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合集下载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不知道为什么我选择了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所以当下定决心看这本书之后,我马上去图书馆借阅这本书,只是很可惜已经被借走了,但我还是通过电子书阅读了这本书,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从前因为南京大屠杀让我始终无法谅解日本人当时的行为,但是我对大屠杀一直没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我想这本书应该可以让我更多的了解那段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

这本书是美籍华人张纯如所著,这是第一本用全英文书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是一个典型的连中文都不太会说的美国华人。

原本职业是《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在一个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的会议上,意识到儿时所听的有关南京暴行的事件是铁铮铮的历史,才决心写一本指在了解事实真相以便汲取教训,警示后人的《南京浩劫》。

在译者的后记中我可以了解到张纯如从来没有称自己是历史学家,也没有将自己的书称为“学术专著”,她称自己为作家,给自己的书的定位是“非小说专著”,并且强调:“我的最大期望是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励其他的作家和历史学家调查南京幸存者的经历。

”但是,这本所谓的“非小说专著”,却有着我从未看到过的如此之多的注释,在20多万的正文中,共有将近六百个注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没有任何虚构的内容,这完全可以与任何学术专著相媲美。

而在我的眼中,甚至比一本历史课本还要真实。

可能由于作者张纯如本身是一名记者,所以她以记者特有的素养,不仅通过档案资料,当事人的笔记,书信,影像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通过亲身在事发现场对亲历者进行采访,了解事实真相。

(对于一个不会中文的人来说,这确实让人佩服,也足以令很多所谓的历史专家和学者汗颜)而且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查事件本身,而是为了“汲取教训,警示后人”,其着眼点已经放在了人类的未来。

我看书从来都不会阅读前言,但是当我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前言及导言都深深得吸引了我。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12.13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无意中翻到一条新闻,讲述的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如何克服一切困难,记录南京大屠杀,最终让更多人知晓并接受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残酷历史。

看完新闻,我对张纯如这一位传奇女性充满了敬畏之情,最终决定拜读她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1997年由张纯如撰写的《The Rape of Nanking》在美国出版,2005年中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10年后其日文版也终于在历经曲折后出版。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罪行以及留京的外国友好人士对受难者无私的帮助;第二部分讲述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于南京建立自治政府后采取的政策、对侵华战犯的审判、幸存同胞的命运和至今日本国内不能正视甚至篡改该历史的记录。

在本书最后,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日本人对大屠杀的刻意隐瞒和遗忘正是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幸存者的二次屠杀。

本人也是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感谢张纯如的这本书,让我对南京大屠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个人感想如下:首先,在这场大屠杀里,有许多来自外国的友好人士,他们本有机会逃离灾难,却毅然留在南京,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然而因为“冷战”,国际格局发生改变,那些曾在南京建立安全区保卫南京难民的外国友人,他们被驱逐出中国,回国后又遭审讯,身心俱伤。

为他们的行动感动,为他们的结局叹息。

其次,本书出版的目的我想应该是有两个,其一,让世人对南京大屠杀有正确的了解;其二,呼吁日本政府真诚反省,而非否认、篡改、抹杀历史,不能正视他们的罪行!至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断在日本战败那天参拜靖国神社,是何居心?作为中国人,虽然南京大屠杀距今80年之久,我们仍应铭记这段历史。

战争已经过去,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精选24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1我不明白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看完《南京大屠杀》的心境,应当是失去理智的愤怒吧!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些以往深深伤害中华民族的人,因为那样只会显得我们比他们更加的鄙陋;或说他们不配糟蹋中国文字,用中国文字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是浪费!我沉默,确切的说应当是愤怒到了极点!以往也听说过他们的种种暴力行为,但当历史的剪影再一次一幕幕在我眼前晃动,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像千万根细针穿入我的眼球时,我竟被这发自内心的悲愤给窒息了,湿润那双眼球的是悲愤的血泪。

难过,这一方美丽的沃土上曾上演过如此肮脏的一幕;心痛,碧蓝的晴天之上竟回荡过那么身撕力竭的哭嚎;愤慨,这美丽的家园中曾充斥着如此歇撕底里的狂笑。

该用什么去述说这逝去的残忍呢或许,这小小的纪录片还远远不够吧!那成千上万的皑皑白骨,那四处飘荡的冤屈灵魂,释怀了吗安息了吗没有!因为有人不承认他们以往的罪行。

为什么不承认呢难道连他们也不相信做为人的他们,带着“人”的头衔也曾做过连牲畜都不如的事情吗还是他们不愿承认自我曾有这么残暴的祖先!铁的事实都摆在历史的审判席上了,为什么还要拒绝承认呢难道他们不懂这会让更多的人心寒吗姑且抛开他们的教育不讲,即使再变态的教育灌输,也不至于杀人成魔,忘记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吧!我不想评价像裕仁天皇这样霸道的统治者是怎样指使一帮庸民做坏事的,只要为人,总该有分辨是非对错的本事吧飞机,大炮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废铁;而人呢,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真的能够被使命抑制或邪恶所替代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良知,有一颗柔软的心,而我不想去说谁谁谁失去了良知或心。

