Nm³/H),氧枪开启同时,喷碳操作,当水平加料停止送料时,炉门氧枪供氧量约(1000-1200Nm³/H),钢水全熔后炉壁氧枪选择500-600Nm³/H,炉门氧枪供大氧或超氧将炉渣吹稀做出钢准备,流渣操作;4、炉门氧枪小心操作,返氧时迅速调整氧枪位置并将供氧流量调小,不可顶住炉料吹氧,炉长观察炉内熔炼情况,作出相应操作指示,通知配电工停送电操作;5、连续加料装置前期适当提高送料速度,待废钢塌料至四孔加料口以下,或炉料熔化90%以上时,形成大熔池,补加600-800公斤石灰,补加白云石,碳枪根据炉内渣况调节喷碳量,全程平熔池埋弧操作,造泡沫渣,保证渣层厚度,全程埋弧操作,观察炉内情况,确定投入水平加料速度,炉壁及时氧枪投用,根据炉料情况调整炉壁氧枪供氧量;6、水平加料投入后,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水平加料所供废钢料型,以及四孔处废钢熔化状态;若出现堆起料墙的情况,可以减慢上料速度,吹氧助熔;7、炉料全熔后,炉门氧枪流量加大,深吹搅拌,此时注意控制升温速度,温度成分合格后,调整渣子碱度,组织出钢,留钢操作,留钢量30-40T;8、必须注意控制留钢量,每炉留钢量不少于30T,顶装料时,留钢量不小于20T,做到留钢留渣操作,严禁刻意排渣操作;9、炉料熔化90%左右,取参考样分析C、P等元素。
电炉冶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电炉冶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电炉冶炼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冶炼技术,其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电炉冶炼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确保冶炼过程中的安全。
二、安全设备及保护装置1. 电炉室应配备可靠的排烟装置,及时将炉料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及烟雾排出室外。
2. 电炉顶部应设有防护罩,以防止铁水喷溅伤害工作人员。
3. 安装可靠的温度、压力监测装置,及时监测电炉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4. 电炉室应有防火墙,并备有灭火设备。
5. 安装可靠的断电装置,以防止电炉过载或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三、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工作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耐高温手套、防火服、安全帽等。
2. 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了解电炉冶炼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3. 在冶炼过程中,严禁使用金属制品或具体破损的工具,以防止引发事故。
4. 炉料装入时应小心操作,避免炉料的飞溅和滑落。
5. 严禁随意触摸电炉和电器设备,以免触电事故发生。
四、应急预案及演练1.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溢铁、炉料堵塞等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提高作业人员对应急事故的应对能力。
3. 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品,确保应急时的救援能力。
五、电炉冶炼操作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2. 在投料和倒炉的过程中,注意控制速度和角度,避免炉料的飞溅和外溢。
3. 在炉料熔化后,应及时放电,以防止电炉爆炸。
4. 冶炼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5. 定期检查电炉的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作业现场安全控制1. 电炉冶炼现场应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场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2. 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和火源的存在。
3. 现场应配备专人监控和管理,确保操作的安全进行。
七、安全教育和培训1.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感应电炉熔炼安全操作规程

感应电炉熔炼安全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应全程穿戴防护用品,包括防火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耐高温鞋等。
二、在进行熔炼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先检查设备的工作正常,确保电炉的电源和电控系统无故障。
三、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清醒、冷静。
严禁饮酒、吸烟等影响注意力和判断力的行为。
四、操作人员在操作熔炼设备时应确保周围环境干燥,严禁有水分的存放或溅入设备内部。
五、在操作时,应根据工艺要求调整电炉的功率和温度,以保证熔炼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六、操作人员应注意熔炼过程中是否有异常问题,如漏电、电压不稳定等情况,及时报告维修和处理。
七、操作人员在熔炼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设备的绝缘性能,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八、熔炼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设备内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九、操作人员在熔炼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炉体内的压力,及时排除产生的废气和有毒气体,保持操作环境的安全。
十、操作人员应定期清理设备和熔炼室内的杂物,确保设备和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十一、熔炼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切断电源,关闭设备,排除残余热量,确保设备的安全停机。
十二、熔炼过程中发现设备有任何故障、异常情况或需要维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十三、操作人员在熔炼过程中禁止随意搬动设备、打开设备盖子和接触设备内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十四、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考核,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确保熔炼操作的安全。
