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合格性考试模拟
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卷

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卷一、选择题组太阳能屋顶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
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A.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唯一能量来源 B.为大气、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地震、火山活动的动力来源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2.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原因有()A.太阳能丰富,利用难度小 B.科技含量低,安装方便C.太阳能稳定,成本低 D.太阳能清洁,可再生2023年8月,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研究表示微生物有可能在月球南极附近的恶劣条件下存活,探寻其生命是未来前往月球南极的探测器的重要工作之一。
月球南极有着长时间的阴影区,并可能蕴含着大量的水冰资源。
完成下面小题。
3.相较于地球,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A.距离太阳较远 B.体积质量太小 C.公转速度过快 D.陨石撞击较多4.月球南极可能存在微生物的有利条件是()A.气温低,大气厚度大 B.岩浆活动多,地热条件好C.温差小,存在水环境 D.温度较适宜,存在液态水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
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
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雪山 B.湖泊 C.深海 D.沙漠6.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A.鸟类化石 B.野生水稻 C.恐龙化石 D.煤炭资源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8.岩石圈是指()A.①整体 B.②的顶部 C.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二)地理模拟练习含答案

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4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月探测器,该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所探测的天体属于(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2.下列天体系统与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五号”无关的是( )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
”据此完成3~4题。
3.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B.生活能源C.生产能源D.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C.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可以到达地球D.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许多其他动植物化石。
右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中华龙鸟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 A.年/月/日B.朝/期/年C.时/分/秒D.宙/代/纪6.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A.①为太阳辐射B.②为大气辐射C.③为云层吸收D.④为地面反射8.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9.秋天农民往往会用在田边烧湿草的方法来减轻寒潮损失,利用的主要原理是()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宋书·天文志》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
”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2024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卷02(解析卷)

2024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地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
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
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A.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D.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答案】1.C 2.B【解析】【1题详解】太阳系自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8大行星,地球流浪至比邻星需要远离太阳,自内向外运行,因此要经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运行轨道。
水星、金星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侧,不会经过,AB错误;地球向外运行首先经过的是火星轨道,其次才是木星轨道,因此C正确,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生命该地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若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则会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A可信;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有岩石圈,但是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大陨星与地球碰撞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此为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若该地为比邻星宜居轨道应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B不可信;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C可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利于生命存在,D可信。
故选B。
【点睛】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读图“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地理12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12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024.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太空中上演了“火星大冲”的天象奇观。
“火星冲日”是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且三者排列成大致一条直线。
火星假如恰好位于“近日点”旁边,就称为“火星大冲”。
读图1和表1完成1~2题。
图1表1地球与火星比较数据行星质量(以地球为1)体积(以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地球 1 1 1年23小时56分火星0.11 0.15 1.9年24小时37分1. 图1包含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2. 与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A. 稳定的太阳光照B. 大气密度更淡薄C.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 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图2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地表旁边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
图2为小明同学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小明在图中未标注的外部圈层是( )A. 生物圈B. 水圈C. 大气圈D. 岩石圈4.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壳圈层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独立占据肯定的空间D.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图3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35. 这段游记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①地貌形态② 植被状况③ 地貌颜色④ 地貌成因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6. 图3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地貌类型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024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高分五号卫星。
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

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仿真模拟卷0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11月8日,天空上演一次精彩的月全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全食的古铜色“红月亮”,更难得一见的是,月食的同时还发生了“月掩天王星”的罕见天象。
如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天王星属于()A.卫星B.恒星C.行星D.彗星2.下列天体系统不包含月球的是()A.地月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可观测宇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前寒武纪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3.地球上大量生物出现并持续演化的地质年代是()A.冥古宙B.太古宙C.元古宙D.显生宙4.关于恐龙(爬行动物)繁盛地质年代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活动为主B.海陆反复变迁C.陆地面积逐渐扩大并趋于稳定D.现代造山运动【答案】3.D4.C【解析】3.显生宙表示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
寒武纪是地质历史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因此地球上大量生物出现并持续演化的地质年代是显生宙,D对,ABC错。
故选D。
4.由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地质年代为中生代。
岩浆活动为主的时期为太古宙,A错误;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时期,海陆反复变迁,B错误;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并趋于稳定,C正确;现代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
故选C。
【点睛】不同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到“鱼类时代”再到两栖动物;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人类出现。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流层()①高度因纬度的升高而变高②是大气圈的最底层③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④顶部的气温约-8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人类活动集中在()A.平流层的底部B.对流层的顶部C.平流层的顶部D.对流层的底部【答案】5.C6.D【解析】5.随着纬度的增加,近地面气温逐渐降低,对流运动强度也逐渐减弱,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会变低,①错误;大气圈厚度可达几千千米,对流层的高度仅10多千米,对流层位于大气圈的最底层,②正确;图中处于最底层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③正确;读图可知,处于最底层的对流层层顶的气温处于-60℃至-50℃之间,④错误。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2024年5月)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由若干综合题构成,包括选择、填空、作图、简答等试题形式。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1. 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磁暴是一种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
2024年3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称,3月24日至26日3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3月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
材料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水星也和地球一样存在磁暴与环电流,破解了近半个世纪的谜题。
(1)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其内部的____反应(A.核裂变B.核聚变),图1中导致这场磁暴产生的太阳活动是____,位于太阳大气的____层。
若太阳的剧烈活动在今年发生了一次,预计未来的一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2)剧烈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A. 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B. 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影响C.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D. 航天发射任务暂停(3)磁暴的监测通常依赖于卫星,这些卫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并在地球大气的____(大的气垂直分层)运行。
图2中表示水星的是____(填字母),它属于____(行星类型)。
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____、共面性、近圆性。
(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____(选填编号)①火山喷发②生物出现③水体运动④潮汐现象⑤地形起伏⑥大气运动(5)地球上开始产生氧气的地质年代是()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中生代(6)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从宇宙环境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____从地球自身条件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____【答案】(1)①. B ②. 耀斑③. 色球④. 2035 (2)B(3)①. 地月系②. 散逸③. A ④. 类地行星⑤. 同向性(4)②③⑥(5)B(6)①.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024年浙江省地理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参考答案)