因为一个民族失去了良知,那将是多么的恐怖。

我当然也明白不能一昧的强调别人的过错,落后就要挨打。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其实读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却一直迟迟无法下笔。

心中思绪万千,胸中愤怒难捱,灰色情绪沉重地压在心头,让人胸闷。

每每打算提笔,却总觉得自己粗浅的文字会玷污了这段历史的沉重。

直到今日,才终于敢写出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很伟大,它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描写叙述得最详细最触动人心的书,它使我对这一事件的细节和后续有了更多更深层、更新的理解。

张纯如先生将这本书分为十个章节,从事件之前中日双方的战局写起,到全面记叙大屠杀的始末,再到战后审判,现代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遗忘和日本部分人士对其的否认,可以说全面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前因后果及其历史影响。

早在看到书名之时,我便知道这绝对不会是一场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的阅读经历,毕竟与南京大屠杀相联系的总是苦难与鲜血。

但真正翻开这本书,开始阅读这本书时,就算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还是一次一次地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之中。

在书中,我不止一次读到日军对中国百姓灭绝人性的虐待,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他们不仅屠杀无辜的百姓、强奸手无寸铁的妇女,他们甚至在暴行后将还在母腹中的胎儿取出来玩弄,或是将婴孩一刀劈成两半……我简直无法想象日军在这片大地上做出如此灭绝人性的暴行时的心态。

但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在他们的脸上,只有“胜利者”那自豪骄傲的狞笑,看不到一丝一毫作为人的良知。

但凡他们有一点的良知,也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人含恨死去,也不会有那么多在精神和心灵上饱受创伤的人,以至于至今那些幸存者都还在煎熬中度过余生。

书中有一段话深深地震惊了我:“如果南京的死难者能手牵手,那么这队行列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杭州,空间距离约为200英里;他们流出的血液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皮;如果将这些尸体一一叠起,可以达到74层楼房之高。

”这一个个的数字如同一把把重锤,重重地击打在我的身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数字,这是怎样的惨状,脑子里是一片的血红,可怕,太可怕了。

关于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关于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关于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精选10篇】关于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1回顾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峰峦上。

硝烟四起,血色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腥风血雨,听那撕心裂肺的喊声丶哭声丶尖叫声,慌乱的脚步声,顿时充满了中国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南京”,九州大地战争的悲歌响彻九霄。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

”回首,1937年12月13月至1938年1月,这是中国人民的灾害,更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历史。

满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

一场血腥恶战就这样在瞬间爆发。

在这段时间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犯下了举世震惊的滔天大罪。

我们的同袍,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治理。

那一段日子在无数中国人,甚至是有良知的人类的心里都是黑暗的。

前一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在日本的屠刀下变成了孤魂野鬼。

“南京大屠杀”就这么五个字却活生生地夺走了我们300000同胞!这是一串多么血淋淋的数字!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

想起我们那死去的300000同袍,那死难者名碑上的一个个深刻的名字。

曾经的血染长江,又曾我们中国人的痛哭求饶,却换不到日本主义者的一丝丝手下留情。

最让人大怒的是:日本《东京新闻中》报道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道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在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竟将杀人作为一种玩乐,甚至是游戏。

这仅仅六周的时间,日本侵略者向全世界暴露了他们的残暴丶野蛮,也展示了日本军队惨无人道的丑恶面目。

这些贪焚残暴的侵略者也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立自强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立足在世界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强,则国自强。

国家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有着保护国家,爱护国家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是一个多么让人骄傲、让人心血沸腾的名字1《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容抹杀的屠城血证,更是现代历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0篇】怎么来写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学习心得?看下吧。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篇1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这便是后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此事,写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文译本为《南京大屠杀》)。

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

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

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

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

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

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

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5篇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5篇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5 篇 篇一: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读后感 汤阴县伏道一中张映雪 2014 年 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前夕,作家何建明推出了近 60 万字的报告文学新作《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利用空闲时 间,我仔细翻阅了该报告文学,作为向首个国家公祭日的献礼之作,何建明以大气磅礴的文笔 和详尽的事实,以第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我们,以犀利的拷问使我们 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及其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在中国南京发生 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 6 周的血 腥屠杀。