十五、操作人员在熔炼过程中应互相协助、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完成。
以上是关于感应电炉熔炼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请全体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与稳定。
电炉熔炼操作规程(一)

电炉熔炼操作规程(一)引言:电炉熔炼是常见的金属冶炼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备过程。
为了确保电炉熔炼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炉熔炼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电炉熔炼前的准备工作1. 清洁电炉炉腔和炉屋,确保工作环境整洁,以防杂质污染。
2. 检查电炉的电力供应和控制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3. 准备合适的炉膛钢材或陶瓷容器,确保其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二、电炉熔炼操作的步骤1. 将待熔炼的金属材料按照工艺要求放入炉腔,注意避免混合使用不相容的金属材料。
2. 设置电炉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并启动电炉的加热系统,使炉腔温度逐渐升高。
3. 监控电炉的温度变化,确保炉腔温度达到熔点并保持稳定。
4. 若有必要,添加熔剂或助熔剂,以提高熔化速度和熔化效果。
5. 在炉腔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停止加热并进行冷却,待熔炼物材料冷却后取出。
三、电炉熔炼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护目镜和防火服,确保人员的安全。
2. 注意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熔融性质,避免烫伤和其它意外伤害。
3. 谨慎操作电炉的控制系统和电源开关,避免电击和其他电气安全事故。
4. 在炉腔温度达到熔点时,注意避免喷溅和溅出物的伤害,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5. 停止加热后,等待熔炼物材料冷却后再取出,避免烫伤和其他安全隐患。
四、电炉熔炼后的处理工作1. 将冷却后的熔炼物材料取出,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清理电炉炉腔和炉屋,清除残留物和杂质,保持电炉的卫生与干净。
3. 对电炉的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4. 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炉膛钢材或陶瓷容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证其再次使用的可靠性。
5. 撰写熔炼操作记录,标注熔炼物材料、温度曲线和操作要点等重要信息,为后续工序提供参考。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电炉熔炼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包括熔炼前的准备工作、熔炼操作的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熔炼后的处理工作等。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操作规程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操作规程一.熔化前的准备:1检查熔炼所使用的工具,确保齐备、干燥,计量器误差是否符合标准。
2仔细检查炉体及部件是否完好。
3仔细检查炉衬、炉口烧损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检查和维修熔炼时所用的工器具是否齐全。
5检查感应线圈冷却水系统和液压系统是否畅通,压力、流量是否正常,有无渗水滴漏现象。
6检查各个部位的仪表和显示是否正常。
7检查金属炉料是否清理干净和数量充足,有无不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的金属炉料存在其中。
8检查铁水包及输送电胡芦是否完好。
9检查各控制系统是否正常,灵活可靠。
10检查漏炉报警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电气绝缘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11检查倾炉系统是否灵活、可靠。
12检查中频炉电源柜系统及纯水冷却系统是否畅通,压力、流量是否正常,有无渗水滴漏现象。
二.熔炼操作:1.检查无误后,先加入坩埚容量的1/3干净炉料方可起动中频电源;加料原则是小块、厚实料放入坩埚底部,有了熔池后再加入轻薄料和大块料,要求装料时坩埚中的金属炉料密度尽量最大。
2. 通电4~8min内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逐渐将功率增至最大值。
3. 熔炼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炉衬的烧损情况、中频电源柜上各种仪表、冷却水循环状况;炉膛里不准有炉料架空棚料现象,如有此现象,随时注意捣料,防止“搭桥”。
4. 95%的炉料熔毕时,取钢样进行成分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继续熔化。
5.全部炉料溶毕后,降低功率至40%~60%,倾炉扒渣;为防止铁水溢出,铁水液面与炉沿保持50mm的距离。
6. 往铁水液面上加脱氧剂(质量比为:石灰粉:铝粉=2:1)进行扩散脱氧;脱氧过程中可用石灰粉和氟石粉调整炉渣的粘度,使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7.根据化学分析结果,调整钢液化学成分,其中含硅量应在出钢前10min以内进行调整。
8. 测温,做圆杯试样:测量钢液温度,并作圆杯试样,检查钢液脱氧情况。
9. 钢液温度达到1630~1650°C(高锰钢1520~1560℃),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扒除一半炉渣后,加硅锰各0.15%,镇静一分钟,每吨钢液插铝0.15-0.25%终脱氧,插铝后2~3min以内停电倾炉出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强化吹氧提高初渣氧化性 2. 提前造高碱度渣 3. 流渣造新渣
氧化期喷粉脱磷
碳的控制
• 作用:减少金属烧 损、降低熔池温度 、促进钢渣反应、 促进脱磷、促进泡 沫渣形成、去气去 夹杂。
温度控制
• T出钢=t1+△t过程- △t加热+ △t浇铸
t1 液相线温度 △t过程 过程降温 △t加热 钢包温度补偿 △t浇铸 浇铸降温
无渣出钢
• 残余氧化渣的危害: 1. 降低脱硫脱氧能力; 2. 降低合金收得率;降低钢包搅拌强度; 3. 降低包衬寿命。
4. 偏心炉底出钢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传统出钢-虹吸出钢
偏心炉底出钢过程
进入还原期或炉外精炼
电炉还原期
• 还原期是转炉炼钢没有的。
• 什么是还原?