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仿真模拟卷0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三、综合题
26.(22分)
【答案】(1) A B (4分)
(2) 第一第二三用地规模(8分)
(3) 晚低快(6分)
(4) 下降逆城市化(4分)
27.(23分)
【答案】(1) 丘陵平原西北/WN 东南/ES (8分)
(2)能坡度小于15°,不易水土流失,因此该地可以发展种植业(4分)
(3) ①等高线和缓(6分)
(4) E E点看李庄为凹形坡,视线无阻挡;C点看李庄有山脊阻挡视线不可见。
(5分)。
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

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卷0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下图示意北极地区的海鸟。
完成下面小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稳定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A2.B【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得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最终使得北极气温降低,A正确。
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②④均为大气辐射,由于气温降低,所以大气辐射应减弱,②不会增强,④不会稳定,BD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③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
故选A。
2.由材料“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可知,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应为微生物最活跃的季节。
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温影响最明显,B正确,AC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合格性考试模拟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地理合格性考试模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
分,考试限定用时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
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共80分)
第一部分,每题2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
1夜空里闪烁的点点繁星大多是
A.行星B.卫星C.恒星D.流星
2.光球层上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黑子B.太阳风C.耀斑D.日珥
3.在各类岩石中,保存有动植物化石的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4.“峰峦叠嶂、怪石林立、溶洞幽深”,所描述的地貌类型是
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C.海岸地貌D.喀斯特地貌
5.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形成该岛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
6.新疆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A.降水B.冰川、积雪融水 C.地下水D.沼泽水
7.地球上淡水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河流水B.冰川C.湖泊水D.地下淡水
8.下列自然景观主要有外力作用形成是()
A.泰山
B.华山
C.庐山
D.珠江三角洲
图6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图6
9.表示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10.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a B.b C.c D.D
第二部分,每题3分。
11.图7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图7
12、“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其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蒸发、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C. 蒸发、地下径流
D. 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13、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气旋和反气旋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14.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D.丁
15.2014 年 1 月 13 日,波多黎各北部附近海域发生 6.5 级地震。
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
A. 上下颠簸
B. 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D. 无感觉16.2017年11月,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行星“罗斯128b”,它环绕一颗相对稳定的恒星“罗斯128”运行,
具有与地球相似的质量和可能适宜生命存活的表面温度。
“罗斯128b”若能演化出生命,至少还应具备的条件有( )
①大气成分和厚度适宜②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③液态水存在④适合生物生长土壤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7.未来,我国宇航员在月球登陆后,可能观测不到的现象有( )
A. 绚丽多彩的极光
B. 黑子或耀斑活动
C. 星光闪烁的恒星
D. 轮廓模糊的星云
18.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矿产资源,据右图A处地震波波
速变化信息看,最有可能储藏的矿产为( )
A. 铁矿
B. 石油
C. 煤矿
D. 有色金属
19.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定期发布太阳活动预
报,该预报从太阳活动主要标志进行综述,下列属于太阳活动主要
标志的是
A. 极光和日珥
B. 日珥和耀斑
C. 磁暴和极光
D. 太阳黑子和耀
斑
20.读右图“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1.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的观点看,不正确的是()
A. 稳如泰山
B. 海枯石烂
C. 沧海桑田
D. 水滴石穿
22.右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近地
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
辐射
23.读右图(天体系统示意图),图中①为( )
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总星
系
24.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 泥石流
B. 山体滑坡
C. 水土流失
D. 火山喷发
25.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
环的箭头是( )
A. a,b,c,d
B. b,c,h,e
C. d,e,f,g
D. e,f,g,h
26.图为太阳系8颗行星示意图.
图中①~⑧,分别示意地球和木星的是()
A.②、⑦ B.③、⑥ C.③、⑤ D.④、⑤
27.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
A.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C.地球具有稳定的光照条件 D.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28.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
“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朦朦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吸收作用
B. ,反射作用
C. 逆辐射作用
D. 散射作用
29.“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右图为“‘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运行示意图”,比右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30.太阳活动类型与右图中太阳大气结构部位对应正确的是()
A. 耀斑﹣﹣a
B. 耀斑﹣﹣c
C. 黑子﹣﹣b
D. 黑子﹣
﹣a
第Ⅱ卷(共20分)
二、综合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0分)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______波,(P)表示________波。
(2)图中各层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3)S、P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__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________不连续面。
(4)在2900km深处,S波________,P波波速________,从而发现了E________不连续面。
32.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八大行星中,A表示________,F表示
________。
(2分)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性。
(2分)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简答此图所反映的地球有利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3分)
(4)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简答此图反映出来的条件(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0道选择题,1-10题每道2分,11-30题每道3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的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第Ⅰ卷
二、综合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 莫霍界面
(4)完全消失波速忽然下降古登堡界面
32、(1)水星土星(2分)(2)近圆形共面性(2分)(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远离小行星带,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3分)(4)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