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

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 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 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 血泪史。

日军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 30 余万人,日寇在我 中华大地上是无所不为,残害我同胞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气焰之张狂可以说是人神共 愤,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 痛。

作者通过将南京大屠杀置于历史和民族的长河中进行观照,以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眼光进行 了思考和写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 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 2.3 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 3 年的财 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

二战后,苏联从德国获得 120 亿美元的战争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 600 亿美元的赔偿。

而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作 为二战战胜国,考虑到同日本是邻国,中国政府从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和长远利益出发, 放弃了赔偿要求,但换来了日本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的参拜靖国神社,换来了日本侵犯我们的固 有领土——钓鱼岛,换来了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换来了日本对我中华民族的蔑视。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7篇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7篇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7篇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1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

上午,我院组织学生在圆楼会议室开展了首个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观看了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新闻直播。

学院党委副书记韩__,各学生社团的主席、中干、干事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10点,参加活动的所有同学观看了党和领导人出席国家公祭仪式的现场直播。

期间,全场同学向遇难者以及为民族抗战而牺牲的先烈默哀一分钟。

默哀气氛庄严肃穆,伴着窗外的防空警报以及汽车的鸣笛声,在场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凝聚力和国难当头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南京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能力保护人民的利益,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活动中,韩__副书记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知识。

他简要介绍了此次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过程与程序,阐述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

他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为阐述了我国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与世界交流与沟通的需要。

这是顺应人民意愿、开拓政治平民化的一大步,也是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之心愿的集中体现。

他强调,今天的祭奠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忘民族的悲痛,不忘历史的悲剧,勇于承担民族和国家复兴的重任。

韩副书记对我院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鼓励大家提高政治敏感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不传、不信有损党和国家形象与人民利益的信息,不做有损党和国家形象与人民利益的事。

他要求同学们要有政治意识、担当意识、践行意识,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要求大家活动结束后,严格要求自己,发奋学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最后,韩副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宣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勇于担当,奋发图强,立志复兴,圆梦中华!”整个活动使在场所有同学深受感染,大家一致认为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虽已结束,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勿忘国耻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已经70周年了!
70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战火硝烟的岁月年华已经离我们远去。

我们这一代是在和平年代里出生、长大,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战争的残酷、那些悲痛欲绝无人诉的绝望和家破人亡时通天彻地无人回应的哭喊!
一切对于那场战争的了解,我们都依赖于一份份历史资料和影像照片,通过这些也许我们不能切实体会到那场战争对全中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忘记战争带来的灾难!
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历史课本上,都会有关于中国人那段屈辱却自强不息的历史!其中最叫我记忆深刻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发生在南京,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屠杀—南京大屠杀!
历史课本上的叙述,让我知道在那里,那个今天风景秀丽人头攒动的城市,在仅仅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30万人被残忍坑杀,其余内容却不详尽。

而且最叫人恨得咬牙的事情是日本政府不仅不承认那段历史,还不断在扭曲并美化他们的行为!然而这样却使得我就迸发出更加想要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原貌的冲动。

在抗战电影电视剧中有大量的镜头描述过这段历史,但我总觉得
不够,所以找到这本美籍华人张纯如所著的《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想要借这位美籍华人的眼去了解这段也许描述得更公正的历史。

张纯如小姐是在1997年出版了这本书的,书本用英语记叙了侵华日军在南京期间屠城的罪行。

该书出版的当年,连续三个月攀上畅销书排行榜,再版了15次,印量达50万册,让欧美人也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了那段被日本人不断抹杀丧失人性的真实历史。

放下书本,提起纸笔的我并不是想说侵华日军的行为是多么的残暴不仁,也不想评论当时的政府有多么无能懦弱。

真正想写下的是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故屠杀了那么多人,竟毫无悔意。

非但不正视历史、承认那段历史背景下所犯下的错误,反而却以此为荣。

不但修建了供奉二战时期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多位首相甚至还每年参拜。

他们的行为是在侮辱历史的意义,这种行为与同是战败国的德国截然不同!
德国人为希特勒的曾经的暴行进行了忏悔,并通过积极补救的行为告诉全世界人民,一个民族敢于去面对过去犯下罪责并改正,这依旧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
不论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于世界的贡献有多少,基于他们不能尊重历史,不能认识错误的态度,我们就更应该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因为忘记历史的人总有一天会重蹈覆辙,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外科楼烨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