• 还原期的主要任务是:
氧化终点特别情况处理
(1)碳高磷低,温度低,吹氧;温度高,低功率 操作;
(2)碳高磷高,先脱P后脱C(可加部分矿石);
(3)碳低磷高,温度合适,造FeO渣;温度高(加 矿石),停电;
(4) 低磷低温,性碳低,加大电功率,造泡沫渣 ;碳高,吹氧,一般功率。
供电时间确 定
1. C 吨钢电耗,kWh/t 2. W 钢水总重,t 3. P电炉变压器容量,kV.A 4. 变压器利用率, 5. 非通电时间,min
水冷式:只能吹渣钢界面。
优化的供电曲线
留钢操作
留钢量与熔化时间的关系 留钢量与熔化速度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炉氧化期
• 氧化期的任务: 脱P、脱C 、去气(N、H)、去夹杂、升温。
• 电炉熔氧期操作: 熔化废钢与氧化期脱碳结合,提前造渣脱磷。
元素氧化方式
• 铁矿石氧化: 吸热、有利于脱磷、增加金属量
Fe 2O3+3C=2Fe+3CO
• 吹氧气氧化: 放热、对脱磷不利、但可部分脱硫,
渣中氧化铁增加。 • 矿石加吹氧
氧化期操作
• 熔清、取样分析(全分析)、加石灰、吹氧化渣 、流渣脱P、加石灰、测温,视钢中含碳量吹氧 脱碳;
• 看P:取样分析、看渣子的颜色(黑亮P高、灰黑P低 )、看渣子的泡沫化;
• 看C :取样分析、看火花、砂轮对比、副枪;
1. 去除钢液中的氧
2. 去除钢液中的硫
3. 调整钢液的温度,成份到规定成分;
4. 合金化
5.
这四点是相互联系及同时进行的。脱O
与脱S的关系,合金化与脱O、S,脱O、S时加
入的合金Mn,就是成品需要的合金。
还原期操作
• 扒除氧化渣后加石灰和莹石 • 化渣、加碳粉造白渣或电石渣 • 还原5-10分钟推渣,取样全分析、测温 • 补加渣料加C粉 • 成份温度合格、加合金测温度、看脱氧、出
配碳的重要性
• 重要性:废钢铁氧化、氧化期去气(N、H)、去 夹杂;
• 最低配C计算: 配C量%=0.50%(熔化期损失)+0.2-0.3%(氧
化需要)+氧化终了碳含量。 • 装料原则:
大、中、小料配合; 重料在下、轻料在上; 大块在中、轻料在边。
熔化期操作
熔化期是电炉工艺中能源消耗的大头,冶 炼时间的50-80%,因此,电炉的节能降耗主要在 熔化期。 • A. 废钢熔化过程:从中心向四周、从热区向冷 区、从下向上。 • B. 熔化期操作原则:合理供电、合适吹氧、提 前造渣。 • 吹氧方式:自耗式:可切割、可吹渣钢界面;
电炉冶炼工艺操作标准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电炉冶炼工艺
– 传统冶炼工艺(三段工艺) – 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 –现代冶炼工艺(二段工艺) – 熔化期、氧化期、加炉外处理; – 或熔氧脱磷期、脱碳升温期
操 作次 序
补炉、装料(配料)、熔化期、氧化期、 还原期(或LF)、出钢
补炉
电炉补炉工作量是很大的,补炉的重点 是:
• 看温度:蓝白亮、浅蓝、深蓝、浅红、深红; • 取样全分析、测温,静沸腾等待出钢;
传统工艺:扒除氧化渣,为还原期造渣做准备。
磷的控制
• 3个关键因素:炉渣氧化性、石灰含量、温度 。 Healy经验式:
lg(%P)/[%P]=22350/T16.0+0.08%(CaO)+2.5lg%(TFeO)
• 脱磷的主要工艺:
泡沫渣
• 泡沫渣的作用
1. 提高了热效率,降低电炉冶炼电耗; 2. 缩短了冶炼时间; 3. 减少了热辐射对炉壁及炉盖的热损失
对炉壁的热损失情况
影响泡沫渣的因素
• 吹氧量 • 熔池含碳量 • 炉渣的物理性能(粘度、表面张力) • 炉渣的化学性能(FeO、碱度) • 温度
吹氧量对炉渣泡沫渣高度的影响
①渣线(渣的浸蚀); ②靠电极(最容易跑钢的地方);电弧的辐 射;
补炉用大铲或喷枪。
电炉重点补炉区
装料(配料)
对废钢的要求
(1)不允许有有色金属。 (2)不允许有封闭器皿、易爆炸物。 (3)入炉的钢铁料块度要合适,不能太大。
装料量要求
二次进料:第1次,60%;第2次,40%; 三次进料:第1次,40%;第2、3次,30%; 四次进料:第1、2次,30%;第3、4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